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860
- 获得点赞
- 833
- 声望
- 113
太阳中风,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038)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1、伤寒脸带个中风的帽子。
有认为中风的风,分阳风,阴风,阳开泄汗出,阴收敛,不汗出。
有认为春之温病,又被寒闭
刘老认为‘太阳中风’是伤寒的互辞。方子是麻黄汤加石膏生姜大枣。列举的病例是有汗,受寒后不汗出而烦用大青龙汤愈。
胡老,太阳伤寒多为‘无汗’,此处为‘不汗出’,所以是有区别的,不汗出是欲汗不能,方子是麻黄汤合越婢汤,越婢汤治风水。
综合来看,病初为太阳中风,有汗,治不得法,或没经治疗,随病情发展,出现‘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表气郁闭的更厉害,汗反不出,汗淤积在体表,汗=水气,并出现烦躁,用大青龙汤,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有汗无汗之间,欲汗不能的,麻桂合去芍药加石膏。
2、麻黄六两,量大,开泄重剂。麻黄不仅是散寒,也是利水气的主药。
青龙汤这个青龙的名字,也是有些讲究的。
3、‘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是说如果中风证,虽治不得法,或没经过治疗,但表气郁闭的还没有出现上面那种‘不汗出’那么严重程度的,不能用这个方子,因桂枝汤证,本来‘阴弱’,用了就会出现‘厥逆,筋惕肉瞤’的严重不良后果。
4、在用法中进一步强调了,不可过汗的问题。水多是病,水少了也是病,中医的度。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039)
1、这条是中风的脉带了伤寒的帽子。这两条,说明中风、伤寒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会互相夹杂、互似的情况。
又有根据中风伤卫、伤寒伤营,大青龙是营卫两伤,而做‘三足鼎立’说的,实际还是理论上的一种思辨。对临床的意义不大。
2、伤寒本无汗,出现脉缓。
上条(38),中风出现类似伤寒证,是中风证的变证,不能单纯的用麻黄汤来治,这条同样,伤寒出现类似中风证,是伤寒的变证。也不能单纯用桂枝汤去治疗。
刘老认为,脉缓说明已经化热,但还不至于到烦渴引饮的白虎汤的程度,病还在表,所以用大青龙汤。可做参考。
3、‘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胡老认为,此为体表水气比较重,水气流走,流到的哪里哪里沉,走的就轻,如果水气再重,就没有轻的时候了。但水气还是在表,还没入里,用这个方子。水气再往里走,就是下面的小青龙汤的条文了。
4、‘无少阴证者’这里还要做个鉴别:《金匮》:‘水之为病,脉沉小者属少阴’少阴病,用麻附甘草汤,若脉不沉小者,应服杏子汤,即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1、伤寒脸带个中风的帽子。
有认为中风的风,分阳风,阴风,阳开泄汗出,阴收敛,不汗出。
有认为春之温病,又被寒闭
刘老认为‘太阳中风’是伤寒的互辞。方子是麻黄汤加石膏生姜大枣。列举的病例是有汗,受寒后不汗出而烦用大青龙汤愈。
胡老,太阳伤寒多为‘无汗’,此处为‘不汗出’,所以是有区别的,不汗出是欲汗不能,方子是麻黄汤合越婢汤,越婢汤治风水。
综合来看,病初为太阳中风,有汗,治不得法,或没经治疗,随病情发展,出现‘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表气郁闭的更厉害,汗反不出,汗淤积在体表,汗=水气,并出现烦躁,用大青龙汤,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有汗无汗之间,欲汗不能的,麻桂合去芍药加石膏。
2、麻黄六两,量大,开泄重剂。麻黄不仅是散寒,也是利水气的主药。
青龙汤这个青龙的名字,也是有些讲究的。
3、‘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是说如果中风证,虽治不得法,或没经过治疗,但表气郁闭的还没有出现上面那种‘不汗出’那么严重程度的,不能用这个方子,因桂枝汤证,本来‘阴弱’,用了就会出现‘厥逆,筋惕肉瞤’的严重不良后果。
4、在用法中进一步强调了,不可过汗的问题。水多是病,水少了也是病,中医的度。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039)
1、这条是中风的脉带了伤寒的帽子。这两条,说明中风、伤寒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会互相夹杂、互似的情况。
又有根据中风伤卫、伤寒伤营,大青龙是营卫两伤,而做‘三足鼎立’说的,实际还是理论上的一种思辨。对临床的意义不大。
2、伤寒本无汗,出现脉缓。
上条(38),中风出现类似伤寒证,是中风证的变证,不能单纯的用麻黄汤来治,这条同样,伤寒出现类似中风证,是伤寒的变证。也不能单纯用桂枝汤去治疗。
刘老认为,脉缓说明已经化热,但还不至于到烦渴引饮的白虎汤的程度,病还在表,所以用大青龙汤。可做参考。
3、‘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胡老认为,此为体表水气比较重,水气流走,流到的哪里哪里沉,走的就轻,如果水气再重,就没有轻的时候了。但水气还是在表,还没入里,用这个方子。水气再往里走,就是下面的小青龙汤的条文了。
4、‘无少阴证者’这里还要做个鉴别:《金匮》:‘水之为病,脉沉小者属少阴’少阴病,用麻附甘草汤,若脉不沉小者,应服杏子汤,即大青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