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与读书有关的几点儿感受

平凡中医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8
帖子
442
获得点赞
146
声望
43
年龄
54
与读书有关的几点儿感受

这是我学医十几年来关于读书的一点儿感受。读书人人都会,然读不得法,枉费心机的也大有人在。书读得不少,然到头来得到的却是花拳绣腿,嘴把式而已。当然,这是对于下了一番功夫的人来说,对于根本就是叶公好龙摆摆样子做做秀的人来说,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故而,我在这里写下自己的一己之见,自己的一己之感,自己的一己之得,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启发。
1、读书的思路——在专不在博。
许多书上对于读书的专和博曾做过详细的论述,这里我不想讨论,我想说的是我自己对读书的专和博的一些切身感受。俗语有言:一通百通。我的感受也是如此。所以我认为读书在专不在博,只要你专了,专到家了,想不博都不行。为什么呢?这里我不想过多解释,因为这就是我自己的感受,想来许多同道会有同感的。所以我们读书不要单纯求博,如果单纯的去博,这家的书也读,那家的书也读,那么到头来你得到的就只能是温室里的鲜花,见不得风雨,只能供观赏而已。这里我想做一个比喻,如果说专是一片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博就是这篇文章的内容。由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看出,专是在博的基础上的专,博是在专的基础上的博,但我们更要分清的是,专是占主导地位的,博的目的是为了专。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切实明白了我上面标题所说的,在专不在博是什么意思。在专不在博,不是不要博,而是要在专的基础上去博,博是为了更专。没有专的博就好像是电视台上的养生专家们,只能用讲养生来消磨大把的无聊时光了,真的去治病恐怕是不行的。
那么,具体到我们学中医上来又该怎么去做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抱定一家的著作研究到底,直到你对你所研究的对象的是非对错、优劣长短,都研究通了,好的方面能够于实践灵活运用了这才行,从而你也才能找出你新的学习方向。当然,上面是针对仲景以外的的医家说的。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这里,我提倡大家首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因为你要研究通了张仲景,就基本不用再去研究别人了,就怕你研究不通。
以上是我所说的在专不在博的理儿,希望能对一些学习中医的朋友有所启迪。
2、读书的前提条件——在信不在疑。
禅家有云:大疑才能大悟,而我们却说在信不在疑,这是怎么回事呢?禅家所说的疑,指的是对自身对世间万象的怀疑,通过对自身对世间万象的怀疑,达到拨云开舞,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从而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目的,故非疑不能悟。我们此处所说的在信不在疑,指的是对仲景医学而言,其他医家就不能如此说了。也就是说,对仲景医学之六经钤百病,百病不离伤寒金匮的总结,要信,只有信了,才能深入学习下去,最终才会达到这个境界。如果在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产生了怀疑,失去了信心,往往就会半途而废。所以,信是关键。只要你信,只要你坚持学习,就终会有这一天的。这是对待仲景的书,对待别家的著作,就要信疑相兼了,否则,你就会停滞不前,没有进步。这样说,也许会引起读者的猜疑和不同见解,但相信过来人自有同感。
3、读书的关键——在悟不在读。
这里我首先给我自己认为的“悟”下个定义。那么什么是悟呢?悟就是能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产生实际效果。单纯的理论知识学起来并不算很难,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到;但要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达地用于实践,从而产生正面效果,却非肯下功夫就能做得到。我亲眼见到过许多对伤寒金匮学得很好的中医院校本科生,说起来头头是道,但面对实际病情,却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治疗,而乱蒙一气。他们就是没有悟。而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在这一悟,而不在读了多少。
有的人似乎很反对讲悟这个字,以为很玄,看不见摸不着,而强调实践出真知。殊不知,理论和实践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了理论而强调实践,那我们就不必学什么理论知识了,实践去就可以了。实践出真知,也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的创新,也即悟后创新,否则,单纯去求创新恐怕无异于天方夜谭。
那么,悟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下一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读书的方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关于读书的方法,我只想讲两句话:一句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厚积薄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读书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收获灵感的火花。另一句话是管子说的,原文是: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其将通之。非鬼神之与通,精诚至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我们思索探求不解的东西的时候,精神与问题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们的灵感自己就会把我们所不懂的东西教给我们,这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5、读书的最高境界——不读书。
书真正读懂了的人,是不会再读的;读书的人是因为尚有不明了的地方,需要解决。所以,真正的中医高手身边是不会摆一层层中医书籍的,摆一层层中医书籍的,不是真正的中医高手。这样的中医高手是少见的,中医高手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时运所生,可遇不可求。
6、读书的目的——大道至简至易。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至简至易的大道。读书得到的东西是越简单越容易,你得到的就越是真谛,,得到的东西越复杂越高深,你得到的就离真谛越远。真理是简单的,不是复杂的;是浅薄的,不是高深的。什么时候你读书读到不能跟外人说了,说出来就会受到人们的耻笑,你就读到家了。这样说,不是故弄玄虚,过来人自有同感。真读明白书的人,就会发现,原来一切并不神秘,而是早就明明白白的被别人写了出来,根本不需要自己再去努力探索,只不过自己以前不明白罢了。
2012-11-10平凡写于安平。
 
老师所言极是,我活到大学毕业了还在思考这些问题,就是真的不知道怎么读书;

我特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为有的时候自己就在哪里傻傻的猜想而不去学习,以至于现在还是在徘徊阶段。

听了老师的话有很深的感悟,谢谢。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其将通之。非鬼神之与通,精诚至极也。---拜读了。
 
好文章好方法!谢谢老师指点
 
思路真好,同感性一致。很想拜访,不知地址!
 
理论根基扎实了,摸索着实践,实践中碰的头破血流或者事半功倍了,就会不由自主的反复思索,亟不可待的去悟。
没有单独的悟。
 
说得好,还有一条就是有人一起抬杠促进思考。
 
好呀,医书很多,要读的也很多。书是读得越多越好。
 
确实如此,读书要紧密结合实践,不断的反复实践总结出它的规律这就是悟。
 
好文章,理论指导临床,临床实践理论。
 
好呀,医书很多,要读的也很多。书是读得越多越好。

要想专,没有渊博的知识,是根本做不到的;但学的很多很渊博,未必就能专。
 
我的观点是先专一门,再触类旁通。旁通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这一专。再就是学习的时候要信古人书,不能去质疑,只能在临床中验证,验证的失败和成功都要总结。慢慢的从书本与临床中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先与古人合,再与古人分。合-领会古人或者其他作者的思想,跟着他们的思路去。分---从他们的思路中走出来,创造自己的思路,自己的特色。
 
我的观点是先专一门,再触类旁通。旁通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这一专。再就是学习的时候要信古人书,不能去质疑

只有不专的博,没有不博的专,在中医领域里专和博是一不是二。信是为了超越他,没有信什么都没有。学别人走路是为了自己走路。不知家祥怎么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