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孙光荣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78
获得点赞
862
声望
113
孙光荣幼承庭训,师承名师,1964年起随父行医,至今已从事中医临床诊疗40余年。系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孙主任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症,特别是脑病、肿瘤、脾胃病以及妇科带下病等,对情志病及中医养生亦颇有研究。
老革命家王首道同志给孙光荣教授的题词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忠言商国是,仁术济民康。”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奠基人之一吕炳奎教授的题词是:“杏苑英才,承先启后;医界志士,继往开来。”
 
孙光荣:一代“明医”

他,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八五”至“十二五”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计划、中医药文化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医药教育、科技、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指南等的起草小组成员或主要执笔人、专题论证专家;

他,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擅长中医内科、妇科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对情志病及中医养生亦有精深研究;

他,先后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独著/合著学术著作23部,填补了我国医药学领域的多项空白,拓展了我国中医药学研究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他,是我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

他,长期以来,一直秉持着中医药文化“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济世活人”的核心理念,治学、行医既善于正本清源,又善于开拓创新,提出培养新名医要达到明志、明德、明理、明术、明法、明业之“六明”的要求,被中医药学界誉为一代“明医”;

他,就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文献学家——孙光荣!

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医,对中华民族血脉的传承、延续与振兴,厥功至伟。

因此,《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和敦促中医药事业继承创新、持续发展。

当今,振兴中医,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在医改进程中形成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以期真正为国解困,为民造福,已渐成社会各界共识。

在此大背景下,我们特别推出一代“明医”孙光荣的报道。

孙光荣,1940年11月出生于湖南,汉族,字知真,号天剑,祖籍安徽庐江县,中医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

孙光荣为人处世谦虚谨慎、清廉自律而又特立独行。他1964年开始随父行医,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症,特别是脑病、肿瘤、脾胃病以及妇科带下病等,对情志病及中医养生亦有精深研究。其临床学术观点是:“护正防邪,存正抑邪,扶正祛邪”;临床思辨特点是:“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处方药精量小,讲究“中病即止”、“勿滥伐无过”,追求“心中有大法、笔下无死方”。

他所倡导的养生总则是“合则安”,养生要诀是“上静、中和、下畅”。

他连续执业中医临床诊疗48年,同时从事中医药文献研究33年、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4年;担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班医古文、中医文献学教师16届;担任第一、二、三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训班主任7年……孙光荣,对我国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技、产业、文化发展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个真孝子



善良的人性和高贵品格是做一个真中医的先决条件,惟有人性善良、品格高贵,才能忠诚于中医药事业而矢志不渝。

孙光荣侍亲至孝,是其出生地广为人知的孝子。

童年时他总是带着弟弟妹妹守候在渡口,等待着出诊的父亲归来。5岁启蒙时,每3天要背诵父亲抄写的一首古诗词和一首汤头歌诀。有一次他忘了将抄本带在身上,父亲仅仅叹了声气,他就明白了父亲的惩责之意,主动面壁思过,直到全部背诵完规定的内容为止。父亲去世较早,他就全心全力侍奉母亲,长期坚持让母亲与自己生活在一起。每天下班回到家中,首先向母亲问安,当母亲午睡或晚上就寝后,总是脱掉鞋子,轻轻走到母亲床边观察其是否睡得安稳。清晨总是推着轮椅,送母亲到湘江边上、岳麓山下或北京的某个公园“晨运”,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天天如此。

1951年春,在湖南省浏阳县柏嘉乡“十岁伢子挺身救父”的故事曾广为流传。

孙光荣的父亲孙佛生老先生是安徽人,著名中医,通文、史、哲,精研天文地理,善长诗词歌赋、书法、音律,是当时政、军、文、医、学界的知名人士。抗日战争期间逃难到湖南安家,靠行医维生。湖南和平解放后,应邀为时任湖南省省长的程潜先生做医疗保健,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程公馆。


