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02
- 帖子
- 1838
- 获得点赞
- 65
- 声望
- 48
伤寒论作为一部经典的临床著作,行文格式一如一切中国的学术著作,言事以说理,详略有互参。
通过具体的临床见证举例,说明方法之可守与可变,如何守与如何变。
明乎此,就不至于对一条的具体症状之有无、病机病理的分析、一味的加减变化上争论不休。
要看到,在这些见证、变证、坏证的反复、连续描述的背后,张仲景示现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一个理念。
太阳篇上,从16条“随证治之"以后,连续说了酒客、喘家,可服什么不可服什么,如果服后会如何。
表面上看是三条简单的事例,没说的、空白处就是寒与热、新病与宿疾的关注,误服后会导致的可预见的后果。
然后往下就是加、减、减了再加;二方各半、桂二麻一、白虎加参、桂二越一等等。
这说明了,具体如何是“随证治之”,症有可加,无可减,合症合方,症偏方偏的变方的法则。说的是这些,没说到的症,没说到的方怎么办?是否拘于方证,按图索骥那样去对应呢?显然仅是示例以言明方法。
这就如中国的数学著作如《九章算术》,只讲例题一样,不讲道理,以事说事,你能说事实遇到的计算问题仅是例题那样吗?绝对不是,只是把理隐在了事下。
同样中国的画也是一样,简单的线条元素勾勒出万千山水,万丈丘壑。留白处没着笔处,更是大有深意。
伤寒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就正于大家。
大青龙汤脉证:浮紧、浮缓,皆有。
紧、缓是相对的脉,怎么都可以用呢?
但两条对比看:言浮紧脉的条,说了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紧是对微弱说的,是实证可用;
说浮缓的,明确提到“无少阴证”,就是说阳而不阴,表而不里,是治在表的、阳证的、实证的方。这一比较,就全面了。
这是一方的比较。
然后麻黄、小青,三方一比,又各有特点。
那么,什么时候用麻、什么时候用大小青,就脉、证、病机、病位清晰可辨了。
这就是说的“无字处”,又不离有字处。
对比、相较、排列,看出伤寒论要说的意思。
否则,单独一条,很难看懂,拘执条文,就蒙了头。
通过具体的临床见证举例,说明方法之可守与可变,如何守与如何变。
明乎此,就不至于对一条的具体症状之有无、病机病理的分析、一味的加减变化上争论不休。
要看到,在这些见证、变证、坏证的反复、连续描述的背后,张仲景示现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一个理念。
太阳篇上,从16条“随证治之"以后,连续说了酒客、喘家,可服什么不可服什么,如果服后会如何。
表面上看是三条简单的事例,没说的、空白处就是寒与热、新病与宿疾的关注,误服后会导致的可预见的后果。
然后往下就是加、减、减了再加;二方各半、桂二麻一、白虎加参、桂二越一等等。
这说明了,具体如何是“随证治之”,症有可加,无可减,合症合方,症偏方偏的变方的法则。说的是这些,没说到的症,没说到的方怎么办?是否拘于方证,按图索骥那样去对应呢?显然仅是示例以言明方法。
这就如中国的数学著作如《九章算术》,只讲例题一样,不讲道理,以事说事,你能说事实遇到的计算问题仅是例题那样吗?绝对不是,只是把理隐在了事下。
同样中国的画也是一样,简单的线条元素勾勒出万千山水,万丈丘壑。留白处没着笔处,更是大有深意。
伤寒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就正于大家。
大青龙汤脉证:浮紧、浮缓,皆有。
紧、缓是相对的脉,怎么都可以用呢?
但两条对比看:言浮紧脉的条,说了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紧是对微弱说的,是实证可用;
说浮缓的,明确提到“无少阴证”,就是说阳而不阴,表而不里,是治在表的、阳证的、实证的方。这一比较,就全面了。
这是一方的比较。
然后麻黄、小青,三方一比,又各有特点。
那么,什么时候用麻、什么时候用大小青,就脉、证、病机、病位清晰可辨了。
这就是说的“无字处”,又不离有字处。
对比、相较、排列,看出伤寒论要说的意思。
否则,单独一条,很难看懂,拘执条文,就蒙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