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3/02/27
- 帖子
- 7
- 获得点赞
- 0
- 声望
- 0
转自:qzone.qq.com/744141833
【经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注家汇语】
001昔在黄帝——《类经·摄生类·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按史记: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继神农氏而有天下,都轩辕之丘,以土德王,故号黄帝。” 《素问经注节解·上古天真论》:“昔在云者,后人追叙之辞,犹虞书之纪尧典曰,若稽古帝尧也。”《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按史记、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继神农氏而有天下。都轩辕之丘。以土德王。故号黄帝。”《黄帝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史臣叙《黄帝素问》,而先为纪述之。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继神农而有天下。生于轩辕之丘,故名轩辕。以土德王天下,故号黄帝,在,察也。史臣追述而稽察之。故曰昔在。”《素问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书尧典序: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孔颖达正义云,郑玄云:书以尧为始,独云昔在,使若无先之典然也。诗云:自古在昔。言在昔者,自下本上之辞,言昔在者,从上自下为称。故曰使若无先之者,据代有先之,而书无所先,故云昔也。”
002生而神灵——《类经·摄生类·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神灵,聪明之至也,以质言。”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神灵、智慧也。”《黄帝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度越凡流,天授之圣人也。”
003弱而能言——《黄帝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第一篇》:“生而知之,弱年即能立言也。” 《素问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史记正义引潘岳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吴云:弱,始生百日之称。未知所本。”
004幼而徇齐——《类经·摄生类·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徇,顺也。齐,中正也。”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徇顺、齐正。”《黄帝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循,顺也。齐,正也。幼而循齐,年虽幼,能顺其正也。” 《素问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高云:徇,循同。简按礼记曲礼,十年曰幼。通雅云:史,黄帝幼而狥齐。注,狥,迅也;齐,疾也。家语:作叡齐。大戴礼:作慧齐。智按尔雅,宣徇,遍也。狥,乃徇之讹。言圣哲遍知而神速也。考王,徇训疾。马本作狥齐。并非也。西都赋注,引孔安国尚书传注,徇,循也。”
005长而敦敏——《类经·摄生类·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敦,厚大也。敏,感而遂通,不疾而速也。”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敦信、敏达也。”《黄帝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第一篇》:“敦,诚信也。敏,通达也。长而敦敏”长则诚信通达,垂拱致治,教化大行也。” 《素问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郑注乐记,敦,厚也。王注训信,未见所据。”
006成而登天——《类经·摄生类·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谓治功成,天年尽,在位百年,寿百十一岁而升遐也。凡人之死,魂归于天,今人云死为升天者,盖本诸此。世传黄帝后铸鼎于鼎湖之山,鼎成而白日升天者,似涉于诞。”《素问经注节解·上古天真论》:“注谓鼎成而白日升天,事属虚诞。盖谓自生至长,道德既成而登天位也。”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后铸鼎于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此亦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之真人也。”《黄帝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帝铸鼎于鼎湖之山,鼎成升仙,群臣攀龙髯而莫及也。” 《素问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成,王注为鼎之成。未允。马云,史记正义,以十五为成。则不宜曰登天。若训为道之成,则登天亦或有之。张云,谓治功成。登天,史记、家语、大戴礼,并作聪明。”
