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飞龙心语---阳气下达论

王家祥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07
帖子
18225
获得点赞
357
声望
113
年龄
47
在思考拨筋原理的时候,也在研习《伤寒论》和《内经》。中医内治与外治相通,外治经络内调脏腑这句话相信只要学习中医的朋友都知道,而他们的联系到底是什么?经络与脏腑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看了不少资料,内治者大谈脏腑的生克制化,外治则只讲经络,且讲经脉者居多,而络脉讲的并不多,谈论脏腑则少之又少。归根还是当今分科之弊。古之医家内治者不丢外治之法,外治者不忘内治之根。张仲景在《伤寒论》序言中亦强调为医者,需内知脏腑,外懂经络,而且要求医生能够汇通内外,内可处以汤药,外可针刺以调经络。内外兼治才是治疗疾病的完善之法,为医不可取偏以盖全。
在学习《伤寒论》之前,我临床均以外治为主,治疗无非推拿,针灸,外敷中药什么的,偶尔也开点方子,都是一些书上看见的所谓经验方。而有很多疾病治疗起来很棘手。近几年学习《伤寒论》伤科很多疾病配合内服中药效果明显提高。作为临床医生相信同仁们都有这个思想,如何才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的思想。当我在对症运用经方的时候,我也开始思考脏腑与经路的联系。《伤寒论》讲的到底是什么?内治与外治如何联系?其相关性到底是什么?这是我近几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学习《伤寒论》时,其序中提到其理论源于《内经》《难经》等书籍,我基本翻阅了《内经》的所有条文,其中的运气学说也研习了无数遍,而通过运气来理解伤寒论的一些条文,我个人是越搞越糊涂。遂放弃了对运气学说的研究。一日翻看郑钦安《医法圆通》一书,在其序中自述“思之日久,偶悟得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于是以病参究,一病有一病之虚实,一病有一病之阴阳,知此始明仲景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 当时也看了黄元御的一些书籍,对一气周流也有一点了解。当我看了郑钦安这段话后,我突然有所感悟,人看病的层次不同,他们分析病情也就不一样,阴阳是站在二元化的层面看问题,三焦是在三元化的层面看问题,五行是在五元化的层面看问题。其看问题的层面不一样,理解则不一样,就好比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他们站的高度不一样,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层次自然不一样,我为什么要把这些不一样的层次问题强行扭在一起来看,来思考呢?万病不离阴阳,看问题就要简单化,不要复杂化。《伤寒论》就是在阴阳层面上讲问题,在《伤寒论。伤寒例第三》中提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而。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最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看条文里面掺杂了《素问。热论篇》的一些语言,感觉这伤寒论的第三不是张仲景本人所写,但其中“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一句给了我一些启发,伤寒论讲的就是阳气虚衰的一个过程,虽然讲阳气,但阴气是伴随着阳气共同消长的,讲阳而隐阴阴在其中也,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故而感悟到脏腑与经路联系的就是一个精气,内调脏腑,调的是一个精气,外调经络调的也是一个精气,只是现在人们把经络中的精气改为经气二字,让不少人走入治疗的误区。精气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在表为营卫二气,在里则分为无数的阴阳二气,如肝阴肝阳、肾阴肾阳等等。而统之者为一精气,二阴阳而已。万病不离阴阳,看问题就应该站在阴阳的位置来思考,而阴阳中阳有温眴、推动、固涩阴气的作用且《内经》中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随阳气的消长而消长,也就是说阳是有主导作用的,故讲阳而隐阴。学《伤寒论》就要站在阴阳的层面看问题,特别应该站在阳的层面思考问题。万病亦是此理也。
中医有一句老话叫做“寒从脚下起,风从枕后入”,看了一些关于内式问题的解释,多以寒湿易伤于下肢来解释,其理论来源于《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他们的解释都是重视标而没有讲本。这个本是什么呢?阳气,是由于阳气的虚损,不能正常下达以温眴之故。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是元神之府,精明之府。也就是头部是人体阳气聚集之处。五脏六腑的精气均上注于头部的眼窍。而人体的眼睛是什么部位呢?“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而目也有命门之说,因为其也是人体阳气所发之处。 在《内经。卫气行》中已经明确描述“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于头”当人从睡眠中醒来的时候,卫气就通过头部的手足三阳经向下输布于人体各处,然后再进入脏腑,再由脏腑输布于头部的眼睛部位,这就是精气(五脏六腑之精气)运行的一个路线,简而言之就是人体阳气循行的一个路线。这个循行路线隐隐约约的将《伤寒论》六经的循行亦包含于其中了。

