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辅行诀》新解-一本不亚于伤寒论的秦汉传承

青木卯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14/09/02
帖子
3
获得点赞
2
声望
0
天地五行化生人体五脏系统,养成诸药之五行药性
以诸药之五行药性以究人体五行之偏,以乱体内寄生病原五行之性,此药之为用也。
陶公精选25味药,用以明五行互含,一行之药内分五行,故有内外五行之分。
外五行为药之功用,而内五行则为各药之作用于人体之五行功能系统也,即用药之五行以究人体五行五脏系统之指南,而非指五行药用内又分五行之用。
譬如黄连为水中火,水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苦燥祛湿清热,而水中火之火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火即心也,故黄连以清上焦心之热。
譬如 黄芩为水中木,水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苦燥祛湿清热,而水中木之木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木即肝也,故黄芩以清中焦肝之热。
譬如 大黄为火中木,火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咸以润下也, 而火中木为作用于人体之五行之木即肝也,以肝所疏泄之水下润肠道而解肠道之澡。
譬如附子为木中水,木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辛散温升回阳疏泄,而木中水之水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水即肾也,故用附子以温肾回阳。
五行药性之用不过辛散、咸润、肝缓、酸收、苦燥,而其中每一用又按人体之五行系统,分为作用于肝、心、脾、肺、肾也。





用为阳,右旋为进,阳进为补,其数七,火数也
补数为七,故以七为大补汤方之药味数也
四为补数之半,故以四为小补汤方之药味数也
体为阴,左旋为退,阴退为泻,其数六,水数也
泻数为六,故以六为大泻汤方之药味数也
三为泻数之半,故以三为小泻汤方之药味数也
五居补泻极半之间,补泻之数以小不及,以大有过,故以五为诸病误治之泻汤方之药味数也
即补即泻,补此即为泻彼,泄此即为补彼。

甘酸除痉,痉为肝散太过,肝散太过而生急,以甘缓之
酸苦除烦,烦为心耎太过,心润太过而生缓,以酸收之
苦辛除痞,痞为脾缓太过,脾缓太过而生湿,以苦燥之
辛咸除滞,滞为肺收太过,肺收太过而生气滞,以辛散之
咸甘除燥,燥为肾坚太过,肾坚太过而生燥,以咸润之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 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桂为木中木,木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辛散温升回阳疏泄,木中木之木 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木即肝也,故以桂升肝阳。
椒为木中火,木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辛散温升回阳疏泄,木中火之火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火即心也,故以椒助心之阳。
姜为木中土,木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辛散温升回阳疏泄,木中土之土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土即脾也,故以生姜散脾肉之寒。
细辛为木中金,木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辛散温升回阳疏泄, 木中金之金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金即肺也,故以细辛温肺化饮。
附子为木中水,木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辛散温升回阳疏泄,而木中水之水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水即肾也,故用附子以温肾回阳。

旋覆花为火中火,火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咸润下化燥,火中火之火 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火即心也,故以旋覆花润心包之燥。
大黄为火中木,火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咸以润下也, 而火中木为作用于人体之五行之木即肝也,以肝所疏泄之水下润肠道而解肠道之澡。
泽泻为火中土,火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咸润下化燥,火中土 之土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土即脾也,故以泽泻以润脾肉之枯槁,以调运局部之水聚,使局部之湿得以匀而化之。
厚朴为火中金, 火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咸润下化燥运水除聚,火中金之金 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金即肺也,故以厚朴润肺以下,平肺之喘。
硝石为火中水,火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咸润下化燥运水除聚,火中水之水 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水即肾也,故以硝石润肾清下焦之燥。

人参为土中土,土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甘缓运化去燥化急,土中土之土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土即脾肉也,故以人参治脾肉气虚,甘缓运化而气不外渗,以补中气。
甘草为土中木,土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甘缓运化去燥化急,土中木之木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土即肝血也,故以甘草运化肝血,和肝血之气,解肝血之毒。
大枣为土中火,土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甘缓运化去燥化急,土中火之火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火即心也,故以大枣滋心之阴液也。
麦冬为土中金,土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甘缓运化去燥化急,土中金之金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金即肺也,故以麦冬润肺之燥,缓肺之急。
茯苓为土中水,土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甘缓运化去燥化急,土中水之水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水即肾也,故以茯苓利水水入肾而缓肾之急。

