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探秘八会穴

fayuan_guo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5/21
帖子
1170
获得点赞
316
声望
83
八会穴最早见于《难经》一书。《难经·四十五难》:“经言八会者,何也?然,府会太仓(中脘)、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悬钟)、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膻中)。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其中的经言提示八会的出现应当比《难经》时代更为古老。

关于八会的应用非常广泛和持久,而且其疗效也是非常肯定的。唯一能够成为秘密的是它们的治疗原理。尽管已经有很多关于八会原理的假说,但是没有那一种说法能够令现代人完全信服。我探索八会穴的原理多年。虽然利用穴位经络感传方法有所收获,但是依然不能自圆其说。近日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功德圆满了。下面是八会穴经络感传的内容和解说:

一、腹会中脘

腹会中脘古称府会太仓。其中“脘”和“太仓”都是指胃。《说文》:“脘,胃府也”。太仓就是指大的粮食仓库。在人体就是指胃。中脘就是指感传进入胃中。

刺激前正中线上四寸的中脘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中脘穴旁开5mm处诱发的经络感传通任脉和胃经,感传的重点区域就是胃。感传还涉及大肠、小肠、胆、三焦和膀胱区域。左右中脘穴旁的刺激点诱发的经络感传不完全对称。其中左侧刺激点,感传经左侧胃经的梁门穴进入左侧胃经:一支入腹经膈下到胆囊,一支沿胃经上行散布在左侧胸壁内表面;一支经左胃经到胃的后左侧;一支经胃左侧沿降结肠下行再到膀胱左侧;一支在胃左侧沿横结肠到十二指肠。其中右侧刺激点感传经右侧胃经的梁门穴进入右侧胃经:一支入腹经膈下到胆囊;一支沿右侧胃经上行,散布在右侧胸壁内表面;一支在膈右侧沿升结肠下行,经阑尾到小肠的大部;一支经阑尾到右侧膀胱;一支经膈右侧沿横结肠向左侧横行。

从以上中脘穴的经络感传来看,腹会中脘是名副其实的。

二、脏会章门

脏会章门古称藏会季胁。《说文》:“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章字有乐曲结尾的意思。用在人体上指第十肋下第十一肋稍前下方。季指较年少的兄弟。胁指腋下的部分骨肉。季胁用在人体上指较短的肋骨即第十一肋骨。

刺激章门穴诱发的经络感传通肝经、脾经、肾经前线、肺经和心经。经过以上经络可到达五脏。其中:肝经为章门穴本经所在;章门穴在脾经至脾俞的连线上(第十一肋间隙)。感传经章门穴向前内侧进入脾经,入脾藏(左侧进入脾脏;右侧进入胰腺);感传经脾经入腹,经过膈肌和纵隔进入心脏,经心脏进入心经;感传经脾经体表线上行,过周荣穴上行到中府穴进入肺经,经肺经分布到肺;感传从章门穴沿肝经下行,在带脉(肾经前线)分出两支:一支向外、向后再向内横行,经肾俞穴进入肾脏后面;一支向内经过肓俞穴沿肾经前线下行。其中入肾支经腹股沟中点入腹,向外、向上进入肾藏前面。

从以上章门穴的经络感传来看,脏会章门也 是名副其实的。

三、筋会阳陵

筋会阳陵的阳陵就是指阳陵泉。其中阳字指山地受光的山坡,陵字指登山,泉字指流出水的石洞。阳陵泉就是说在山地受光的山坡上登山遇见一个流出水的山洞。借鉴到人体上就是指膝关节前外侧,胫腓骨上夹角处的凹陷。筋是指肌腱。就是肌肉和骨的连接结构。筋常位于肢体关节附近。

浅刺激阳陵泉诱发的经络感传通胆经前线。有串经到手阳明大肠经。感传涉及范围有:足背、小腿外侧、大腿外侧、肩部(前后上下)、上臂前外后侧、手臂的背侧广大区域。其中以肩、肘、腕、髋、膝、踝关节附近感觉较大。深刺激阳陵泉穴除以上感传外还可以影响到膝内侧和后侧肌腱的经络。

从以上经络感传看,阳陵泉的确具有调控四肢关节附近肌腱经络气血的功效。不过依然不能调控全身或一侧半身的所有肌腱。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膝关节和肩关节的肌腱。筋会阳陵基本上是正确的。

四、髓会绝骨

髓位于骨内部。绝字指用刀切断丝绸线绳,骨原指肩胛骨后泛指骨头。当从下向上抚摸腓骨时就会发现在外踝上三寸处腓骨有被切断的感觉。故名绝骨。绝骨又名悬钟。悬钟古称悬踵。悬古字县。县就是悬挂的编钟。县后来用悬表示悬挂的意思。踵就是脚后跟。悬踵的意思就是悬挂脚后跟。

刺激悬钟穴诱发的经络感传通胆经前线。感传的重点线路是沿胆经前线下行至足跟,经足跟前缘绕过足跟,上行到三阴交穴。感传重点部位还深入到下肢的髂骨、股骨、腓骨、胫骨、跟骨、第一趾骨和第四趾骨中央,上肢的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中央。有串经通肝经(通胫骨)和肺经(通尺骨)。

从以上经络感传来看,刺激悬钟穴诱发的经络感传可以到达大部分管状骨的骨中央部位。因此说髓会绝骨是正确的。

五、血会膈俞

膈俞穴是背俞穴之一。

刺激膈俞穴诱发的经络感传通膀胱经小指外侧线,有串经通胆经后线。感传直接进入体腔到膈肌前1/3区域。另外感传还经胆经后线到达肱骨上部、肩胛骨和髂骨。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人类成年以后主要是在扁状骨(肩胛骨和髂骨)和肱骨上部的红骨髓处产生。因此说血会膈俞是指成年人而言。如果是少儿就还要加悬钟穴才对。

