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秦亮甫针灸医案五则

八月惊雷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1/09
帖子
16496
获得点赞
257
声望
63
摘要: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名老中医秦亮甫的五则验案。11 老年便秘案。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之原理。针刺泻肺经的尺泽、鱼际、以润肠通腑。21 术后呃逆案。此证属肝气犯胃,故针取肝经的行间、太冲二穴、加足三里、内关以取平肝降逆止呃之功。31 月经不调案。此案证属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故取内关、公孙、列缺等穴调补肝肾,调和冲任。41 三叉神经痛案。根据不同的分支循经取穴,以温针法治疗,同时配合祛风通络的中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51 慢性胃炎案。本案属虚实夹杂。脾胃虚损为本,气滞湿热蕴阻为标,针刺取穴局部配远道,如中脘、梁门、足三里等,同时配合中药炙海螵蛸、浙贝母等,针药结合,疗效良好。

关键词:秦亮甫 针灸 老中医经验 医案

秦亮甫教授是上海市名老中医,擅用针灸或针药结合,通过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综合治疗疾病。经络理论临床上广泛用于辨证和取穴用药,是

针灸和其他各科理论基础。不论内外妇儿各科,都可用以指导实践,而非针灸所专用。秦师认为经络学说包含着哲理、物质、现象、实践等内容,如同脏腑学说。历代名医如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非常熟谙经络学说。明代喻嘉言说:“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历代医书中经络学说贯穿在辨证论治中,指导临床实践,例如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六经分证论治。

老年便秘案

马××,男,75 岁。主诉: 便秘数月,长期服用水果、甜杏仁、蜂蜜,大便仍觉困难。有慢性支气管炎史。舌苔薄白,舌边齿痕,舌质正常,寸脉浮弦滑,关尺软滑。诊断:老年便秘。辨证:肺气失于肃降,肺阴失于润肠。治则:清肺养阴,使肺气得以肃降,阴液可以润肠。针刺取穴:尺泽(双) 、鱼际(双) 。此2 穴均用泻法,每天针刺1 次,连续2 次后大便已通;3 次大便正常。仍嘱服杏仁、蜂蜜。

按:便秘多由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也。”从脏腑病机的角度来说,便秘之病机,主要在于肺、脾、肾。秦师在治疗时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原理,泻肺经的尺泽穴、鱼际穴,是因为肺气壅塞,当泻其子,肺属金,金之子为水,尺泽是肺经的合水穴,鱼际是肺经的荥火穴,以清肺经的内热,使肺气得到肃降,使阴液得以润肠,以达到通腑的作用。

术后呃逆案

马××,男,65 岁。主诉:呃逆10 天。因心脏手术后引起血胸,再次手术止血,发生呃逆不止,不能入睡,不能进食,用镇静药无效,靠补液维持,已有10天。他医针刺内关、足三里,加耳针:膈、神门,呃逆未止。呃逆时头胀痛,口苦。苔淡黄腻偏干,脉弦滑数。诊断:心脏术后呃逆。辨证:肝气犯胃,胃有湿热。治则: 平肝和胃, 降逆化湿。针刺取穴: 行间(双) 、太冲(双) 、足三里(双) 、内关(双) 。均用泻法,用电针留针20 分钟,呃逆突然停止,30 分钟后起针。呃逆停止6 小时,至夜间呃逆又出现,但程度较前减轻,已能稍进流质。以后每天针一次,治法按原,共针4 次而愈。

按: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秦师在治疗时根据症状,认为此病属肝气犯胃,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肝气上逆见头痛、呕吐;口苦、苔淡黄腻,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此病人当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呃,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及肝经原穴太冲,该2 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加内关以降逆,理气宽胸。

月经不调案

许××,女,30 岁。主诉: 产后失于调理,每次月经延期10 天左右,量少,色淡,小腹隐隐作痛。舌淡,脉细软。诊断:月经不调。辨证:肝血肾精不足,冲任脉失和。治则: 调补肝肾,调和冲任。针刺取穴:内关(双) 、公孙(双) 、列缺(双) 、关元。内关、公孙、列缺用补法,关元温针灸。每次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治疗,隔天针灸1 次,至月经来潮停止。

按:月经不调在中医妇科中常称为冲任失调。冲任二脉属奇经八脉,统帅阴血,与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冲脉与肾经较为密切。从经络循行上来看,冲任二脉在胸腹部合并,肾经与肝相连,贯穿于肝,肝主藏血,冲任失调会影响肝的藏血功能,肝气横逆时亦会影响冲脉统帅阴血的功能。经量少而淡,与产后肝血不足有关。肝血不足也影响肾的精气不足,加上任脉起于胞中,为阴脉之海,由于肝、肾、冲精气不足,影响任脉统帅阴脉的功能,致月经不调。在调整冲任时,其实是在调整肝肾二脏。要调补肝肾的阴血,必须调整冲任二脉的功能,使月经正常运行、月经量才能充足。内关通阴维脉,公孙通冲脉,列缺通任脉,再加关元为元气所藏,为十二经之根本,任脉、足三阴、阳明之会。温针灸关元以益肾气。

孙思邈曰:“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知药知针,固是良医。”《金匮要略》论治杂病,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在治疗方法上,除了用药物治疗外,还采用针灸和饮食的调摄。张仲景的针药并用,内外结合的治法,深得秦师的推崇。秦师在临诊治病中,擅长针药并用,认为“针、灸、药,医者缺一不可”。《素问·移精变气论》曰:“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针灸与中药虽然有外治与内服之区别,但针药同源,其理相通,都是以调和阴阳气血,扶正祛邪,治愈疾病为目的。秦师在临床上常用中药调理脏腑功能,以治病之根本,用针灸循经取穴,以治疾病之标。

