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爷教我学望诊
“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而知之谓之巧,问而知之谓之工,这句话是说高明的中医,只要
看上病人一眼,就知道病人的大体病情,就能说出病人的宿疾所在,而通过切脉来诊病
,只能是一种技巧。而很一般的医生,只能通过反复的询问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太爷
悠然的抽着旱烟,一边吐着烟圈,一边对着我讲述。
“比如今天下午来看的张老爷子,你看他面色发黑,走路用手扶着腰,一脸的病容,就
知道他有腰痛病了,而且得病不止三年了。”
“太爷,从他走路的样子看出他腰痛,很容易,可怎么知道他得了三年以上的病呢?”
“在咱们农村,腰痛的病人很多。多见于劳伤,也就是劳累中腰部损伤,瘀血停在腰部
,久而久之,面色黎黑,没有光泽。当然还有其他的情况引起的腰痛,张老爷子以烧碳
为生,腰部容易出现劳损。加上风里来,雨里去,所以腰部既有瘀血又有寒湿,病程长
啊!”
“这病不太好治吧!”
“下午太爷给他拔火罐,拔出许多黑色的瘀血,现在他应该好很多,这病不拔不行啊!
拔完后吃上几天肉桂粉、三七粉散散寒、活活血就好得差不多了。”
“你要记住,望诊首先望神,就是看病人是得神还是失神。得神的患者双目明亮灵活,
神智清楚,反应灵敏,而失神的患者双目晦暗无光,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得神好治,
失神难治啊!”
“那李太爷去年去世时还满面红光,反应也灵活,为啥当天下午就死了呢?”我有些疑
惑的问道。
“那是假神,也就是回光返照。患者原本无神,突然出现有神的表现,是脏腑精气极度
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所致。这是危重病人将死的征兆。”
太爷接着说:“望诊除了望神外,要望面色,望形体,望五官,望皮肤,望舌等,这些
东西在平时看病时都临证给你讲过,你要铭记在心上才行。临症时要结合脉象,多运用
,多练习,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而且当你将望诊运用习惯后,你自己会
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自己的望诊思路和体系。有的医生偏于望面色,而有的则偏于望
眼,有的直接望掌纹,不论哪一种,只要你深入进去,系统化,都可以做到望而知之,
不必过于贪多而泛,否则……”太爷的话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
自打开年来,太爷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常常说几句话就咳得喘不过来。看病人的时间
少了许多。他总是自嘲说自己老了, 要被阎王爷请去喝酒了。但不管精神再怎么不济,
太爷仍然每天抽空给我讲些医学道理。看着太爷日渐消瘦的脸,我真希望自己快快长大,
尽早掌握太爷所教给自己的东西,能让太爷恢复健康。
有很多的医学道理,太爷总是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当初的我并不明白为什么太爷有时
候那么罗嗦。但时至今日,再想起太爷所强调的东西才知道太爷是有道理的。比如望诊
,虽然在大学课程中关于望诊的内容并不多,但在图书馆看到许多关于望诊的书,往往
厚厚的一本,极尽详细。想想太爷所说过的,医家各有偏重,不论哪一种,只要你深入
进去,系统化,都可以做到望而知之。而做为医者,我们更重要的是习人之所长,丰富
自己,成就自己的体系,治病救人才是目的。不可偏离本意。
太爷喝了一口凉茶,缓了一缓接着说:“东娃子,在望诊中,前辈总结过一些特殊的情
况,我慢慢讲给你听,你可要记住,在以后看病的时候对照着使用。第一:小儿鼻根处
出现青筋显露,表现肠道有病,而青筋颜色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加深。第二:成人面颊部
出现暗红色,发紫,多有心脏疾患。第三、指甲出现如瓦楞状条纹,反应肝脏供血不足
。第四……”太爷一口气讲了二三十个,我一边听,一边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 虽然有许
多字不会写,但我都用拼音标注了。太爷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我抬起头来看着太爷清
瘦的脸,两颊暗红色,发紫,我心中一惊,难道太爷心脏有病?这该怎么办?
