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被服章”之我见

雨做的云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19
帖子
540
获得点赞
10
声望
0
因对“火齐”之义有疑问,到维普查阅期刊,巧的是,论述“火齐”的文章之后的另一篇“被服章”才是独运匠心,真是无心插柳了。先将原文引于下:

“被服章”之我解(出自1991年《河南中医》期刊)
河北中医学院 李慧敏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其次有圣人者,……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嗔恚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其中,“被服章”三字,诸家注释不同。林亿《新校正》云:“被服章三字疑衍,此三字上下文不属。”或释为“穿着装饰普通纹饰的衣服”(《黄帝内经素问校释》),或释为“穿着规定的服式和装饰一定的纹彩”(《黄帝内经素问译释》)。
刘联群氏在贵刊1990年第3期发表《是衍文,还是句读之误》,认为当断句为“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举”通“誉”,章誉为显扬、显美之义,全句意思为:“衣服穿着的色彩花纹不显于世俗。”
笔者认为,上述注解均欠妥。
“服章”,是古代表示官吏身份品秩的服饰,以图文为等级标志,非一般的华丽衣着。《书经·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唐·韩愈《朝归》诗有“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称”之句。显然,“被服章”是指走上仕途,即“做官”的代称。
经文的“离于世”、“被服章”都是“行不欲”的内容,即“行不欲离于世而被服章”之意,就是说不想脱离普通人的生活而去做官。这样也就“适嗜欲于世俗之间”,“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了。诸家之误,就在于视“被服章”为独句。
刘联群氏举出古代有“被服”、“章誉”二词,又列举通假原则说明“举”通“誉”符合条件,但符合通假条件的字太多了,大多数并不被通假。刘氏未举出二字通假的实例,从古文字学“无证不立”,“孤证不立”的原则来看,是不成立的。再者,又要穿显美的衣饰,又不想让人看见,多么造作,不符合本段经文上文“任其服,乐其俗”的精神。


以上为原文,很明显,作者要比上述的除林亿以外的几位注家高明且脚踏实地的多,其考据引用之例切实可靠且经得起推敲,论证亦言之成理。
但有一个问题,《内经》所言圣人,多以周、春秋之时的诸子、隐士为原型,当时的隐士文化以齐国为发祥地。诸子百家的生平和处世方式,无论是老、庄、孔、孟,还是那些纵横家阴阳家鬼谷子之属,亦堪称个个大丈夫,抽刀断水,毫无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的情结。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一句,颇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之意味。何况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千年来的传统,读书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走上仕途,这是自然而然的。
作者认为应该断句为“行不欲离于世而被服章”,难道说古之圣人因为不欲离于世便要去做官?世俗之人读书做官是常规,但是不欲离于世的选择难道就一定是去做官了?这之间怕是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吧。这很明显与“外不劳形于事”的出发点相悖了。我认为作者这样注解与刘氏的专断没有什么区别了。
《内经》之中语句文风简练而优美,没有多余浮华辞藻,字里行间流露出上古之风,令人肃然起敬。凡有对仗不工整,行文不流畅,文义前后无法顺利承接之处,多为衍文。再看这句,“行不欲……举不欲……外无……内无……”多好的排比句呀,有行为、有举止,有外在的物质生活,有内在的精神生活。被服章一句实在太像是衍文了,刘氏及作者的注解则是画蛇添足。所以,我认为此句应以林亿《新校正》为准。
 
句读之学深奥

从中多了解些各家说法也不错
 
句读之学深奥

从中多了解些各家说法也不错

的确如此。且不管对错,一概照单全收,将来结合临床感悟也许会有新的发挥和理解。
 
嗯,学习中,,感谢分享
 
嗯,学习中,,感谢分享

老前辈们不佩服不行呀,引经据典,条分缕析,如数家珍。如此修为实在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啊,感叹我辈茅庐未出,却自视过高。所言读书三年,言无病可治,说的就是我们呀。太过自以为是了。
 
