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亲自试药:熟地黄确实有阁腻脾胃之弊

九龙神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3/24
帖子
1498
获得点赞
301
声望
63
上等大片熟地黄(柔润,有韧性,无渣渣),每次30克,每日2次,口嚼服,好吃,味道甘甜啊!

连续嚼服了3天,第二天就觉得胃不太舒服了,说不出来是闷还是涨,说嘈杂吧!而且嚼服熟地黄的时候,解大便的颜色都变黑了。

第四天,熬了陈皮生姜水喝,胃就舒服了。

看来古人用砂仁炮制熟地黄入药是有道理的。但是现在的熟地黄没有用砂仁炮制的啊!都不遵古炮制了,而且现在有不少熟地黄质量非常差的,甚至还有假的以及药厂提炼过的硬邦邦的那种熟地黄,坑爹啊!
 
用药,还是遵循古法,古人总结出得经验,也是经历了千百年的锤炼,沉淀下来的啊
 
熟地也是噎膈要药。曾治一患者,大便结涩,脘腹胀满,少食则饱,每剂40克,35剂。终于大便正常,食后不胀。
关键还是得宜。临床大便不成形而用熟地,反而成型的也有几例。
 
你每次吃一百克以上就不会滋腻了
 
你连服三天都没事,到第四天开始感觉,而且就吃点陈皮生姜水就散掉了,说明不是熟地黄滋腻碍胃,是胃虚不受补。河水涨起来,河道不够宽所致。不是地黄不好。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3-31 00:46
你连服三天都没事,到第四天开始感觉,而且就吃点陈皮生姜水就散掉了,说明不是熟地黄滋腻碍胃,是胃虚不受

通过试食来辨药性,本身隐藏着严重的偏失,每个人身体不同药感有差别,这不叫辨,叫跟着感觉走。中医的辨是通过望闻尝触药草的四气五味来分别,将偏差归括到最小再进行服食体试的,按方法不是妄为。
 
通过试食来辨药性,本身隐藏着严重的偏失,每个人身体不同药感有差别,这不叫辨,叫跟着感觉走。中医的辨

说得好!
 
熟 地 黄(《图经本草》)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经加工蒸晒而成。全国各地均产,以河南产质量最佳。原植物多为栽培或野生于山坡及路旁荒地。喜温暖气候,较耐寒,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中性或微碱性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临床用名有熟地黄、熟地黄炭。

