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养肾防寒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养生关键:“养肾防寒”。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荐食疗:当归枸杞炖羊肉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阳气生发适当春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养生原则: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养生关键:春季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之季,所以要适当“春捂”。二月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民俗谚语中有句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说明人们经过秋冬养生,到了春天开始劳做了。
春季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季饮食调养: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饮食宜、忌: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忌辛辣之物。
推荐食疗:枸杞子山药粥用料:枸杞子20克,山药30克,糯米50克。制法:将枸杞子、山药和糯米同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开后改小火慢煮半小时至米熟烂,放温服用。
功用:枸杞子养阴益肾柔肝,山药健脾益肾,糯米和胃,共为养阴柔肝,益肾健脾。
三月:晚睡早起食甜养肝
气候特点:三月是春天将要过一半的时候,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此时正是农家最忙的时节,也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中医认为,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养生原则:“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春养肝。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这是人体的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三月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这就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这样可以使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但处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地区的人还要注意保暖。
春季应肝,如养生不当,可能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饮食调养:“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的饮食既要根据节气变化,又要考虑个人的体质情况。以“春夏养阳”为主要原则,也就是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多食甜,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少食酸,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
推荐食疗:
山药粥用料: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00克。制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粳米同煮。
功用:山药健脾益肾补肺。
四月:补肾调阴阳
气候特点:四月是春季最后的阶段,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义。自古以来,这一天便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谷雨是春季最后的一个节气。古代称:“雨生百谷”,说明此节气在农业方面的重要性。四月天气转暖,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的桃花、梨花、杏花等开满枝头,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这时候花粉过敏的人们日子就比较难过了,应该加以预防。此季节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等。所以应依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传染病是这一时期的关键。
养生原则: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
从中医养生来说,清明前后是郊游、踏青的好日子。白居易《春游》诗中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从防病来讲,在这段日子里,天气阴凉,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为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极拳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防暴饮暴食。
饮食宜、忌:宜多食菠菜、荠菜、葱、水果、山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腻、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鱼、海虾等。
推荐食疗:山楂枸杞焖兔肉
用料:山楂、山药各30克,枸杞子15克,兔肉500克,红枣4个。制法:红枣去核,兔肉切块,用开水脱去血水。诸料共入砂锅,加清水煮沸后改小火煲2~3小时,调味。
功用: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山药健脾益肾,山楂活血化瘀,红枣健脾益血,兔肉补益中气。此款食疗方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低脂肪、低胆固醇,有滋补肝肾、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作用。
十一月: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十一月是冬天正式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进入这一时节,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冬季到来,自然界表现为阴盛阳衰,气温降低,寒气袭人,人体阳气容易受到损伤,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护阳气。“小雪”时期特点是天气逐渐变冷,北方地区开始下雪,但雪量较小,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在南方一些地区,经常一年见不到下雪。
“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期。中医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此时应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第二年春天作准备。所以,“立冬”之日要进补山珍野味,到了酷寒的隆冬,才不会怕冷。这是民间的习俗,但却体现了增强体质,预防为主的思想。
医学研究证明,冬天人们情绪容易低落,郁郁寡欢。当工作、生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可能诱发抑郁症。精神养生在十一月应做到精神安静,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时排解,疾病就不会找来。生活中做到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背部保暖,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穿着也应注意保暖。饮食上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饮食宜忌:多吃热量较高的膳食,还要多食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缺乏,如牛肉、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青菜、木耳、豆腐等。少食寒性之品,如海鲜等。