土地改革开始时,孙老先生认为自己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家庭成分应当划为“贫民”,一定要回柏嘉乡向政府讲清楚。回家当天到乡政府报到,当即就被扣留了,理由是:孙佛生是前清遗老、封建官僚,要把历史审查清楚。刚满10岁的儿子,看到爸爸1个多月没有回家,就独自一人走几里路去了乡政府。当时门卫不让他进,只见孙光荣从容地回答:“我是孙佛生老医师的儿子孙光荣,有重要事情向乡长报告。”当时乡长刚好在大堂,这个“小大人”的志气令他惊讶,于是让门卫放他进去,并询问他有什么事情报告。孙光荣回答说:“我父亲是个好人,是个好医生,为穷人治病不要钱还送药费给他们,凭什么关我父亲?”乡长说:“你爸爸是外乡人,据说当过清朝一个亲王的医生,当过河南方城知事,是封建大官僚,他的历史必须审查清楚,共产党、人民政府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走一个坏人。你小孩子不懂,不要管这些事情,不要在这里闹了。”孙光荣说:“我父亲的官当得正不正、好不好,有德政碑为证,做医生做得正不正、好不好,去问各位父老乡亲就知道了。”乡长急忙问:“什么‘德政碑’?”并立即找来几个人详细记录了谈话,然后说:“你今天讲的情况很重要,你先回去,我们一定搞清楚,如果你讲的是事实,一定会把你的爸爸还给你。”事后,孙老先生在查证清白之后回家了,家庭成分划为“贫民”。

“十岁伢子挺身救父”的故事也随之在湖南省浏阳县柏嘉乡一时传为美谈。

孙光荣不仅侍亲至孝,而且侍师至诚。凡是带、教过他的老师,无论是长者、同龄人还是比他年轻的人,他都恭敬地执弟子之礼,他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是求知问道者必须严守的本分。”

医学上,孙光荣承袭过“丹溪学派”和“东垣学派”,共有3个“师父”,第一个是其父孙佛生老先生,第二个是湖南省浏阳县柏嘉乡医院易院长,第三个是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李聪甫老教授。

拜在易院长门下时,孙光荣的医德医术已经在浏阳、株洲、醴陵、长沙一带享有良好的声誉。而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医专家后,孙光荣看望易院长时,依然坚持行三鞠躬之礼。

1978年,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开展选拔中医师的统一考试。孙光荣以湖南省浏阳县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试。后几经波折,被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李聪甫研究员相中,成为其入室“关门”弟子。之后,孙光荣被分配到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理论研究室,跟随李老从事文献理论及临床研究,前后历时7年半,真传授受,俩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

1982年夏,孙光荣与李聪甫赴厦门出席《实用中医内科学》审稿会。会议期间,李老对孙光荣说:“这次审稿会期比较长,稿子我来审,你抽点时间,把山东中医药杂志社预约的《名老中医之路》的稿子写一写”。第二天早上,孙光荣就将《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文稿交给了李老。李老问:“你什么时候写的?在哪里写的?”,孙光荣回答说:“怕影响您休息,昨晚您睡着以后,我就借了张桌子在走廊上写的。”

李老看完文稿后,喜悦地对万友生、朱良春等教授说:“光荣一个晚上写成这近一万字的稿,我一个字都不用改哩。”

一次,李老患严重便秘,服用通便药物、洗肠都未奏效,痛苦不堪。孙光荣就用手指沾上石蜡油,一点一点地掏出结如铁石的粪便,李老转危为安。李师母一时热泪盈眶,感慨地说:“就是儿子尽孝,也只能到这份上。”

孙光荣到北京工作后,每逢春节回家,都坚持到李老等老一辈家中看望,即使自己也是快70岁的老人了,一进门依然会向李老,以及欧阳锜、刘炳凡等师叔们的遗像三鞠躬。



一条真汉子



正直和仁慈是做一个真中医的必备条件,惟有人品正直、心地仁慈,才能以中医药事业兴衰为己任;惟有人品正直、心地仁慈,才能敢于革故鼎新,开创新境。

孙光荣幼承庭训,一是儒学,二是医学。家教严格,传承正统。从小就接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励志教育。启蒙时,孙佛生老先生以曾国藩家书对其进行训导: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而“心忧天下事,眼观天下势,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这种湖南人文精神在孙光荣的身上同样得到了完美的传承和体现。

1958年春,因其父亲年老多病,家境贫寒,孙家必须有一个子女工作才能维持家庭生计。在这个家里排行老大的他立即从浏阳一中高中毕业班辍学,将这一责任扛在了自己的肩头。