【本草汇言】

《本草衍义》:《经》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须地黄者,生与生干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
《药类法象》:气寒,味苦。
酒洒,久蒸如乌金。假酒力则微温,大补血虚,虚损,血衰之人须用之药。善黑鬓发。大忌食萝卜。
《药性赋》:味甘、苦,性温,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活血气,封填骨髓;滋肾气,补益真阴;伤寒后胫股最痛,新产后脐腹难禁。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阴中之阳。甘微苦,味厚气薄,阴中阳也。无毒。
入手、足少阴经、厥阴经。
《象》云:酒洒,蒸如乌金,假酒力则微温,大补,血衰者须用之。善黑须发,忌萝卜。
《珍》云:若治外治上,酒制。
《心》云:生则性大寒而凉血,熟则性寒而补肾。
《本草》云: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生者尤良。复清酒、麦门冬尤良。恶贝母,畏芜荑。
东垣云: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入手足少阴、手足厥阴,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九数,故能补肾中元气。仲景制八味丸,以熟地黄为诸药之首,天一所生之源也。汤液四物以治藏血之脏,亦以干熟地黄为君者,癸乙同归一治也。蒸捣,不可犯铁,若犯铁令人肾消。
陈藏器云:蒸干即温补,生干则平宣。
《机要》云:熟地黄,脐下发痛者,肾经也,非地黄不能除。补肾益阴之剂,二宜丸加当归为补髓。
《本草衍义补遗》:气寒味苦,阴中之阳,入手少阴厥阴。一名苄,一名芑。大补,血衰者须用之。又能填骨髓,长肌肉,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初采得以水浸,有浮者名天黄,不堪用。半沉者名人黄,为次。其沉者名地黄,最佳也。其花,即地髓花。可单服,延年。凡蒸,以木甑砂锅,不可犯铁器。令人肾消,男子损荣,女损卫。
《本草发挥》:洁古云:熟地黄,酒洒九蒸,假酒力则微温,补血虚不足。虚损血衰之人须用。善黑须发。忌莱菔。《主治秘诀》云:性温,味苦、甘,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也。其用有五:益肾水真阴,一也;和产后血气,二也;去腹脐急痛,三也;养阴退阳,四也;壮水之源,五也。治外治上,以酒浸之。
《本草纲目》:《简易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又云:生地能生精血,天冬引入所生之处。熟地能补精血,麦冬引入所补之处。
《医学正传》(虞抟)云:生地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膈。或云:生地酒炒则不妨胃,熟地姜炒则不泥膈,此皆得用地黄之精微者。
熟地黄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窜,合和五脏冲和之气,归宿丹田故也。
填骨髓,胀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妇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本草蒙筌》:性微温稍除寒气,入手足少厥阴经。大补血衰,倍滋肾水。增气力,明耳目,填骨髓,益真阴。伤寒后,胫股最痛者殊功;新产后,脐腹急痛者立效。乌髭黑发,悦色驻颜。仲景制八味丸为君,取天下一所生之源,专补肾中元气;天一生水,故人元气属肾主之。东垣立四物汤作主,演癸乙同归一治,兼疗藏血之经。癸水属肾,乙木属肝,肝为血海,故云藏血经也。久久服之,明目益寿。
谟按:丹溪云:气病补血,虽不中病亦无害也。读之不能无疑焉。夫补血药剂,无逾地黄、当归,若服过多,其性缠滞,每于胃气亦有亏尔。尝见胃虚气弱,不能运行,血越上窍者,用此合成四物汤,以为凉血补血之剂。多服调治,反致胸膈痞闷,饮食少进,上吐下泻,气喘呕血,日渐危迫,去死几近。此皆因血药伤其冲和胃气,安得谓无害耶?大抵血虚固不可专补其气,而气虚亦不可过补其血。所贵认证的真,量剂佐助,庶几不失于偏损也。
《药性解》:味甘苦,性温,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活血气,封填骨髓,滋肾水,补益真阴,伤寒后胫股最痛,新产后脐腹难禁,利耳目,乌须发,治五劳七伤,能安魂定魄。使、忌、畏、恶俱同生地,性尤泥滞。
按:熟地黄为补血上剂,而心与肝脏藏血生血者也,故能入焉。其色黑,其性沉阴重浊。经曰:浊中浊者,坚强骨髓。肾主骨,故入之。精血既足,则胫股腹之症自愈,耳目须发,必受其益。而劳伤惊悸,并可痊矣。
《药鉴》:气寒,味甘苦,无毒,气薄味厚,沉也,阴中阳也。惟其性寒泥滞,故用醇酒洗过,或姜汁炒过,或同附子用,不惟行滞,且能导引入肾。下元血虚者,必须用之。又能填骨髓,长肌肉。尺脉微者,桂附相宜。尺脉旺者,宜用黄柏、知母,则滋阴降火补肾。盖黑须发。佐鹿角胶极能补血。但此剂泥膈,不宜独用。若犯铁器,令人消肾。忌莱菔子,恐耗诸血。痘家匀气药中用之,便泄则禁。
