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28
- 帖子
- 20890
- 获得点赞
- 202
- 声望
- 68
作者: 安在峰
《中药功效分类歌括》是一首学习中药知识,加强对其功效及类药记忆的歌诀。全歌收载了常用药物430余种,所载药物品种、名称、功效、性味及分类是按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为准,根据歌诀编写要求,在编写时,对及个别的药名,按照传统的习惯叫法,也有简称,则在附注中加以说明。
各类药物根据其功效,分别编为19首歌诀。每首歌诀都讲了类药的功效、性味、作用、药名及注意事项。此歌诀能帮助人们对中药的记忆及运用。习医者必记此歌诀。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一、解表药
解表药物味多辛,性有温凉两类分,
辛凉药物散风热,发散风寒用辛温。
辛温药物共如下:麻黄桂枝与藁本,
紫苏荆芥及防风,羌活白芷与葱白,
苍耳生姜与辛夷,香薷豆豉和细辛。
辛凉药物有如下:薄荷桑叶与蝉蜕,
菊花柴胡牛蒡子,浮萍升麻与葛根。
附注:
1.紫苏——紫苏叶。
2.豆豉——淡豆豉。
3.苍耳——苍耳子。
4.菊花——野菊花。
二、清热药
清热药物性均寒,味约两类苦和甘。
主要功用清里热,共为五类需细辨。
清热泻火药如下:石膏知母与芦根,
竹叶栀子夏枯草,熊胆决明天花粉。
清热燥湿药如下:黄柏黄连与黄芩,
算上一味龙胆草,还有一位名苦参。
清热凉血药如下:生地玄参与犀角,
算上一味牡丹皮,还有赤芍和紫草。
清热解毒药如下:青叶连翘蒲公英,
牛黄蚤休金银花,拳参射干与地丁,
马勃齿苋山豆根,红藤秦皮白头翁,
漏芦白蔹穿心莲,绿豆鲜皮土伏苓。
清虚热药地骨皮,银柴胡唻和青蒿。
附注:
1.竹叶——淡竹叶。
2.决明——决明子。
3.生地——生地黄。
4.青叶——大青叶。
5.地丁——紫花地丁。
6.齿苋——马齿苋。
7.鲜皮——白鲜皮。
三、泻下药
泻下药物通大便,排除积滞及水饮,
据其强弱分三类,攻下润下和逐水。
攻下药类苦咸甘,性主沉降味厚品,
大黄芒硝番泻叶,还有一味名芦荟。
润下药物性味甘,润滑肠道通大便,
作用缓和主沉降,火麻郁李仁子干。
峻下逐水药势猛,引起强烈腹泻通,
性主降泻味苦辛,均为有毒宜慎用,
商陆巴豆与大戟,甘遂芫花兼消肿。
附注:
1.火麻——火麻仁。
2.郁李——郁李仁。
四、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解痹痛,味多辛苦性温通,
能祛筋骨风湿邪,舒筋通络又止痛。
常用药有威灵仙,独活防已臭梧桐,
秦艽木瓜五加皮,桑枝虎骨徐长卿,
蚕沙蛇蜕豨莶草,千年健来络石藤,
海桐皮与寻骨风,伸筋草和海风滕。
五、芳香化湿药
化湿药物行散性,宣化湿浊味芳香,
此类药物皆辛温,健运脾胃气机畅。
常用苍术白豆蔻,厚补佩兰和藿香,
草果砂仁草豆蔻,虚者慎用免阴伤。
六、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味甘,通利小便性寒平,
有些药物性滑利,易伤胎元当慎用。
泽泻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与茯苓,
通草石韦海金沙,萆薢瞿麦和猪苓,
冬瓜皮与地肤子,赤小豆及茵陈蒿,
灯心草唻冬葵子,巧用上药小便通。
附注:
苡仁——薏苡仁。
七、温里药
温里之药主祛寒,又补肾来又壮阳,
药性温热味多辛,使用不当阴易伤。
常用祛寒药如下:附子肉桂和干姜,
细辛花椒吴茱萸,荜拨小茴与丁香,
