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chì疭zòng,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素问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由是而知阴精亏虚乃温病的内在原因,而伤寒乃是引起人体阴精亏虚的常见原因。当人体阴精充足的时候感受寒邪一般就引起伤寒,而病伤寒容易导致人体阴精不能充分恢复正常,于是日后就容易感受风寒邪气而引起温病发作。当然引起人体阴精亏虚的原因是很多的,不唯独伤寒,譬如劳倦也是引起阴精亏虚的常见原因。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这个条文直接提示了温病有太阳表证阶段,即温病亦常首发于太阳经脉。许多人患温病,其太阳病阶段很短,也有的人比较长一些。或长或短,取决于人体阴精的多少。阴精越充足的人,太阳病阶段越长。阴精充足者感受邪气引起太阳伤寒,伤寒日久不愈则损伤人体阴精,病愈后又由于没有注意保养阴精,导致长期阴精亏虚,在此基础上感受邪气则患温病。这是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道理。有些温病是从伤寒直接迁延而来的,譬如伤寒传经到阳明。有些温病是从中风迁延而来,太阳中风证也可以邪传阳明。伤寒传经也好,中风传经也好,都是阳气亢奋时间长了导致阴精亏虚,于是转化为温病。人体需要活动与休息交替,既不能长时间活动也不能长时间休息。长时间休息会导致人体阳气虚弱,长时间活动会导致人体阴精亏虚。24小时内需要至少5~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一年之中需要春季和夏季的适当活动,也需要秋季和冬季的适当休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指的就是春夏应该适当活动,不要睡懒觉,不要过多静坐,要多到户外活动,其作用是活动可以养阳。然而不能四季都这样,秋季和冬季应该注意多休息,因为休息可以养阴。只有养阳与养阴交替,才能最好地保养人体的阴阳平衡。如果活动时间过多,则阴精就容易亏虚;如果患伤寒,中风,虽然治愈了,不注意适当休息就更加损伤阴精。于是就容易患温病。这是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道理。
温病虽然亦常起病于太阳经脉,然而太阳温病与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截然不同,那就是温病一开始就出现邪火内发的病症,譬如口渴和不恶寒而反恶热。由于人体阴精亏虚,感受邪气后立即因为人体调动阳气而加重阴精不足的矛盾,于是出现明显的虚火内生。而阴精充足的人感受邪气则往往需要疾病持续一个过程才能导致阴精亏虚而转化为温病。譬如病伤寒而邪传阳明的实质就是伤寒转化为温病,但是由于它有一个比较长的太阳伤寒病理过程,即便它转化为温病,习惯上还称其为伤寒,而不称为温病。
温病的基本病理是阴虚火旺,其邪气呈火性,故称为火邪。人体阳气亢奋以抵御邪气,导致发热,为实热;人体阴精亏虚又产生虚热。于是实热与虚热相加,不恶寒而反恶热。之所以恶热,是因为虚热使人恶热。实热不会使人恶热,因为实热是人体调动阳气抗邪的表现,是人体的需要。而虚热是因为阴精亏虚,人体不宜继续维持亢奋的阳气,于是大脑发出恶热的信号,以警告自己。温病之所以不能使用温热药物,是因为人体阴精本来就很亏虚,不能支持亢奋的阳气,否则会加快病情恶化。恶热症状就是提示这个的。伤寒中风病人恶风寒,表明病人阴精尚充足,可以并且应该提升阳气以抵抗邪气。
所谓风温,实质是有明显太阳表证阶段的温病。如果太阳表证阶段很短则不叫风温而叫春温。本条文没有指明风温太阳表证阶段该如何治疗,而指出不能采用泻下和火疗。表证仍在,不能采用一派寒凉方剂;病人恶热,不能采取火疗法刺激本开亢奋的阳气,因为阴精已经明显亏虚,不能承受亢奋的阳气。】
【素问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由是而知阴精亏虚乃温病的内在原因,而伤寒乃是引起人体阴精亏虚的常见原因。当人体阴精充足的时候感受寒邪一般就引起伤寒,而病伤寒容易导致人体阴精不能充分恢复正常,于是日后就容易感受风寒邪气而引起温病发作。当然引起人体阴精亏虚的原因是很多的,不唯独伤寒,譬如劳倦也是引起阴精亏虚的常见原因。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这个条文直接提示了温病有太阳表证阶段,即温病亦常首发于太阳经脉。许多人患温病,其太阳病阶段很短,也有的人比较长一些。或长或短,取决于人体阴精的多少。阴精越充足的人,太阳病阶段越长。阴精充足者感受邪气引起太阳伤寒,伤寒日久不愈则损伤人体阴精,病愈后又由于没有注意保养阴精,导致长期阴精亏虚,在此基础上感受邪气则患温病。这是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道理。有些温病是从伤寒直接迁延而来的,譬如伤寒传经到阳明。有些温病是从中风迁延而来,太阳中风证也可以邪传阳明。伤寒传经也好,中风传经也好,都是阳气亢奋时间长了导致阴精亏虚,于是转化为温病。人体需要活动与休息交替,既不能长时间活动也不能长时间休息。长时间休息会导致人体阳气虚弱,长时间活动会导致人体阴精亏虚。24小时内需要至少5~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一年之中需要春季和夏季的适当活动,也需要秋季和冬季的适当休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指的就是春夏应该适当活动,不要睡懒觉,不要过多静坐,要多到户外活动,其作用是活动可以养阳。然而不能四季都这样,秋季和冬季应该注意多休息,因为休息可以养阴。只有养阳与养阴交替,才能最好地保养人体的阴阳平衡。如果活动时间过多,则阴精就容易亏虚;如果患伤寒,中风,虽然治愈了,不注意适当休息就更加损伤阴精。于是就容易患温病。这是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道理。
温病虽然亦常起病于太阳经脉,然而太阳温病与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截然不同,那就是温病一开始就出现邪火内发的病症,譬如口渴和不恶寒而反恶热。由于人体阴精亏虚,感受邪气后立即因为人体调动阳气而加重阴精不足的矛盾,于是出现明显的虚火内生。而阴精充足的人感受邪气则往往需要疾病持续一个过程才能导致阴精亏虚而转化为温病。譬如病伤寒而邪传阳明的实质就是伤寒转化为温病,但是由于它有一个比较长的太阳伤寒病理过程,即便它转化为温病,习惯上还称其为伤寒,而不称为温病。
温病的基本病理是阴虚火旺,其邪气呈火性,故称为火邪。人体阳气亢奋以抵御邪气,导致发热,为实热;人体阴精亏虚又产生虚热。于是实热与虚热相加,不恶寒而反恶热。之所以恶热,是因为虚热使人恶热。实热不会使人恶热,因为实热是人体调动阳气抗邪的表现,是人体的需要。而虚热是因为阴精亏虚,人体不宜继续维持亢奋的阳气,于是大脑发出恶热的信号,以警告自己。温病之所以不能使用温热药物,是因为人体阴精本来就很亏虚,不能支持亢奋的阳气,否则会加快病情恶化。恶热症状就是提示这个的。伤寒中风病人恶风寒,表明病人阴精尚充足,可以并且应该提升阳气以抵抗邪气。
所谓风温,实质是有明显太阳表证阶段的温病。如果太阳表证阶段很短则不叫风温而叫春温。本条文没有指明风温太阳表证阶段该如何治疗,而指出不能采用泻下和火疗。表证仍在,不能采用一派寒凉方剂;病人恶热,不能采取火疗法刺激本开亢奋的阳气,因为阴精已经明显亏虚,不能承受亢奋的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