《景岳全书》:味甘微苦,味厚气薄,沉也,阴中有阳。本草言其入手足厥、少阴经,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兼疗藏血之经。此虽泛得其概,亦岂足以尽是之妙。夫地黄产于中州沃土之乡,得土气之最厚者也。其色黄,土之色也;其味甘,土之味也。得土之气,而曰非太阴、阳明之药,吾弗信也。惟是生者性凉,脾胃喜暖,故脾阳不足者,所当慎用;至若熟则性平,禀至阴之德,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耶?
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人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此熟地之与人参,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主生成,性味中正,无逾于此,诚有不可假借而更代者矣。
凡诸真阴亏捐者,有为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
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阳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今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丸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湿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医肾泄?有谓阳能生阴,阴不能生阳者,则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内经》曰:精化为气,得非阴亦生阳乎?孰谓阳之能生,而阴之不能长也。
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
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阴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血,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如燥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阳极喜滋。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嗟!嗟!熟地之功,其不申于时用者久矣,其有不可以笔楮尽者尚多也,予今特表而出之,尚祈明者之自悟焉。
《本草备要》:平补肝肾,养血滋阴。
甘而微温。入手足少阴、厥阴经。滋肾水,补真阴,填骨髓,生精血,聪耳明目,耳为肾窍,目为肝窍,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而能聪。黑发乌髭。治劳伤风痹,胎产百病,为补血之上剂。丹溪曰:产前当清热养血为主,产后宜大补气血为主,虽有杂证,从本治之。昂按:丹溪产后大补气血一语,诚至当不易之论,后人不善用之,多有风寒未解,瘀血未尽,妄施峻补,反致大害者,不可不察。王硕云:男子多阴虚,宜熟地;女子多血热,宜生地。地黄性寒,得酒与火与日则温;性泥,得砂仁则和气,且能引入丹田。六味丸用之为君,尺脉弱者加桂附,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旺者加知柏,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本经逢原》: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必须蒸晒多次,得太阳真火,确有坎离交济之妙用。若但煮熟,不加蒸曝,虽服奚益!好古曰:生地黄治心热手心热,益肾水,凉心血,其脉洪实者宜之。若脉虚者,则宜熟地黄。钱氏六味丸以之为君,天一所生之源也。若命门真火素弱者,必须崔氏八味丸,得桂、附共襄之力,方得阴阳兼济之功。汤液四物汤,以之为主,乙癸同源之治也。其功专于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经候不调,胎产百病,滋肾水真阴,疗脐腹急痛,病后胫股酸痛,坐而欲起,目疏疏如无所见。盖脐下痛,属肾脏精伤;胫股酸,系下元不足;目疏疏如无所见,乃水亏不能鉴物。皆肾所主之病,非熟地黄不除。今人治目翳内障,往往用六味丸配磁朱丸服,良非所宜。地黄禁铁,磁为铁之母,安得不忌?予尝用当归代地黄,借其辛温,以助欣发之热。火盛则用芍药代山茱萸,借其酸寒,以收耗散之阴。药虽异而功不殊也。愚按:地黄本手少阴经药,功专清热散血,非经蒸曝,不能入足少阴经。得水火既济之功,转苦成甘,变紫为黑,故直入肾脏,填补真阴,兼培黄庭后土,土厚载物,诸脏皆受其荫。是以崔氏八味、钱氏六味,为培养真阴、真阳之总司。后人藉此,各随所禀之偏,而为增减,无往非受其益。如阴气不固,则加鳔胶蒺藜;阳气不充,则加鹿茸、河车;中气不舒,则加沉香、缩砂;下气不吸,则加牛膝、东前;上气不津,则加门冬、五味;肝气内盛,则减萸倍泽;精气下脱,则减泽倍萸,各得补偏救弊之妙用。其阴火旺者,加知、柏于六味方中,此与鸩酒止渴无异。他如四物汤中之芎、归,即六味丸中山、萸之义;十全大补中之芪、桂,即八味丸中桂、附之义,方得阴阳相济之妙用。须知八味、十全,平调血气,且汤液性味易过,地黄与参并用,略无妨碍。六味丸中,切不可杂一味中焦药,如人参、白术、甘草之类,咸非所宜。昔人有以六味丸加参而服,下咽少顷,辄作迷迷不爽;或令增麦冬、五味,功力倍常,深得金水相生之妙用,非专工药性者之可与讨论也。
 
