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经预测学讲座》

黄帝内经预测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10/02
帖子
541
获得点赞
4
声望
18
所在地
重庆、北京丰台中康医院
第一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1原文: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译文:狂风暴雨接连不断的发生,自然界四时的次序被扰乱,破坏了正常的生长规律,使生物没有活到正常生命历程的一半就中途夭折、死亡。只有圣人能够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变化,所以身体没有大的疾病。这是由于圣人不违背万物的发展规律,因而生机蓬勃。
辨语:
辨析工具:医古文,修辞学中的互文,《史记》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共有三条有关预测人的生存与死亡的论述的原文,此乃其一。
“四气”:实指四时:春、夏、秋、冬四季气候。“调神”:实指调摄保养精神。人们必须懂得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以调摄精神,从而达到养生防病,健康长寿之目的。
司马迁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养生必须随四时变化而调摄精神,使人体达到“天人合一”,以保健康长寿。此条指出剧烈的天气变化,会对生物及人类带来灾难,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和寿命。唯圣人能够知常达变而生机蓬勃。
此条文中,“贼风数至,暴雨数起”是互文见义,意为:“贼风暴雨数至数起”。
2原文: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译文:
因此说:阴阳、四时之规律,是万物生、长、壮、老、死的根本规律,也是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违背了阴阳之道,四时之规律,就会产生灾害;遵守了阴阳、四时之规律,疾病就不会产生。这叫做懂得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圣人遵守并实行它,愚蠢的人就违背它。
辨语
辨析工具:医古文,修辞学中的互文,举备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阴阳学说,四时规律及五行学说。在此条文中明确指出,阴阳、四时规律是万物发生发展变化之规律,也是人体生、长、壮、老、死的根本规律。只可惜,千百年来,理论和临床上没有很好的运用,成为一个盲区。实为遗憾。
文中同时强调“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同样十分重视四时、阴阳学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中医学基础之基础,也是中医预测学的理论基础。当然,后面还要具体谈到其运用价值。
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看法。这属于互文见义应该理解为:“春、夏、秋、冬,养阴阳”才是正确的。古人很喜欢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惜今人不研究而精髓不彰。四川省绵阳市的中国500家名老中医之一李孔定老师的书《李孔定论医集》中有对“互文”的论述,希参阅。互文又称互备。
请看下面四家的辩论:
1)王冰之说:“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显然将“阴阳”割裂,将“四时”偏废。“春食凉”、“夏食寒”只有损伤胃阳、胃气,绝对不会达到“以养于阳”的效果;“秋食温”、“冬食热”只有损伤胃阴、胃津,绝对不会达到“以养于阴”之效果。更不用说每一个人有个体差异,先天性体质的阴阳偏盛偏衰的不同,在发病的情况下,更是不与自然界的天时相应。因此,王冰的说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主要错误是割裂了阴阳互根互用,割裂了阴阳的对立统一性,验之于临床也是不对的。比如:夏季服用性寒的石膏,能达到“以养于阳”的临床效果吗?!显然不能!因此是错误的!冬季服用性热的附子,能达到“以养于阴”的临床效果吗?!显然不能的!
因此,王冰之说十分错误的。对不起哈,王冰仙师,初唐时“互文”才开始有人研究,与您的医术无关哈。经过千余年,我多读了几遍您整理的《黄帝内经》,而且是“互文”被我读到了哈,请原谅我哈。我是“斋戒”与“沐浴”的虔诚状态下发现的哈。
2)张景岳在《类经》中说“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胜之为病也。善养生者,宜切佩之”。从文中可以看出,张景岳也认为“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秋冬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也就驳斥了王冰之说之误(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当然,张景岳在这里同样没有认识到春、夏、秋、冬四季必须根据人体的具体情况而调养阴阳。《灵柩•本神》记载:“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同样说明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节阴阳而调刚柔”。不能将四季的春、夏、秋、冬任何一季割裂,不能片面强调春夏季节只重视调养阳,也不能片面强调秋冬季节只重视调养阴。因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协调的。若只偏重养阴或偏重养阳,反而会导致阴或阳的偏盛偏衰。怎么可能达到养生之效果呢?阴阳是统一的,相互协调的,不能割裂的。张介宾仙师:对不起哈,不能怪我,只能怪我多读了几遍您写的书哈
3)张志聪说:“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故为万物之根本。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有人认为是对的。其实,《内经》原文何以有“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之说?那全是张志聪妄加的,肯定是错的。“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有了这一条件,已经是病态了,同样“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这也是病态了。《内经素问原文里没有这一病理条件,所以,是妄加的。
4)有人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春夏二季自然界阳气旺盛,而人体的阳气亦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应保养体内的阳气,不使宣泄太过,否则就会使体内阳气虚损而有腹泻等证的发生;秋冬二季自然界气候寒冷,阴气旺盛,人体应之,则阴气外盛而内虚,故秋冬养阴而不伤精,以适应来春生气的宣发作用”。显然这是在张志聪的错误基础上错误地解说。讹以传讹!《内经》原文是没有“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的!这是张志聪先生臆加的!!对不起,张仙师,我只是将您的原文与〈〈内经〉〉原文进行了比较,与您无关。
从以上四家之言,可以看出:将四时割裂是错误的,将阴阳割裂也是错误的。正确的理解就是:春夏养阳养阴,秋冬养阴养阳——春夏秋冬养阴阳。绝对不是春夏阳气旺盛而只保养阳气,秋冬阴气旺盛而只保养阴气。必须四时注重阴阳的协调统一、互根互用。而且是依据阴阳各自的旺衰情况,进行调理,这样,使阴阳处于动态的平衡中。
造成这样的错误缘于不识“互文”这种修辞格式。所谓互文,就是相互成文,互文见义。其义需前后互参,上下相合,才能彰显。互文通常是互助组或几组文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组、句子排列而成,显得语言很有气势,气势磅礴。特点鲜明,易于记忆和朗朗上口。由于诸贤不识,错误百出,实属难免,今特正之,以示来者。互文又称互备。敬请参阅《李孔定论医集》,石云孙教授的《修辞纵横》等相关书籍。石云孙教授说:“互文为修辞一格,孔疏(孔颖达)于此格触类旁通,并有所发明。”“互文是两事各举一边而省文,但义必互相足。---两事各举一边而省文,但上下文义一举一省互相补足,故说‘互文而相足’、‘互相发明’、‘相足从省’。互足从省是互文的特点,是互文成立的理论基础。这一格无论韵文或散文都用得上---”同书又说,“唐代贾公彦在他的〈〈仪礼注疏〉〉里就曾经给‘互文’下过一个定义: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这是我国文献上最早见到的‘互文’定义。”看看吧,王冰先师,互文与您的医术无关,“互文”是一种修辞学,是学习古文的工具,在您哪个时代还没有产生这个工具哈。
3原文: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译文:
遵从阴阳之道就能够生存,违背了阴阳之道就会死亡。遵从了阴阳之道就会身体正常,违背了阴阳之道就会身体正气混乱。违反正常的状态叫做逆乱,这又叫做内格。因此,圣人不是仅仅治疗既发病,而是主张防治在疾病没有发生之前。这好像一个国家,不要到了乱子发生后才去平定,而是要防犯于动乱发生之前。治病防病的道理与治乱防乱的道理是一样的,相同的、相通的。
辨语:
辨析工具:医古文,修辞学中的比喻、排比,《四书五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