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4/08
- 帖子
- 6475
- 获得点赞
- 133
- 声望
- 63
灵枢经筋病的治法——燔针劫刺再解
燔针劫刺现在是火针的代名词,但是笔者经过仔细研读内经经文和后代医家注释,认为此说法有待商榷。笔者在反复研究经文,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燔针劫刺有了一个不同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领悟出治疗经筋病的方法,经过临床验证,确实达到针到病除的功效。
《灵枢经筋第十三》在每一条经筋病后面都附上常规的治疗:“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以下笔者逐条说明:
“燔针劫刺”,燔,是焚烧的意思,那么直接翻译燔针的意思就是焚烧针。
但是燔针是不是就是火针呢?火针是烧红了针去扎,扎完拔出来针已经凉了,实际类似于打铁里的焠的过程。 而内经里燔针和焠针是不同的,主治不同,在《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讲到“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这里就明确了燔针和淬针的不同,也就是说因为筋不能有效工作的陷下病和筋拘急的经筋病用燔针劫刺,而病在骨,就要用焠针和药熨。
历代解经家对燔针的解释其实并不支持火针者们的论点, 如吴昆注:“燔针者,内针之后,以火燔之煖耳,不必赤也。” 还有张景岳在〈类经〉里的注解:“燔针者,盖纳针之后,以火燔之使暖也。此言焠针者,用火先赤其针而后刺之,不但暖也,寒毒阴结,非此不可。” 这里明摆着是说扎针以后再以火燔之是燔针,而很多认为燔针劫刺就是火针的文章,却引用这些论述,作为他们的论据,显然是曲解原意的。
笔者认为“燔针”是烧针的意思,可以理解是针上加烧小段艾条的温针,也可以理解就是点了火直接烧针柄。
“劫刺”,一般理解就是快刺不留针。笔者认为这里用劫来形容是很有所指的。劫,是抢劫的劫,从常识来看:抢劫的匪徒多从侧面斜冲出来,速度很快,还要抢到东西就撤走。所以笔者认为此处用劫刺是形容这个刺法的特殊性,即:从侧面斜刺,刺到痛处,然后出针。
“以知为数,以痛为腧”这里笔者认为就是经筋病以按到的痛点为腧穴,燔针和劫刺都是以病人的感知为度。
总结以上解释,笔者总结灵枢治疗经筋病的基本方法“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在临床操作上如下:
1, 1,确诊是经筋病
2,2, 在疼痛或扭伤的经筋上循按,找到痛点作为穴位
3,3, 在痛点上直刺,针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要在肌肉经筋中,可以在针柄上烧艾,但最简单的就是用止血钳挟着棉球沾酒精点燃了,去逐一烧针柄,病人说感到温热即可移开。烧过一遍即可取针。这就是燔针。
4, 4,然后在痛点的侧面斜着再刺一针到两针,针到痛点处,病人说有感觉即可出针。再按痛处一般病人都会说不太痛了。这就是劫刺。
5, 5,治疗结束。
病案1, 某女,50岁左右,诉右手拇指上举外展疼痛渐进加重1年余,左手拇指上举外展疼痛3-4个月。平时做事必须戴护腕指的绷带,双拇指不动时不痛。查右手沿肺经肌肉酸痛,左手列缺处有一条细管状曲张血管。诊断:右手肺经经筋病,左手络脉病。遂于患者右前臂肺经经筋燔针劫刺,左手列缺附近刺络放血。针后立效。摘掉护腕护指。活动均无痛感。
病案2,某男,37岁,腰背痛6天,6天前搬举电视时觉后背肌肉抻了一下,两天后疼痛逐渐加重,以至影响睡眠,自行服止痛药,按摩略好转。查胸椎7,8处压痛,并沿肌肉斜放射到两肩,腰4,5处压痛,并向腰骶处放射。诊断:督脉经筋受伤。遂于痛处燔针劫刺。针后痛消。
小结:临床验证,只要确诊是经筋病,不论新病久病,应用燔针劫刺,均可针到病除。在看到病人病痛解除的喜悦时,笔者不由感叹祖国医学之博大精深。
(本文系原创,引用转帖请注明出处)
后续说明:一,为什么燔针劫刺是两个动作,而不是主谓结构:
1,我是从素问调经论得到启示: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燔针劫刺和焠针药熨是对应的,既然焠针药熨是两个步奏,那燔针劫刺也应该是两个。古人是很严谨的。。
2,还有历代解经家解释燔针和焠针,所以燔针是一个独立的治疗;
3,劫刺,历来解释是快刺,是建立在认为燔针就是火针的基础上,因为要不就没法解释,既然燔针不是火针,那么劫刺就可以另有解释,还有形容快,可以用速刺,卒刺,不一定要用劫刺。所以用劫刺,是特有深意的。
二,这是不是内经原意?
