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大黄治高血压案

杏林一翁

闻名全坛
贵宾
注册
2012/10/12
帖子
13414
获得点赞
1570
声望
113
年龄
51
本帖最后由 杏林一翁 于 2013-8-4 01:22 编辑

刘某,男,四十九岁,司机,自述有高血压病,常服西药降压片等血压亦然降不正常,头痛,便秘,血压测得168mmHg/93mmHg,口臭,舌苔黄腻,脉洪而有力(近弦),因要出车,不方便喝汤药,便用生大黄与白矾3:1量共为细末,入胶囊,早晚服6~9g,以大便微溏为准!周余后复来诊,头疼便秘口臭已消除,血压测得142mmHg/88mmHg,效不更方,原方续服!
 
好方, 通腑泻热,其病自去.

但是病人体质必须是强壮才行,否则"英雄禁不起三泊屎"

本例脉证是洪而有力,所以大黄有效.

比较奇怪一点,楼主方很多都是很小的,岂不是收入会有问题?毕竟生存是每个人首先的考虑因素
 
tcmwinwin; 说:
tcmwinwin 发表于 2013-8-4 07:36
好方, 通腑泻热,其病自去.

但是病人体质必须是强壮才行,否则"英雄禁不起三泊屎"

呵呵……一天收入几十百把元,吃穿已足矣!余父时代常常义诊免医药费,顶多有时收几块钱!
 
大柴胡汤证。但不如此单方更好,
 
绞尽脑汁; 说:
绞尽脑汁 发表于 2013-8-4 09:00
大柴胡汤证。但不如此单方更好,

唉!木办法的办法!幸有疗效!
 
经常来这里学习,谢谢
 
从师傅这里真是学了不少东西。常用小方以出奇效,足可见师傅对药性的了解。
 
伊藤千夜; 说:
伊藤千夜 发表于 2013-8-5 16:23
从师傅这里真是学了不少东西。常用小方以出奇效,足可见师傅对药性的了解。

伊藤先生过誉了!民间土郎中,没办法,只能用这样的小方!
 
伊藤先生过誉了!民间土郎中,没办法,只能用这样的小方!

老师有一事请教,中风脑出血后,经抢救苏醒现在四肢能动但不能控制,便秘,口臭,耍用开塞路,有高血压,能否用上方解决便秘!现在已回家!
 
杏林一翁; 说:
杏林一翁 发表于 2013-8-4 07:54 呵呵……一天收入几十百把元,吃穿已足矣!余父时代常常义诊免医药费,顶多有时收几块钱!

一翁老师的医德很好!我这边以前也有个老先生只看病开单,不卖药,每单也就收一块或几毛钱。
 
sujianren1; 说:
sujianren1 发表于 2013-10-28 21:43
一翁老师的医德很好!我这边以前也有个老先生只看病开单,不卖药,每单也就收一块或几毛钱。

呵呵!乡里乡亲!民间土郎中大多如是!习惯!
 
堂仔; 说:
堂仔 发表于 2013-10-28 20:51
老师有一事请教,中风脑出血后,经抢救苏醒现在四肢能动但不能控制,便秘,口臭,耍用开塞路,有高血压,

看是否实证,实证可用!津亏可用玄参玉竹类!
 
民间土郎中,没办法,只能用这样的小方
 
不杀生; 说:
不杀生 发表于 2014-1-26 19:08
民间土郎中,没办法,只能用这样的小方

实情!
 
中医用大黄非常重视舌苔。《伤寒论》承气汤证有“口干燥”、“口燥咽干”,大陷胸汤证有“舌上燥而渴”,以及《金匮要略》有“舌黄未去者,下之黄自去”的记载,可见张仲景使用大黄的舌象是口燥舌黄。明代温病大家吴有性,用大黄量大次频,往往一下再下,以祛邪务尽。其诊舌是十分重视的,适用大黄的舌苔多呈黄苔,或黄腻苔,或焦黄苔。叶天士提出“或黄苔或如沉香色或灰黄色或中有断纹”者均可用大黄。吴瑭提出脉象沉数有力,也为应用大黄之指征。
 
大黄功效卓著,用之中的,每获捷效,然性味苦寒,沉降而峻猛,用之不慎又每易伤正。归纳起来,以下5种情况大黄禁用:1.太阳病禁用:病在表,因势利导,当发汗祛邪,误用大黄,引邪内陷,必生变症。但表证兼里实者例外。2.少阳病禁用:邪在少阳,法当和解。但少阳病兼里实证,可用大黄。3.呕吐禁用:吐虽为病态,但有时是正气祛邪于上的表现,亦当因势利导,应用催吐剂,使“病在上者,因而越之”,绝不可用大黄。但呕吐因胃火肠实者可用大黄。4.虚寒证禁用:虚寒证候,脏气虚衰,阴寒内盛,不耐攻伐,故不可用大黄。但虚中夹实,寒实内结者,虚则当补,寒则当温,结实者当攻,数法结合,灵活变通,又当采用大黄。5.津伤血虚证禁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百病皆然,故津血虚损,大法当补,误用大黄,使虚者更虚,医之过也。若津伤血枯不能濡润,肠腑不通,大便不行,虽应“增水行舟”以治本,亦可稍通腑气以治标,故生津养血方可少佐大黄。 慎 慎 慎 慎 慎慎 慎 慎 慎 慎
 
周正明:大黄功效卓著,用之中的,每获捷效,然性味苦寒,沉降而峻猛,用之不慎又每易伤正。
 
中医用大黄非常重视舌苔。《伤寒论》承气汤证有“口干燥”、“口燥咽干”,大陷胸汤证有“舌上燥而渴”,以

先生说的是!
 
药简效宏!是一翁老师的风格!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