001~006——《类经·摄生类·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此节乃群臣纪圣德禀赋之异,发言之早。方其幼也,能顺而正;及其长也,既敦且敏。故其垂拱致治,教化大行。其于广制度以利天下,垂法象以教后世,自古帝王,无出其右者。”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此节记圣德禀性之异,发言之早。方其幼也,能顺而正;及其长也,既敦且敏。故其垂拱致治,教化大行。广制度以利天下,垂法象以教后世。生知之圣人也。” 《素问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盖从昔在黄帝至此,略记帝始末,为小序,犹书序耳。此篇,全元起本在第九卷。王移冠篇首,固宜矣。张以登天为升遐。(礼记檀弓,告丧曰天王登遐;易明夷,初登于天。竹书纪年曰,帝王之殁曰陟,陟,升也,谓升天也。)而黄帝登云天,出于庄子。史记封禅书,载鼎湖骑龙之事;而论衡子华子,辨其虚诞。盖其说之来远矣。故马吴诸注,皆从王说。”
【鸿羽会意】
《素问识》指出了王冰将其从全元起本第九卷提到卷首,略记黄帝的始末,认为作为小序,很好。对于开篇这24字,古来注家未发其深蕴,大学教《内经》的也基本上就是据书解字词,很多学习内经的更可谓忽略这24字不计。
当年唯聆听马烈光师紧扣本篇“天真”含义从养生的角度指出“生而神灵,弱而能言”是“先天根本”论语,“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是先天为基,后天修为之道得总纲,决不可仅以为是高赞托名之黄帝而抬高经书价值,或谓之黄帝略记而恍惚溜过。
马老之言当年真使自己耳目一新,佩服老师俱视独见,亦深慨读经悟道当一丝不苟。其后反复玩味这24字,感悟良多,此24字,可以视为是统摠全书之言,不必圊于其在第一篇内而只在该篇范畴内去领悟去蕴味。
例如,马老当年是从养生角度讲,事实上从养生“养护生命”这一广义而言,整个医学也就是个养生学,而这24个字描述了理想完美生命的始末。“神”与“灵”,“能言”与“徇-齐”与“敦-敏”到“登天”,蕴含精气、形神、阴阳、渐变、质变的生命模式于其中。从这个思路,不光是本篇肾气天真之论,《六节藏象》五方神脏,《本神》开篇神志论、《天年》的渐变节律……,都可在这24字纲领下去玩味。
再如,这24字描述的理想完美生命的始末,当然应该是人人所应看齐追求的,因此,这24字自然蕴含着人生哲理于其中。缩小到医生这个小群体而言,黄帝当然是岐伯天师之外的另一个高境界医生的代表,于是乎这24个字,可谓是《内经》中言简意赅的《大医精诚篇第一》,鸿羽觉得有趣的是,与药王孙思邈《千金》中的大医精诚篇比较一下,
内经这24字大医精诚倒是首先正面界定能成大医先天禀赋很重要,孙真人却忽略了这个问题,据此看《内经》强调“得其人不传,有违圣道”“菲其人传之,慢泄天宝”另有更多韵味;看世间流传的“明医无后”也多了个角度;也有助于中医人内省端正态度。而另一面,千金“大医精诚”洋洋洒洒那么多字,基本上也就是在阐述修医学“徇-齐”“敦-敏”的后天修为之道。后世无论是“正派”汪石山所论“行医术”还是“邪派”《串雅》序中所论“行医术”也难逃此两对四字。就《内经》中那些“俱视独见”“神圣工巧”“善诊不脉”“粗关上机”……也都在这24字纲领之下。
总之,鸿羽体味确要一丝不苟读经悟道,这开篇24字长期都被忽略了。
【经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注家汇语】
001昔在黄帝——《类经·摄生类·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按史记: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继神农氏而有天下,都轩辕之丘,以土德王,故号黄帝。” 《素问经注节解·上古天真论》:“昔在云者,后人追叙之辞,犹虞书之纪尧典曰,若稽古帝尧也。”《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按史记、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继神农氏而有天下。都轩辕之丘。以土德王。故号黄帝。”《黄帝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史臣叙《黄帝素问》,而先为纪述之。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继神农而有天下。生于轩辕之丘,故名轩辕。以土德王天下,故号黄帝,在,察也。史臣追述而稽察之。故曰昔在。”《素问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书尧典序: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孔颖达正义云,郑玄云:书以尧为始,独云昔在,使若无先之典然也。诗云:自古在昔。言在昔者,自下本上之辞,言昔在者,从上自下为称。故曰使若无先之者,据代有先之,而书无所先,故云昔也。”
002生而神灵——《类经·摄生类·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神灵,聪明之至也,以质言。”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神灵、智慧也。”《黄帝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度越凡流,天授之圣人也。”
003弱而能言——《黄帝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第一篇》:“生而知之,弱年即能立言也。” 《素问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史记正义引潘岳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吴云:弱,始生百日之称。未知所本。”
