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亦也。叔和云:多食亦肌虚,此之谓也。
【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说,解剖学的那个胃对消化吸收食物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医学的胃腑不是解剖学的胃。中医学的胃腑在解剖学看来包括胃,小肠,胰腺和肝脏。如果撇开解剖学,单从生理功能来说,我们可认为胃腑发挥这个作用。一个人能不能消化吸收食物取决于胃腑的元气是否旺盛。如果胃腑元气旺盛,则能食而不伤,但是未必过时而不饥。因为人的饥饿感是否产生不在于是否有充足的食物从消化道吸收入血液,而在于是否有充足的营养物质从血液吸收入细胞。譬如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胃腑的消化吸收功能是旺盛的,每餐都吃得饱饱的,并且没有腹泻,食物都充分吸收了,却往往没有到吃饭的时间就饥饿难耐。可见过时而不饥的问题不出在胃腑。
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
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脾胃的整体功能包括了把充足的食物消化吸收入血液和进一步吸收入细胞。
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
四肢不举的原因是肌肉细胞不能吸收营养物质。肥而四肢不举,是因为人体脂肪多而肌肉相对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任何细胞利用营养物质发生了混乱,脂肪细胞可以充分吸收营养物质而肌肉细胞不能充分吸收营养物质。这必然是因为肌肉细胞的结构被破坏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邪火损害了人体的正常物质结构,是脾藏阴虚而生邪火。少食而肥的人必定经历了能食而肥,不到吃饭时间就饥饿难耐的病理过程。先是脾胃俱旺而能食而肥,然后是脾阴虚而生邪火,损伤了肌肉细胞而没有损伤脂肪细胞,肌肉细胞不能获取充足的营养物质,于是不到吃饭时间就饥饿难耐,吃进的营养都被脂肪细胞吸收了,于是能食而肥,不到吃饭时间就饥饿难耐。脾阴虚进一步严重,把脂肪细胞也损伤了,于是脂肪和肌肉皆消瘦。
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亦也:
善食而瘦,瘦是因为脾气虚弱,善食是因为胃气旺盛。这里所说的善食,是指不仅能吃,而且不到吃饭时间就饥饿难耐。脾气的作用是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谷精微的实质主要是及时制造人体细胞和其它结构物质以补充其被破坏者。所以脾气的本质属于阴气的性质,脾气虚弱主要就是脾阴虚。脾阴虚则邪火内生,邪火内生则损害人体的正常结构,包括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的正常结构,使其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譬如损害细胞膜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被损害,细胞得不到营养物质,则胃气就代偿性亢奋,这被医家认为是胃伏邪火于气分。胃的邪火来源于脾阴虚。】
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黄帝针经》云:面热者,足阳明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
【饮食不节则胃病,说的是长时间过多饮食而相继导致能食而肥---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善食而瘦。其实在中间的那个过程不是少食而肥,而是即便少食亦肥,患者通常还是很能食的。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说的是脾阴虚弱(即脾气虚弱,因为脾气主要是阴气),邪火内生的情况。疾病不在于胃而在于脾。
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这里说的脾病指的是脾藏阳气虚弱。所谓脾藏阳气,实际上是胃腑的阳气,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到血液中。胃腑阳气虚弱则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食物不能消化而不能吸收,在消化道腐败而腹泻。食物既不能从消化道吸收入血液,细胞就不能从血液中吸收营养物质,于是出现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的症状。】
【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说,解剖学的那个胃对消化吸收食物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医学的胃腑不是解剖学的胃。中医学的胃腑在解剖学看来包括胃,小肠,胰腺和肝脏。如果撇开解剖学,单从生理功能来说,我们可认为胃腑发挥这个作用。一个人能不能消化吸收食物取决于胃腑的元气是否旺盛。如果胃腑元气旺盛,则能食而不伤,但是未必过时而不饥。因为人的饥饿感是否产生不在于是否有充足的食物从消化道吸收入血液,而在于是否有充足的营养物质从血液吸收入细胞。譬如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胃腑的消化吸收功能是旺盛的,每餐都吃得饱饱的,并且没有腹泻,食物都充分吸收了,却往往没有到吃饭的时间就饥饿难耐。可见过时而不饥的问题不出在胃腑。
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
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脾胃的整体功能包括了把充足的食物消化吸收入血液和进一步吸收入细胞。
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
四肢不举的原因是肌肉细胞不能吸收营养物质。肥而四肢不举,是因为人体脂肪多而肌肉相对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任何细胞利用营养物质发生了混乱,脂肪细胞可以充分吸收营养物质而肌肉细胞不能充分吸收营养物质。这必然是因为肌肉细胞的结构被破坏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邪火损害了人体的正常物质结构,是脾藏阴虚而生邪火。少食而肥的人必定经历了能食而肥,不到吃饭时间就饥饿难耐的病理过程。先是脾胃俱旺而能食而肥,然后是脾阴虚而生邪火,损伤了肌肉细胞而没有损伤脂肪细胞,肌肉细胞不能获取充足的营养物质,于是不到吃饭时间就饥饿难耐,吃进的营养都被脂肪细胞吸收了,于是能食而肥,不到吃饭时间就饥饿难耐。脾阴虚进一步严重,把脂肪细胞也损伤了,于是脂肪和肌肉皆消瘦。
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亦也:
善食而瘦,瘦是因为脾气虚弱,善食是因为胃气旺盛。这里所说的善食,是指不仅能吃,而且不到吃饭时间就饥饿难耐。脾气的作用是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谷精微的实质主要是及时制造人体细胞和其它结构物质以补充其被破坏者。所以脾气的本质属于阴气的性质,脾气虚弱主要就是脾阴虚。脾阴虚则邪火内生,邪火内生则损害人体的正常结构,包括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的正常结构,使其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譬如损害细胞膜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被损害,细胞得不到营养物质,则胃气就代偿性亢奋,这被医家认为是胃伏邪火于气分。胃的邪火来源于脾阴虚。】
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黄帝针经》云:面热者,足阳明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
【饮食不节则胃病,说的是长时间过多饮食而相继导致能食而肥---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善食而瘦。其实在中间的那个过程不是少食而肥,而是即便少食亦肥,患者通常还是很能食的。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说的是脾阴虚弱(即脾气虚弱,因为脾气主要是阴气),邪火内生的情况。疾病不在于胃而在于脾。
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这里说的脾病指的是脾藏阳气虚弱。所谓脾藏阳气,实际上是胃腑的阳气,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到血液中。胃腑阳气虚弱则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食物不能消化而不能吸收,在消化道腐败而腹泻。食物既不能从消化道吸收入血液,细胞就不能从血液中吸收营养物质,于是出现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