三叉神经痛案

周××,男,41 岁。主诉: 右颜面部疼痛半年。吹寒风后即抽痛,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1 分钟。某市级医院诊断为:“右三叉神经痛”。曾服过卡马西平等药物,疼痛能止,但不能根除。疼痛以眼眶和鼻翼部为主。苔白腻,脉弦滑。诊断:三叉神经痛。证属:风阳上扰,挟瘀交阻。治以:平肝通络。

(1) 针灸取穴:风池、阳白、攒竹、眶下针、听宫、下关、巨 、迎香、合谷、太冲。除合谷、太冲取双侧外,其余均取右侧。温针灸阳白、攒竹、眶下针、听宫、下关、巨 、迎香。留针30 分钟,每周针灸2 次。

(2) 内服方:羚羊角粉016g(吞服) ,石决明30g (先煎) ,天麻15g ,川芎9g ,白芍9g ,藁本9g ,蔓荆子9g ,辛夷9g ,僵蚕9g ,全蝎6g ,防己9g ,延胡索15g ,柴胡9g ,生石膏15g (先煎) 。按上方每周针灸2 次,内服方随症加减,连续治疗2 个月。右颜面部疼痛,眼眶和鼻翼部疼痛消失,吹寒风后不感觉痛。3 月后门诊随访,症情稳定。

按: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中医又称“面痛”、“面风痛”、“面颊痛”。秦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三叉神经痛发病的不同分支,并根据苔脉,发病的诱因,加以中医辨证,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根据不同的分支,循经取穴: 第1 支,取板机点、阳白、悬颅、悬厘、上关、颧 ;第2 支,取颧 、下关、板机点(近鼻通处) :第3 支,取迎香、听宫、地仓、颊车、禾 、夹承浆、板机点(近口禾 处) 。以上穴位均以温灸为主。以板机点或触发点温灸二壮。针刺不仅能疏经气,通经络。同时能提高痛阈,起到镇静止痛

的作用。艾灸可助经气运行,加强温经止痛之功效。

秦师用温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同时,配合祛风通络的中药,方中羚羊角粉、石决明、天麻、柴胡疏风清热潜阳;川芎、白芍、藁本、蔓荆子、防己、辛夷、生石膏祛风清热通络;延胡索通络止痛;全蝎、僵蚕为虫类药,以搜风,化瘀,通络。针药并用,起到疏风潜阳,舒经通络,清热止痛的作用,见效神速。

慢性胃炎案

丁××,女,56 岁。主诉: 胃病反复发作5 年。半夜胃中难过,觉热感,已有1 年多,长期便秘,胃镜检查示:轻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轻中度肠化,糜烂。十二指肠球部炎症,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幽门螺杆菌( + ) 。苔腻,脉细软。诊断:11 十二指肠球部炎症。21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证属: 胃失和降。治拟:和胃通腑。(1) 针灸取穴:中脘、梁门、足三里、上巨虚。温针灸中脘、梁门,每穴2 壮,留针20 分钟,然后在上腹部拔罐10 分钟。(2) 内服方:煅瓦楞30g ,川楝子30g ,延胡索9g ,海螵蛸15g ,浙贝母9g ,白芨6g ,生军9g (后下) ,火麻仁30g ,焦谷麦芽(各)

9g ,焦鸡金9g ,焦山楂9g ,木香6g ,高良姜3g ,砂仁3g(后下) ,姜半夏9g ,陈皮6g。14 帖。针药并治1 月

后做呼气试验示阴性,胃痛胃胀基本消失。继续针药同治2 月后,症状基本消失,无其它不适。

按:慢性胃炎,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属“胃脘痛”、“嗳气”等范畴。秦师认为胃病多与情志失和,饮食不节,精神紧张和疲劳有关。本病的关键是虚实夹杂,脾胃虚损为本,气滞湿热蕴阻为标。在治疗上健脾助运,理气和胃为主。

针刺取穴局部配远道,中脘属任脉,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具有和胃、宽中、消食作用。梁门属胃经穴,具有健脾消胀作用。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具有益胃补脾、调补气血作用,能调整胃肠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节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使胃黏膜得以修复。上巨虚属胃经,为大肠下合穴,调节肠胃、利气,能清胃中之热。上巨虚与足三里同用,促使胃肠蠕动,健脾和胃,清热通腑。温针灸能增加得气感,改善局部血循环,起到温经通络,健脾和胃的作用。秦师认为方中生军、火麻仁、川连用以通腑,排除体内蓄积日久的毒素,起到杀幽门螺杆菌的作用。炙海螵蛸、浙贝母为乌贝散组方,专治溃疡。海螵蛸具有生肌止血,收敛作用,贝母化痰散结生肌,二者合用,具有止酸生肌作用。瓦楞子、延胡索、川楝子具有散结软坚、化痰止酸作用,秦师认为瓦楞子可以防止肠化,结合川楝子、延胡索,可以加强制酸止痛之功效。木香、川连为香连丸组方,以清化湿热,行气止痛。鸡内金、焦谷麦芽、焦山楂和焦神曲有助于胃的消化吸收,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加强胃蠕动,增加食欲。(洪钰芳李虹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