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元正纪大论•丑未之纪》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还说:“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这段话的意思包含在《乙未之岁运气大势》(参见先贤追随者的博客)中,无非是说在用药时应该顾及到气运之间的关系。就拿丑未之岁来说吧,初之气,主位是太角木,客气是厥阴木。主位者乃时四季之主气,风热湿凉寒周而复始,不可更改。这时宜调厥阴之客气,如何调?文中说当以“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后面还有一句:“司气以温,用温无犯”,其意思就是当客气为温之时,用药当避免用温性的药,这就是所谓“用温远温”。
而所谓“异者少之,同者多之”,是指当主位是太角木,客气是厥阴木之时,当用凉药调其温,同时这又是主位和客气“同温”,凉药用量上当“同者多之”。
如果像四之气,主位太宫土,客气少阳火,此时,当用咸性之药调客气少阳火之热,而避免用热性的药,也就是所谓“用热远热”。同时,在用量上因为客气和主位之气一个是湿土,一个是热火,又当遵循“异者少之”的原则。
所谓“食宜同法”就好理解了,在用五谷调气上也应遵循以上原则。
这段话的意思包含在《乙未之岁运气大势》(参见先贤追随者的博客)中,无非是说在用药时应该顾及到气运之间的关系。就拿丑未之岁来说吧,初之气,主位是太角木,客气是厥阴木。主位者乃时四季之主气,风热湿凉寒周而复始,不可更改。这时宜调厥阴之客气,如何调?文中说当以“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后面还有一句:“司气以温,用温无犯”,其意思就是当客气为温之时,用药当避免用温性的药,这就是所谓“用温远温”。
而所谓“异者少之,同者多之”,是指当主位是太角木,客气是厥阴木之时,当用凉药调其温,同时这又是主位和客气“同温”,凉药用量上当“同者多之”。
如果像四之气,主位太宫土,客气少阳火,此时,当用咸性之药调客气少阳火之热,而避免用热性的药,也就是所谓“用热远热”。同时,在用量上因为客气和主位之气一个是湿土,一个是热火,又当遵循“异者少之”的原则。
所谓“食宜同法”就好理解了,在用五谷调气上也应遵循以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