《本草求真》:[批]能滋肾水。
熟地黄专入肾,兼入肝。甘而微温,味厚气薄,专补肾脏真水,兼培黄庭后土,土厚载物,诸脏皆受其荫,故又曰能补五脏之真阴。熟地功力甚巨,在景岳谓其真阴亏损,有为发热、为头痛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亦有不宜用地黄者。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守以制散。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重以制升。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静以制动。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缓以制急。阴虚而水邪上沸者,舍熟地何以自制,水以引水。舍熟地何以归元;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厚以滋薄。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能发汗,以汗化于血,阴以化阳。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湿剂能回阳,以阳生于下,引阳归阴。而无阴不回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今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于肾气丸而治痰浮;痰本于肾。有畏其滑湿者,则仲景何以用于八味丸而医滑泄。泄因肾气不固,故谓肾泄。有谓阳能生阴、阴不能生阳者,则阴阳之理原自互根,无阴则阳无以化。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内经》曰:精化为气,得非阴亦生阳乎。景岳尚论熟地,最为明确,独中所论脾胃寒逆为呕,可用地黄以治,是亦千虑之一失耳。夫既脾胃虚寒,则脾与胃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热以为扫除。如太阳既至,坚冰自解,乃复坠以霜雪,投以阴剂,不更使寒滋甚乎。余读《景岳全书》,见其所论,语语透辟,字字箴规,可为法守。独有所论地黄有宜脾肾虚寒,尚有未及,虽曰熟地性温,寒从温散,然寒至上逆为呕,则寒已甚,岂有熟地之温而可令寒外散乎。但或阳胜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和此杂于温散之中,或有见效。若真纯阴无火,厥气上逆而呕 ,则此又为深忌。至于制用地黄,宜用好酒、砂仁末同入,久蒸久暴,使其转苦为甘,变紫为黑,方能直入肾经耳。汪昂云:地黄性寒,得酒与火与日则温,性滞得砂仁则利气,且能引入丹田,六味丸用之为君,尺脉弱者加桂、附,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旺者加知、柏,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得配本草》:畏、恶、忌与生地同。
甘,微温。微苦。入手足少阴、厥阴经血分。补真阴,填骨髓。凡阴虚火炎,水泛为痰。津枯无汗,烦躁不宁,耳目聋瞆,神气散失,脂膏残薄,小水不利,大便不实,痿痹不仁,宿滞不化,真阳不回等症,非此不疗。