“文革”期间,一场意想不到的“考验”降临到他的头上。一天晚上,县委办公室通知他到县委招待所接受“调查”。主要问题是:是谁下达指示要他写《浏阳革命斗争史》的、是谁直接指示他收集资料的、原始资料是怎样获取的、提供原始资料的那些人是谁推荐的等等。“调查”持续了两天两夜。孙光荣坚持说:直接接触的领导只有罗副县长(当时已故),罗副县长也是按文件布置任务的,更上面的领导,本人一个小小采编人员就根本够不着了;采访是随机的,谁推荐的采访对象记不清了;原始资料的真实与否、加工得当与否,没有人指示,文责完全由本人承担。面临考验,孙光荣独自扛起了所有的责任。


“文革”结束多年后,一位老干部对孙光荣说:“衷心感谢您!当时您只有二十来岁,您这铁肩膀扛住了至少包括我在内的3个人的政治生命啊!”

除了有担当,孙光荣“每临大事有静气”,在风浪面前往往能够审时度势,从容应对。

面对1989年那场突然袭来的风波,孙光荣及时签发了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湖南分校的《关于正确对待当前有关社会动态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分校1400名学员抓紧学习,在当前形势下要坚决做到“四不”:不听信传言,不传播流言,不参与非单位组织的活动,不发表与本职工作无关的言论。光明函授大学总校当时也参照湖南分校的做法发布了相关文件。这一紧急通知,就像一场及时雨,浇灭了即将蔓延到学校的“大火”,帮助学校、学员安全地渡过了那场风波。事后,光明函授大学总校有关部门负责人替学生表达心声,撰写了一篇专门感谢孙光荣教授的文章,题目就是《我们代表三万学员的心声:“谢谢您,孙老师!”》

孙光荣也是个性情中人,重情义,淡利益。

1995年,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企业家古汉集团申甲球董事长对孙光荣教授说:“我这辈子就交给古汉养生精啦,但古汉养生精是你们研究院三老根据马王堆出土医书研制出来的,怎么解释、怎么宣讲,只有你们出面才有权威性。您的师父(指李聪甫老教授)、师叔(指刘炳凡、欧阳锜老教授)和您的大师兄(指刘祖贻院长),都走的走啦,老的老啦,您还年富力强,您得帮帮我们。”之后,孙光荣夜以继日撰稿,随着申董事长上北京、走杭州、飞韩国,不计日夜,不计报酬,宣讲古汉养生精的组方原理和功效。同事问他:“申总给了您几万还是几十万?”孙光荣回答说:“这是李老他们研制的产品啊!而且古汉集团正处于需要帮助打开局面的艰难时期,哪来什么几万、几十万?”后来这话传到了申董事长耳中,他当即决定,每年赞助8万元的产品给孙光荣教授主编的《湖南中医药导报》杂志,作为协办经费,并且表示,孙光荣在哪里,这8万元的古汉养生精就在哪里。

1998年春,被湖南国讯网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吴董事长、朱总经理的诚意打动,孙光荣与之携手创建了国讯医药集团,并兼任了集团董事、总裁。经过深思熟虑,孙光荣向董事会提出了国讯医药集团发展的3个方案:一是建立中医药教育资源库,搭建教学平台,开创中医药远程教育;二是建立中医药科技数据库,研发搜索引擎,开创中医药“信息超市”;三是建立中医药诊疗经验库,整合优势资源,开创中医药远程医疗。之后,国讯医药集团认定其为第一方案,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成立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的申请。该方案的提出,也为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8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通知,要立即汇报创建中医药现代远程继续教育实体的思路和方案。于是,国讯医药集团组织了8人汇报小组进京汇报。出发前,孙光荣突然身体不适,发烧、呕吐、腹泻如注。国讯医药集团董事会深感棘手,拟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延期汇报的请求,孙光荣强忍着不适,说:“走!机遇来之不易!”然后,毅然登机。科教司听取汇报以后,对筹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12月25日,“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获准成立。

