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论》110到119条学习提要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60
获得点赞
833
声望
113
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慄,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110)
 
佛手 10:14:39
太阳病,二天,反躁者,是指太阳病,不汗出而烦躁,不与大青汤法,反而用热敷法,熨其背,汗出局部,热不得通身之汗出作解,如枝子豉汤方症,茵陈蒿五苓 散方症等,但头汗出,刘颈而还之意是相同的,此大汗出者,汗不如法,汗虽泄而热未愈,同时汗出伤津化热,邪气进入三阳中的二阳阶段,也说明了热进行了白虎汤的与三承气汤的方症治疗范畴,所以出现了阳热内把阳神不安而烦躁不安,必发谵语,到了十几天的日子,不以上法清热泄火以救阴,病人出现振慄,振慄者,复聚正元之阳气,以生津退热,身体出现阴与阳平稳的状态,阴液得复,炎热得化,津液得充,形成自下利者,也是邪气被驱的原故,此为自行欲解是也。如果上症,大汗出,但其汗从腰以下不能出,即属于上和下不和的表现,下不和,则是阳不能下敷,气化不利,水阴不行,欲小便不能,水温阴液内聚上攻,反而出现呕吐,欲大小便失禁,下身阳虚,足下恶风,水津不化不滋,大便秘结,水滞于下,不能温化,小便本当频数,以通阳不在温而在行小便时,以测水阴去,阳热通的效果,但是小便频数而不频数,大便如果通后,说明小便当数不数者,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大便出是也,但大便后,热从下走,风从上动而头突然痛一阵子者,阳热下滞于阴,则足心必发热,大便突然通透,谷气也随之下流。这个病经过了几个阶段性的变化,一是表和里不和,二是上和下未和,三是津伤液未伤,四是正阳复聚能量以驱散内陷之热邪,第五是小便当数不数,及多,知津液仍能复还胃中,故知不久大便出是也的过程。
 
提要:
1、‘太阳病二日,反躁’太阳病出现烦躁是传入阳明,阳明有躁,这里为何说反躁?不是说不应该躁,是说这个躁来的太早了,太阳病两天就出现‘躁’说明里热很重。
2、‘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用外部加热迫其发汗,是火上浇油,热上加热,胃中水竭,热更无所制,扰及神明,必发谵语。
3、十余日,振慄,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人身有能动性,自愈是一种可能。十多天中,饮食濡养,津液渐复,自体调整,火气自消。气津输布周身,在外可以有战汗,在里,脏腑之气的恢复,大便通畅--这个‘自利’在这里是大便通畅,不是病态的自利,也可能有点稀,也许有点臭秽,但那是‘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表里和,必自愈。这是病要好了的征象,所以说‘此为欲解也’。
4、不能自愈的,由于里热升腾,阳气不能下达,会出现‘腰以下不得汗’阳加于阴为汗,阳不足下面的汗也出不来了,‘欲小便不得,,欲失溲’阳气不足开合不利,二便控制上出现问题,想如何如何却做不到。‘反呕’下边的阳气不足是因阳气不能下达,是相对的,现在的‘阳气’正经事不干了,坏事干的还挺起劲,所以说‘反’呕。呕是气机上逆。‘足下恶风’阳气不下达,顾护不够。‘大便硬,小便当数’这是常规,‘而反不数及不多’阳气乱了,再者津液也不足。
5、‘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大便下来,气机调畅了,反过来说也成立,气机调畅了,大便下来。可能出现‘头卓然而痛’一下子头疼的厉害,是道路刚通开,郁热上冲的原因。‘其人足心必热’道路通开了,阳气下达,就不恶风了。原因是‘谷气下流故也’。
6、这条看着比较乱,唐容川直接就怀疑有错简。不过仔细读下来,还是很清晰看出这是一个阳气错乱导致的一个复杂局面。从中还是给我们很多启发的。刘老有一个阳郁外寒的例子,越补越‘虚’,后用大柴胡汤治愈。可以参考。
 
凤翅 10:34:48
应该如此类描述
凡病··阴阳自和者
若见此类而 过度治疗 也为逆
观察观察 或许更好
 
佛手10:51:55
相互启发中学习是可以得到论中的真谛的,


白术 11:05:49
嗯 有道理
有人主张学《伤寒》要读白本 ,个人觉得不对,至少象我这样笨的 开始就读白本,很多地方啥意思都读不懂
读《伤寒》的人很多 各自的理解也不一样 初学的时候都怕无所适从 实际没必要 如果真能深入读进去 参考各家 择其善而从之就可以了


时空飘流11:08:11
是的 白老师说的对
原本开始基本看不懂 可能还没琢磨透 就没学习的动力信心了
各家说法都有其闪光点 多琢磨就好了
 
四君子 11:16:43
我的意见是此条论述的是误火后的辩证自愈的机制和自解时的现象。
他可以分两个小结来研究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111)

