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太溪穴肯定不准

fayuan_guo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5/21
帖子
1170
获得点赞
316
声望
83
分数不够70分只好另行发帖回答。不知道这位网友是怎么想的,求人帮助还这么牛!我的意见如下:
1、太溪的字不准确
太溪的溪不是古代的綌或豀。一字之差,差之千里。溪是水流之一种;綌是指手足掌边缘的组织结构。谷指手足掌,綌指裤脚和衣袖与手足相接触的部位。常见的有解溪、后溪和太溪。
2、太溪的位置不准
现代给太溪穴的定位是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实际上摸一下,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有两个凹陷处。如果用牙签刺激这两个凹陷处诱发的经络感传明显不同。前面的凹陷诱发的是肾经前线的经络感传;后面的凹陷诱发的是肾经后线的经络感传。因此太溪穴可以分成前太溪和后太溪。治疗的范围也明显不同。前太溪治疗股骨头、膀胱、睾丸、肾脏等疾病,后太溪治疗直肠、前列腺和脊柱等疾病。
3、错误的取法
习惯上人们针刺太溪穴只是取一个穴位,位置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的中点上。针刺这一点不能说没有疗效,但是疗效较差而且还常常刺到动脉上。
 
每个穴位,不同医者针效果都不一样。理解不一样,疗效也不一样。古人有一字只师,也有一穴之师。小时候,记得祖父对余讲一穴之师的故事:有一针灸医师跟师学艺多年,后出师自立门户。针治疝气病时,按师所授之穴针治,大多无效果;患者转而找其师治疗,其师还是针此穴,针到病除。其百思不得其解。后其师病危,其精心伺候,其师为其所动,在临死时乃传扎此穴针法。其得其治疗精髓,感动得连磕三头。余认为学艺者除自己勤奋外,还要谦虚学习他人之长。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在论坛上每个人都有所长,要想增长自己的知识,必须虚心学习他人之长。
 
经常在论坛上发表言论的,水平有高有低。积分高的、学术分高的并不都代表其水平一定比谁高,论坛上藏龙卧虎,有很多高手藏而不露,他们在论坛上的积分、学术分都低。但从其偶尔发表的言论上,能够看出其很高的水平。故不能只看积分、学术分。
 
讨论的比较激烈,又让我了解了一下
 
每个穴位,不同医者针效果都不一样。理解不一样,疗效也不一样。古人有一字只师,也有一穴之师。小时候,记

虚心才能学习到别人长处。真正的中医人,应当像平和的脉一样。
 
张十杰的《援物比类》中有专门论述,其取穴方法是:
《灵枢。本输》: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者中也,为输。
而且要:“如鱼吞钩”才算是取穴正确。

书中还专门提到教科书上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不是很准确。另外查了下杨三甲的《针灸取穴图解》,也和教科书一样。
 
个人认为。以教科书为准绳。旁涉各家经验。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各家学。无以集成针灸。
一切以临床和病人生理。或病情的需要为准。
这样就不会被那条条框框所制约。
 
太溪有争议,觉得照海穴概念也很模糊,借此也想向各位老师请教,谢谢啦!
 
我都不明白阅读权限70是乍回事的了,当我看到说:太溪肯定不准的文章。看了内容才知道原来说的是我呀!费了好大的事才知道问题出在哪 了!毛主席说了:知错能改就是好同志!
 
太溪有争议,觉得照海穴概念也很模糊,借此也想向各位老师请教,谢谢啦!

谢谢您!只是非常想弄明白照海穴位到底在内踝下什么地方。
 
重新思考一下定位很有用,不过我不太同意什么前太溪后太溪的说法.应该就按内经本输的定位就是了.
你能通过感传定穴位,敢不敢去确定一下脾经的太白穴在哪里?我认为现代的定位大都太白都是错的.<灵枢本输>讲"大都,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注于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为输.行于商丘,商丘,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我认为现代的太白定位实际是大都,而太白应在足内曲的折弯处,有点接近我们现在标准的商丘取穴,而商丘,貌似占据了照海的位置.
 
重新思考一下定位很有用,不过我不太同意什么前太溪后太溪的说法.应该就按内经本输的定位就是了.
你能通过

很好奇你是用机器还是你自己有感传?
 