2002年6月初的一天中午,因锁骨摔伤住院治疗而刚出院的孙光荣得知有关方面提出了要关闭医学类函授、自考、网络教育的意见。他立即意识到,这是因为有的同志不了解中医成才规律、不了解中医在职人员学历结构的现状、不了解中医历来有“远程教育”的传统所致,应当向有关方面进行陈述。随即,孙光荣挣扎起来,坐着轮椅逐一拜访有关领导和老专家,就中医药高等学历远程教育的需求量和开展中医药高等学历远程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确保教育质量的办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陈述,其言其行令接见他的领导和老专家大为感动。最终,经多方人员的努力和专家的深入论证,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医药现代远程学历教育试点”,被允许面向在职中医药人员举办本、专科学历教育。



一位真才子



潜心治学和善于领悟是做一个真中医的重要条件,潜心治学,才能精通经典、务实临床、厚积薄发、发必中鹄;善于领悟,才能视野开阔、博学多才、提炼精华、融会贯通。

孙光荣医术精湛,妙手回春,且学识渊博,文采风流,被同行著名专家赞为“医林巨擘,文苑翘楚”,兼获“江南杏林才子”之美誉。

孙光荣师承名家执业中医以来,精研经典,谦谨临证。临床48年来,积累深厚,学验俱丰,济世活人的事迹不胜枚举,广为流传。

1968年,湖南省株洲县某公社的一位李姓青年农民请孙光荣医生到他家出诊。他向孙光荣介绍说,自己的孩子早产,生下来时不到4斤,吃了“百日饭”后,得过一次小儿急性肺炎,病好以后总是没有精神的样子。现在孩子刚满1岁,脑袋很大,“颈根”撑不起来,背也有点驼。来到李家后,孙光荣一看,孩子囟门未合,发枯齿迟,精神不振,声低音哑,头大如瓜,口糜唇焦,尿黄便结,纹青紫,舌干红。他认为:此谓“解颅”,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气血之源枯萎,升降之机无力。首先应当益气活血、清热通便以治其标,而后补气养血、补脾益肾以治其本。

孙光荣辨证施治,经过3个月的治疗,孩子的头型基本恢复正常,头也能抬起来了,眼睛明亮了,头发也有了光泽。

第一次见到这孩子的时候,孩子的母亲也病怏怏的。孙光荣为其把脉时,心中一惊,反复举、按、寻,也不再问其他,只要她把腿伸出被子来查看。临走时,孙光荣叮嘱她的丈夫小李赶紧送其爱人去长沙大医院看看。回到医疗室,孙光荣闷闷不乐。同事询问因由,他回答说:“今天看的这个孩子的病已经是难证、重证了,而顺便看的孩子的母亲可能只能活五六天了!”同事问孩子的母亲患什么病。孙光荣回答说:“可能是‘骨痿’,一着脉,就知是‘屋漏’脉;我看她的‘人中’,已经平满;再看了她的脚踝,后胫骨都平了,所谓‘骨绝,足膝后平者,五日死’。太可怜了,她家也没钱治疗了,就是有钱可能也难救活了。”

后来,孩子的母亲果真在孙光荣走后的第五天晚上去世了。

1972年夏夜,长沙县某公社的张姓青年农民兄妹提着马灯前来请孙光荣出诊。来人告知说:“我嫂嫂前晚生了个女儿,昨天中午起发高烧,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就发狂,掀开被单就往外跑,几个人才压得住,胡言乱语,水米不进。公社、大队的医生都来了,没办法,是我们那里医院黄院长介绍,要我们赶快请您去看看!”

孙光荣在张家兄妹俩的带领下连夜过河,走进“月婆房”时,闻到一股强烈的血腥气,病人半躺在床上,面色紫红,嘴唇发干,烦躁不安,汗出如浆,双手压着小腹,痛得大喊大叫而又声嘶力竭。孙光荣立即施以家传的补、泻两种推拿手法,不到10分钟,病人安静了一些,诊其脉细数,察其舌绛而暗,苔少。孙光荣认为:此乃恶露不净,子宫蓄血,败血瘀阻于下而上攻于心,发而为狂。法当调升降、逐瘀血、安心神。

