•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外感医案 误用桂枝汤案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60
获得点赞
833
声望
113
某男,22岁,2014.12.19

晨起开始自觉身体酸痛头重不适,后自测体温38.2℃就诊。体格健壮,略显倦怠,咽部轻度红肿,偶咳无痰,不渴,无汗,大小便正常,未查舌脉。予以安痛定2ml加地塞米松5mg肌注,并左氧氟沙星、双黄连输液治疗。输液结束体温37.8℃,嘱回家静养,多喝开水,尽量小发汗。

傍晚再诊,自回家后体温未降反升,头、身疼痛,咳稍加重,依旧无汗,测体温39℃。再输液,并建议同时服用中药。查舌干苔微黄,脉浮紧数。予麻黄6g 杏仁8g 石膏30g 芦根50g 白茅根50g一剂,即时煎药,水开即饮,半小时一次,热服,并覆被发汗。输液结束时,头额稍见少量汗出,体温38.4℃。嘱回家继续喝汤药,方法如前。

20日再诊,昨夜回家继续用药后,身有微汗,夜半方睡,晨起自觉诸症减轻。测体温36.6℃,肌肤微润,舌苔水滑,脉浮数,应手略有不足,沉取稍有弦急之象。其时患者较多,未及祥参,认为汗出脉缓桂枝汤证,即处:桂枝20g 白芍20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白茅根100g,一剂,水煎服。

傍晚又诊,汤药服尽,身汗全无,头、身疼痛加重,体温39.4℃。此时方悟错用桂枝汤,立即煎煮第一方,生姜加至15g,用法同前。

21日诊,昨夜回家如法用药,汗出淋漓,湿透衣被,沉睡半宿,早起全身轻松,除稍感疲惫外,诸症若失。查舌苔薄白,脉象和缓。嘱继续修养,饮食清淡。

热未再起,愈。

按:
1、外感,头身痛,无汗,脉浮紧者,在《伤寒》中属太阳伤寒证,当以麻黄汤开通表气,待其汗出,汗出营卫和则病解。此过程务必在一、二日间完成,过期则必有他变,当详查诸证,随证辩方。其中一种变化就是表气不能及时开通,则郁热渐盛,在麻黄汤证的基础上更加一‘烦’,即大青龙汤证具。《伤寒》条文,言简意赅,学习过程中要会其意,而不能囿于句下。此案虽无‘烦’的典型表现,但脉数,咽微红,体温高,皆可为火盛见证。若咽喉肿痛更甚,乃至化脓者,则火已不在气分,过盛化毒矣,当然也已超出大青龙证范围,更当加清解之药。此案用方如果说有麻杏石甘汤的影子,莫如说是大青龙汤的变剂。故用之效可。

2、外感,汗出,脉浮缓者,属太阳中风证,方用桂枝汤。更有条文指出,脉紧,无汗,不可用。此例虽有汗,但是微汗。更主要的是脉沉取还有弦急之象,此类脉象的存在,多数会热势再起,至少是表气还没有完全畅通,二诊用此,反见身汗全无,热势更盛。此误用的关键是在辨汗上,很多医家对此已经有很多论述,更有邪汗、正汗之说,可惜临证时未经详审,仓促处方,而至药误。

3、在治疗外感中,我所见此类证侯兼有水湿者多。一者,外感发烧,患者多首选输液治疗,只有治后效果不佳时才认可汤药,此时因输液而体内多湿。再者,或许地域关系,或许是现在的饮食习惯使然,即便不是外感,平素体内水湿壅盛者亦有十之八九,或体盛肥胖,或舌大苔厚,或面若浮灰色晦。只要有水湿内停依据的,都习惯加白茅根、芦根两味,效佳。白茅根,张锡纯经验可以清外感郁热,补胃阴不足,更可利水除湿,兼湿者可大量应用。芦根功类白茅根,可入肺经、胃经,更是名方银翘散的主药,与白茅根相伍为用。
 
也是效不更方。谢谢分享!
 
