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浅谈中医养生大道(上)

花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774
获得点赞
84
声望
38
年龄
44
钟志明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

中医理论渊源流长,中医养生之道,内容丰富多彩,下面略举一二,以飨读者。

精神调养,提高防病机能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古人认为,调摄精神,就会正气兴旺,精力充沛,抗病能力强,就不会得病,对养生保健极具重要意义。俗话说得好,“笑口常开,青春常在”。但说时容易做时难,因为“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岂能置身世外桃园?中医认为,“七情”太过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病初仅伤神志,久必累及脏腑。因五脏的生克关系,更可互相影响。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由于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整天忧郁寡言,患上了“抑郁症”,日久,肺脾两伤,茶饭不思,饮食不进,胸闷气促,咳嗽吐血痰,最终这位妙龄女子死于“肺痨病”,岂不可悲吗?此外,《说岳全传》中还有“笑死牛皋,气死金兀术”的故事。而《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大喜伤心,心已受伤,神明无主(心主神明),引起精神错乱。现实生活中,气死的、笑死的、想死的、愁死的不乏其例。有的儿子不听话,老子一发火,倒下去就起不来了。前些日子,我的一个朋友的父亲突然“走”了,为什么呢?朋友说:“他就喜欢打牌,那天手气不好,一个下午都没和过,到下午五点钟的时候,他和了一把牌,很高兴,站起来哈哈笑了两声就倒下去了。”牌是“和了”,人也“倒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此不赘述。

说起来,这都是七情太过惹的祸,《素问·六微旨大论》曰:“亢则害,承及制,制则生化……”七情太过即为亢盛,亢盛了就要抵御它,调节它,不让它造成伤害,以维持事物的正常生化。

人要活得好,就要想得开,顺其自然,不为得失所虑。失去了的,让它成为记忆,想得到的就应加倍努力。心底无私天地宽,防病机能自然强。

运动调养,做到动静平衡

《吕氏春秋·尽数》有句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就是说经常运动的东西不会受到侵蚀,人亦然。所以有人提出“生命在于运动”。与此相反,有人提出“生命在于静养”,静养存精,得以长寿。从中医观点看,静则养神,动则养身。其实从辩证法的观点看,动与静是一个平衡协调的关系,四分动,六分静才是最佳的养生之法。具体运作就要因时置宜、因地置宜、因人置宜,不能强求一致。

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太极拳,有五禽戏,有舞刀、舞棍、舞枪、舞剑;有琴、棋、书、画;有游泳、跳舞、唱歌等,必须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环境条件和现有体质的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如体质肥胖者,虽然当前“三高症”(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尚未明显表露,但还是具备了“三高症接班人”的条件,就可选择步行或慢跑的活动项目,一天步行8000米(可分早、晚两段进行),运动会把体内的脂肪、糖转化为热能消耗掉,那“三高”就高不起来了。正如那柴油发电机,机器一开动,“热”和“光”发出来了,柴油就漫漫地消耗了。

不管选择哪个活动项目,贵在坚持,坚持才有效果,坚持才能达到强身健体、却病延年的目的。

附言:本文原为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钟志明主任医师的健康教育讲稿,由江西中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喻惠如、王园兰整理,本版分两次刊出。
 
浅谈中医养生大道(下)

□ 钟志明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

饮食调养,五味皆全不偏倚

《吕氏春秋·尽数》云:“毕数之务在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味充形,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这些可以并作一句话,就是你想长寿,辛甘酸苦咸五味食品不能偏倚,偏倚可能会招致疾病。这些经文语言古朴,但至今仍有养生保健的指导作用。

事物都有两面性。如酸的食品,适当吃一点,可以软化血管,防止或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对心脑血管病有好处,但吃得太多,会增加胃酸,久之可能引发溃疡病。咸的食品也一样,可以补充体内不可缺少的钠离子,但长期高盐,容易引发高血压病,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限制食盐用量,建议每人每天不要超过6克盐,旨在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中医是经验医学,也是平衡医学。说其经验,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的。说其平衡,是因为其指导思想就是平衡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救其本。”所以中医的治病宗旨就是“平衡阴阳”,给机体内、外造就一种和谐的环境。

养生保健,同样贯穿着“阴阳平衡”的指导思想。如素体阴虚者,容易生热,表现为心烦、失眠、多梦、盗汗等。饮食方面就应多吃点龟、鳖、墨鱼等补阴之品,补阴则可降火(虚火)。素体阳虚者,容易生寒,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夜尿多、阳事不举等。食疗方面就应多吃点狗肉、羊肉等温热之品,旨在回阳去寒。前些日子有个病人来就诊,说患口腔溃疡七八天了,吃过西药不顶用,想开些中药,问我是否有效?我看了看说:“你是否橘子吃得太多?”“那还用说,天天都吃”,他说。我告诉他,橘子吃得越多,口腔会烂得越厉害。为什么呢?因为体内营养失去平衡。你不用吃药,回去买些萝卜,买两根排骨,一块炖汤喝。过了两天他特意跑来跟我说:“你这办法还真灵,回去后照你的办法炖汤吃了,很快就全好了。”“吃了”,“好了”,看来是多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贯穿着中医“平衡、协调”的理念。

药物调养,协调阴阳保平安

药物是因病而设的,有是病用是药,这叫做“对症下药”。中医的用药原则是协调阴阳,补偏纠弊。如《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说“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指的是用补虚泻实的方法来纠正机体的虚、实之弊。《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说“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指的是用寒凉药物治疗热病,用温热药物治疗寒病,纠正机体的寒热之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药物来健身强体已成时尚。但是,也应遵循上述原则,否则会适得其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指的是因为中气虚而产生形体虚弱的人,须用温气药补养中气,使胃能消化,脾能健运,营养增加,形体就会逐渐丰满结实。精不足指的是精髓空虚,当补之以厚味、富有营养的动植物食品和药品,如何首乌、阿胶、龟胶或龟鹿二仙胶等,使其精髓逐渐地充实。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需要一个过程方可达到平衡的目的。

这里要说明三点:其一,进补之前应进行“健康体检”,查清是否有隐匿性疾病。如乙肝、隐匿性肾炎、“三高症”(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以免贻误治疗。

其二,克服盲从,不能跟潮流,赶时尚,别人买什么,你也买;别人吃什么,你也吃。因为,人的体质各有不同,从中医观点来说,有阴虚体质,有阳虚体质,有气虚体质,有血虚体质,也有阴阳两虚、气血双亏等各种不同的体质,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其三,不要跟着“广告”走。近两年我陆续听到、看到有不少人都在吃“六味地黄丸”,为什么?因为商家做了广告,说是“六味地黄丸”补肾。有人问我,“六味地黄丸能吃吗”?我说为什么不能吃,又不是毒药,吃了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就难说了。因为中药(不管是煎剂还是中成药),都有个“四气五味”,不辨寒、热、温、凉,不辨阴虚阳虚,盲目进补,可能会适得其反。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六味地黄丸是补阴的,肝、肾阴虚的人吃了自然有好处。不可能全国这么多人都是肾阴虚,有的根本就肾不虚,或者是肾阳虚的,吃了岂不是适得其反,自找麻烦吗?(喻惠如王园兰整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