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宫。凌浩 于 2013-10-22 17:35 编辑
痛经是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当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数女性对痛经并不加重视,没有把痛经当成一种疾病对待,不去医院做认真检查和治疗,当痛经时服上几片止痛药,维持几天也就挺过去了。我亲戚家的一位女孩就是这样,每逢经期来潮小肚子就痛,疼痛严重时不敢迈步,只能猫在屋里喝红糖水、吃止痛药,盼望经期快点过去。她身边同龄人与她一样,经期来潮亦如此,不把痛经作为一种疾病对待。
我亲戚来诊的女孩正读大四,一年夏季的一天,来到我处诊治痛经,因不懂痛经是怎么回事,先询问痛经的有关情况。她说,来事前几天小肚子就开始痛,来事的两三天后疼痛减缓,月月年年如此,……。我听后问到,平是好发脾气吗?答说,有脾气。我问到,疼痛时有血块吗?答说,有。问,月经来潮有时偏头痛吗?答说,有,但时轻时重。
孩子把讲情病情后,我对孩子说,你痛经的病因情况基本搞清楚了,痛经远没有喝红糖水,热敷、吃几片止痛药那么简单,痛经是一种疾病,是内脏患病的外在表象,比如像你月经来潮时,为什么易怒,心情不好?为什么偏头痛?为什么身体没有劲?等等,这些都是脏腑患病的一些症状,病情不消除痛经不会好,所以,患上了痛经一定要治病,脏腑功能正常了,痛经就好了。孩子听后问到,我病在哪里呢?我说,病在肝,“肝主疏泄”,由于你肝脏功能不好,经络运行受阻,造成气滞血瘀,所以,根据你病情的轻重程度,经期来潮就会出现大小不等血块而出现痛经。我接着对她说,这种病症很好治疗,运用调整经络的方法治疗,一般十来天就开始见效,一个左右月就痊愈了,治疗后有无效果,你自己品品就知道了!从大多数患有痛经的人来说,病因都来于肝脏,你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为了慎重起见,我为你先诊诊脉,看看你的脉象如何。经诊脉,肝脉虚,而余脉平,从脉象上看,病因仍然在肝,说明她痛经的病因也是肝脏引起的。
病情讲清楚后,我运用了中医外治法--经络调整法为她调整肝、胆经络,治疗一周经期就来到了,仅仅几天的治疗,经期来潮就没有过去那么痛,和和平平、安安稳稳的通过了疼痛期。治疗到第二个经期来潮时,比第一次经期的感觉还要好,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痛经的病症就痊愈了。通过这一例痛经的治疗,再一次明确痛经的病因来于肝脏,这也是多年来治愈诸多痛经患者得出的同一结论。经络调整法是治疗痛经最简单、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实际上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
痛经既然是一种疾病,就要知道什么叫做痛经?
经期期间发生剧烈的小肚子痛,月经过后自然消失的现象叫做痛经。中、西医对痛经多有论述。
现代医学认为,多数痛经出现在来月经时,部分人发生在月经前几天,月经来潮后腹痛加重,月经后一切正常。腹痛的特点与月经的关系十分密切,不来月经就不发生腹痛。因此,与月经无关的腹痛,都不是痛经。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指从有月经开始就发生的腹痛,继发性痛经则是指行经数年或十几年才出现的经期腹痛,两种痛经的原因不同。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为子宫口狭小、子宫发育不良或经血中带有大片的子宫内膜,后一种情况叫做膜样痛经。有时经血中含有血块,也能引起小肚子痛。继发性痛经的原因,多数是某种疾病造成的,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近年来发现,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时,也能引起痛经。
历代中医学家对痛经有各种论述,但多数认为痛经的发病原因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六淫为害等,并与素体情况及经期或经前后的特殊生理环境有关。中医学认为,痛经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由于血海由充盈渐之转为泄溢,气血变化较大且急骤,这时情绪波动、起居不慎或外邪乘虚而入,均易导致冲任失调、瘀血阻滞,或寒凝经脉、气血不和,胞宫经血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
古人对痛经辨证施治提出独特的见解,为我们后人临床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戴氏云:“经水来而腹痛者,经水不来而腹亦痛者,气血俱虚也。”朱丹溪云:“经水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者,血热气实也。”再如《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所以,临床上应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辨其虚、实、寒、热,辨证要抓住痛经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疼痛程度,以及月经期、量、色、质, 兼症、色、脉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扁鹊心书》曰:当明经络谚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这是非常经典的一段话,道明了经络的内涵,无论中医的内治法,还是中医外治法,只有懂得经络,懂得病症归经,在临床上才能少走弯路,这是经过广泛临床得出的正确结论。