孙光荣立即开方煎药,大约是晚上1时服第一次,病人到下半夜就睡着了。天亮前,烧退,起床解了一次大便,而且阴道流出许多瘀血,没有喊叫了,随即又服第二次,又睡着了。快天亮时,孙光荣再看了一次脉,说:“请放心,再服一剂就平安无事了。”

1个月后,小张全家以及当地的干部敲锣打鼓给孙光荣送来了一块扎着红绸的“华佗在世”的金匾,有趣的是,“再”字被错写成了“在”字。而孙光荣家竟将其做成砧板,用了很多年。

20世纪70年代初,修建“三线建设”战备工程枝柳铁路,孙光荣奉命负责卫生工作。他调查当地的气候、地理等环境之后,意识到有爆发流感的可能。于是,率领4名战士毅然进山了。当地大山里的药材非常丰富,经过7天的精心采集,挑回来5担蒲公英、板兰根、金银花、野菊花等,那时节金银花、野菊花还没有开花,只有茎和叶。他们就用大锅将这些“本草”加上一些红枣、生姜等,煎成大桶大桶的“凉茶”。每天出发前和收队后,从连长、指导员开始,每个人都喝1碗,还利用晚上的时间集中讲授预防疾病知识,这样坚持了大约1个月。果不其然流感爆发,许多连队几乎有一半人不能施工,孙光荣所在的连队却因预防及时,达到百分之百的出勤率,士气高昂。

此外,孙光荣还曾以推拿加1个单方唤回了溺水窒息者;用3剂药抢救了垂危的胃出血病人;用内外兼治方法临床治愈直肠癌;用一个E-mail处方使澳大利亚的男孩的哮喘平息;用中药加推拿手法治愈“精神分裂症”;甚至没有用药,仅仅用一幅“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的题字,就使一位因晋升受阻而患抑郁证的干部恢复了信心……

凭借卓著的疗效,孙光荣饮誉京城和湘楚。

此外,孙光荣自幼在诗词、策论、书法、演说等方面接受过其父亲的严格训练,5岁就开始为乡邻写春联。自小学到高中,除体育外,其余各科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他曾写过一篇《当国歌唱响的时候》的作文,被老师拿着在全年级示范,批语道:“巨眼卓识,浩荡胸襟,雄文妙笔,示尔群生!”


70多年来,孙光荣在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中,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其文章也多有真见。

1980年,经有关部门批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开办硕士研究生班,李聪甫、刘炳凡、欧阳锜3位老教授,一致推荐孙光荣主讲《医古文》和《中医文献学》课程,理由是“不重头衔,要重实学”。于是,41岁的孙光荣走上了研究生班讲台。当时还没有硕士研究生攻读的《医古文》和《中医文献学》教材,孙光荣便自行编著了《医用文言基础学》,解决了硕士研究生班《医古文》和《中医文献学》的教材问题。之后,孙光荣连续担任了16届硕士研究生班以及湖南省中医内科提高班的教师。

1981年4月,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中医古籍整理办公室,欧阳锜老教授担任中南片协作组组长。他对孙光荣说:“组织队伍进行中医古籍整理,以前谁也没有做过,也没有现成的培训教材,而8月份要开班,怎么办?研究生们反映你写的《医用文言基础学》很管用,那就请你在这个基础上,抓紧时间整出一本简要的培训教材来。”6月,孙光荣编著的《中医古籍整理入门》书稿交给了欧老。随后,又遵欧老之嘱,加入了我国版本学权威马继兴教授的一些观点,该书于7月底正式印行,解决了中南片的培训教材问题。

1982年,李聪甫、刘祖贻、孙光荣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的重点课题《中藏经》的整理研究,孙光荣担任执笔人。为了寻找失传的《中藏经》赵孟頫本,揭开沉潜已1600多年的《中藏经》之谜,孙光荣独自一人赴北京、上海、四川、广州等地万里求真。粗茶、淡饭,在知道版本下落的人门口守候3天,终于诚感动天,找到了《中藏经》这一绝本。

之后,经过历时4年的整理研究,课题组完成了《中藏经校注》、《中藏经语译》,第一次揭开了尘封千年的《中藏经》的真面貌,总结了《中藏经》脏腑辨证八纲,揭示了断生死、判顺逆的规律和处方用药特点。

