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瞎子摸象------固定思维

2296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2/05
帖子
2588
获得点赞
122
声望
38
网友短信说:一直在理解脾主肌肉。也在内经相应篇章学习和体会。觉得内经说的非常好。但是用于临床又不是这回事的。用脾主肌肉来治疗肌肉疼痛没有效果。现在觉得内经理论跟临床是有距离和脱节的。

这个问题他说的很实在。脾主肌肉是正确的。内经理论是否跟临床有距离。是有的。

脾主主肌肉。肌肉疼痛和异常都可以治疗脾。这是正确的。但是这只不过治疗肌肉疼痛众多方法之一。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疼痛可出现身体任何部位。而导致肌肉疼痛原因可分为虚实两种。
1,属于实者。感受外邪或气滞血瘀,或痰湿凝滞。或食滞虫织等阻滞气机血流不畅。不通则痛。
2.属于虚者。气血不足。或阴精亏损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又如1。胀痛。撑胀饱满。是气滞所致
2,刺痛。疼痛如针刺之状。有固定位置。是淤血特征。
总之疼痛较剧者,拒按多属实。久病之痛。病势较缓。喜温喜按者,多属虚


读书贵在理解变通。这是必须的。但更要有基础和循序渐近来学习。放下基础知识不读。马上近入内经层次去读。那会读死书。会死在字面上。脾主肌肉。责之于脾。这只是一个原因和道理。
不客气的说。这是一种跨越知识层次的书法。是一种读死书方法。必然会产生知识障碍的。就会出现古人误我。书本误我的呐喊。犯了很低级错误。
因此在诊断上也是不能泥与脾。治疗也是如此。可循经补泻。可整体补泻。总之殊途同归,疾病不是只有一个方法治疗的。

以上涉及有书本资料。
 
正如钟兄所言:放下基础知识不读。马上近入内经层次去读。那会读死书。会死在字面上,必然会产生知识障碍的。就会出现古人误我。书本误我的呐喊。犯了很低级错误。
该友错误把古人所说的脾主肌肉的肌肉等同于 现代医学的肌肉,实际上二者概念是不同的。
古人所说的肌肉偏重于肉,主要包括肌腹(肉)、脂肪、皮下组织,而现代所言的肌肉疼痛,多属于肌腱、韧带筋膜的损伤,这属于肝所主,应该求之于肝。
肝管的病,求之于脾,自然是无效的。
还是中医基础的问题啊!
 
读书贵在理解变通。这是必须的。但更要有基础和循序渐近来学习。放下基础知识不读。马上近入内经层次去读。那会读死书。会死在字面上。
2296版主分析的很对啊。好比一个人的成长,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能还不会爬就想跑啊。
尤其是有些人抓住古人的只言片语或者某一个个别论断片面的分析,就会走入歧途。
 
有人治病总想发明一个百分之百之可以重复治疗方法。有吗?有的。历代先贤们早已发明了,就是在辩证下的某个方法,

可有人不懂。所谓重复性,就必须在同一个病因或同一个病机下的疾病。重复性使用才能有效。
亲们。拿着一条麻黄汤治疗感冒病。肯定行得通。也完全可以重复使用治疗感冒。但是麻黄汤只能治疗众多感冒病的其中一种,若麻黄汤治疗所有感冒病是错误的。无效的。不加选择治疗所有感冒病,就让麻黄汤失去治疗感冒病的重复性了。

为什么会出现生搬硬套的僵硬思维?还是跨越知识层次去读书惹的祸。觉得一读了内经仿佛就是高手。无往而不利。其实是可怜的。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思维。

随着岁月的流逝。瓶颈不能突破。可能逐渐出现李茂春的明言。“中医负我。我负中医”的苦涩心态

读书不求发明什么。但求能读懂就非常不得了。因为读懂就随着而来一理通,百理明。顿悟而启发。旁通出引申,,,,,,,,,,,
 
“读书不求发明什么。但求能读懂就非常不得了。因为读懂就随着而来一理通,百理明。”
超版的话很实在
 
有人治病总想发明一个百分之百之可以重复治疗方法。有吗?有的。历代先贤们早已发明了,就是在辩

版主用心良苦,真是苦口婆心啊,反复提醒我们要辨证,辨证,再辨证,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啦!
版主大人辛苦,请喝茶
 
。而导致肌肉疼痛原因可分为虚实两种。
1,属于实者。感受外邪或气滞血瘀,或痰湿凝滞。或食滞虫织等阻滞气机血流不畅。不通则痛。
2.属于虚者。气血不足。或阴精亏损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赞同。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大凡写书之人,表达能力有高低,所想的,所理解的东西用文字表述出来必然会有所词不达意,读书之人的理解能力又有区别,能够读懂作者的人寥寥无几,所以读死书,死读书者辈出
 
版主用心良苦,真是苦口婆心啊,反复提醒我们要辨证,辨证,再辨证,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啦!
版主大人辛苦

辩证再辩证,那是离不开中医各科的基础的
 
大凡写书之人,表达能力有高低,所想的,所理解的东西用文字表述出来必然会有所词不达意,读书之人的理解能力又有区别,能够读懂作者的人寥寥无几,所以读死书,死读书者辈出
有时候写书的人,不一定能把它想表达候意思表达清楚,所不能看单句,要看全书的整体意思,然后再来细想每句的意思才多少能明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