正当我走神时,太爷突然咳声顿止,双目紧闭,脸色青紫,随后太爷身体一倾,倒在我
身上,我非常害怕,我马上抓着太爷的手腕切脉,脉细弱,夹有滑数之象,我一边大声
喊我母亲,一边飞快的思考。
滑数为痰为热,脉细弱为气虚。太爷常年抽烟,是不是一口热痰卡在喉间,咽不下,又
无力吐出,如何是好?
黄痰属阳,当以阴药治疗。可那来得及弄药。这时我母亲正好赶过来。她在井边洗衣服
,听到我的叫声后过来的。看到母亲手上的水,我立即想到,借井水之寒凉来治疗热痰
之粘稠,也符合以阴治阳,于是让母亲去取碗井水来。
水放在太爷嘴边,吸了一小口,接着是一大口,再接着是太爷长舒一口气!一会后太爷
吐了将近半碗粘痰。
太爷醒来后看着我说:“我老了。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连一口粘痰都吐不出来了!”神
情极度沮丧。
我说太爷,你不老,你才95岁,你说过要活一百岁的!母亲看了看太爷,对我说,这些
年太爷教你学医,身体累坏了!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太爷给了我一本他写的《望诊技巧
》,我自己边看边背,没有再缠着太爷讲解了。
有一天,二婶突然来找我,说吃了几天辣椒,眼睛出血了,我抬头一看,见二婶左眼白
睛部分红红的,成血眼了。二婶问我有没有办法。我想起《望诊技巧》上说:“双目肝
开窍,白睛肺为先”,二婶的病当从清肝肺热毒来治疗,此病属阳,当用属阴之寒凉药
,我一边思索,一边回头看药柜。黄芩、黄柏、苦参……桑叶!对,就用桑叶,记得很
早前太爷就给我讲过桑叶清肝肺之火,还有止血作用。于是我给二婶抓了两把桑叶让她
泡茶喝,二婶却伸手让我切脉,我笑道:“望而知之谓之神!放心喝吧”!第二天,看
到二婶时,出血基本上全消了,二婶高兴地说我还有两下子,早些年也出现过,当时喝
了一个星期的中药才好,想不到两把桑叶就这么好了!
太爷听到这件事情后,一直夸我,说我学医有悟性,可只有我自己知道,《望诊技巧》
上的东西我连一半都没想通,医学太深奥了,我只知道太爷传给我的是多么好的东西,
而我却不会利用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翻开《望诊技巧》时,心中感慨万千,太爷没有通过系统
学习,却能通过大自然的规律领悟出那么多医学道理真是不易,而现在的我,手里捧着
《黄帝内经》,却有太多的不明白的地方,太爷啊,要是时光能倒流,我们祖孙两再在
一起谈论望诊该多好。
时至今日,每当我运用桑叶治疗急性巩膜充血时,就会想起我的太爷,和他教我望诊时
的情形。
第五章:太爷激励我上大学
十二岁那年,我小学毕业了。
当我拿着薄薄的毕业证给太爷看时,太爷笑着说“东娃子不错!等上完初中就考卫校,
要好好深造!”这番话说完还没有十天,太爷就改变了主意,让我不要考卫校,要立志
考省里最有名的中医学院。
事情是这样的,村里刘家孙子刘斌才十岁,出现右下腹疼痛三天了,家里大人看孩子疼
得不厉害就未理会,后来病情加重,找到太爷,太爷切完脉,摸摸孩子的头,用手轻轻
按刘斌的右下腹,叹了口气说:“娃子的肠子烂了一小结,开了服中药——大黄牡丹汤
加红藤,刘斌服药后拉了拉肚子,烧退了,可没过几个小时又开始发烧,太爷让尽快送
到镇医院,镇医院大多是县卫校毕业的,看完后说怕是阑尾炎化脓穿孔了,让送到县医
院做手术。一周后,刘斌回到了村里,县医院给做了个小手术,把阑尾给切除了,病也
就好了。
这件事情给太爷很大的打击,中医治疗疾病还是有很多局限性的,卫校的学生学的是西
医,而且学得比较浅,要想将家传中医有所发展,就必须要到更好的学校深造。太爷于
是很郑重的告诉我,必虚要考上大学,考上中医学院。在那个年代,考大学是很不容易
的事情,村里就没有出现过一个大学生。我担心怕考不上,太爷说事在人为,初中三年
,高中三年,六年后必须要上大学。虽然我传给你一些医学知识,但毕竟是非常有限的
,中医博大精深,只有不但深入学习,才能有所作为。为了不让太爷失望,于是我开始
立志考大学,不仅为我自己,更为太爷,为我们从没出现过大学生的小山村。
进入初中后必须要住宿,每周只有周六周日两天在家,每次回家,太爷总希望我能和他
在一起多呆会,而他依然将他对中医的理解传授给我。
“世界上事物成千上万,事物之间除了阴阳属性划分外,还有一种划分方式,就是五行
。”太爷讲道。
“五行不就是木火土金水吗!我不学看风水的!”我不太相信风水,老师说过那是迷信。
“狗怕老虎,老鼠怕猫是迷信吗?”太爷问。
“那当然不是迷信!”