胡椒和那荜澄茄,还有一味高良姜。
附注:
小茴——小茴香。
八、理气药
理气药物多性温,味辛或苦气芳香,
疏通气机消气滞,行气破气作用强。
常用橘皮和青皮,枳实佛手与木香,
香附乌药川楝子,甘松柿蒂与沉香,
九香虫那荔枝核,还有薤白与檀香。
九、消食药
消食药物多味甘,性平或温或酸辣,
无虚实者择其药,用于开胃食不化。
常用药有鸡内金,山楂神曲和谷芽,
算上一味莱菔子,还有一位是麦芽。
十、驱虫药
驱虫药物多味苦,麻痹分解肠虫体,
驱虫药物获效后,注意养胃和调理。
驱虫常用南瓜子,槟榔雷丸使君子,
鹤虱芜荑与贯众,还有榧子苦楝皮。
十一、止血药
止血药物味苦涩,温凉有别类有四,
凉血止血为类一,血热妄行而择之,
收敛止血为二类,主要用于血不止,
化瘀止血第三类,用于瘀阻痛不移,
温经止血四类药,虚寒出血最适宜。
常用药物苎麻根,侧柏槐花和大蓟,
棕榈紫珠仙鹤草,地榆茜草与白及,
蒲黄艾叶血余炭,藕节卷柏和三七。
附注:
侧柏——侧柏叶。
十二、活血化瘀药
此药性味苦辛温,消散瘀血促血行,
活血化瘀通血脉,利痹消肿能定痛。
活血逐瘀药如下:郁金姜黄和川芎,
乳香莪术延胡索,丹参没药与三梭,
泽兰虎杖益母草,牛膝桃仁鸡血藤,
水蛭红花五灵脂,王不留行自然铜,
虻虫鳖虫穿山甲,月经过多当慎用。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和平喘,标本之别在作用,
化痰药物治病因,止咳平喘治病症,
这些药物主降泻,外感表症勿早用,
此种药物分三类,主要区别在功能。
温化寒痰为其一,味多辛苦温燥性,
常用药物白芥子,皂角白前天南星,
旋覆花唻白附子,半夏有毒须慎用。
清化热痰为其二,性味寒凉甘咸苦,
浮海石唻胖大海,海藻礞石与贝母,
天竺黄那海哈壳,竹茹瓜蒌和昆布。
止咳平喘为其三,性味寒温多辛苦,
白果苏子马兜铃,桔梗杏仁和百部,
枇杷桑皮葶苈子,款冬紫莞与前胡。
附注:
1.枇杷——枇杷叶。
2.桑皮——桑白皮。
3.款冬——款冬花。
十四、安神药
安神之药主定志,性味甘平养心神,
根据药物之性质,植物矿物两类分。
常用朱砂和磁石,龙骨琥珀柏子仁,
加上远志合欢皮,还有一味酸枣仁。
十五、平肝熄风药
此类药物性寒凉,味咸甘苦归肝经,
按其功能分两类,各类应用需辨证,
平肝潜阳为其一,二类熄风能止痉。
常用天麻代赭石,牡蛎僵蚕石决明,
紫贝齿那羚羊角,全蝎蒺藜和钩藤,
算上一味珍珠母,还有一味叫蜈蚣。
十六、开窍药
开窍药物主醒神,性味辛温气芳香,
邪气蒙心神内闭,临床急救有用场。
常用冰片石菖蒲,还有麝香苏合香。
十七、补虚药
补虚之药益气血,增强机能补阳阴,
用于气血阴阳虚,具其应用四类分。
一类名为补气药,此药性味多甘辛,
黄芪白术西洋参,人参山药太子参,
扁豆大枣和蜂蜜,甘草饴糖和党参。
二类名为补血药,此药性味多甘温,
首乌熟地龙眼肉,阿胶白芍和当归。
三类名为补阴药,性味甘寒生液津,
天冬麦冬枸杞子,石斛玉竹和沙参,
黄精百合墨旱莲,龟版鳖甲与桑椹。
第四类为补阳药,味多甘咸多温性,
仙茅续断巴戟天,益智仁唻与鹿茸,
蛤蚧河车胡桃肉,菟丝沙苑肉苁蓉,
骨碎补唻淫羊藿,补骨脂那和杜仲。
还有锁阳胡芦巴,冬虫夏草此类中。
附注:
1.首乌——何首乌。
2.熟地——熟地黄。
3.河车——紫河车。
4.菟丝——菟丝子。
5.沙苑——沙苑子。
十八、收涩药
收涩药味酸涩甘,性主平温收敛之,
常用乌梅麻黄根,浮小麦唻五味子,
糯稻根那椿树皮,肉豆蔻唻五倍子,
石榴皮那桑螵蛸,罂粟壳唻金樱子,
禹余粮那山茱萸,乌贼骨唻赤石脂,
诃子莲子和芡实,还有一味覆盆子。
十九、外用药
体表局部外用药,大多有毒或温寒,
解毒杀虫消肿痛,去腐生肌湿收敛,