呵呵,如果这段文字的意思领会了,那么,这段文字就 都 是 多余的了。
 
难得糊涂!取其意而忘其形!南无问弥驮佛…
 
被,寝衣,长一身有半。――东汉·许慎《说文》。服,会意。甲骨文会意,以手按住某人低头向案,服从、服侍意。章,会意。字从音从十。音表示音乐,十表示数字的终了。故章字的本义是一段音乐的结束。被服章,译:穿着寝衣服从一段音乐的结束。引申:老老实实遵循规章规律。
 
雨做的云; 说:
雨做的云 发表于 2013-2-19 21:17
老前辈们不佩服不行呀,引经据典,条分缕析,如数家珍。如此修为实在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啊,感叹我辈茅

说得好。换言之,不谦卑无以言修养。
 
因对“火齐”之义有疑问,到维普查阅期刊,巧的是,论述“火齐”的文章之后的另一篇“被服章”才是独运匠心,真是无心插柳了。先将原文引于下:

“被服章”之我解(出自1991年《河南中医》期刊)
河北中医学院 李慧敏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其次有圣人者,……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嗔恚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其中,“被服章”三字,诸家注释不同。林亿《新校正》云:“被服章三字疑衍,此三字上下文不属。”或释为“穿着装饰普通纹饰的衣服”(《黄帝内经素问校释》),或释为“穿着规定的服式和装饰一定的纹彩”(《黄帝内经素问译释》)。
刘联群氏在贵刊1990年第3期发表《是衍文,还是句读之误》,认为当断句为“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举”通“誉”,章誉为显扬、显美之义,全句意思为:“衣服穿着的色彩花纹不显于世俗。”
笔者认为,上述注解均欠妥。
“服章”,是古代表示官吏身份品秩的服饰,以图文为等级标志,非一般的华丽衣着。《书经·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唐·韩愈《朝归》诗有“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称”之句。显然,“被服章”是指走上仕途,即“做官”的代称。
经文的“离于世”、“被服章”都是“行不欲”的内容,即“行不欲离于世而被服章”之意,就是说不想脱离普通人的生活而去做官。这样也就“适嗜欲于世俗之间”,“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了。诸家之误,就在于视“被服章”为独句。
刘联群氏举出古代有“被服”、“章誉”二词,又列举通假原则说明“举”通“誉”符合条件,但符合通假条件的字太多了,大多数并不被通假。刘氏未举出二字通假的实例,从古文字学“无证不立”,“孤证不立”的原则来看,是不成立的。再者,又要穿显美的衣饰,又不想让人看见,多么造作,不符合本段经文上文“任其服,乐其俗”的精神。


以上为原文,很明显,作者要比上述的除林亿以外的几位注家高明且脚踏实地的多,其考据引用之例切实可靠且经得起推敲,论证亦言之成理。
但有一个问题,《内经》所言圣人,多以周、春秋之时的诸子、隐士为原型,当时的隐士文化以齐国为发祥地。诸子百家的生平和处世方式,无论是老、庄、孔、孟,还是那些纵横家阴阳家鬼谷子之属,亦堪称个个大丈夫,抽刀断水,毫无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的情结。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一句,颇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之意味。何况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千年来的传统,读书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走上仕途,这是自然而然的。
作者认为应该断句为“行不欲离于世而被服章”,难道说古之圣人因为不欲离于世便要去做官?世俗之人读书做官是常规,但是不欲离于世的选择难道就一定是去做官了?这之间怕是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吧。这很明显与“外不劳形于事”的出发点相悖了。我认为作者这样注解与刘氏的专断没有什么区别了。
《内经》之中语句文风简练而优美,没有多余浮华辞藻,字里行间流露出上古之风,令人肃然起敬。凡有对仗不工整,行文不流畅,文义前后无法顺利承接之处,多为衍文。再看这句,“行不欲……举不欲……外无……内无……”多好的排比句呀,有行为、有举止,有外在的物质生活,有内在的精神生活。被服章一句实在太像是衍文了,刘氏及作者的注解则是画蛇添足。所以,我认为此句应以林亿《新校正》为准。
受教了,每次读到此处总会疑惑,若作为衍文则上下通顺,酣畅淋漓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