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880
- 获得点赞
- 863
- 声望
- 113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1、病位在心下,自觉满闷不舒,按之如气囊,不硬,不痛,此为痞。
2、痞证,见关脉浮,浮则阳气在上,气阻热郁在上,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如关脉沉,是与有形之邪互结的结胸。如病在表,而脉浮,当从表解。此病在里,阳郁在上的用苦降。这个痞证又称为热痞,是热气郁在上面,有的还见便秘,尿赤,上面的出血等。
3、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黄芩,为三黄泻心汤。用法是滚开水浸泡取其气而不用其质,避免苦寒直降。
徐明之 9:51:21
濡:《集韻》《正韻》乳兗切,音耎(ruan)。與輭軟同。柔也。通作耎。
伤寒论中按之濡(ruan) 是与 硬 做对看,指的痞证和结胸证的鉴别点在于一个按之(软),一个按之硬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1、里面有痞证,又出现恶寒、汗出的症状,这种叫‘寒热痞’。
2、‘恶寒汗出’这组症状要做个具体的分析,在太阳中风证中可以见这组症状,是表证的营卫不和造成的。在表的,如果汗出的很多,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的,有个桂枝加附子汤。如果是表证,按原则是要先解表,表解后再治里。这条的恶寒汗出是否邪在表呢?首先恶寒跟恶风虽然很相似,但程度还是有不同,再者,痞证的形成就是里面的阳气不足,在表的邪气入里导致的气机逆乱。从这个方面考虑,阳虚导致恶寒,阳虚不固导致汗出的可能性更大。治疗上就不是解表,而是扶植阳气。
3、三黄还是用热水浸泡取气,附子单独煎煮,之后合在一起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1、病位在心下,自觉满闷不舒,按之如气囊,不硬,不痛,此为痞。
2、痞证,见关脉浮,浮则阳气在上,气阻热郁在上,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如关脉沉,是与有形之邪互结的结胸。如病在表,而脉浮,当从表解。此病在里,阳郁在上的用苦降。这个痞证又称为热痞,是热气郁在上面,有的还见便秘,尿赤,上面的出血等。
3、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黄芩,为三黄泻心汤。用法是滚开水浸泡取其气而不用其质,避免苦寒直降。
徐明之 9:51:21
濡:《集韻》《正韻》乳兗切,音耎(ruan)。與輭軟同。柔也。通作耎。
伤寒论中按之濡(ruan) 是与 硬 做对看,指的痞证和结胸证的鉴别点在于一个按之(软),一个按之硬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1、里面有痞证,又出现恶寒、汗出的症状,这种叫‘寒热痞’。
2、‘恶寒汗出’这组症状要做个具体的分析,在太阳中风证中可以见这组症状,是表证的营卫不和造成的。在表的,如果汗出的很多,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的,有个桂枝加附子汤。如果是表证,按原则是要先解表,表解后再治里。这条的恶寒汗出是否邪在表呢?首先恶寒跟恶风虽然很相似,但程度还是有不同,再者,痞证的形成就是里面的阳气不足,在表的邪气入里导致的气机逆乱。从这个方面考虑,阳虚导致恶寒,阳虚不固导致汗出的可能性更大。治疗上就不是解表,而是扶植阳气。
3、三黄还是用热水浸泡取气,附子单独煎煮,之后合在一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