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从《辅行诀》求证大柴胡汤有无大黄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226291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2/07
帖子
687
获得点赞
48
声望
28
张仲景方的来源是《汤液经法》,记载《汤液经法》的现存文献只有《辅行诀》,要想知道大柴胡汤有无大黄只能从《辅行诀》来入手。
仲景大柴胡汤下注云: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有无大黄,历来争议较大,莫衷一是,有认为大黄的,有认为无大黄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是怎样的呢?
泻肝法:酸 酸 辛 甘
枳实 芍药 生姜 甘草

泻心法:苦 苦 咸 酸
黄连 黄芩 大黄 芍药

那么肝心两泻法:
枳实 芍药 生姜 甘草 黄连 黄芩 大黄 芍药

这里仲景将甘草换为大枣,(同为甘味)黄连换为柴胡(同为苦味)大黄换为半夏(同为咸味)
有根据吗?
我们看看《辅行诀》中的大阴旦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芍药 人参 甘草 生姜 大枣
这是典型的泻心补脾法,泻心的药味
柴胡 黄芩 半夏 芍药
按经法是:苦 苦 咸 酸。由此可推得半夏属于咸味。
仲景书中有证据吗?
我们看看半夏泻心汤
黄连 黄芩 半夏 人参 甘草 干姜 大枣
泻心的药味
黄连 黄芩 半夏
按经法推得半夏为咸味。
也就是说,在《辅行诀》中,柴胡在黄连位,半夏在大黄位。
柴胡与黄连的问题这里不提,单说半夏与大黄。
很显然大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枳实 芍药 生姜 半夏 大枣
方中的咸味药,要么是半夏,要么是大黄。由此可以推知大柴胡汤有两方,一方为有半夏的,一方为有大黄的,不存在既有大黄,又有半夏的大柴胡汤。
 
由版主最后编辑:
半夏咸味认同,柴胡我认为是咸酸为主,大阴旦及小柴胡汤都以柴胡半夏咸味为君。这个药味实在难以辨别,本经同一个药都还写着不同的味,不同的书和人对药味的认识差异就更大了,很头疼。
组方里大黄、半夏同用也是有可能的。我想面对疾病的具体不同情况时,什么样的药方组合都有可能的。乌梅丸,五辛味都用全了。伤寒论里辛咸除滞这类的方剂出现了,比如大黄附子细辛汤,但辅行诀基本没有这类的方剂示例。
个人看法。
 
半夏咸味认同,柴胡我认为是咸酸为主,大阴旦及小柴胡汤都以柴胡半夏咸味为君。这个药味实在难以辨别,本经

“组方里大黄、半夏同用也是有可能的”。细想一下,这个说法也有道理。
辛咸除滞法在《辅行诀》也有多个方剂,比如救误泻脾汤
附子 干姜 麦门冬 五味子 旋复花
其中附子 干姜 旋复花等。
至于乌梅丸,虽然五味俱全,但乌梅用量为三百枚,其味当以酸为主。乌梅味酸色黑,属于金中水,为体生用,属于泻药。当以泻肝为主。猜测乌梅丸不属于《汤液经法》方,当属于博采众方之类。
谬误之言,君正之。
 
大柴胡汤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方子。

阳明-大承气汤
少阳---小柴胡汤

少阳阳明合病--大承气汤+小柴胡汤化裁
 
大柴胡汤可不可以理解为--大(承气汤)(小)柴胡汤
 
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救误泻脾汤,附子 干姜 麦门冬 五味子 旋复花,我觉得这是一个辛酸咸的结构,这是辅行诀里普遍应用的方式。
我说的辛咸除滞法,指的药味就是辛咸两种,不另加其他的,比如附子大黄细辛汤。又如栀子豉汤,就酸苦两个味。
要么是我们看到的辅行诀内容不全面,遗漏了一些方剂示例;要么是伤寒论根据某些资料,补充了辅行诀的组方结构。
当然即使什么组方结构都不讲,比如就一味药,也能够治好某些病。
当然由于对药味的理解分歧,对这些组方结构分析有差异,是完全可能存在的。
古人把药分成五味五行,那么病应该也可以归纳到五行。这个病怎么准确归纳,也是个大的工程和难题。
 
由版主最后编辑:
大柴胡汤可不可以理解为--大(承气汤)(小)柴胡汤

如果抛弃《辅行诀》的理论,从后世的观点看,无疑是正确的。
 
柴胡汤《伤寒》各篇俱见,归为少阳,似乎不太全面。
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生姜 大枣 甘草
若以《辅行诀》来看,她就是泻心补脾法。
柴胡 黄芩 半夏,苦 苦 咸泻心法,人参 大枣 甘草 生姜 甘甘甘辛,补脾法。

我们从太阳篇小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来看,“胸胁苦满”,“心烦”两证就是心实证,心热证。“不欲饮食”,“喜呕”就是脾虚证。“往来寒热”似乎是心实脾虚的综合表现(这个证据不足)
由此来看,《伤寒》《辅行诀》是一脉相承的。
而大承气汤:厚朴 大黄 芒硝 枳实
是咸 咸 咸 酸,以《辅行诀》来看,他就是泻肺法,那么大承气主治“腹满而喘”之类的也就不难理解了。
还望大师指正
 
由版主最后编辑:
请教楼主,《辅行诀》里的大补汤及大泻汤的组方结构是如何看的?谢谢!
 
编辑附件

请教楼主,《辅行诀》里的大补汤及大泻汤的组方结构是如何看的?谢谢!

以汤液经法图为依据

如大补肝汤,在“木”位是:辛 辛 酸 甘--桂枝 干姜 五味 大枣
“阳进为补”就是说顺时针旋转到“火”位:咸 咸 苦--代赭石 旋复花 竹叶
这样大补肝汤的组成就是
桂枝 干姜 五味 大枣 代赭石 旋复花 竹叶 共七味
既“其数七,火数也”
如大泻肝汤,在“木”位是:酸 酸 辛-枳实 芍药 生姜
“阴退为泻”就是说逆时针旋转到“水”位:甘 苦 咸--甘草 黄芩 大黄
这样大泻肝汤的组成就是
枳实 芍药 生姜 甘草 黄芩 大黄 共六味
既“其数六,水数也”
 

附件

  • 90.jpg
    90.jpg
    57.1 KB · 查看: 131
由版主最后编辑:
小柴胡转少阳,以治太阳病。若少阳自病,当不用小柴胡。
 
求证没有必要
实践已经说明了一切
由症状也不难推测出结果
 
请教楼主:泄汤一般为3味药,您帖子里泄汤怎么是4味药?
 
《辅行诀》是伪造经典、用心险恶、毫无临床意义的伪书 ,不得根据伪书进行学术讨论,此帖违规,予以关闭。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