课题组还从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六用”法:①用系统比较法选择版本;②用逐一勘比法订讹补缺;③用择点觅据法训释音义;④用由句及章法语译原文;⑤用勾玄提要法撰写提要、按语;⑥用多面追溯法考镜源流。


在此期间,孙光荣还多次出席中医药十一部经典整理研究开题、审稿会议,在《诸病源候论》、《伤寒论》、《难经》、《太素》的整理研究等重点课题开题论证会上作了内涵丰富、见解深刻的发言,连续发表了有关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的学术论著。

在中医养生领域,孙光荣将中医养生学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划分为萌芽期(原始—春秋)、形成期(春秋—战国)、发展期(秦汉—晋唐)、继续发展期(宋元—明清)、迟滞期(鸦片战争—1049年)、复兴期(1949—)6个时期;将中医养生方法分为“食养”、“药养”、“术养”3大类。带领一大批中医文献与临床的中青年研究骨干,经过全面、深入地整理研究,编著了我国最早的《中医养生大全》,共120万字。为我国中医养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医药学界掀起了一股“规范化”、“标准化”的热潮,对此,孙光荣提出了质疑。孙光荣说:“中医治病讲究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炎症不一定要‘消炎’,肿瘤不一定要‘消瘤’,所谓‘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莫耗气,精遗莫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嘛!”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的王教授非常赞成,王主任的夫人吴大真教授说:“建议从炎症开始,你们俩整出个西医病名、中医治法的,大家看得明白、用得上手的本子出来。”于是,经过“孙光荣团队”1年的努力,由王凤岐、孙光荣联合主编的、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炎症的中医辨治》问世了。这本书的问世创建了一个西医病名、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辨证、中医治疗再加民间疗法备选的模式。该书获得全国科技图书奖二等奖。之后,西医疾病中医辨治的系列书籍陆续出版。

1991年,王永炎院士主持世界卫生组织(WHO)脑血管疾病中医康复合作项目,邀请孙光荣负责中风康复文献研究部分。经过长达9年的潜心研究,孙光荣与杨宝琴、周慎率领的科研团队,终于系统提出了中风病康复治疗的原则、方法、药物、方剂等,编撰成我国第一部中风康复研究的专著《中风康复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孙光荣开始思索如何系统总结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给后人一个比较清晰的名医成才“路线图”。并与其大师兄刘祖贻院长,共同向湖南省卫生厅申报了“中国历代名医名术研究”的课题,组织全国近百名著名学者共同研究。

孙光荣作了总体设计,将每一位医家按照概说、生平考略、师承治学、主要著述(原文精要、古评今鉴)、学术经验(学术思想、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方药运用)、研究进展、轶闻趣事、序年记事的框架整理研究,按照医家的出生年代顺序排列。在当时,这是一次空前的全国大协作,历十度寒暑,三移其稿,始成其功。2002年,涵盖先秦至清末的极具代表性的85位名医、共197万字的《中国历代名医名术》,终于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教授在序言中指出:资料翔实,考证精确,对有关条目还予以古评今鉴,突出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源流及其学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从历史、文献、临床、各家学说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读《中国历代名医名术》可以了解历代名医的成才之路,可以探究中医学术思想的脉络,可以发掘各家的学术专长,为中医临床、科研、教学服务。

至今,该书仍是各大书店和网站推荐的有关中国历代名医名术研究的典范之作。

21世纪初,中医药学界呼吁“大温课”的声浪日益高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决定把中医药四大经典,列为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重点项目,并作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必修课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主导并组织开展中医药四大经典课件研制工作,中医药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的第一次攻坚战就此打响。



孙光荣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在“中医药四大经典教学课件研制设计暨分工会议”上,提出了4条明确要求:一是要突出经典性;二是要突出实用性;三是要突出可视性;四是要突出时效性。半年后,我国第一套中医药四大经典教学课件终于研制成功,至今仍然是中医药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的重点课件。

2004年,时任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的吴仪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随后我国推出重大技术成果推广项目:中医临床实用技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指导并委托孙光荣教授,负责在摄制样片的基础上制订技术标准。为避免中医临床技术与VCD研制技术“两张皮”,当时已65岁的孙光荣废寝忘食,自学VCD研制技术。经过1年多的研究,《实用中医临床技术示范VCD研制标准》终于推出,并被推广到多个相关项目。中医临床实用技术项目也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组织的专家评审组的验收,并获得了一致的高度评价。