推荐食疗:木耳炒肉片用料:黑木耳干品15克、猪瘦肉60克。
制法:黑木耳用温水发好、洗净,猪瘦肉切片放入油锅中炒两分钟后,加入发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盐适量,清汤少许,焖烧5分钟即可服食。每周3次。
功用: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合用,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
十二月:适度进补动静结合
十二月是一年的结束,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大雪”和“冬至”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大雪”相对“小雪”而言,是个比“小雪”更加严寒的节气。民间认为,如果“大雪”节气当天下雪,则预示着“瑞雪兆丰年”。“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中医阴阳学观点认为,“冬至”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回升的节气,“冬至”以后气温下降明显,天寒地冻。 中医认为,十二月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都理解为要吃营养价值高的贵重补品。其实进补是有讲究的,要“因人、因时、因地”进补,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温寒、慎房事等综合调养方法,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首先要养宜适度、动静结合。就是说养生调整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如适当体育锻炼,在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意外受伤。精神上要积极向上,保持乐观,认真研究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食补、药补。如体质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选择“慢补”,适当多吃“当归羊肉汤”等,还要多吃蔬菜,切忌过补、急补。体质好的人则要“平补”,不要过食油腻之品,以防产生内热而诱发疾病。可用“小鸡炖蘑菇”、“白果炖乌鸡”等。平时饮食上还要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品。至于脑力劳动者,在食补的同时可选择药补,如六味地黄丸可补肾健脑防疲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的,可用乌鸡白凤丸等有调经止痛作用的中成药。
饮食宜忌: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忌生冷如海鲜等大寒之品及冷饮。
推荐食疗:当归生姜羊肉汤用料:当归12克,生姜30克,羊肉250克。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同当归、生姜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共熬汤,烂熟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每周1~2次。
功用:当归活血养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养血益肾,合用可补血益肾养
%77%77%77%2e%6c%79%78%68%79%79%2e%6e%65%74
%77%77%77%2e%6c%69%6e%79%69%78%69%65%68%65%2e%63%6f%6d
%77%77%77%2e%6c%79%78%68%66%6b%2e%63%6f%6d
%77%77%77%2e%6c%79%66%6b%79%79%2e%63%63
%77%77%77%2e%32%30%32%37%31%32%30%2e%63%6f%6d
%77%77%77%2e%6c%79%78%68%79%63%2e%63%6f%6d
%77%77%77%2e%64%31%66%75%6b%65%2e%63%6e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养生关键:“养肾防寒”。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荐食疗:当归枸杞炖羊肉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阳气生发适当春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养生原则: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养生关键:春季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之季,所以要适当“春捂”。二月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民俗谚语中有句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说明人们经过秋冬养生,到了春天开始劳做了。
春季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季饮食调养: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饮食宜、忌: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忌辛辣之物。
推荐食疗:枸杞子山药粥用料:枸杞子20克,山药30克,糯米50克。制法:将枸杞子、山药和糯米同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开后改小火慢煮半小时至米熟烂,放温服用。
功用:枸杞子养阴益肾柔肝,山药健脾益肾,糯米和胃,共为养阴柔肝,益肾健脾。
三月:晚睡早起食甜养肝
气候特点:三月是春天将要过一半的时候,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此时正是农家最忙的时节,也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中医认为,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养生原则:“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春养肝。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这是人体的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三月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这就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这样可以使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但处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地区的人还要注意保暖。
春季应肝,如养生不当,可能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饮食调养:“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的饮食既要根据节气变化,又要考虑个人的体质情况。以“春夏养阳”为主要原则,也就是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多食甜,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少食酸,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
推荐食疗:
山药粥用料: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00克。制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粳米同煮。
功用:山药健脾益肾补肺。
四月:补肾调阴阳
