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1/09
- 帖子
- 16496
- 获得点赞
- 253
- 声望
- 63
发高烧是一种常见病症,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当体温超出了正常范围,称为“发烧”。当服用退烧药或其他物理办法,将设定温度降下来,体温逐渐回复正常,称为“退烧”。高热的表现症状为: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体温高,怕冷、咳嗽、面赤、烦躁不安等,有时还有冷的感觉。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正常的人口腔温度为36.5~37 .2 ℃,腋窝温度为36-~37.4℃。 在一天的生物节律中,清晨2~5 时体温最低,下午5~7 时最高。一般情况下体温超过37.5~38℃为低度发热,38.1~39℃为中度发热 (儿童39℃),39~40.4℃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 医学研究证实,人体发热时体内代谢谢加速,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毒素排出;适度的发热能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免疫能力;也可动员体内脏器的潜在能力,以适应人体内部的急剧变化;还可以使肝脏解毒功能加强,阻碍细菌生长繁殖。所以说,发热是机体固有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是人体对入侵致病菌的一种反应。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知道了这个原理,当身体出现一般的低热时,不必担心,注意勤喝点水,体内的“免疫部队”自然会把“入侵者”有害病菌消灭。在和病菌作战的过程中,免疫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加强,防疫能力更加提升,等下次“敌人”入侵时,人体的“国防军”就会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这也就是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也叫抗病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常见有些妈妈当宝宝发热时,比自己病了还要着急,毕竟是孩子,不会说,只会哭,有时高烧的连哭都力气了。做父母的能不急吗?三更半夜,一天上医院三、四次,迫切要求医生给孩子迅速退热。迫于家长的压力,医生只好多次肌注退热针,现在干脆来了就输液。甚至不合理的用激素类药物来解热、退烧。没隔几天,孩子又高烧了,再来输液,几次下来,把大人折腾的筋疲力尽,孩子的烧暂时退了,可留下了一大堆的后遗症。免疫功能更差了,还又引发了更多的病症,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防不甚防啊!这种一发烧就输液的治疗,不但导致导致对发热的过度治疗,甚至发生更严重后果。 其实这些做法是不正确的,因在没有弄清发热原因之前轻易退热,常会掩盖病情,削弱幼儿抗病能力,对诊断和治疗都是不利的。这种现象国外称为"发热恐惧症"。 其实好多医生也没办法,现在已经没有了退烧的口服“良药”,妈妈们来了医院就要求大夫给“赶快退烧”,医生们也只好赶快输液,大量的抗生素输入体内抗菌消炎(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的黑心医生靠高价药药挣钱)。若还不退烧,输什么最快?激素!一输就退烧!可你知道频繁输激素类药剂的后果么?现在的女孩早熟、肥胖等都和过早、过多不当使用激素类药物有关系! 孩子感冒发烧,尤其是高烧持续不退,家长十分着急,但少数医院和一些个体诊所的医生,为达到患儿家长的要求,有时会选用激素药如地塞米松肌来强行退烧,这在发达国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其实,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一般来说,突然爆发的高烧(38.5℃—40℃)通常是体内有病菌感染:感冒、肺炎、脑膜炎、猩红热等急性炎症都会伴有高烧;而长期持续的低烧(37.3℃—38.5℃),则意味免疫系统遭到了破坏:肺结核、风湿热、红斑狼疮、癌症等都不同程度表现出低烧的症状。要逐一排查可能的原因,包括:各种慢性感染或传染病、风湿免疫疾病、血液病、肿瘤、内分泌疾病等
如果已经出现高烧不退时(超过40.5°以上)应赶快采取措施,因为这表示体内的感染正在恶化。如果长时间体温太高很容易造成脑部受损及脱水,尤其是高烧不退。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更不能过早输液,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
高热是临床上的常见急重症, 起病急、来势猛, 治疗不当易致不良后果,故历来是众多医家关注的重点。中医在这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治疗经验。
中医认为,高热是体内虚火热盛伤津、气机郁滞引发的多种病证,热毒致病。因为这么明显的火热炽盛的临床症状往往不是一般病邪所能导致。高热临床上虽然以邪毒侵袭多见, 但因虚致热者亦不少见。气血不足、阴盛阳衰,,打破了阴阳之间的平衡,引起一种虚性亢奋的发热,体内气机不畅、内外不通, 致阳气被郁闭在内化热化火, 不能象正常情况下那样内外通调,达到一个人体恰当的热势平衡而导致发热。所以中医治疗多以解表清热,驱邪化毒,健脾养胃等药方药物来祛病退烧。