为了科学地总结、传承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科技部确立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总课题包含98个子课题、108位名老中医、840多名研究人员,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0个单位,是一项涉及全国范围的重大项目。2009年6月29日,总课题组长贺兴东教授邀请孙光荣教授参与顶层设计。

在与贺司长研究后,孙光荣提出的顶层设计思想是:立足现实着眼理想,正确处理抢救性采集和探索性挖掘的关系;立足个体着眼群体,正确处理名老中医个体学术经验原汁原味的保存和名老中医群体学术经验精提精炼的升华关系;立足继承着眼创新,正确处理名老中医临证思辨、学术思想及成才规律的继承性研究与中医临证思路方法、学术理论发展方向及传承模式的创新性研究的关系。

在研究过程中,孙光荣归结了自古至今有关名老中医传承的研究,普遍存在着三个需要解决或改进的重要问题:资源失控;音像失传;资料失真。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研究”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于2006年8月立项启动,2007年4月结题,历时仅9个月。

在孙光荣、柳长华教授的带领下,研究团队在48个工作日内胜利完成了信息库的研制任务。综合信息库全面搜集、保存了当代名老中医回顾性和前瞻性医案30,000余例,筛选典型医案3656例,为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光荣根据多年研读和撰写医案的经验和体会,在课题组会议和培训班上做了专题报告,着重解决了4个问题:一是解决了医案的定义问题;二是解决了医案与现代病历的区别以及医案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三是解决了研究方法的问题;四是解决了医案体例与格式问题。

在孙光荣、鲁兆麟教授的带领下,何清湖、贾德贤等研究骨干经过9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全国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研究与编撰任务。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的研究具有5个特点:①首次定义了中医医案,明确了中医医案的地位与作用。②首次对医案与病历进行了系统比较性研究,并得出了结论。③首次采用普查式对全国名老中医医案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采用章节式对全国名老中医医案进行系统的类案研究。④首次采用传统文献研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医案。⑤创造性地确立了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统一体例与格式。

孙光荣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的论点系统、深刻,对我国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研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010年6月28日,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结题培训筹备工作综合课题组组长会议上,贺兴东组长把如何让全国各个纵向课题组主研人员明确什么是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特点和如何总结、提炼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思辨特点这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孙光荣。

这又是一个前人没有系统研究过的问题,是一次创新性研究,一次学术挑战,时间紧迫,难度很大。经过深入研究,2010年7月10日,在全国专题培训班上,孙光荣作了《认知原创性,确保真实性,突出实用性,深化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思辨特点的传承研究》的专题报告。他在专题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就是对名老中医关于中医的理论认知与实践经验的理论性、抽象性、创新性的总结。其中,理论性,是学术思想的内容属性;抽象性,是学术思想的表述属性;创新性,是学术思想的根本属性;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具有必有本源、必备验证、必属原创的三大特点。名老中医临证思辨特点,就是对名老中医关于中医临证诊疗思维与实践经验的经验性、具象性、创新性的总结。其中,经验性,是思辨特点的内容属性;具象性,是思辨特点的表述属性;创新性,是思辨特点的根本属性;名老中医的思辨特点具有必有实践经验、必备医案验证、必属临证原创的三大特点。

这个专题报告对全体与会的领导、名老中医、主研专家都震动很大。大家认为,这个报告不仅理清了困惑多年的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特点的概念,提供了总结、提炼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特点的方法,而且使大家认识到中医科研必须有中医科研特点的方法学,打开了科研思路。

孙光荣的书法架构清奇、用笔隽秀,笔力遒劲,且文采斐然,能出口成章,其才华是中医学界所公认的。

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教授委托孙光荣起草中国中药协会公祭张仲景的碑文。这篇碑文后来获得了中医药文献界、河南文化界、碑刻艺术界的普遍赞扬。