气候特点:四月是春季最后的阶段,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义。自古以来,这一天便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谷雨是春季最后的一个节气。古代称:“雨生百谷”,说明此节气在农业方面的重要性。四月天气转暖,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的桃花、梨花、杏花等开满枝头,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这时候花粉过敏的人们日子就比较难过了,应该加以预防。此季节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等。所以应依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传染病是这一时期的关键。
养生原则: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
从中医养生来说,清明前后是郊游、踏青的好日子。白居易《春游》诗中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从防病来讲,在这段日子里,天气阴凉,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为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极拳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防暴饮暴食。
饮食宜、忌:宜多食菠菜、荠菜、葱、水果、山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腻、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鱼、海虾等。
推荐食疗:山楂枸杞焖兔肉
用料:山楂、山药各30克,枸杞子15克,兔肉500克,红枣4个。制法:红枣去核,兔肉切块,用开水脱去血水。诸料共入砂锅,加清水煮沸后改小火煲2~3小时,调味。
功用: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山药健脾益肾,山楂活血化瘀,红枣健脾益血,兔肉补益中气。此款食疗方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低脂肪、低胆固醇,有滋补肝肾、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作用。
十一月: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十一月是冬天正式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进入这一时节,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冬季到来,自然界表现为阴盛阳衰,气温降低,寒气袭人,人体阳气容易受到损伤,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护阳气。“小雪”时期特点是天气逐渐变冷,北方地区开始下雪,但雪量较小,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在南方一些地区,经常一年见不到下雪。
“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期。中医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此时应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第二年春天作准备。所以,“立冬”之日要进补山珍野味,到了酷寒的隆冬,才不会怕冷。这是民间的习俗,但却体现了增强体质,预防为主的思想。
医学研究证明,冬天人们情绪容易低落,郁郁寡欢。当工作、生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可能诱发抑郁症。精神养生在十一月应做到精神安静,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时排解,疾病就不会找来。生活中做到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背部保暖,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穿着也应注意保暖。饮食上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饮食宜忌:多吃热量较高的膳食,还要多食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缺乏,如牛肉、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青菜、木耳、豆腐等。少食寒性之品,如海鲜等。
推荐食疗:木耳炒肉片用料:黑木耳干品15克、猪瘦肉60克。
制法:黑木耳用温水发好、洗净,猪瘦肉切片放入油锅中炒两分钟后,加入发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盐适量,清汤少许,焖烧5分钟即可服食。每周3次。
功用: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合用,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
十二月:适度进补动静结合
十二月是一年的结束,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大雪”和“冬至”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大雪”相对“小雪”而言,是个比“小雪”更加严寒的节气。民间认为,如果“大雪”节气当天下雪,则预示着“瑞雪兆丰年”。“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中医阴阳学观点认为,“冬至”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回升的节气,“冬至”以后气温下降明显,天寒地冻。 中医认为,十二月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都理解为要吃营养价值高的贵重补品。其实进补是有讲究的,要“因人、因时、因地”进补,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温寒、慎房事等综合调养方法,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首先要养宜适度、动静结合。就是说养生调整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如适当体育锻炼,在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意外受伤。精神上要积极向上,保持乐观,认真研究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食补、药补。如体质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选择“慢补”,适当多吃“当归羊肉汤”等,还要多吃蔬菜,切忌过补、急补。体质好的人则要“平补”,不要过食油腻之品,以防产生内热而诱发疾病。可用“小鸡炖蘑菇”、“白果炖乌鸡”等。平时饮食上还要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品。至于脑力劳动者,在食补的同时可选择药补,如六味地黄丸可补肾健脑防疲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的,可用乌鸡白凤丸等有调经止痛作用的中成药。
饮食宜忌: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忌生冷如海鲜等大寒之品及冷饮。
推荐食疗:当归生姜羊肉汤用料:当归12克,生姜30克,羊肉250克。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同当归、生姜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共熬汤,烂熟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每周1~2次。
功用:当归活血养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养血益肾,合用可补血益肾养
%77%77%77%2e%6c%79%78%68%79%79%2e%6e%65%74
%77%77%77%2e%6c%69%6e%79%69%78%69%65%68%65%2e%63%6f%6d
%77%77%77%2e%6c%79%78%68%66%6b%2e%63%6f%6d
%77%77%77%2e%6c%79%66%6b%79%79%2e%63%63
%77%77%77%2e%32%30%32%37%31%32%30%2e%63%6f%6d
%77%77%77%2e%6c%79%78%68%79%63%2e%63%6f%6d
%77%77%77%2e%64%31%66%75%6b%65%2e%63%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