“老鼠为什么怕猫?”
我摇摇头。
“世间的事物都存在相生和相克,猫克老鼠,所以老鼠就怕猫。”
“这和看病有什么关系呢?”
“人的五脏也存在相生和相克的关系!”太爷悠悠的说道。
“要搞清楚人体五脏的相生相克就得了解学习五行!”太爷肯定的说道。“木火土金水
是将世界上的事物按照五种不同的类型进行划分,就好比用阴阳来划分事物一样,只是
划分的方法不一样,掌握了五行的划分方式,就了解了五种类型物质的各自属性,对事
物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白色属金,肺也属金,很多白色的药物就能治疗肺病,
如百合、白果、川贝母等;红色属火,心脏也属火,一些红色的药物就能治疗心脏疾病
,如丹参、红花、山楂、大枣等….”
我第一次听太爷这样分析药性和疾病的治疗,太有意思了,我以为只有背会了《药性赋
》才能知道药物的功效,没想到只要看看药物的颜色就知道能够治疗什么疾病了,这种
分类方法真有意思。
太爷接着说:“除了将颜色分五行,味道也可以分无五行,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甜味
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
“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才构成了完美的大千世界。古人通过观察大自然的规律发
现给树浇水,它会长高,于是归纳为水能生木;木头燃烧可以产生火焰,于是归纳为木
生火;火焰产生完后,化为灰烬,变成土,于是归纳为火能生土;土壤通过冶炼,能够
变成金属,于是归纳为土生金;金属在高温下能变成液体,如同水一样,于是归纳为金
生水….”
“这种看似普通的物质变化,古人通过天人相应,将其运用到人体的五脏生克变化中。”
“比如人体如果肺气不足,肺属金,土能生金,脾胃属土,通过健脾胃就可以达到补肺
气的作用,这就是通常说的‘培土生金法’。”
“再比如长期肾亏的病人,治疗时通过调补肺脏,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就是金
生水在人体的运用。”
“那么肝病治肾,心病治肝,胃病治心都是利用五行相生道理了?”我接着太爷的话说。
“是的,除了相生还有相克。分别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太
爷继续说。
“临床上肝病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脾胃功能不好,就是肝木克脾土所致,所以遇见肝病
的患者,首先别忘了照顾好脾胃。”
“腰部水湿过重的患者,利尿不能解决问题,土能克水,通过健脾胃就可以治疗腰部寒
湿过重。”
“哦,我终于明白了你为什么用白术、茯苓、干姜治疗腰痛了,当时我还纳闷,没有用
一味止痛药,却能达到止痛的作用,原来是针对腰部水湿采用了土克水的办法,土的功
能恢复了,水湿自然就除掉了!”
“那我在学校脚经常流汗,回家后光着脚丫子踩在地上,脚就不出汗了,这也是土克水
?”
太爷被我问的哭笑不得,不过他想了想,还是认为我说的对,也许光脚丫子踩在土地上
还真能治疗汗脚!
太爷的身体很虚弱,看到我对五行有些领悟,就给了本书让我自己看,他没有在继续讲
五行了。只是对我说让我平时多想想天、想想地、想想身边的万事万物,再想想五行、
五脏,取象于天地,类比于五脏,这样很多疑难问题都可以解决。
这些话当时听起来有些玄乎,我甚至还以为太爷病了在说胡话,现在想起来,这些话便
是太爷思想的浓缩,他是多么希望能给我详细的阐述啊,而力不从心的暮年,只能用最
简短的话将胸中的千言万语描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