得乌梅,引入骨髓;得砂仁;纳气归阴;得炒干姜,治产后血块;得丹皮,滋阴凉血。使玄参,消阴火;合当归,治胎痛;加牛膝,治胫股腹痛;血不足也。和牡蛎,消阴火之痰。
痰多,姜汁炒;行血,酒炒;润肠,人乳炒;纳气、理气,砂仁炒;降火,童便煮;摄精,金樱子汁煮;补脾胃,炒炭存性。如煮熟未经蒸晒九次,寒凉之性未除,只算得心经凉剂,损胃阳,伤胃气,不可妄用。若阴虚火动者,半生半熟之品,适得其宜。
熟地味甘而滞,甘为脾之所悦,虽滋肾实大益于土。《经》云:味过于甘,肾气为土所掩,而不上交于心,心亦不得下交于肾,肾气不冲而独沉,是有权而无衡也。人之忽然死者,正惟生气不交,而独绝于内故尔。宜用辛凉者为之使,甘合辛而发散,则内气常通,心肾交结,自无喘满之患。且肾气动而不滞,精升而化气,金气亦从水中生矣。肺气亦归于肾,补敛之剂,何妨略加理气之味一二分,或五六分,俾补剂更为有力耶。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古方只有干地黄、生地黄,从无用熟地黄者。熟地黄乃唐以后制法,以之加入温补肾经药中颇为得宜。若于汤剂及养血、凉血等方,甚属不合。盖地黄专取其性凉而滑利流通,熟则腻滞不凉全失其本性矣。
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本草新编》:味甘,性温,沉也,阴中之阳,无毒。入肝肾二经。生血益精,长骨中脑中之髓。真阴之气非此不生,虚火之焰非此不降。洵夺命之神品,延龄之妙味也。世人以其腻滞,弃而不用,亦未知其功效耳。夫肾有补而无泻,是肾必宜补矣。然而补肾之药,正苦无多。山茱萸、牛膝、杜仲、北五味之外,舍熟地又用何药哉。况山茱萸、牛膝不可为君,而杜仲又性过于温,可以补肾火之衰,而不可补肾水之乏。此熟地之必宜用也。熟地系君药,可由一两以用至八两。盖补阴之药与补阳之药,用之实有不同。补阳之药,可少用以奏功,而补阴之药,必多用以取效。以阳主生而阴主降。阳生,少用阳药而气易上腾;阴降,少用阴药而味难下达。熟地至阴之药,尤与他阴药有殊,非多用之,奚以取胜。或问熟地至阴之药,但期性甚滞,多用之而腻膈生痰,万一助痰以生喘,亦甚可危也。此正不知熟地之功力也。自神农尝草之后,将此味失谈,遂使后世不知其故。 虽历代名医多有发明,而亦未尝言其秘奥。夫熟地岂特不生痰,且能消痰,岂特不滞气,且善行气,顾人用之何如耳。夫痰有五脏之异。痰出脾、肺者,用熟地则助其湿,用之似乎不宜。倘痰出于心、肝、肾者,舍熟地又何以逐之耶。故人有吐痰如清水者,用二陈消痰化痰之药,百无成功,乃服八味汤,而痰气之汹涌者顷刻即定,非心、肝、肾之痰用熟地之明验乎。
更有一种,朝夕之间,所吐皆白沫,日轻而夜重,甚则卧不能倒。用六味汤,大加熟地、山茱萸,一连数服,而痰大减,再服数十剂,白沫尽消而卧亦甚安,又非熟地消痰之明验乎。熟地消痰而不生痰,又何疑哉。至于气之滞也,服地黄汤而消痰于顷刻,犹谓气之不行也可乎。人生饮食,脾肾之气行,水谷入腹,不变痰而变精。惟其脾肾之虚也,水谷入腹,不化精而化痰矣。用地黄汤而痰消者,往往多能健饭,是熟地乃开胃之圣品也。其所以能开胃者何也?胃为肾之关,肾水旺而胃中之津液自润,故肾气足而胃气亦足,肾气升而胃气亦升也。然则熟地行气而非滞气,不又可共信哉。气行痰消,乌能作喘,尤所不必疑者矣。