也是效不更方。谢谢分享!



若不误用桂枝汤,或2日已愈。

虽时时读《伤寒》却依旧难以娴熟

继续努力中..
 
分析的很好,法随症变,谢谢分享!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5-1-5 20:49
请教为什么都加白茅根50g?

名医张锡纯的用药习惯。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5-1-5 21:19 编辑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因为有里热了.多个身重,也不能桂枝汤,该用防已黄芪汤了,哎,麻烦。。
 
刚开始看走马观花,再看再看又学习到东西。谢谢各位!
 
发汗后,身灼热者,为风温。
楼主的麻杏石甘汤用的很到位。用桂枝汤就差强人意了。
您这个案例表明麻杏石甘汤治疗温病效果极好。
小儿高热用它也非常理想。
希望您多发此类案例,这比发不切实际的验案强出百倍。感谢!
 
经方,时方并用。不拘原方,但不失原方之意。这才是高手。
 
我看别的地方有人也在探讨麻杏石甘汤。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我的想法是:就是说“若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是用麻杏石甘汤的指征。但是你用于有热但无大热的情况也可。前面是汗后不能用桂枝汤,后面是下后不能用桂枝汤,桂枝汤治疗太阳太阴的病,太阳太阴均主开,汗是太阳开,下是太阴开。已经开了就不能再用桂枝汤。有喘应该是有阳明闭的问题,所以要用麻杏石甘汤双解表里才行。
 
我看别的地方有人也在探讨麻杏石甘汤。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



这种理解很有意思

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桂枝汤不是一个‘开’的方子,而是一个‘守’的方子?
 
这种理解很有意思

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桂枝汤不是一个‘开’的方子,而是一个‘守

可不可以理解当营卫不和的时候它主开,没有营卫不和的情况时它主守啊?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因为有里热了.多个身重,也不能桂枝汤,该用防已黄芪汤了,哎,麻烦。。

回头反思,这个案例之所以误用。还跟临证中的一些惯性思维有关,也就是有些方子用顺手了后,就容易习惯性的,想当然的开出去了,我再摘录一个当天的病例:

赵某某,女,39,2014.12.19

感冒已七八天,输液治疗基本好转,体温不高,二便正常,不渴。见证就是面赤,时时自汗出,咳嗽少痰,自觉胸闷不舒,自己说:咳的不爽快。舌可,脉缓。桂枝20g 白芍20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杏仁10g 厚朴10g 苏梗10g 2剂,水煎,日2次温服

药后,汗止,胸舒,咳止,
 
可不可以理解当营卫不和的时候它主开,没有营卫不和的情况时它主守啊?

个人理解把太阳表证分为表实证、表虚证是有些问题的。因为营卫不和本身就包括两种情况嘛,一种是‘闭’的厉害如麻黄汤证,一种就是‘开’的无度如桂枝汤证。这两种情况不是虚、实的问题,是营卫不和的两种极端表现,无所谓谁虚,谁实

当然疾病的发展过程,不是非此即彼的,在两种极端表现中间还因‘开‘’闭‘不同程度,而有各种变化,要根据具体的病情来把握,《伤寒》中麻、桂剂的各种加减、合方等等就是针对这些的

回到这个案例来说,见汗就以为是’开‘了,实际还没’开‘到正常的范围,提前去’守‘,反而出问题了
 
恶风,有汗,发热桂枝症。无汗发热麻黄汤。
 
【汗出淋漓,湿透衣被,沉睡半宿,早起全身轻松,除稍感疲惫外,诸症若失】呵呵,可见若死守着仲景所言“微微似汗出”,邪不能尽矣。伤寒,需要从实战中去体悟。一次失误及时察知、及时纠正,不失为一次突破的契机。此例可见老哥这些基础还有生涩处啊,就像练武中的站桩,这些看似无用的基础,才是真正功力的基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