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两种医学理论,祖国医学理论还要追溯到几千年前,这些内容虽然离我们久远,但在当时那个时代提出的病因、病理,乃是长期临床经验的结晶,它符合人体科学,符合自然规律,所以,这些理论至今仍然指导临床,是我们后人应遵循的准则。
痛经是女人特有的病症,痛经的病因来于肝,从归经的角度上看,痛经归肝经,为肝疏泄功能失调所致。“肝主疏泄,”主调畅一身之气机,冲任气机的通畅,必赖于肝的疏泄。由于肝疏泄不及,导致肝气郁结,疏泄无权,气机不畅,多表现为,情志不快,抑郁寡欢,影响冲任,则症见月经不调,行经腹痛,乳房胀痛,经量减少。肝脏气机郁结有寒、热之分,肝郁偏寒者,多由素体阳气不振,寒邪凝滞,经脉收引,气机郁结,常见少腹疼痛,遇寒加重,月经后期,经色晦暗。肝郁偏热者,由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而形成,表现为胸闷胀满,心烦易怒,月经不调,量少有血块,腹痛拒按。
经络是通往脏腑,并为其提供气血的重要通路,通过调整经络方法治病,是医疗当中的捷径,只要在病因判断上无误,然后,采用中医外治法--经络调整法治疗,比服药来的快,而且效果好。多年来我运用经络调整法,治愈多例痛经的患者。根据痛经的病因,选择肝、胆经络,用手点按肝、胆上的每个穴位,使其加快穴位的转运速度,满足肝、胆对气血的需要,恢复肝胆的功能,治疗当时即可缓解疼痛,血块逐渐减小到无。再根据阴阳五行属性,寒、热性质,寒者以肾经、膀胱经补之;热者以心经、小肠经泻之,疗效会更好,此病症经过调整经络的治疗,均在较短的时间痊愈。治疗结果证明:痛经的病因在肝,通过调整肝胆经络,恢复肝脏功能,无疑是一条正确之路。
当提到治疗自然想到医院和医生,医和非医之间,好像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你略通经络,掌握经络的基础知识,实际上两者之间就在咫尺之间,拉近了“医患”的距离。仅就患有痛经的患者而言,在已知确定病因情况下,坚定自治信心,不必到医院做各种检查,把治疗点锁定在肝经、胆经上,通过自己的手点按穴位,同样可以取得最佳的疗效,不仅痛经治愈了,而且肝脏诱发的其它病变,也能同时得到缓解,这是运用经络的神妙之处,判断与治疗对错与否,你自己亲身试一试就知道了。
痛经是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当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数女性对痛经并不加重视,没有把痛经当成一种疾病对待,不去医院做认真检查和治疗,当痛经时服上几片止痛药,维持几天也就挺过去了。我亲戚家的一位女孩就是这样,每逢经期来潮小肚子就痛,疼痛严重时不敢迈步,只能猫在屋里喝红糖水、吃止痛药,盼望经期快点过去。她身边同龄人与她一样,经期来潮亦如此,不把痛经作为一种疾病对待。
我亲戚来诊的女孩正读大四,一年夏季的一天,来到我处诊治痛经,因不懂痛经是怎么回事,先询问痛经的有关情况。她说,来事前几天小肚子就开始痛,来事的两三天后疼痛减缓,月月年年如此,……。我听后问到,平是好发脾气吗?答说,有脾气。我问到,疼痛时有血块吗?答说,有。问,月经来潮有时偏头痛吗?答说,有,但时轻时重。
孩子把讲情病情后,我对孩子说,你痛经的病因情况基本搞清楚了,痛经远没有喝红糖水,热敷、吃几片止痛药那么简单,痛经是一种疾病,是内脏患病的外在表象,比如像你月经来潮时,为什么易怒,心情不好?为什么偏头痛?为什么身体没有劲?等等,这些都是脏腑患病的一些症状,病情不消除痛经不会好,所以,患上了痛经一定要治病,脏腑功能正常了,痛经就好了。孩子听后问到,我病在哪里呢?我说,病在肝,“肝主疏泄”,由于你肝脏功能不好,经络运行受阻,造成气滞血瘀,所以,根据你病情的轻重程度,经期来潮就会出现大小不等血块而出现痛经。我接着对她说,这种病症很好治疗,运用调整经络的方法治疗,一般十来天就开始见效,一个左右月就痊愈了,治疗后有无效果,你自己品品就知道了!从大多数患有痛经的人来说,病因都来于肝脏,你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为了慎重起见,我为你先诊诊脉,看看你的脉象如何。经诊脉,肝脉虚,而余脉平,从脉象上看,病因仍然在肝,说明她痛经的病因也是肝脏引起的。
病情讲清楚后,我运用了中医外治法--经络调整法为她调整肝、胆经络,治疗一周经期就来到了,仅仅几天的治疗,经期来潮就没有过去那么痛,和和平平、安安稳稳的通过了疼痛期。治疗到第二个经期来潮时,比第一次经期的感觉还要好,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痛经的病症就痊愈了。通过这一例痛经的治疗,再一次明确痛经的病因来于肝脏,这也是多年来治愈诸多痛经患者得出的同一结论。经络调整法是治疗痛经最简单、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实际上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
痛经既然是一种疾病,就要知道什么叫做痛经?