或问熟地既是君药,亦可单用一味以奏功乎?夫熟地虽是君药,不可独用之以取胜。盖阳药可以奇用,而阴药必须偶用也。况熟地乃至阴之品,性又至纯,非佐之偏胜之药,断断不能成功,此四物汤补血所以必益之当归、白芍、川芎也。推之而与人参同用,可以补心肾之既济;与白术同用,可以补脾肾之有亏;与麦冬、五味同用,可以滋肺肾之将枯;与白芍同用,可以益肝肾之将绝与肉桂同用,可以助命门之火衰;与枣仁同用,可以安膻中之火沸;与地榆同用,可以清大肠之血;与沙参同用,可以凉胃中之炎;与元参同用,可以泻阳明之焰。然必用至一两,二两为君,而加所佐之味,或五钱或八钱,自易取胜于万全也。倘熟地少用,其力不全,又何以取胜哉。内惟肉桂止可用一二钱,不可用至三钱之外,余则可与熟地多用而无忌者也。
或问产前必用输地以补血,不识产后亦可重用乎?曰:产后正宜重用也。产妇血大亏,不用熟地以生新血,用何药乎?虽佛手散乃产后圣药,然能加入熟地,则生血尤奇。凡产后血晕诸病,同人参、当归并用,必建殊功,不特产后脐腹急痛者始可用之也。夫肾中元气,为后天之祖,熟地禀先天之气而生,产妇亏损血室,元气大耗,后天之血既不能速生,正藉先天之气以生之。用输地以助后天,实有妙理,非泛论也。
或问熟地腻膈生痰,世人以姜汁,砂仁制之可乎?顾熟地何尝腻膈也。熟地味甘而性温,味甘为脾胃所喜,性温为脾胃所宜,脾胃既不相忤,又何所忌而腻膈哉。况熟地乃阴分之药,不留胃中,即留肾中。胃为肾之关门,胃见肾经之味,有不引导至肾者乎。腻膈之说,起于不知医理之人,而不可惑深知医理之士也。虽姜汁开胃,砂仁苏脾,无碍于熟地,而终不可谓熟地之腻膈生痰耳。
或谓熟地既不腻膈, 何以六味地黄丸中加茯苓、山药、泽泻, 非因其腻膈而用之乎? 是以茯苓、山药、泽泻, 为制熟地之品, 亦何其轻视茯苓、山药、泽泻哉。肾宜补而不宜泻, 既用熟地以补肾, 岂可复用利药以泻肾, 况又用利药以制补肾之药, 使之有泻而无补乎, 是熟地不宜制也明矣。 熟地既不宜制, 用茯苓、山药、泽泻之三味, 非因制熟地也, 亦明矣。熟地既不宜制, 用茯苓、山药、泽泻之三味, 非因熟地之腻膈也, 抑又明矣。然则用三味之意谓何? 因熟地但能滋阴而不能去湿, 但能补水而不能生阳, 用三味以助其成功, 非用三味而掣其手足也。
或问熟地既不腻膈,何以生痰,前人言之,岂无见而云然乎?曰:熟地实消痰圣药,而世反没其功,此余所以坚欲辨之也。凡痰之生也,起于肾气之虚,而痰之成也,因于胃气之弱。肾气不虚,则胃气亦不弱。肾不虚则痰无从生,胃不弱则痰无由成也。然则欲痰之不成,必须补胃,而欲痰之不生,必须补肾。肾气足而胃气亦足,肾无痰而胃亦无痰。熟地虽是补肾之药,实亦补胃之药也。胃中津液原本于肾,补肾以生胃中之津液,是真水升于胃矣。真水升于胃,则胃中邪水自然难存,积滞化而痰涎消,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熟地消痰不信然乎,而可谓其腻膈而生痰乎。
或问熟地补肾中之水,何必又用山药、山萸以相佐。盖肾水非得酸不能生,山茱萸味酸而性又温,佐熟地实有水乳之合。然而山茱萸味过于酸,非得熟地之甘温,山茱萸亦不能独生肾水也。配合相宜,如夫妇之好合,以成既济之功也。
或问熟地入于八味地黄丸中,何独为君?盖八味丸补肾中之火也。然火不可以独补,必须于水中补之。补火既须补水,则补水之药必宜为君矣。方中诸药,惟熟地乃补水之圣药,故以之为君。有君则有臣,而山药、山茱佐之;有臣则有佐使,而丹皮、泽泻、茯苓从之。至于桂、附,反似宾客之象。盖桂附欲补火而无能自主,不得不推让熟地为君,补水以补火也。