五味子为金中金,金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酸收敛降化烦止疏泄,金中金之金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金即肺也,故以五味子以敛肺生津止汗平咳喘。
枳实为金中木,金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酸收敛降化烦止疏泄,金中木之木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木即肝也,故以枳实敛肝气除气逆。
豉为金中火,金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酸收敛降化烦止疏泄,金中火之火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火即心也,故以豉以收心之缓。
芍药为金中土,金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酸收敛降化烦止疏泄,金中土之土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土即脾肉也,故以敛收脾肉之气降脾肉之热。
薯蓣为金中水,金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酸收敛降化烦止疏泄,金中水之水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水即肾也,故以薯蓣收敛肾气,益肾补虚。

地黄为水中水,水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苦燥祛湿清热,而水中水之水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水即肾也,故以地黄清肾之热补肾之阴。
黄芩为水中木,水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苦燥祛湿清热,而水中木之木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木即肝也,故黄芩以清中焦肝之热。
黄连为水中火,水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苦燥祛湿清热,而水中火之火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火即心也,故黄连以清上焦心之热。
白术为水中土,水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苦燥祛湿清热,而水中土之土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土即脾也,故以白术祛脾肉之湿,湿祛而热消。
竹叶为水中金,水为药之五行之性,功用为苦燥祛湿清热,而水中金之金为作用于人体五行之金即肺也,故竹叶以清肺之热。
 

附件

  • 汤液经法图.jpg
    汤液经法图.jpg
    333.6 KB · 查看: 108
由版主最后编辑:
没有辅行诀尚可,没有伤寒论呢?
 
研究《辅行诀》深有心得,赞。
 
甘酸除痉,似有不合经旨。
 
伤寒论虽然是一本好书,不愧为中医经典,但是他让中医的组方法则从此不被人知,为何有此以后发展到如今,开方已然成为一种药作用的拼凑了。这就是为什么后世一个方子有那么多味药,而伤寒和辅行诀药方基本在六七味以内,因为他们是通过辩证严格按照组方法则来组方的。
 
以辅行诀的理论来看,大青龙汤其治再肝,楼主可曾想过大青龙汤中芍药 五味子 甘草也是除痉?其实这遗失的一字有人认为是“痉”“悸”“挛”“逆”等,似乎都差那么一点。要正确补入这一字,当从五脏泻方,救误五方,二旦四神方中探求之。
 
伤寒论虽然是一本好书,不愧为中医经典,但是他让中医的组方法则从此不被人知,为何有此以后发展到如今,开方已然成为一种药作用的拼凑了。这就是为什么后世一个方子有那么多味药,而伤寒和辅行诀药方基本在六七味以内,因为他们是通过辩证严格按照组方法则来组方的。
支持此观点。
 
请教呕吐是五逆中的哪一种?应当用哪一除?
 
这个分析很不错。不过有些小问题,药物的五味跟其寒热无关,这是两个维度。苦味药不一定都是清热的,比如苦温燥湿化痰却不清热。

此外,药物除了有五味、以及四气(温热寒凉)两个维度,还有升降走守的功用不同,具体跟其气的清浊厚薄以及花叶果根形态有关。这三个维度共同决定了一个药的作用功效,所以不能光是从五行(对应的五味)来牵强说明药物的功能。

上面五行中又有五行的这种药物作用功效分析方式若是正确的话,那么可以用来反推一些现在常见古代不常见的药物的五行归属。

不过,上述归纳中也还是存在一些值得疑问的地方,例如:
大黄为火中木,火味咸,咸软(故润下),所以大黄有软坚的功效,将肠内燥矢软化排出。但木的作用器官为肝胆,由于脏是藏而不泄,故大黄只能作用于胆腑。但这就很难理解了。大肠为腑,与肺金互为表里,所以按这个推论,大黄应该为火中金

泽泻味甘淡性寒,利水清热。上面说其为火中土,味甘应该皆属土啊,怎么为火?其作用器官也是膀胱或者肾水,怎么是火中土,作用在脾?如果火为咸润下,到可以解释其利尿功能。若仅从功能属性来论,而不是口尝味道来论,确实泽泻归为火没问题,但也应该是火中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