长时间高热,破坏了人体的机能平衡,使脏腑功能受到损伤,特别是脑损伤。如继续不当用药,则会“雪上加霜”,后患无穷。所以,人们在饱受了许多不良药物和治疗之苦后,在反思,在寻找,能不能用一种既简便有没有毒副作用的好方法来防治高烧高热呢?有!其实我们祖先们早就给我们备好了这大道至简的祛病良方。那就是刮痧!刮痧退烧效果好,标本兼治,无副作用,在民间已经沿用了数千年。君不见过去那乡间的老太太遇到乡亲、家里人发病高烧,就用一个铜钱,一点麻油,往背上各处一刮,再在手指上放放血,完了喝点热汤,盖上被子睡一觉,第二天起来一看,好了!这么好,这么简单的好方法,可惜好多人把它给忘了,现在我们再拿回来送给大家。
退烧先刮头
首先,先刮拭头部。退烧先从头部退起。先以头顶正中(从耳尖向上到头顶)的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刮至前额,再向后刮至后发际(天柱穴),再分别向左右刮至耳尖对应的位置,就像梳头一样(比梳头稍重些)。刮的时候,刮痧的人用一手扶住被刮者的头部,以保持其稳定。退烧的手法宜用泻法(见前文),即痧板要向下倾斜至45度左右,并且要紧压在头皮上,手上用点力,或者先轻后重,朝每个方向各刮拭约30次左右。这样刮完以后,头部会有发热的感觉,那是因为血液循环得到了促进的缘故。发热有利于退烧。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头部特别是前额发烧,大多都是因肝阳上亢脑血循环不畅造成的。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全身阳气都会聚于百会穴,通过刮拭,使全身的阳气得到了疏通,头部血液循环得到了改善,也就调节了温度。
刮拭了头部,参照感冒高烧的刮法,再从上到下刮背部。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我们常听人说“人老背就凉”,实际上那就是阳气不足造成的,而督脉总督一身的阳经,先刮督脉有助于疏通其他的经脉。刮督脉可从颈部发际上两指宽处开始,沿脊椎向下刮拭至腰尾骨(长强穴)。刮拭时,先在脖颈下高处棘突下的大椎穴上,用力重刮或点按,力量宜先轻后重,以被受刮者能承受但不感到疼痛为好。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的重要腧穴,有利于疏通全身的阳经,是治感冒,尤其是退烧的重要穴位。刮拭督脉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见前文),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也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
刮完督脉然后再刮拭脊柱旁边约两指宽(1.5寸),与之相平行的膀胱经,方法也是从上往下刮。膀胱经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气血通道,在这条通道上,分布着肺经、心经、肝经、胆经、脾经、胃经、肾经等脏腑的反射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穴位。刮拭中也就刺激了这些穴位,进而增强了对应脏腑的功能和活力,也有利于退烧。刮这条经络时,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采用补、泻手法。一般来讲年轻力壮而高烧者,用泻法,手重一些,刮得快一些;如果是年老体弱、或者孩子发烧,那就少轻一点刮,一般用平补平泻的刮法比较适中。
刮拭手臂外侧大肠经上的曲池穴(在手臂外侧屈肘处)是退烧的有效穴位,再向下刮至合谷穴(在大拇指与食指间上缘“虎口”)。
再配合以十指尖放血。这个办法是退烧的绝招!
中药的羚羊角粉、石膏等对孩子效果非常好,而且基本没有副作用。其次才考虑物理降温,当然灌肠也是其中一种,不过往往不选用。温水擦浴
发烧时,刮痧后,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水是最好的药”(美国. 巴特曼医学博士),特别是退烧。写到这里,使我想起一件事,三年前我去乌克兰巡回讲课时,在基辅小住,对面一邻居家孩子夜晚高烧,出于关心,便和翻译帮助将孩子送往附近诊所,没想到那位老医生用听诊器听了听肺部,翻了翻眼皮,测了测体温,说声“没关系”,于是只给开了两瓶“苏打水”让孩子当药喝。当时孩子都烧到39度了,我让翻译问?不用抗生素?那位医生樽了樽肩膀,双手一摊,“我们这里没有你说的抗生素”!真是莫名其妙,要在我们国家医院,早就给输上液体了!当时不理解,泱泱而归,还是担心别把孩子烧出什么问题来。第二天一早,赶忙问,“孩子咋样了?”,没想到那位年轻的母亲平静的告诉我,她的儿子已经退烧了,同时也谢谢我们的关照。真不可思议!两瓶苏打水居然退了烧!这就是西方医学的治疗。回来这几年,不断的学习、补课,知道盲目输液的巨大危害了。
其实,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一般来说,突然爆发的高烧(38.5℃—40℃)通常是体内有病菌感染:感冒、肺炎、脑膜炎、猩红热等急性炎症都会伴有高烧;而长期持续的低烧(37.3℃—38.5℃),则意味免疫系统遭到了破坏:肺结核、风湿热、红斑狼疮、癌症等都不同程度表现出低烧的症状。要逐一排查可能的原因,包括:各种慢性感染或传染病、风湿免疫疾病、血液病、肿瘤、内分泌疾病等
如果已经出现高烧不退时(超过40.5°以上)应赶快采取措施,因为这表示体内的感染正在恶化。如果长时间体温太高很容易造成脑部受损及脱水,尤其是高烧不退。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更不能过早输液,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