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太阳中风,本来有汗,有的记住了一个表证当以汗解,就一门心思的去发汗,这个几条都是用外部加热来发汗的办法造成坏病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反思,表证汗解的这个原则,目的不在发汗,而在解表。如果表不解,发了汗,更出问题。
2、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热上加热,气血逆乱。
3、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6条‘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这个黄不是黄疸。
4、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热盛动血,欲衄,阴虚无水,小便难。
5、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里外都虚的这么严重,身体也枯燥了,汗源不足,汗也只能头上出那么点..
6、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要命的程度了。
7、小便利者,其人可治。津液尚存的,还有一线生机。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2)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1、上一条是亡阴,这条是亡阳。伤寒无汗,门关的很紧,火劫汗出,突然阀门打开,汗如脱缰野马,汗脱亡阳。
2、‘必惊狂,卧起不安者’,卧起不安的症状在栀子豉汤中也有,是阳虚热扰胸膈。这里‘必惊狂’要更重了。6条里说‘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到了亡阳的程度,已经不准许再错了,再错要命。
3、胸阳不足,桂枝去芍药,惊狂用龙骨、牡蛎。蜀漆,常山之苗,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我没用过,看看刘老的解释:心阳不足,胸中就容易产生痰水,出现‘惊狂’是影响到心神了,此药祛痰,痰饮去不影响心神了,病就好了。刘老的经验用治精神分裂症有痰的效果很好。
 
徐明之16:58:18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

这句大有玩味之处,伤于寒,用火何以曰迫劫?用火何以会亡阳.


(此条中)没有说汗出,大汗出一类,仲景行文描述症状最细,如有汗出,大汗出,估计不会忽略

“亡阳必惊狂” 此句我常引用,经言:“重阳则狂”,此言“亡阳必惊狂” ,可见阴阳之两端皆能导致同样症状,透此一关,则能开眼目




白术17:05:27
111条: 以火劫发汗
几条综合来看 那时候有表证 医生习惯用这个办法来发汗
应该说这种方法 有的会把病治好 但方法用的不对 不适度 没把握好时机 就出现了这些问题
太阳病中篇多数是讲的 坏病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
发汗的坏病 误下的 这几条就是误用温针 误用火的 后面还有误吐的
现在 有的 伤寒 教材把条文的顺序打乱了 有可取的地方 也有失去原有条文逻辑的地方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113)

1、形作伤寒,见证似伤寒。证似就要用脉来鉴别。
2、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跟伤寒的脉比较,这个脉更弱,必渴的是温病?
3、被火必谵语,温病被火,热盛则谵语。
4、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温病也有表里之分。脉浮、发热病在表,治疗上还是‘解之当汗出愈’
5、这样的表证,不能再用热药,外热这些办法治疗,用什么?仲景没说。后世温病学派的方、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发展。谁说伤寒、温病是对立的?
 
徐明之 17:38:04
有明以来,至清乾嘉年间,受明方中行先生著伤寒论条辨之说,提拎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之三纲鼎立,于当时为显学,影响遍于天下,清代教科御书《医宗金鉴》都依其版本。

乾隆年温病大师叶天士出,自曰温病“辩营卫气血与伤寒同”,这句话分明点出了叶天士辨伤寒辨的就是风伤卫,寒伤营,以叶天士绝顶聪明岂能悟不出风寒能伤卫,风温亦能伤卫,寒能伤营,热岂不能伤营?


并在自己所说的“辩营卫气血与伤寒同”的方法上辨温病,并发展出来温病学派,自柯韵伯出,力僻三纲鼎立之非,在近代甲午以来,日本日渐强大,其汉方理论又使得国内伤寒家争相学之,遂使方证之学成为近1,200年来伤寒学派内之显学,而派生出温病学的伤寒三纲鼎立之学不传也,真是各领风骚几百年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114)

1、太阳病。我们开始讲的那么多圈圈,太阳病圈里包括6条的温病,如果是温病用火,或误用火,‘其人必躁’。
2、到经不解,按伤寒六病的发展规律,到日子了,病还没解除。
3、必清血,名为火邪。热盛动血。便血,伤了阴络。下条是伤了阳络。


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115)
1、热盛为实加灸,是实以虚治,实证再让他实,会动血。伤阳络(这里的阴阳,上为阳 下为阴)必咽燥,吐血。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116)
1、这条对上面的条文做了进一步解释。
2、更深一层看,‘微数之脉’貌似虚热,前面说实热的灸不行,这个虚热灸不是可以补虚吗?还不行,‘追虚逐实’,只注意补虚,让热更重了,就会入血,动血。灸这点火不要瞧不起,‘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3、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110条阳气逆乱不能下达,这里一样,火逆于上,阳不下达可出现‘腰以下必重而痹’。
4、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脉浮说明人体的气机向外输布,在外,汗出是作为一个标志。110条是战汗,这个是先烦,程度不同而已。在里的,可以观察大便是否通畅,参考110条。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1、烧针,火针,‘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火针疗法的一种不良反应。‘灸其核上各一壮’局部处理方法。
2、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出现奔豚的內治方,条文中加桂,可以是桂枝,也可以是肉桂。方后‘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这个解释跟桂枝可以降逆气的解释是不同的。苓桂甘枣汤是欲做奔豚,是水气。桂枝通阳化气,可以把水气散了。水气泄了,就不向上逆了。跟降逆的意思还是有些不同。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118)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1、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的轻证。道理一样。跟栀子豉汤还是要鉴别。


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119)

这十条都是谈火逆的。太阳伤寒病用温针必惊,怎么惊的?怎么处理?前面这些就是。
 
今天没有学习!回来晚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