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10/28
- 帖子
- 338
- 获得点赞
- 10
- 声望
- 18
我是一个中医爱好者,属于闲时聊以自娱的那种,我说一下我个人对中医的一些见解。
1.我觉得中医就像一个座山,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路径去攀登这座高峰,每类医家都行走于不通的路,而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自己能登顶,总想证明自己的那条路才是正确、快捷的路途,可是很少有人去想,在中医这个领域,博大精深,道路有很多种,有的时候没有那条路是真正的正确的,医家讲究实践才是硬道理,所以才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是一个多样性的选择!没有对错,疗效才是真正的捷径。
2.有很多有志之士,都看到了,西医临床对中医的冲击,这其中可分为这几个原因:
西医临床的产业链做的很好很大,医-药-器械成为一个网状利益结构,当然这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西医讲究的是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与治疗。
a:各类医药企业(西医化学及基因工程)因为利益而对中医的攻击和掩杀
b:各类医疗器械公司和相关企业结成的利益联盟,要想现在进工厂上班,仅体检这一项每年的营业额,利润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c:西医医生讲究的是标准化的治疗方式,医生可以做到完全的功利化,而且分工很细,很明确而且深受西方先进国家的影响与指导。
d:一些所谓文化斗士对中医的攻击,我敢确定,背后绝对有利益的驱动。
e:剩下的这个原因我不想说
3.说一下中医自己的问题.
首先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的体质的影响,虽然现在有人说人体的体质有很多种,但是受西医的治疗的副作用,开始逐渐的产生变,在这里指的是一种大体的变化趋势。
然后环境对药物及药性的影响,受环境污染影响很多药的药性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批量农业化生产的药材,因为这种药材的药效不如野生的,而导致疗效受损,从而影响病人对中医的信任感,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需要我们广大中医及其追随者思考这个问题,从而找到其解决的方案。是不是该对一部分药物特别是农业化生产的药材进行重新的药性鉴定?(特写是珍贵药材的丧失,这个问题目前为止根本找不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再次各种人因利益的关系对中医的过度消费,从而让对中医产生了偏见。
最后,一帮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的所谓的名医,高士,拉帮结派,内斗大大浪费了圈内的精力和资源,中医本来就是一个医术和个人境界的双层修炼的职业,很多人只做到了前面的那一项.
最后我希望圈内诸位不要过多的去在乎那些身外之物,难道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名垂医史?多提升自己的医术和个人修为,多带徒弟,为中医的复兴,进自己的一份力,中医还是有市场的,而且中医应主攻疑难杂症,应避免与已经工业化的西医进行正面较量,毕竟现在大环境不利于我们。
以上就是在下对中医一点见解,希望各位不吝赐教!多多指点
1.我觉得中医就像一个座山,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路径去攀登这座高峰,每类医家都行走于不通的路,而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自己能登顶,总想证明自己的那条路才是正确、快捷的路途,可是很少有人去想,在中医这个领域,博大精深,道路有很多种,有的时候没有那条路是真正的正确的,医家讲究实践才是硬道理,所以才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是一个多样性的选择!没有对错,疗效才是真正的捷径。
2.有很多有志之士,都看到了,西医临床对中医的冲击,这其中可分为这几个原因:
西医临床的产业链做的很好很大,医-药-器械成为一个网状利益结构,当然这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西医讲究的是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与治疗。
a:各类医药企业(西医化学及基因工程)因为利益而对中医的攻击和掩杀
b:各类医疗器械公司和相关企业结成的利益联盟,要想现在进工厂上班,仅体检这一项每年的营业额,利润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c:西医医生讲究的是标准化的治疗方式,医生可以做到完全的功利化,而且分工很细,很明确而且深受西方先进国家的影响与指导。
d:一些所谓文化斗士对中医的攻击,我敢确定,背后绝对有利益的驱动。
e:剩下的这个原因我不想说
3.说一下中医自己的问题.
首先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的体质的影响,虽然现在有人说人体的体质有很多种,但是受西医的治疗的副作用,开始逐渐的产生变,在这里指的是一种大体的变化趋势。
然后环境对药物及药性的影响,受环境污染影响很多药的药性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批量农业化生产的药材,因为这种药材的药效不如野生的,而导致疗效受损,从而影响病人对中医的信任感,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需要我们广大中医及其追随者思考这个问题,从而找到其解决的方案。是不是该对一部分药物特别是农业化生产的药材进行重新的药性鉴定?(特写是珍贵药材的丧失,这个问题目前为止根本找不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再次各种人因利益的关系对中医的过度消费,从而让对中医产生了偏见。
最后,一帮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的所谓的名医,高士,拉帮结派,内斗大大浪费了圈内的精力和资源,中医本来就是一个医术和个人境界的双层修炼的职业,很多人只做到了前面的那一项.
最后我希望圈内诸位不要过多的去在乎那些身外之物,难道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名垂医史?多提升自己的医术和个人修为,多带徒弟,为中医的复兴,进自己的一份力,中医还是有市场的,而且中医应主攻疑难杂症,应避免与已经工业化的西医进行正面较量,毕竟现在大环境不利于我们。
以上就是在下对中医一点见解,希望各位不吝赐教!多多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