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8/14
- 帖子
- 585
- 获得点赞
- 8
- 声望
- 0
- 年龄
- 54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邪正斗争的过程,正虚邪实是疾病的根本矛盾,攻补是治疗疾病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方法,在治法中位居首位。治疗实证,当攻邪;治疗虚证,当补正。这是不容颠倒混淆的治疗大法。因此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首篇中明确提出“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的训诫与治疗方法。
补法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运用各种补法治疗虚证,组成了许多补虚方剂。在经方众多的配伍规律中,补法配伍规律也至为重要。对补法配伍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是研究张仲景治疗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入探讨仲景学术思想隐而未彰而临床应用中确有实效的治法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金匮要略》方中的补法配伍规律作一探讨。
相资增补配伍
即通过脏腑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来达到增补目的的一种配伍方法,称之为“相资增补配伍”。本法典型代表有肾气丸、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一书中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脚气、痰饮、消渴、转胞五种不同的疾病,其共同病机均为肾气不足。方中运用了一个公认的三补结构:即肝、脾、肾三脏并补,方中重用熟地为君,大补肾阴,填精补髓以养先天;山药补太阴脾,以助后天,间接补肾;山茱萸补厥阴肝,精血同源以助肾阴。三药合用,三阴互资互助,避免了对肾过于滋填之腻,达到调补的中和效应。
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血虚里寒的腹痛及寒疝。方中重用羊肉,羊肉为血肉有情之品,能补血肉有形之体,引药入血分补虚养血;当归养血补血。合用即为精血兼顾、相资增补的配伍。
助用增补配伍
是采取补体和助用相结合的配伍方式来达到补益脏腑目的的一种配伍方法,称之为“助用增补配伍”。如酸枣仁汤和薯蓣丸等。
酸枣仁汤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夫肝之病,补用酸。” 用酸枣仁之酸味入肝,养肝血、肝阴以补肝之体;肝主疏泄,性喜条达,用川芎调畅气机,疏达肝气以助肝用。两药合用既补肝之体又助肝之用,是典型的助用增补的代表方。
薯蓣丸主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证。方中除薯蓣独重,补中益气,培补脾胃外,还加上人参、当归、熟地、阿胶、大枣等益气养血扶正的药物。但患者本已虚弱,胃纳脾运难以胜任,有补而弗效、劳而无功之虞,方中加入曲和豆卷以助脾胃消化吸收,如此补中寓通,补而不滞。
调燮增补配伍
根据人体气血、阴阳、营卫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的理论依据,在配伍用药中采取补气血以和阴阳,调阴阳以和营卫,调营卫以补气血等手段来达到治病疗疾,恢复健康的一种配伍方法,称之为“调燮增补配伍”。调燮增补配伍在《金匮要略》方中应用十分广泛,此仅举炙甘草汤、小建中汤为例讨论如下。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主“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脉结悸是因为心阴阳两虚所致,此时治疗当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阴阳气血并补方能复脉定悸。本方用药大体可划分二组,即生地、大枣、阿胶、麦冬、麻仁为阴药组,加大其剂量以滋阴补血,以为复脉之资;人参、桂枝、生姜为阳药,轻用阳药以补益卫气,推动血行,其脉自复。阴阳兼顾,轻重相宜,则悸自平,脉自复,此皆阴阳调燮之功。
小建中汤主治虚劳病日久出现的阴阳两虚、寒热错杂之证。方中以胶饴味甘为君,补养脾胃;桂枝辛温,温阳祛寒;芍药甘酸养阴缓肝急。胶饴之甘与桂枝之辛合则辛甘生阳,胶饴之甘与芍药之酸合则酸甘生阴,如此配伍阴阳相生,中气自立,虚损则可恢复,寒热错杂之证也随之消失。小建中汤因具有益气生血、调燮阴阳之功,被后世誉为补益.
补法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运用各种补法治疗虚证,组成了许多补虚方剂。在经方众多的配伍规律中,补法配伍规律也至为重要。对补法配伍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是研究张仲景治疗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入探讨仲景学术思想隐而未彰而临床应用中确有实效的治法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金匮要略》方中的补法配伍规律作一探讨。
相资增补配伍
即通过脏腑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来达到增补目的的一种配伍方法,称之为“相资增补配伍”。本法典型代表有肾气丸、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一书中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脚气、痰饮、消渴、转胞五种不同的疾病,其共同病机均为肾气不足。方中运用了一个公认的三补结构:即肝、脾、肾三脏并补,方中重用熟地为君,大补肾阴,填精补髓以养先天;山药补太阴脾,以助后天,间接补肾;山茱萸补厥阴肝,精血同源以助肾阴。三药合用,三阴互资互助,避免了对肾过于滋填之腻,达到调补的中和效应。
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血虚里寒的腹痛及寒疝。方中重用羊肉,羊肉为血肉有情之品,能补血肉有形之体,引药入血分补虚养血;当归养血补血。合用即为精血兼顾、相资增补的配伍。
助用增补配伍
是采取补体和助用相结合的配伍方式来达到补益脏腑目的的一种配伍方法,称之为“助用增补配伍”。如酸枣仁汤和薯蓣丸等。
酸枣仁汤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夫肝之病,补用酸。” 用酸枣仁之酸味入肝,养肝血、肝阴以补肝之体;肝主疏泄,性喜条达,用川芎调畅气机,疏达肝气以助肝用。两药合用既补肝之体又助肝之用,是典型的助用增补的代表方。
薯蓣丸主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证。方中除薯蓣独重,补中益气,培补脾胃外,还加上人参、当归、熟地、阿胶、大枣等益气养血扶正的药物。但患者本已虚弱,胃纳脾运难以胜任,有补而弗效、劳而无功之虞,方中加入曲和豆卷以助脾胃消化吸收,如此补中寓通,补而不滞。
调燮增补配伍
根据人体气血、阴阳、营卫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的理论依据,在配伍用药中采取补气血以和阴阳,调阴阳以和营卫,调营卫以补气血等手段来达到治病疗疾,恢复健康的一种配伍方法,称之为“调燮增补配伍”。调燮增补配伍在《金匮要略》方中应用十分广泛,此仅举炙甘草汤、小建中汤为例讨论如下。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主“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脉结悸是因为心阴阳两虚所致,此时治疗当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阴阳气血并补方能复脉定悸。本方用药大体可划分二组,即生地、大枣、阿胶、麦冬、麻仁为阴药组,加大其剂量以滋阴补血,以为复脉之资;人参、桂枝、生姜为阳药,轻用阳药以补益卫气,推动血行,其脉自复。阴阳兼顾,轻重相宜,则悸自平,脉自复,此皆阴阳调燮之功。
小建中汤主治虚劳病日久出现的阴阳两虚、寒热错杂之证。方中以胶饴味甘为君,补养脾胃;桂枝辛温,温阳祛寒;芍药甘酸养阴缓肝急。胶饴之甘与桂枝之辛合则辛甘生阳,胶饴之甘与芍药之酸合则酸甘生阴,如此配伍阴阳相生,中气自立,虚损则可恢复,寒热错杂之证也随之消失。小建中汤因具有益气生血、调燮阴阳之功,被后世誉为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