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13
- 帖子
- 3437
- 获得点赞
- 13
- 声望
- 0
- 年龄
- 71
中国中医药报9.11
让青海高原中藏医药明珠更璀璨 ——专访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陈资全 □ 张东风 本报记者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22个部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中医中药中国行”即将走进青海。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陈资全。
记者:青海省是我国藏族聚居区,在这里已经形成了既有中医、又有藏医的传统医药发展格局。青海省在扶持、促进中藏医药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陈资全: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中藏医药事业的发展,始终把贯彻落实《宪法》和党的中医、民族医药政策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继承、恢复、抢救中藏医药的工作被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中藏医药发展问题,对中藏医药工作提出了“特事特办”的原则。我省制定实施了《青海省发展中医藏医蒙医条例》、《青海省发展中药藏药蒙药条例》,增加了对中藏医药事业的投入,将中藏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列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使我省的中藏医药事业走向了法制化、现代化发展轨道,保障了中藏医药事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政府对中藏医药工作的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年4月,省政府向全省批转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中藏医药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中藏医药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从19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中藏医药工作的具体措施。
省卫生厅结合全省中藏医药事业发展实际,编制印发了《青海省中藏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振兴藏医药成为全省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之一,促进了中藏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开展了创建全省中藏医工作示范县、全省示范中藏医医院工作,建设示范县5个,建设示范医院8所;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40个和一批州(地、市)级重点专科,发展形成了中藏医专科体系和优势学科群。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将所有中藏医医院全部列为合作医疗定点机构,联合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省药监局共同编制了《青海省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中草药藏药基本目录》,把中藏医医院院内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将中藏医药服务项目及中藏药品报付比例比西医药服务项目和药品提高5个百分点。更好地发挥中藏医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独特优势。
西宁市卫生局为加强对全市中藏医药工作的管理,协调市编委设立了中藏医管理处。
记者:有着1300余年悠久历史的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世界医学界所瞩目。有了这些好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扶持,藏医药近年的发展状况如何?
陈资全:我省于199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藏医大专生,1995年开始招收藏医本科生,2000年开办了藏药本科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还在青海藏医学院内设立了藏医专业博士、硕士生授予点。开展了全国和全省老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乡村医生中藏医中专学历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了藏医药人才培养的力度。
我们先后整理、翻译、出版了《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藏医药选编》、《松巴氏医著选编》、《中国藏药》、《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藏医药研究荟萃》等一大批藏医药著作。编写出版了《青藏高原药物图鉴》、《中国藏药》(共三卷)等大型藏医药书籍,牵头编写出版藏医药全日制本科专业使用的“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26部。
在科研方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方法对藏医药基础理论、临床疗效、药物作用机理、剂型改革等方面深入研究,自1978年以来,共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0余项,其中一些课题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海省科技进步奖。《藏医治疗类风湿、中风后遗症及萎缩性胃炎等的临床疗效评价》课题入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制定实施了《藏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等三个藏医行业技术标准,促进了藏医药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目前,我们已初步形成了遍布全省的藏医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网络和教育、科研、药物生产体系。有藏医医院37所,其中省级1所,州级6所,县级22所,民营医院8所,开设病床813张。拥有藏医药人员2461人,年门诊服务70余万人次,住院服务1.7万余人次。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及各州卫生中等职业学校均设有藏医药专业。此外,农牧区的部分综合医院、乡卫生院还设立了藏医科或藏医门诊部,藏医医疗机构遍布全省,成为全省卫生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青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藏药资源,近年来藏药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研发了一大批藏药品。目前全省有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25家,其中中藏药生产企业21家,占全省药品生产企业的84%。
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国藏医药学术研讨会等各类学术会议十余次。积极开展与国外的交流与协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奥地利等国进行了藏医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了藏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
记者:中藏医药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面作用如何?
