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而不滞:补,就是补益法又叫补虚法。滞,就是凝积、不流通。补而不滞,是指运用补益法治疗气血阴阳虚证的方药配伍时,应注意不能单用补益药物而壅滞脾胃或阻滞气机,应适当配伍理气、活血、醒脾健胃、淡渗除湿等药以防用补益法而导致气滞、血滞、湿滞、食滞、痰滞之弊。因部分补益药药性厚腻涩滞,守而不行,不容易消化,如补气药人参、黄芪;补血药当归、熟地黄“味甘微苦,味厚气薄,沉也……”(《景岳全书•本草正•地黄》);补阴药沙参、麦冬;补阳药鹿茸、肉苁蓉;过用或用于脾不健者可能妨碍脾胃运化,需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顾护脾胃,同时,补气应辅以理气或渗利湿浊、化痰,补血应辅以行血和醒脾和胃等药物,使方药通补结合,补中寓泻,补泻并用。正如程钟龄《医学心悟》所言:“天地之理,有合必有开,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泄,如补中汤用参芪,必有陈皮以开之,六味汤用熟地,即用泽泻以导之,古人用药,补正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自得力”。
滋而不腻:滋,指滋阴的补法。腻,即粘腻。滋阴类药物大多性粘腻,用于阴虚类病证时须适当配伍醒脾健胃,或淡渗利湿,或理气之品,防其滋而敛湿碍气呆脾胃。如一贯煎中用少许川楝子理气,六味地黄丸用苓泽以淡渗利湿等等,皆为滋而不腻的配伍。
多看一些补益方剂便能加深这些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