什么关心楼主所说,楼主的知识好像没见识过,角度独到。
请问楼主有出书吗?
 
什么关心楼主所说,楼主的知识好像没见识过,角度独到。
请问楼主有出书吗?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无非就是按照《内经》中记载的实验方法重复一下古人的实验而已。与教材所不同的地方有:
1、肾经是双线结构

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有两条:第一条起于足小趾外侧远端趾甲角稍下方,经过足小趾外侧小动脉下方的至阴穴向后行走,经过通谷穴到达束骨穴,再转向内侧,经足跟前缘绕至足跟内侧内踝下一寸半处,向后到达足跟腱内下端的大钟穴,沿跟腱上行经筑宾穴内后方0.3寸处。上行到达阴谷穴后方半腱肌腱内缘,再沿半腱肌外缘。上行至会阴穴旁进入盆腔,

在此发出三个分支:后行支到肛门、直肠;前行支至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内口;上行支夹脊柱上行,经扁桃体和咽后壁到舌根部与前两支汇合并发出五个分支:

一支经舌下3/4与1/4交界处至舌尖;一支入舌下腺;一支经下颌骨后外方入下牙槽中;一支经上颌骨后外方入上牙槽,再从上颌孔四白穴分出两支到目下两侧;一支上行入脑,在颅内分成支:一支入内耳;一支到颞叶下方的杏仁核;一支通脑干和脑垂体;

第二条起于足小趾内侧远端趾甲角稍下方,沿足小趾内侧小动脉的下方向后行走到趾根部,再从趾根部向后内方行走到达涌泉穴,经足心涌泉穴斜向足内侧至足舟骨粗隆内下方的然谷穴,绕足内踝后向前上斜行,经内踝上三寸的三阴交穴向后上方行走,经腓肠肌内侧下缘的筑宾穴,沿小腿内侧后缘上行至腘横纹内端半膜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的阴谷穴,再沿大腿内侧半腱肌内缘上行至腹股沟内侧分成五支:

其一向外至股骨头;其二向内至阴茎的同侧阴茎海绵体;其三至同侧睾丸;其四至膀胱同侧半,并沿输尿管上行到同侧肾的前半部;其五向前上方夹前正中线0.5分上行,在脐旁肓俞穴分成两支:其横行支经带脉到达肾俞穴入腹再分成两支:

一支入肾的后半部;一支沿后腹壁内侧向内上方行走,在膈下脊柱旁分成两支:一支到同侧肝叶;一支夹脊柱同侧上行至第三胸椎分成三支:一支经支气管进入肺上叶;一支入心;一支继续上行夹喉咙到舌下;从肓俞穴上行的一支经脐上六寸的幽门穴斜向外上方,经第五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步廊穴上行,经锁骨下的俞府穴夹咽喉前部上行至舌下,与另一支汇合。

用两条线来理解肾经的穴位就不象经络穴位图那样乱,特别是在内踝附近。

2、理解古人命名穴位要用甲骨文字典和穴位经络感传实验

因为穴位命名的主要年代在商朝末年,也就是甲骨文盛行的年代。用《说文》就有点不够用了。也就是在那个年代人们还发现了穴位经络感传的特异性-感传的重点部位和串经的差异。因此,很多穴位的命名具有穴位经络感传的特征。

写了一本书大概要在八月份由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解密中医绝招》还请指教。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无非就是按照《内经》中记载的实验方法重复一下古人的实验而已。与教材所不

确实闻说未闻,楼主书出来一定要来这儿说一声,我要买。
是自己探知出来的?还是我孤陋寡闻?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无非就是按照《内经》中记载的实验方法重复一下古人的实验而已。与教材所不

你说的第一条线是膀胱经.

可不可以把你的验证和内经的原文对照一下看?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无非就是按照《内经》中记载的实验方法重复一下古人的实验而已。与教材所不

您说的很有道理。在临床常常针刺都会感觉到。病人说的传感不是十四经的,也不是神经传感的。有时真有点困惑了。
 
你说你是经络敏感人。我很感兴趣。我在看《灵枢本输》时对经文的理解和历代解释有不同,主要是井穴等五输穴的定位有偏差,但是苦于无法验证。你可以帮我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