或问熟地可独用以治病乎?熟地亦可以独用者也。凡遇心肾不交之病,只消熟地二两,煎汤饥服,而心肾交于眉睫。人以为熟地乃肾经之药,谁知其能上通于心乎。夫心肾之枯干,肾得水之滋,而肾之津即上济于心,心得肾之济,而心之气即下交于肾,又何黄连、肉桂之多事哉。
或问熟地既可单用以成功,凡遇心肾不交之病,竟用熟地一味为丸,朝夕吞服之得乎?此则又不宜也。熟地单用,止可偶尔出奇,要必须辅之以茯神、山药,佐之以山茱、枣仁,始可久用以成功耳。
或问熟地宜多用以奏功,抑宜少用以取效乎?熟地宜多不宜少也。然而用之得宜,虽重用数两不见多;用之失宜,虽止用数钱未见少。用之于肾水大亏之日,多用犹觉少;用之于脾土大崩之时,少用亦觉多;用之于肾火沸腾之病,用多而殊欠其多;用之于胃土喘脓之症,用少而殊憎其少。全在用之得宜,而多与不多,不必计也。
或疑熟地腻滞,补阴过多,终有相碍,未可单用一味以取胜,然前人亦有用一味以成功者何也?遇谓熟地单用以出奇,实偶然权宜之法,不若佐之他味,使两味以建功之更胜。如治心肾之亏也,加入龙眼肉;如肝肾之亏也,加入白芍;如治肺肾之亏也,加入麦冬;如治脾肾之亏也,加入人参,或加白芍。既无腻膈,更多捷效,是在人之权变耳。
或疑肾虚者,宜用熟地,以阴补阴也,何以补胃者亦用之,补胆者亦用之耶?此固古人权宜之法,然亦至当之法也。夫胃为肾之关门,肾虚则胃亦虚,补肾正所以补胃也。胆虽附于肝,而胆之汁必得肾之液渗入,始无枯涸之忧。肾虚则胆亦虚,补肾正所以补胆也。倘见胃之虚而徒用补胃之药,则香燥之品,愈烁其肾水之干;见胆之虚而止用补胆之味,则酸涩之剂,愈耗其肾水之竭。肾不既虚,而胃胆愈弱矣。惟用熟地以补肾,而胃与胆取给于肾而有余,自然燥者不燥,而枯者不枯,谁谓阳症不宜补阴哉。
或疑熟地至阴之药,多用之以滋肾宜也。然何以至阳之病,古人亦用以奏效,岂熟地亦阳分药乎?熟地非阳分药也。非阳分之药而偏用之以治阳病者,阳得阴而平也。阳非阴不伏,用熟地以摄至阳之气,则水升火降,阴阳有既济之美矣。
或疑熟地滋阴而不能开胃,孰知熟地正开胃之神药也。胃为肾之关门,肾中枯槁,全藉胃之关门,搬运水谷以济其困乏,岂有肾中所喜之物,而胃反拒绝之理。况肾虚无水,则胃中无非火气,亦望真阴之水以急救其干涸也。然则熟地正胃之所喜,不独肾之所喜也。安有所喜者投之,不亟为开关以延入者乎,所以肾虚之人,必用熟地以开胃耳。至于肾水不亏,胃中无火,一旦遽用熟地,未免少加胀闷,是不善用熟地也。谁谓熟地尽闭胃之物哉。
《本草分经》:甘,微温。入足三阴经。滋肾补肝,封填骨髓,亦补脾阴,利血脉,益真阴,除痰退热,止泻。治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兼散剂亦能发汗,兼温剂又能回阳。按:制熟地宜九蒸九晒,盖多蒸则不滞,多晒则气温,水里阳生之义也。若一蒸便用,绝不见日,则与煎剂用生地何也异?
《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地黄:性寒,微苦微甘。最善清热、凉血、化瘀血、生新血,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二便因热下血。其中含有铁质,故晒之、蒸之则黑,其生血、凉血之力,亦赖所含之铁质也。
地干黄(即药房中生地黄):经日晒干,性凉而不寒,生血脉,益精髓,聪明耳目,治骨蒸劳热,肾虚生热。
熟地黄(用鲜地黄和酒,屡次蒸晒而成):其性微温,甘而不苦,为滋阴补肾主药。治阴虚发热,阴虚不纳气作喘,劳瘵咳嗽,肾虚不能漉水,小便短少,积成水肿,以及各脏腑阴分虚损者,熟地黄皆能补之。