004幼而徇齐——《类经·摄生类·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徇,顺也。齐,中正也。”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徇顺、齐正。”《黄帝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循,顺也。齐,正也。幼而循齐,年虽幼,能顺其正也。” 《素问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高云:徇,循同。简按礼记曲礼,十年曰幼。通雅云:史,黄帝幼而狥齐。注,狥,迅也;齐,疾也。家语:作叡齐。大戴礼:作慧齐。智按尔雅,宣徇,遍也。狥,乃徇之讹。言圣哲遍知而神速也。考王,徇训疾。马本作狥齐。并非也。西都赋注,引孔安国尚书传注,徇,循也。”
005长而敦敏——《类经·摄生类·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敦,厚大也。敏,感而遂通,不疾而速也。”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敦信、敏达也。”《黄帝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第一篇》:“敦,诚信也。敏,通达也。长而敦敏”长则诚信通达,垂拱致治,教化大行也。” 《素问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郑注乐记,敦,厚也。王注训信,未见所据。”
006成而登天——《类经·摄生类·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谓治功成,天年尽,在位百年,寿百十一岁而升遐也。凡人之死,魂归于天,今人云死为升天者,盖本诸此。世传黄帝后铸鼎于鼎湖之山,鼎成而白日升天者,似涉于诞。”《素问经注节解·上古天真论》:“注谓鼎成而白日升天,事属虚诞。盖谓自生至长,道德既成而登天位也。”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后铸鼎于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此亦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之真人也。”《黄帝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帝铸鼎于鼎湖之山,鼎成升仙,群臣攀龙髯而莫及也。” 《素问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成,王注为鼎之成。未允。马云,史记正义,以十五为成。则不宜曰登天。若训为道之成,则登天亦或有之。张云,谓治功成。登天,史记、家语、大戴礼,并作聪明。”
001~006——《类经·摄生类·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此节乃群臣纪圣德禀赋之异,发言之早。方其幼也,能顺而正;及其长也,既敦且敏。故其垂拱致治,教化大行。其于广制度以利天下,垂法象以教后世,自古帝王,无出其右者。”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此节记圣德禀性之异,发言之早。方其幼也,能顺而正;及其长也,既敦且敏。故其垂拱致治,教化大行。广制度以利天下,垂法象以教后世。生知之圣人也。” 《素问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盖从昔在黄帝至此,略记帝始末,为小序,犹书序耳。此篇,全元起本在第九卷。王移冠篇首,固宜矣。张以登天为升遐。(礼记檀弓,告丧曰天王登遐;易明夷,初登于天。竹书纪年曰,帝王之殁曰陟,陟,升也,谓升天也。)而黄帝登云天,出于庄子。史记封禅书,载鼎湖骑龙之事;而论衡子华子,辨其虚诞。盖其说之来远矣。故马吴诸注,皆从王说。”
【鸿羽会意】
《素问识》指出了王冰将其从全元起本第九卷提到卷首,略记黄帝的始末,认为作为小序,很好。对于开篇这24字,古来注家未发其深蕴,大学教《内经》的也基本上就是据书解字词,很多学习内经的更可谓忽略这24字不计。
当年唯聆听马烈光师紧扣本篇“天真”含义从养生的角度指出“生而神灵,弱而能言”是“先天根本”论语,“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是先天为基,后天修为之道得总纲,决不可仅以为是高赞托名之黄帝而抬高经书价值,或谓之黄帝略记而恍惚溜过。
马老之言当年真使自己耳目一新,佩服老师俱视独见,亦深慨读经悟道当一丝不苟。其后反复玩味这24字,感悟良多,此24字,可以视为是统摠全书之言,不必圊于其在第一篇内而只在该篇范畴内去领悟去蕴味。
例如,马老当年是从养生角度讲,事实上从养生“养护生命”这一广义而言,整个医学也就是个养生学,而这24个字描述了理想完美生命的始末。“神”与“灵”,“能言”与“徇-齐”与“敦-敏”到“登天”,蕴含精气、形神、阴阳、渐变、质变的生命模式于其中。从这个思路,不光是本篇肾气天真之论,《六节藏象》五方神脏,《本神》开篇神志论、《天年》的渐变节律……,都可在这24字纲领下去玩味。
再如,这24字描述的理想完美生命的始末,当然应该是人人所应看齐追求的,因此,这24字自然蕴含着人生哲理于其中。缩小到医生这个小群体而言,黄帝当然是岐伯天师之外的另一个高境界医生的代表,于是乎这24个字,可谓是《内经》中言简意赅的《大医精诚篇第一》,鸿羽觉得有趣的是,与药王孙思邈《千金》中的大医精诚篇比较一下,
内经这24字大医精诚倒是首先正面界定能成大医先天禀赋很重要,孙真人却忽略了这个问题,据此看《内经》强调“得其人不传,有违圣道”“菲其人传之,慢泄天宝”另有更多韵味;看世间流传的“明医无后”也多了个角度;也有助于中医人内省端正态度。而另一面,千金“大医精诚”洋洋洒洒那么多字,基本上也就是在阐述修医学“徇-齐”“敦-敏”的后天修为之道。后世无论是“正派”汪石山所论“行医术”还是“邪派”《串雅》序中所论“行医术”也难逃此两对四字。就《内经》中那些“俱视独见”“神圣工巧”“善诊不脉”“粗关上机”……也都在这24字纲领之下。
总之,鸿羽体味确要一丝不苟读经悟道,这开篇24字长期都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