陈资全:在青海的广大农牧区,中藏医药始终是农牧民群众寻医问药的主要选择。据统计,在东部农业区,有一半以上的农民群众就医首选中医药,在西部牧业区,有60%以上的牧民群众就医首选藏医药。中藏医药在保障农牧民群众身体健康、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藏医药在农牧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用中藏医药治疗疾病也有着久远的历史,临床上疗效可靠、安全,特别是防治多发病、常见病、老年病、慢性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拔火罐、针灸、中药保留灌肠、穴位按摩及藏医艾灸、涂擦按摩、放血、尿诊、金针、角罐等一批传统诊疗技术在各级中藏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医疗机构得到了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中藏医药服务的普及率。
我们还向农牧区推广了100余项中藏医药适宜技术,通过健全县、乡、村中藏医药服务网络,完善州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中藏医科功能,提高乡村医生运用中藏医和西医两法的服务能力,开展省帮州、州帮县、县帮乡、乡帮村中藏医药工作等,促进了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的提高。
目前全省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提供中藏医药服务。通过这些工作,使中藏医药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让青海高原中藏医药明珠更璀璨 ——专访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陈资全 □ 张东风 本报记者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22个部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中医中药中国行”即将走进青海。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陈资全。
记者:青海省是我国藏族聚居区,在这里已经形成了既有中医、又有藏医的传统医药发展格局。青海省在扶持、促进中藏医药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陈资全: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中藏医药事业的发展,始终把贯彻落实《宪法》和党的中医、民族医药政策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继承、恢复、抢救中藏医药的工作被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中藏医药发展问题,对中藏医药工作提出了“特事特办”的原则。我省制定实施了《青海省发展中医藏医蒙医条例》、《青海省发展中药藏药蒙药条例》,增加了对中藏医药事业的投入,将中藏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列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使我省的中藏医药事业走向了法制化、现代化发展轨道,保障了中藏医药事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政府对中藏医药工作的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年4月,省政府向全省批转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中藏医药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中藏医药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从19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中藏医药工作的具体措施。
省卫生厅结合全省中藏医药事业发展实际,编制印发了《青海省中藏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振兴藏医药成为全省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之一,促进了中藏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开展了创建全省中藏医工作示范县、全省示范中藏医医院工作,建设示范县5个,建设示范医院8所;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40个和一批州(地、市)级重点专科,发展形成了中藏医专科体系和优势学科群。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将所有中藏医医院全部列为合作医疗定点机构,联合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省药监局共同编制了《青海省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中草药藏药基本目录》,把中藏医医院院内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将中藏医药服务项目及中藏药品报付比例比西医药服务项目和药品提高5个百分点。更好地发挥中藏医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独特优势。
西宁市卫生局为加强对全市中藏医药工作的管理,协调市编委设立了中藏医管理处。
记者:有着1300余年悠久历史的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世界医学界所瞩目。有了这些好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扶持,藏医药近年的发展状况如何?
陈资全:我省于199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藏医大专生,1995年开始招收藏医本科生,2000年开办了藏药本科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还在青海藏医学院内设立了藏医专业博士、硕士生授予点。开展了全国和全省老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乡村医生中藏医中专学历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了藏医药人才培养的力度。
我们先后整理、翻译、出版了《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藏医药选编》、《松巴氏医著选编》、《中国藏药》、《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藏医药研究荟萃》等一大批藏医药著作。编写出版了《青藏高原药物图鉴》、《中国藏药》(共三卷)等大型藏医药书籍,牵头编写出版藏医药全日制本科专业使用的“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26部。
在科研方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方法对藏医药基础理论、临床疗效、药物作用机理、剂型改革等方面深入研究,自1978年以来,共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0余项,其中一些课题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海省科技进步奖。《藏医治疗类风湿、中风后遗症及萎缩性胃炎等的临床疗效评价》课题入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制定实施了《藏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等三个藏医行业技术标准,促进了藏医药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目前,我们已初步形成了遍布全省的藏医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网络和教育、科研、药物生产体系。有藏医医院37所,其中省级1所,州级6所,县级22所,民营医院8所,开设病床813张。拥有藏医药人员2461人,年门诊服务70余万人次,住院服务1.7万余人次。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及各州卫生中等职业学校均设有藏医药专业。此外,农牧区的部分综合医院、乡卫生院还设立了藏医科或藏医门诊部,藏医医疗机构遍布全省,成为全省卫生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青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藏药资源,近年来藏药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研发了一大批藏药品。目前全省有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25家,其中中藏药生产企业21家,占全省药品生产企业的84%。
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国藏医药学术研讨会等各类学术会议十余次。积极开展与国外的交流与协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奥地利等国进行了藏医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了藏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
记者:中藏医药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面作用如何?
陈资全:在青海的广大农牧区,中藏医药始终是农牧民群众寻医问药的主要选择。据统计,在东部农业区,有一半以上的农民群众就医首选中医药,在西部牧业区,有60%以上的牧民群众就医首选藏医药。中藏医药在保障农牧民群众身体健康、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藏医药在农牧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用中藏医药治疗疾病也有着久远的历史,临床上疗效可靠、安全,特别是防治多发病、常见病、老年病、慢性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拔火罐、针灸、中药保留灌肠、穴位按摩及藏医艾灸、涂擦按摩、放血、尿诊、金针、角罐等一批传统诊疗技术在各级中藏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医疗机构得到了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中藏医药服务的普及率。
我们还向农牧区推广了100余项中藏医药适宜技术,通过健全县、乡、村中藏医药服务网络,完善州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中藏医科功能,提高乡村医生运用中藏医和西医两法的服务能力,开展省帮州、州帮县、县帮乡、乡帮村中藏医药工作等,促进了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的提高。
目前全省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提供中藏医药服务。通过这些工作,使中藏医药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