经期期间发生剧烈的小肚子痛,月经过后自然消失的现象叫做痛经。中、西医对痛经多有论述。
现代医学认为,多数痛经出现在来月经时,部分人发生在月经前几天,月经来潮后腹痛加重,月经后一切正常。腹痛的特点与月经的关系十分密切,不来月经就不发生腹痛。因此,与月经无关的腹痛,都不是痛经。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指从有月经开始就发生的腹痛,继发性痛经则是指行经数年或十几年才出现的经期腹痛,两种痛经的原因不同。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为子宫口狭小、子宫发育不良或经血中带有大片的子宫内膜,后一种情况叫做膜样痛经。有时经血中含有血块,也能引起小肚子痛。继发性痛经的原因,多数是某种疾病造成的,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近年来发现,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时,也能引起痛经。
历代中医学家对痛经有各种论述,但多数认为痛经的发病原因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六淫为害等,并与素体情况及经期或经前后的特殊生理环境有关。中医学认为,痛经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由于血海由充盈渐之转为泄溢,气血变化较大且急骤,这时情绪波动、起居不慎或外邪乘虚而入,均易导致冲任失调、瘀血阻滞,或寒凝经脉、气血不和,胞宫经血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
古人对痛经辨证施治提出独特的见解,为我们后人临床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戴氏云:“经水来而腹痛者,经水不来而腹亦痛者,气血俱虚也。”朱丹溪云:“经水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者,血热气实也。”再如《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所以,临床上应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辨其虚、实、寒、热,辨证要抓住痛经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疼痛程度,以及月经期、量、色、质, 兼症、色、脉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扁鹊心书》曰:当明经络谚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这是非常经典的一段话,道明了经络的内涵,无论中医的内治法,还是中医外治法,只有懂得经络,懂得病症归经,在临床上才能少走弯路,这是经过广泛临床得出的正确结论。
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两种医学理论,祖国医学理论还要追溯到几千年前,这些内容虽然离我们久远,但在当时那个时代提出的病因、病理,乃是长期临床经验的结晶,它符合人体科学,符合自然规律,所以,这些理论至今仍然指导临床,是我们后人应遵循的准则。
痛经是女人特有的病症,痛经的病因来于肝,从归经的角度上看,痛经归肝经,为肝疏泄功能失调所致。“肝主疏泄,”主调畅一身之气机,冲任气机的通畅,必赖于肝的疏泄。由于肝疏泄不及,导致肝气郁结,疏泄无权,气机不畅,多表现为,情志不快,抑郁寡欢,影响冲任,则症见月经不调,行经腹痛,乳房胀痛,经量减少。肝脏气机郁结有寒、热之分,肝郁偏寒者,多由素体阳气不振,寒邪凝滞,经脉收引,气机郁结,常见少腹疼痛,遇寒加重,月经后期,经色晦暗。肝郁偏热者,由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而形成,表现为胸闷胀满,心烦易怒,月经不调,量少有血块,腹痛拒按。
经络是通往脏腑,并为其提供气血的重要通路,通过调整经络方法治病,是医疗当中的捷径,只要在病因判断上无误,然后,采用中医外治法--经络调整法治疗,比服药来的快,而且效果好。多年来我运用经络调整法,治愈多例痛经的患者。根据痛经的病因,选择肝、胆经络,用手点按肝、胆上的每个穴位,使其加快穴位的转运速度,满足肝、胆对气血的需要,恢复肝胆的功能,治疗当时即可缓解疼痛,血块逐渐减小到无。再根据阴阳五行属性,寒、热性质,寒者以肾经、膀胱经补之;热者以心经、小肠经泻之,疗效会更好,此病症经过调整经络的治疗,均在较短的时间痊愈。治疗结果证明:痛经的病因在肝,通过调整肝胆经络,恢复肝脏功能,无疑是一条正确之路。
当提到治疗自然想到医院和医生,医和非医之间,好像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你略通经络,掌握经络的基础知识,实际上两者之间就在咫尺之间,拉近了“医患”的距离。仅就患有痛经的患者而言,在已知确定病因情况下,坚定自治信心,不必到医院做各种检查,把治疗点锁定在肝经、胆经上,通过自己的手点按穴位,同样可以取得最佳的疗效,不仅痛经治愈了,而且肝脏诱发的其它病变,也能同时得到缓解,这是运用经络的神妙之处,判断与治疗对错与否,你自己亲身试一试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