六、骨会大杼

杼字是指古代织布用的梭子。大杼就是指大梭子。人体背部的骶棘肌就像一个大的梭子。大杼穴就在这个骶棘肌的上端。

刺激大杼穴诱发的经络感传通膀胱经小指外侧线,有通胆经后线和肾经后线的串经,感传的重点线路在胆经后线和肾经后线。感传的重点部位为上肢骨、锁骨、肩胛骨、颅骨、脊椎骨、肋骨、盆骨和下肢骨。

从刺激大杼穴的经络感传来看,几乎涉及到所有的骨头。所以骨会大杼是完全正确的。

七、脉会太渊

脉在古代有两种说法:血脉就是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经脉就是经络。渊指水流经过的深潭。经过实验发现太渊穴位于桡动脉背侧缘。所以此穴称为太渊。

刺激太渊穴诱发的经络感传通肺经。如果刺激寸、关、尺、尺1、尺2五个诊区我们可以诱发出十四经脉的经络感传。

如果单纯的从太渊穴的经络感传上来看,脉会太渊很不符合实际。但是如果宏观上以太渊穴代表寸口脉就可以认为十四经脉汇聚在桡动脉壁上。这一段桡动脉壁很特殊,以至于成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不知道在古代太渊是否能够代表寸口。如果不能就要改成脉会寸口更为贴切。

八、气会膻中

气在古代指天地间的气流。在人体早期指呼吸的气流,中期指肺的主气功能(中医认为肺主气)。后来发展成各种阳性的精微物质。膻字指胸中(两乳内)。

刺激膻中穴不能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膻中穴旁开5mm处可诱发出同侧任脉和两侧肺经的经络感传。感传经任脉上行,再经天突穴到达肺经。感传的重点经络在同侧肺经,感传的重点部位在咽喉和气管。

从刺激膻中穴诱发的经络感传来看所谓的气会膻中,无非就是说此穴通两侧肺经,感传的重点部位在咽喉和气管。所谓的会字是指左右两侧的肺经会和于此穴。

八会穴中的骨会、髓会和血会其实质都是真对骨头的,只不过侧重点略有不同罢了。临床上可以斟酌配合使用。
 
你可能要重新定位阳陵泉和太渊.<灵枢本输>"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基本就是寸口位置."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不是我们书上学的阳陵泉,是伸直腿,膝关节外侧的凹陷处,屈腿不凹陷.
 
你可能要重新定位阳陵泉和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基本就是寸口位置."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

谢谢文子医生的提点,我一定好好研究一下。
 
非常想知道楼主老师是如何得到这些感传路径的?是在自己身上试的吗?
 
楼主是超级经络敏感人,自然要在自己身上做了。以往也在其他经络敏感人身上做实验。可参看《背俞穴感传通十二经的临床观察》一文。
回家查了经文:“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经渠,寸口中也。”如此太渊的位置不会有错。也没有代表全部寸口的意思。再查,再找。
 
本帖最后由 摩托车 于 2013-11-30 03:40 编辑

老师好。很多年前我已经接触到类似文章。而且也转帖过。不知道是不是老师在其它论坛发表过
如肝肾脾下合穴的走向
 
经络感传如何测试?

诱发经络感传的方法很多。不过你提的是经络感传的测试问题。简单的说是需要材料和仪器。
1、材料
主要是用胆甾相液晶材料。将液晶材料涂或敷在要检测的部位,针刺相关经络的穴位,用重补法(如烧山火)即可看到彩色的经络感传现象。
2、用仪器
1)功能核磁共振成像仪
2)用冷光图像仪
3)用辉光图像仪
4)用同位素摄影仪
5)用红外线图像仪
6)用声学检测仪器
7)用皮肤电检测仪器
以上方法都是经过使用被证实有用的。不过具体使用还有很多要求。使用不当也不一定能够做出来。
 
学习学习,重温各位经验
 
筋会阳陵的阳陵就是指阳陵泉。其中阳字指山地受光的山坡,陵字指登山,泉字指流出水的石洞。阳陵泉就是说在山地受光的山坡上登山遇见一个流出水的山洞。借鉴到人体上就是指膝关节前外侧,胫腓骨上夹角处的凹陷。筋是指肌腱。就是肌肉和骨的连接结构。筋常位于肢体关节附近。
我看到您说筋会阳陵泉,那么如果有病人自觉筋短,那应该是胆经前线虚喽?

医案如下:
刘某某,男,38岁。患周身关节痛,身体燥热,自觉筋短。有年余。服上方1个月,痊愈。(《中医灵验方》)
 
我看到您说筋会阳陵泉,那么如果有病人自觉筋短,那应该是胆经前线虚喽?

医案如下:
刘某某,男,38岁。患周身关节痛,身体燥热,自觉筋短。有年余。服上方1个月,痊愈。(《中医灵验方》)
不可以逆推。经脉是单一的,穴位是复杂的。阳陵泉穴的归经是胆经前线,但是阳陵泉穴的泛经是小全息的。涉及经脉有十四条。阳陵泉涉及的经筋仅限于小腿。筋短需要辩证辨病是哪一条筋短。
 
不可以逆推。经脉是单一的,穴位是复杂的。阳陵泉穴的归经是胆经前线,但是阳陵泉穴的泛经是小全息的。涉及经脉有十四条。阳陵泉涉及的经筋仅限于小腿。筋短需要辩证辨病是哪一条筋短。
那是不是每条经脉包括任督都主一部分筋?还是像传统中医说的主要是“肝主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