请注意我用的是再解,不是说我自己破解了燔针劫刺,张景岳不也是说燔针不是焠针吗,我就是还原了古人的意思。我以为这是内经的原意主要是这个立杆见影的效果,简单操作而且没有反复,我以为这才是属于内经的高明。我想古人可能就是拿个木棍烧了去烧针柄吧。
燔针劫刺现在是火针的代名词,但是笔者经过仔细研读内经经文和后代医家注释,认为此说法有待商榷。笔者在反复研究经文,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燔针劫刺有了一个不同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领悟出治疗经筋病的方法,经过临床验证,确实达到针到病除的功效。
《灵枢经筋第十三》在每一条经筋病后面都附上常规的治疗:“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以下笔者逐条说明:
“燔针劫刺”,燔,是焚烧的意思,那么直接翻译燔针的意思就是焚烧针。
但是燔针是不是就是火针呢?火针是烧红了针去扎,扎完拔出来针已经凉了,实际类似于打铁里的焠的过程。 而内经里燔针和焠针是不同的,主治不同,在《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讲到“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这里就明确了燔针和淬针的不同,也就是说因为筋不能有效工作的陷下病和筋拘急的经筋病用燔针劫刺,而病在骨,就要用焠针和药熨。
历代解经家对燔针的解释其实并不支持火针者们的论点, 如吴昆注:“燔针者,内针之后,以火燔之煖耳,不必赤也。” 还有张景岳在〈类经〉里的注解:“燔针者,盖纳针之后,以火燔之使暖也。此言焠针者,用火先赤其针而后刺之,不但暖也,寒毒阴结,非此不可。” 这里明摆着是说扎针以后再以火燔之是燔针,而很多认为燔针劫刺就是火针的文章,却引用这些论述,作为他们的论据,显然是曲解原意的。
笔者认为“燔针”是烧针的意思,可以理解是针上加烧小段艾条的温针,也可以理解就是点了火直接烧针柄。
“劫刺”,一般理解就是快刺不留针。笔者认为这里用劫来形容是很有所指的。劫,是抢劫的劫,从常识来看:抢劫的匪徒多从侧面斜冲出来,速度很快,还要抢到东西就撤走。所以笔者认为此处用劫刺是形容这个刺法的特殊性,即:从侧面斜刺,刺到痛处,然后出针。
“以知为数,以痛为腧”这里笔者认为就是经筋病以按到的痛点为腧穴,燔针和劫刺都是以病人的感知为度。
总结以上解释,笔者总结灵枢治疗经筋病的基本方法“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在临床操作上如下:
1, 1,确诊是经筋病
2,2, 在疼痛或扭伤的经筋上循按,找到痛点作为穴位
3,3, 在痛点上直刺,针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要在肌肉经筋中,可以在针柄上烧艾,但最简单的就是用止血钳挟着棉球沾酒精点燃了,去逐一烧针柄,病人说感到温热即可移开。烧过一遍即可取针。这就是燔针。
4, 4,然后在痛点的侧面斜着再刺一针到两针,针到痛点处,病人说有感觉即可出针。再按痛处一般病人都会说不太痛了。这就是劫刺。
5, 5,治疗结束。
病案1, 某女,50岁左右,诉右手拇指上举外展疼痛渐进加重1年余,左手拇指上举外展疼痛3-4个月。平时做事必须戴护腕指的绷带,双拇指不动时不痛。查右手沿肺经肌肉酸痛,左手列缺处有一条细管状曲张血管。诊断:右手肺经经筋病,左手络脉病。遂于患者右前臂肺经经筋燔针劫刺,左手列缺附近刺络放血。针后立效。摘掉护腕护指。活动均无痛感。
病案2,某男,37岁,腰背痛6天,6天前搬举电视时觉后背肌肉抻了一下,两天后疼痛逐渐加重,以至影响睡眠,自行服止痛药,按摩略好转。查胸椎7,8处压痛,并沿肌肉斜放射到两肩,腰4,5处压痛,并向腰骶处放射。诊断:督脉经筋受伤。遂于痛处燔针劫刺。针后痛消。
小结:临床验证,只要确诊是经筋病,不论新病久病,应用燔针劫刺,均可针到病除。在看到病人病痛解除的喜悦时,笔者不由感叹祖国医学之博大精深。
(本文系原创,引用转帖请注明出处)
后续说明:一,为什么燔针劫刺是两个动作,而不是主谓结构:
1,我是从素问调经论得到启示: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燔针劫刺和焠针药熨是对应的,既然焠针药熨是两个步奏,那燔针劫刺也应该是两个。古人是很严谨的。。
2,还有历代解经家解释燔针和焠针,所以燔针是一个独立的治疗;
3,劫刺,历来解释是快刺,是建立在认为燔针就是火针的基础上,因为要不就没法解释,既然燔针不是火针,那么劫刺就可以另有解释,还有形容快,可以用速刺,卒刺,不一定要用劫刺。所以用劫刺,是特有深意的。
二,这是不是内经原意?
请注意我用的是再解,不是说我自己破解了燔针劫刺,张景岳不也是说燔针不是焠针吗,我就是还原了古人的意思。我以为这是内经的原意主要是这个立杆见影的效果,简单操作而且没有反复,我以为这才是属于内经的高明。我想古人可能就是拿个木棍烧了去烧针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