临床应用要辨证,药据病情认真选。
常用硫黄炉甘石,水银斑蝥和明矾,
轻粉雄黄马前子,硼砂砒石和常山,
毛茛大蒜蛇床子,瞻酥藜芦和铅丹,
算上一味露蜂房,还有一味是皂矾。
《中药功效分类歌括》是一首学习中药知识,加强对其功效及类药记忆的歌诀。全歌收载了常用药物430余种,所载药物品种、名称、功效、性味及分类是按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为准,根据歌诀编写要求,在编写时,对及个别的药名,按照传统的习惯叫法,也有简称,则在附注中加以说明。
各类药物根据其功效,分别编为19首歌诀。每首歌诀都讲了类药的功效、性味、作用、药名及注意事项。此歌诀能帮助人们对中药的记忆及运用。习医者必记此歌诀。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一、解表药
解表药物味多辛,性有温凉两类分,
辛凉药物散风热,发散风寒用辛温。
辛温药物共如下:麻黄桂枝与藁本,
紫苏荆芥及防风,羌活白芷与葱白,
苍耳生姜与辛夷,香薷豆豉和细辛。
辛凉药物有如下:薄荷桑叶与蝉蜕,
菊花柴胡牛蒡子,浮萍升麻与葛根。
附注:
1.紫苏——紫苏叶。
2.豆豉——淡豆豉。
3.苍耳——苍耳子。
4.菊花——野菊花。
二、清热药
清热药物性均寒,味约两类苦和甘。
主要功用清里热,共为五类需细辨。
清热泻火药如下:石膏知母与芦根,
竹叶栀子夏枯草,熊胆决明天花粉。
清热燥湿药如下:黄柏黄连与黄芩,
算上一味龙胆草,还有一位名苦参。
清热凉血药如下:生地玄参与犀角,
算上一味牡丹皮,还有赤芍和紫草。
清热解毒药如下:青叶连翘蒲公英,
牛黄蚤休金银花,拳参射干与地丁,
马勃齿苋山豆根,红藤秦皮白头翁,
漏芦白蔹穿心莲,绿豆鲜皮土伏苓。
清虚热药地骨皮,银柴胡唻和青蒿。
附注:
1.竹叶——淡竹叶。
2.决明——决明子。
3.生地——生地黄。
4.青叶——大青叶。
5.地丁——紫花地丁。
6.齿苋——马齿苋。
7.鲜皮——白鲜皮。
三、泻下药
泻下药物通大便,排除积滞及水饮,
据其强弱分三类,攻下润下和逐水。
攻下药类苦咸甘,性主沉降味厚品,
大黄芒硝番泻叶,还有一味名芦荟。
润下药物性味甘,润滑肠道通大便,
作用缓和主沉降,火麻郁李仁子干。
峻下逐水药势猛,引起强烈腹泻通,
性主降泻味苦辛,均为有毒宜慎用,
商陆巴豆与大戟,甘遂芫花兼消肿。
附注:
1.火麻——火麻仁。
2.郁李——郁李仁。
四、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解痹痛,味多辛苦性温通,
能祛筋骨风湿邪,舒筋通络又止痛。
常用药有威灵仙,独活防已臭梧桐,
秦艽木瓜五加皮,桑枝虎骨徐长卿,
蚕沙蛇蜕豨莶草,千年健来络石藤,
海桐皮与寻骨风,伸筋草和海风滕。
五、芳香化湿药
化湿药物行散性,宣化湿浊味芳香,
此类药物皆辛温,健运脾胃气机畅。
常用苍术白豆蔻,厚补佩兰和藿香,
草果砂仁草豆蔻,虚者慎用免阴伤。
六、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味甘,通利小便性寒平,
有些药物性滑利,易伤胎元当慎用。
泽泻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与茯苓,
通草石韦海金沙,萆薢瞿麦和猪苓,
冬瓜皮与地肤子,赤小豆及茵陈蒿,
灯心草唻冬葵子,巧用上药小便通。
附注:
苡仁——薏苡仁。
七、温里药
温里之药主祛寒,又补肾来又壮阳,
药性温热味多辛,使用不当阴易伤。
常用祛寒药如下:附子肉桂和干姜,
细辛花椒吴茱萸,荜拨小茴与丁香,
