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1/09
- 帖子
- 16496
- 获得点赞
- 257
- 声望
- 63
读《论语》,我们大都感到孔子是个思想上的“圣人”。但我觉得,他老人家除了是个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之外还是一位养生学家。在孔圣人那个年代,当时的人均寿命不到30岁,而孔子却能享年73岁。不能不说孔老夫子在养生方面有独到之处。
在《论语·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之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之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仅以“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来说吧,在此时期过早地介入性生活,非但不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对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这是对不同年龄提出的养生要求。
在“圣人”的政治主张中,也蕴含着养生之道。一次,鲁哀公问孔子:“知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回答:“知者乐,仁者寿。”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一生中论述最多的是“仁”,《论语》中谈到“仁”的地方多达近两百次。他在《论语·雍也》中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提出了“以德助寿”的养生观点,这一观点直到今天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仁者”何以长寿?“仁”,是一个道德范畴的概念,把它引入医学,则为身心,为精神矣。西方医学研究也认为,心理平衡是生理平衡非常重要的条件。精神的宁静愉悦可以提升人的免疫功能,可以增加细胞的分裂速度和分裂次数。孔子认为人不能长寿是因为“夫寝处不适,食欲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辱强,愤怒不类,动不量力,兵共杀之。”此处孔子说的疾病而死、服刑而死、争战而死都与道德有关系。孔子特别强调“内无思想之患,以怡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散,精神不散。”用今天的观点来说,“仁者”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道德高尚,性情平和,与世无争,从不争强斗气;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不忧不愁,快活一生,怎能不长寿呢?
现代科学研究更充分说明了道德修养与延年益寿的密切关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统计表明,心情快乐,性情平和的人患结核病,流感、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少,死亡率也越低。常言也说:笑一笑,十年少。精神好,永不老。可见,孔老夫子的养生之道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目前,人们都十分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问题。养生先养心,作为现代人首先要加强个人的文化修养,多读有益之书。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不仅可以与先贤们交流,增长学识,而且十分有利于身心健康。加强个性修养也极为重要。不大喜大悲,不暴怒,不急躁,不喜怒无常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品德修养则是长寿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一生的修炼。清心寡欲,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物我两忘。到此境界,应是德高寿高之人。(张涛 孙红雨)
在《论语·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之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之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仅以“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来说吧,在此时期过早地介入性生活,非但不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对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这是对不同年龄提出的养生要求。
在“圣人”的政治主张中,也蕴含着养生之道。一次,鲁哀公问孔子:“知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回答:“知者乐,仁者寿。”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一生中论述最多的是“仁”,《论语》中谈到“仁”的地方多达近两百次。他在《论语·雍也》中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提出了“以德助寿”的养生观点,这一观点直到今天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仁者”何以长寿?“仁”,是一个道德范畴的概念,把它引入医学,则为身心,为精神矣。西方医学研究也认为,心理平衡是生理平衡非常重要的条件。精神的宁静愉悦可以提升人的免疫功能,可以增加细胞的分裂速度和分裂次数。孔子认为人不能长寿是因为“夫寝处不适,食欲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辱强,愤怒不类,动不量力,兵共杀之。”此处孔子说的疾病而死、服刑而死、争战而死都与道德有关系。孔子特别强调“内无思想之患,以怡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散,精神不散。”用今天的观点来说,“仁者”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道德高尚,性情平和,与世无争,从不争强斗气;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不忧不愁,快活一生,怎能不长寿呢?
现代科学研究更充分说明了道德修养与延年益寿的密切关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统计表明,心情快乐,性情平和的人患结核病,流感、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少,死亡率也越低。常言也说:笑一笑,十年少。精神好,永不老。可见,孔老夫子的养生之道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目前,人们都十分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问题。养生先养心,作为现代人首先要加强个人的文化修养,多读有益之书。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不仅可以与先贤们交流,增长学识,而且十分有利于身心健康。加强个性修养也极为重要。不大喜大悲,不暴怒,不急躁,不喜怒无常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品德修养则是长寿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一生的修炼。清心寡欲,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物我两忘。到此境界,应是德高寿高之人。(张涛 孙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