一代真中医巨子



一路走来,作为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领导、专家、同事、学生、朋友的支持下,孙光荣先后成功创建10份功业: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湖南省中医药科技信息中心;《中医药时代》、《湖南中医药导报》杂志;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荣湾镇门诊部、兴汉门门诊部;国讯医药集团;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中华中医药在线”;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关于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孙光荣逐步形成了系列、独具特点的学术观点。

——定义中医:中医,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望闻问切“四诊”为主要手段采集临床信息,通过四诊合参,运用辨证论治诊断疾病及其证候,采用天然药物组方或采用非药物疗法,实施预防、治疗、保健的医学行为主体。

——中医药特色优势:五大特色——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给药途径、天然化的用药取向;六大优势——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定义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本质体现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三环:主题是突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关键是充实中医药文化内涵;重点是彰显中医药文化特征。

——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基本思路:分为4个层次——高精教育;就业教育;增进教育;规范教育。

……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药事业在不断地求生存、图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社会上也刮起了一股“唱衰”中医药之风。2005年,孙光荣致书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阐明中医药特色优势,分析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10条建议。

这一“上书”很快得到吴仪的亲自批复,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影响深远。

2007年7月,孙光荣主持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成立暨首届亚健康管理服务学术研讨会时,有记者问他:“当前有人攻击中医,主持人对此有何评价?”孙光荣淡然一笑,回答道:“这是‘五无’之流的言论,不值一驳。”记者问:“何谓‘五无’?”孙光荣答道:“不知中医而攻击中医,谓之‘无知’;不识中医在中华民族伟大民族复兴中的重大使命和作用而攻击中医,谓之‘无识’;不明中医特色优势与发展规律而攻击中医,谓之‘无理’;不按科学论争规则行事而采用学霸手段乱扣‘伪科学’帽子而攻击中医,谓之‘无赖’;不尊重客观事实而颠倒是非,甚至借用明星陈晓旭病逝攻击中医,谓之‘无耻’!”话音刚落,人民大会堂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医改”,关系到改革深化,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全民关注的大问题。关于医改,孙光荣也有自己的见解,他曾与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邱德亮局长联合撰文《医改应重视“三医”问题——医生、医院、医业》。文章第一部分阐明“医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主体,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医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解决‘三医’问题的关键”;第二部分解析“医院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平台,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提高医院的服务力与可信度,是解决‘三医’问题的突破口”;第三部分论述“医业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领域,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道路,是解决‘三医’问题的终极目标”,并提出了十条具体建议。

该文后来被多家媒体转载,网民纷纷表示赞同。

在不断追求中医药学术进步的同时,孙光荣教授长期以来,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医药阵地,竭心尽力地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知情人士说,孙老从“衡阳会议”一直到现在;从助理研究员到副研究员、再到研究员;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到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再到其他省(市)中医药管理局;从政府到学会、再到单位;从“八五”到“十二五”,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一贯地、持续地、不遗余力地“忠言商国是”,忠心耿耿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无愧为“一代明医”的称号。



【个人简历】

孙光荣,1940年11月生于湖南,汉族,字知真,号天剑,祖籍安徽省庐江县,现居北京。无党派人士,中医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著名中医临床家和中医药文献学家,享受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

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独著/合著学术专著23部,其中《医用文言基础学》、《中藏经校注》、《中藏经语译》、《中国历代名医名术》、《中风康复研究》、《炎症的中医辨治》、《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辨治》、《中医养生大全》、《中医防治疾病知识百问——农民工读本》、《中医经典养生名言录》等专著影响深远。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的综合信息库、典型医案研究课题,执行主编了《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主导了“名老中医综合信息库”研究,担任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综合课题组副组长。

先后获得国家自学成才奖章、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级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1项、亚太地区经贸博览会金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全国中医药科普图书著作奖一等奖1项、中医药金话筒奖1项、中医药继续教育终身成就奖1项等。

【鸣谢谢】

在对孙光荣教授的事迹进行调查和撰写稿件的过程中,孙文政、杨建宇、李彦知、王兴、薛武更、曹伯龙等孙光荣教授的入室弟子们作了大量的调研、汇总等工作,在此《时代先锋》栏目组表示衷心地感谢。
 
也不知是谦虚还是实在,都不敢现在医生都不敢称作“名医”了。换了个词,也造了个新词,“明医”!都是怕广告法查处是“夸大宣传”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