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11/03
- 帖子
- 198
- 获得点赞
- 20
- 声望
- 18
近几年我所见的咳嗽,主要是干咳无痰,痰多的咳嗽倒是不多,这可能与我这几年居住在河南,这里气候干燥有关吧,每到秋冬时,这里有不少人出现干咳,而我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常常咳嗽,有一次咳嗽的难以入睡,各种处方用了个遍,有效有不效,容易反复,有一次读汪庆安的《用药杂谈》,提出麦冬治疗慢性咽炎的咽痒症状较好,而干咳无痰在CT、胸片下都看不到什么毛病,气管上也完好无损,仅有咽部咽部红肿,黏膜充血,咽痒,而咽喉部神经末梢丰富,这里有咽反射感受器,而喉部有咳嗽反射的感受器,咽与喉非常近,咽部有炎症,喉部必然受刺激,引起咳嗽,因此治疗咳嗽的重心就是把这咽部的炎症除掉,而气候燥引起咽部炎症,用麦冬疗效很好,每天50---80克煎水喝,基本上第二天就有效,喝几天就不痒了,也不咳了,既然滋阴药有效,我试了一下莲子银耳汤,疗效也不错,既然是干燥的气候引起,则需要经常在气候干燥时,喝点滋阴药来对抗天气,杨刚民在他的专著《潜厂医话》中提出用银耳、阿胶治疗慢性咳嗽。慢咽舒宁颗粒对于这类咳嗽也有效。另外还有一种干咳,无痰或者少痰,由于夏天进出空调房间,寒热无常,或者季节更替,气候反复无常受凉所致,反正只要有受凉史,不论中间又是否受热,出现干咳,用杏苏散加荆芥、羌活,疗效良好,与江尔逊的金沸草汤组方原理差不多,金沸草辛温解表化痰,两方都是辛温解表的药物与化痰的药物同时用,寒性药与热性药比例基本上为1:1,这类咳嗽临床无明显寒热,不发烧,也不怕冷,辛温解表药有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麻黄、桂枝、羌活等很多专著都论述过,其它辛温解表药也有这作用,只不过强弱不等罢了。另外伴有祛风作用的解表药还有抗过敏,减少渗出的作用,这类药对于有炎症地方的修复很有用,渗出减少了,疮口干了,自然容易愈合了。化痰药旱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除了有化痰作用之外,还有明显的消肿、散结的作用,而咽部炎症时,这里有红肿,组织肿胀,化痰药正好可以消肿,这一点解释了无痰也要用化痰药的原因,祛风解表药改善循环,减少渗出,促进愈合,处方中寒性与热性相抵消,无过热过寒之避。我依次原理,用感冒清热颗粒配蛇胆川贝枇杷膏应用,也能药到病除,有速效。别人说十个中医,十张处方,但都把病治好了。对此,我也一直以来都觉得非常奇怪。我相信,治疗咳嗽的各个特效方之间应该有着共同的原理,而这个共同原理就是根本原理,最根本的原理应该是唯一的,只是我们一直都在接近它,但没有找到它。我也在努力寻找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找到真理,而不是仅仅接近真理。关于咳嗽的治疗,痰清稀的用小青龙汤更合适,该汤偏燥,正好用于痰多且清稀的情况,用干咳无痰或少痰,病轻药重,反而不合适,当然是否可以把小青龙汤改成小剂量,加大麦冬、石斛的用量,按道理是可以的,但需要进一步论证。止嗽散不知道它的适应症是什么,总是有点效,又治不好。其它的心咳、肝咳、大肠咳,我就搞不明白了,也许以后能够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