【现代药理研究】

1. 熟地黄不仅能通过对全身性的调节作用,改善阴虚症状,并能对异常的甲状腺激素状态予以调节。
2. 熟地黄能改善体内AD水平,有助于滋阴补肾。
3. 熟地黄能增加小鼠血中SOD和DGSH-PX的活性,降低IPO含量,并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肝、肾组织中的蛋白质分解速率,增加肺组织的蛋白质合成速率。
4. 熟地黄能激活溶液系统的活性,能明显对抗凝血酶和内毒素诱发大鼠DIC的发生。
5. 熟地黄醚溶性物质可使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减少14%,但对其他免疫作用无明显影响。
6. 熟地黄提取物对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只要给够砂仁,熟地的滋腻就可以无视了。熟地我试过一次喝120克,功效绝非几十克的量可比。大脑有种精水补足的感觉,对大脑的镇静效果特别显著。
 
恐怕是直接口嚼导致的吧,熟地没有直接服用的道理。
 
我自己曾用过130克/剂,无任何不良反应。
 
看了各位老师发贴我也要试试:002:
 
上等大片熟地黄(柔润,有韧性,无渣渣),每次30克,每日2次,口嚼服,好吃,味道甘甜啊!

连续嚼服了3天,第二天就觉得胃不太舒服了,说不出来是闷还是涨,说嘈杂吧!而且嚼服熟地黄的时候,解大便的颜色都变黑了。

第四天,熬了陈皮生姜水喝,胃就舒服了。

看来古人用砂仁炮制熟地黄入药是有道理的。但是现在的熟地黄没有用砂仁炮制的啊!都不遵古炮制了,而且现在有不少熟地黄质量非常差的,甚至还有假的以及药厂提炼过的硬邦邦的那种熟地黄,坑爹啊!
这个跟个人脾胃强弱有关,如果脾胃强吃30g熟地不会滋腻,脾胃反而更强,有些脾胃虚弱的人原本大便溏泄为什么用了熟地后大便反而成型就是这个原因,水生火,火生土。脾胃强弱跟心胞和命火又有关系,心胞火生胃土,命门火生脾土。心胞火又是命门火的延伸。水生火,这个水就相当于燃料,有燃料火就越旺。
 
术则妨肾,地则碍脾。
 
上等大片熟地黄(柔润,有韧性,无渣渣),每次30克,每日2次,口嚼服,好吃,味道甘甜啊!

连续嚼服了3天,第二天就觉得胃不太舒服了,说不出来是闷还是涨,说嘈杂吧!而且嚼服熟地黄的时候,解大便的颜色都变黑了。

第四天,熬了陈皮生姜水喝,胃就舒服了。

看来古人用砂仁炮制熟地黄入药是有道理的。但是现在的熟地黄没有用砂仁炮制的啊!都不遵古炮制了,而且现在有不少熟地黄质量非常差的,甚至还有假的以及药厂提炼过的硬邦邦的那种熟地黄,坑爹啊!
熟地的量很重要
 
医林采撷:叶天士喜用熟地



明代张景岳熟谙熟地之性,也能巧妙地应用,有“张熟地”之称。笔者诊余阅读《未刻本叶氏医案》,感到叶氏非常熟悉景岳用熟地的旨意,本书医案大约有干余首,用熟地者就有近200。在近200个医案中,除了人们熟悉的温肾添精养血外,还有一些医者少用甚至不用的例子.如咳嗽痰多、气逆、音嘶、喘闷、短气,尤其伴有外邪的,方中多用熟地。
但后世医家如徐灵胎等,遇此多以宣散为主,认为熟地滋腻恋邪,这对后世影响较大。叶天士治咳嗽喜用熟地、麦冬、沙参、天冬、五味子等,但并不排斥用桑叶、川贝、杏仁、橘皮、天花粉、桔梗、旋覆花、射干、枇杷叶等宜散之晶,用熟地、麦沙等治咳嗽,大多数有阴伤或肾阴不足的一面,他是从治本入手,宗景岳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重,欤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
按今日学者之见,用熟地治嗽很有研究价值,为研究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等开拓了思路。潘华信在《未刻本叶天氏医案发微》一书中提出,外邪咳嗽,多痰咳嗽,或久咳者可放胆投以热地。80年代末期上海名老中医裘沛然在《中国医药学报》上介绍了他自己治疗一位咳嗽痰喘甚剧、病程半年、胸脘痞闷、腹胀不思进食、舌苔厚腻的患者,投以金水六君煎(用熟地45g)3剂胸宽,7剂后咳喘轻,胃纳大香,痰化而痞胀竟消。若照一般说法,病人痞胀纳呆,痰多湿盛苔厚,正是用熟地的禁忌,而裘氏有胆有识,后来我照此方法疗效也很好。
叶氏与众不同的除了用熟地治咳嗽外,还以熟地治痢疾,食下腹胀,饥则尤甚,腹泻渐有腹胀,小溲不利,痰郁气阻脘闷,嘈杂中脘刺痛,肠红日久,头旋、便溏,格不能食,大便溏泄者。他用熟地还有一个发人深思之处是在近200个医案中,没有用砂仁相佐。潘华信认为:“砂仁拌熟地是晚清孟河学说的经验,至今还有很多药学专书在熟地条下标明,可见其对后世极有影响。叶氏则反其道而行之,是证其深谙热地之性,称得上延续景岳之学的典范。
按:熟地是一味很好的药物,温肾添精养血建功卓著,我临床上十方里就有五六个方子用到熟地。治老年咳嗽一用就是60-120克,从不加砂仁。效果奇佳,从无副作用。六味地黄汤熟地也都是大量,3——5付药立马见效。各位尽管放心用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