在骨伤临床中经常会遇到手足麻木或者冷痛的患者,这类患者麻木冷痛多对称性,在上多双手整个手掌十指麻木,在下的亦是双足掌十趾麻木,在上麻木过手腕的不多,而在下麻木过足踝至膝关节的临床多见,此类患者中医多以风湿论之,此亦是讲标不讲本,我的理念亦是阳气不能下达之故。前十多天有一个患者,姓曾,今年74岁,男性。其今年五月低感觉双小腿至足踝麻木,曾经在青白江区医院住院输液治疗十五天,麻木消失,继而代替的是双膝关节至整个足踝冷痛,夜间严重,必须用取暖器烤着才能入睡。患者深感其苦。该院医生说只能解决其麻木问题,要求他找中医治疗下肢发冷的问题(此冷实际是病情加重而不是减轻)。先后又找了我们区名医馆的 两个中医吃了十多天的中药,病情没有丝毫改善。于7月15日来我处诊治。我断其为阳气不能下达温眴之故,治疗当引阳下达,通阳而开阴。温针双膝眼每日一次,双小腿外敷温经散寒的中药。内服取白通汤之意,重用附子干姜,加了白术、白芍、细辛、砂仁,强调熬药加入葱白约五钱。患者当晚即感下肢冷痛明显缓解,无需取暖器烤足。第三日小腿已无冷痛的感觉,第五日双踝关节已无冷的感觉,遗留双足轻微发凉的感觉至昨日来复诊时才完全消失。临床我治疗的类似案例很多,今日讲这个案例,亦是通过此案例的恢复情况来证实我的推断,阳气是由上下达的。临床我治疗双手麻木的是在腕关节温针后在腕关节外敷温经散寒的中药,我的治疗思路是寒湿痹堵与腕关节导致阳气不能下达腕手部所致,效果亦是非常显著。
我在临床中发现很多腰骶部疼痛的患者,其在胸腰部或者背部可以触摸到明显的压痛点,通过点按这些压痛点,腰部症状可立马缓解,此亦是上部痹堵,导致阳气不能下达,下部不通则痛之故。腿部的疼痛麻木在臀部多有压痛,其机理亦是如此。案不多举,明不明之份也。
 
说得很对!足部的阳经都是从上往下行的。
 
足部的阳经都是从上往下行的
 
本帖最后由 yangser 于 2014-7-30 09:00 编辑

一片好文章,郑钦安好像说看病不难,难于辩证,辩证不难,难于辩阴阳。印象深刻
后世火神派,不是补阳,重在通阳。只是对与“以阳化阴”用温阳药治疗热证,一直没搞清楚具体操作。
现在人多是上热下寒证,郑钦安有一潜阳封髓丹。
 
最后这一段也是“原始点”疗法的内容,楼主与其不谋而合。
 
上工平气,治病就在于平气,大气平者虽病而不重.
 
在中医体系运行的理论与国人文化生活是同源用构的,这可能有人不认同。正是这些不认同和异议,使部分中医爱好者甚至一些中医初级者不知道整体性。
中医非常重视整体观的,而极少数却丢掉中医整体观念,甚至还不知道整体观念重要性。这才是自残中医,自废武功啊。

中医治病思维就像一条光管不亮。光管本身或许是没有问题的,这涉及总多环节,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是换一百条新光管也是不亮的
 
这是内经的人与自然整体观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声音;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曰,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灵枢,邪客》
 
在中医体系运行的理论与国人文化生活是同源用构的,这可能有人不认同。正是这些不认同和异议,使部分中医爱

比喻的好,灯管不亮可能是灯管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线路的问题,亦有可能是开关的问题。还有可能停电了。必须综合分析。
 
比喻的好,灯管不亮可能是灯管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线路的问题,亦有可能是开关的问题。还有可能停电了。

呵呵;老师解说的好,查找问题就等同辩证论治了
 
最后这一段也是“原始点”疗法的内容,楼主与其不谋而合。

医学本身都有相关性。看你如何联系而已。如易经可以运用于各科,因其讲理的。明理可变,可通,可达。
 
王老师说的很精确:古之医家内治者不丢外治之法,外治者不忘内治之根。
经络连缀脏腑与肢节,相辅相成。
我的临床体会是:比如说手脚麻木,手脚背面麻木,取穴阳经为主,手脚掌面麻木,取穴阴经为主,这样,效率很高的,如果不分阴阳面,效果黏黏歪歪啊。
 
毛振玉针灸所; 说:
毛振玉针灸所 发表于 2014-7-30 16:34
王老师说的很精确:古之医家内治者不丢外治之法,外治者不忘内治之根。
经络连缀脏腑与肢节,相辅

多谢毛老师分享您的治疗心得。
 
多谢毛老师分享您的治疗心得。

细心品读王老师您的精彩文章。好受鼓舞,好受启发感动啊。

154433gfejnylme1zddn7l.gif
 
随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取三里为啥可以治胃里病?取内关为啥可以治心里病? 经络脏腑能分开摸? 由于人为的模仿西医搞分科教学,割裂了临床实际,古代之经络的概念和现代分科教学下的经络概念,决然不同
 
"我在临床中发现很多腰骶部疼痛的患者,其在胸腰部或者背部可以触摸到明显的压痛点,通过点按这些压痛点,腰部症状可立马缓解,此亦是上部痹堵,导致阳气不能下达,下部不通则痛之故。腿部的疼痛麻木在臀部多有压痛,其机理亦是如此。"

这一句给学生很大的启发,谢谢老师的临床经验分享。

老师的境界已经不仅仅是医者了,早已凌驾到理论的层面之上!

在捋太阳膀胱经的时候,我的手法绝不允许自下而上,这是不是与老师的阳气下达有关呢。

收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