高热是临床上的常见急重症, 起病急、来势猛, 治疗不当易致不良后果,故历来是众多医家关注的重点。中医在这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治疗经验。
中医认为,高热是体内虚火热盛伤津、气机郁滞引发的多种病证,热毒致病。因为这么明显的火热炽盛的临床症状往往不是一般病邪所能导致。高热临床上虽然以邪毒侵袭多见, 但因虚致热者亦不少见。气血不足、阴盛阳衰,,打破了阴阳之间的平衡,引起一种虚性亢奋的发热,体内气机不畅、内外不通, 致阳气被郁闭在内化热化火, 不能象正常情况下那样内外通调,达到一个人体恰当的热势平衡而导致发热。所以中医治疗多以解表清热,驱邪化毒,健脾养胃等药方药物来祛病退烧。
长时间高热,破坏了人体的机能平衡,使脏腑功能受到损伤,特别是脑损伤。如继续不当用药,则会“雪上加霜”,后患无穷。所以,人们在饱受了许多不良药物和治疗之苦后,在反思,在寻找,能不能用一种既简便有没有毒副作用的好方法来防治高烧高热呢?有!其实我们祖先们早就给我们备好了这大道至简的祛病良方。那就是刮痧!刮痧退烧效果好,标本兼治,无副作用,在民间已经沿用了数千年。君不见过去那乡间的老太太遇到乡亲、家里人发病高烧,就用一个铜钱,一点麻油,往背上各处一刮,再在手指上放放血,完了喝点热汤,盖上被子睡一觉,第二天起来一看,好了!这么好,这么简单的好方法,可惜好多人把它给忘了,现在我们再拿回来送给大家。
退烧先刮头
首先,先刮拭头部。退烧先从头部退起。先以头顶正中(从耳尖向上到头顶)的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刮至前额,再向后刮至后发际(天柱穴),再分别向左右刮至耳尖对应的位置,就像梳头一样(比梳头稍重些)。刮的时候,刮痧的人用一手扶住被刮者的头部,以保持其稳定。退烧的手法宜用泻法(见前文),即痧板要向下倾斜至45度左右,并且要紧压在头皮上,手上用点力,或者先轻后重,朝每个方向各刮拭约30次左右。这样刮完以后,头部会有发热的感觉,那是因为血液循环得到了促进的缘故。发热有利于退烧。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头部特别是前额发烧,大多都是因肝阳上亢脑血循环不畅造成的。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全身阳气都会聚于百会穴,通过刮拭,使全身的阳气得到了疏通,头部血液循环得到了改善,也就调节了温度。
刮拭了头部,参照感冒高烧的刮法,再从上到下刮背部。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我们常听人说“人老背就凉”,实际上那就是阳气不足造成的,而督脉总督一身的阳经,先刮督脉有助于疏通其他的经脉。刮督脉可从颈部发际上两指宽处开始,沿脊椎向下刮拭至腰尾骨(长强穴)。刮拭时,先在脖颈下高处棘突下的大椎穴上,用力重刮或点按,力量宜先轻后重,以被受刮者能承受但不感到疼痛为好。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的重要腧穴,有利于疏通全身的阳经,是治感冒,尤其是退烧的重要穴位。刮拭督脉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见前文),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也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
刮完督脉然后再刮拭脊柱旁边约两指宽(1.5寸),与之相平行的膀胱经,方法也是从上往下刮。膀胱经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气血通道,在这条通道上,分布着肺经、心经、肝经、胆经、脾经、胃经、肾经等脏腑的反射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穴位。刮拭中也就刺激了这些穴位,进而增强了对应脏腑的功能和活力,也有利于退烧。刮这条经络时,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采用补、泻手法。一般来讲年轻力壮而高烧者,用泻法,手重一些,刮得快一些;如果是年老体弱、或者孩子发烧,那就少轻一点刮,一般用平补平泻的刮法比较适中。
刮拭手臂外侧大肠经上的曲池穴(在手臂外侧屈肘处)是退烧的有效穴位,再向下刮至合谷穴(在大拇指与食指间上缘“虎口”)。
再配合以十指尖放血。这个办法是退烧的绝招!
中药的羚羊角粉、石膏等对孩子效果非常好,而且基本没有副作用。其次才考虑物理降温,当然灌肠也是其中一种,不过往往不选用。温水擦浴
发烧时,刮痧后,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水是最好的药”(美国. 巴特曼医学博士),特别是退烧。写到这里,使我想起一件事,三年前我去乌克兰巡回讲课时,在基辅小住,对面一邻居家孩子夜晚高烧,出于关心,便和翻译帮助将孩子送往附近诊所,没想到那位老医生用听诊器听了听肺部,翻了翻眼皮,测了测体温,说声“没关系”,于是只给开了两瓶“苏打水”让孩子当药喝。当时孩子都烧到39度了,我让翻译问?不用抗生素?那位医生樽了樽肩膀,双手一摊,“我们这里没有你说的抗生素”!真是莫名其妙,要在我们国家医院,早就给输上液体了!当时不理解,泱泱而归,还是担心别把孩子烧出什么问题来。第二天一早,赶忙问,“孩子咋样了?”,没想到那位年轻的母亲平静的告诉我,她的儿子已经退烧了,同时也谢谢我们的关照。真不可思议!两瓶苏打水居然退了烧!这就是西方医学的治疗。回来这几年,不断的学习、补课,知道盲目输液的巨大危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