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也在读伤寒,有一点点想法,讨论一下吧。
“阳脉涩”可能就是浮取脉涩,血不足之象吧;阴脉弦,应该是按着弦吧,是有寒吧,寒主收引的吧。
就是里面有寒,外面血不足,由此可知是中虚,中虚生寒,中气虚了那么津液不达于外。
那少阳病好像也是这种脉。而且在一定阶段也可能“腹中痛”。如“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小柴胡汤主之。”
就是说小建中汤证和小柴胡汤证的脉相同而且还都有“腹中痛”的症状的情况下,难以确定究竟是那种情况。
但是根据小建中汤主里,小柴胡汤主半表半里,按照先里后外的原则,必须先救里,所以先试用小建中汤。“不差者”,那就是可以确定是柴胡证了,所以再用小柴胡汤。
不知当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