胡椒和那荜澄茄,还有一味高良姜。
附注:
小茴——小茴香。
八、理气药
理气药物多性温,味辛或苦气芳香,
疏通气机消气滞,行气破气作用强。
常用橘皮和青皮,枳实佛手与木香,
香附乌药川楝子,甘松柿蒂与沉香,
九香虫那荔枝核,还有薤白与檀香。
九、消食药
消食药物多味甘,性平或温或酸辣,
无虚实者择其药,用于开胃食不化。
常用药有鸡内金,山楂神曲和谷芽,
算上一味莱菔子,还有一位是麦芽。
十、驱虫药
驱虫药物多味苦,麻痹分解肠虫体,
驱虫药物获效后,注意养胃和调理。
驱虫常用南瓜子,槟榔雷丸使君子,
鹤虱芜荑与贯众,还有榧子苦楝皮。
十一、止血药
止血药物味苦涩,温凉有别类有四,
凉血止血为类一,血热妄行而择之,
收敛止血为二类,主要用于血不止,
化瘀止血第三类,用于瘀阻痛不移,
温经止血四类药,虚寒出血最适宜。
常用药物苎麻根,侧柏槐花和大蓟,
棕榈紫珠仙鹤草,地榆茜草与白及,
蒲黄艾叶血余炭,藕节卷柏和三七。
附注:
侧柏——侧柏叶。
十二、活血化瘀药
此药性味苦辛温,消散瘀血促血行,
活血化瘀通血脉,利痹消肿能定痛。
活血逐瘀药如下:郁金姜黄和川芎,
乳香莪术延胡索,丹参没药与三梭,
泽兰虎杖益母草,牛膝桃仁鸡血藤,
水蛭红花五灵脂,王不留行自然铜,
虻虫鳖虫穿山甲,月经过多当慎用。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和平喘,标本之别在作用,
化痰药物治病因,止咳平喘治病症,
这些药物主降泻,外感表症勿早用,
此种药物分三类,主要区别在功能。
温化寒痰为其一,味多辛苦温燥性,
常用药物白芥子,皂角白前天南星,
旋覆花唻白附子,半夏有毒须慎用。
清化热痰为其二,性味寒凉甘咸苦,
浮海石唻胖大海,海藻礞石与贝母,
天竺黄那海哈壳,竹茹瓜蒌和昆布。
止咳平喘为其三,性味寒温多辛苦,
白果苏子马兜铃,桔梗杏仁和百部,
枇杷桑皮葶苈子,款冬紫莞与前胡。
附注:
1.枇杷——枇杷叶。
2.桑皮——桑白皮。
3.款冬——款冬花。
十四、安神药
安神之药主定志,性味甘平养心神,
根据药物之性质,植物矿物两类分。
常用朱砂和磁石,龙骨琥珀柏子仁,
加上远志合欢皮,还有一味酸枣仁。
十五、平肝熄风药
此类药物性寒凉,味咸甘苦归肝经,
按其功能分两类,各类应用需辨证,
平肝潜阳为其一,二类熄风能止痉。
常用天麻代赭石,牡蛎僵蚕石决明,
紫贝齿那羚羊角,全蝎蒺藜和钩藤,
算上一味珍珠母,还有一味叫蜈蚣。
十六、开窍药
开窍药物主醒神,性味辛温气芳香,
邪气蒙心神内闭,临床急救有用场。
常用冰片石菖蒲,还有麝香苏合香。
十七、补虚药
补虚之药益气血,增强机能补阳阴,
用于气血阴阳虚,具其应用四类分。
一类名为补气药,此药性味多甘辛,
黄芪白术西洋参,人参山药太子参,
扁豆大枣和蜂蜜,甘草饴糖和党参。
二类名为补血药,此药性味多甘温,
首乌熟地龙眼肉,阿胶白芍和当归。
三类名为补阴药,性味甘寒生液津,
天冬麦冬枸杞子,石斛玉竹和沙参,
黄精百合墨旱莲,龟版鳖甲与桑椹。
第四类为补阳药,味多甘咸多温性,
仙茅续断巴戟天,益智仁唻与鹿茸,
蛤蚧河车胡桃肉,菟丝沙苑肉苁蓉,
骨碎补唻淫羊藿,补骨脂那和杜仲。
还有锁阳胡芦巴,冬虫夏草此类中。
附注:
1.首乌——何首乌。
2.熟地——熟地黄。
3.河车——紫河车。
4.菟丝——菟丝子。
5.沙苑——沙苑子。
十八、收涩药
收涩药味酸涩甘,性主平温收敛之,
常用乌梅麻黄根,浮小麦唻五味子,
糯稻根那椿树皮,肉豆蔻唻五倍子,
石榴皮那桑螵蛸,罂粟壳唻金樱子,
禹余粮那山茱萸,乌贼骨唻赤石脂,
诃子莲子和芡实,还有一味覆盆子。
十九、外用药
体表局部外用药,大多有毒或温寒,
解毒杀虫消肿痛,去腐生肌湿收敛,
临床应用要辨证,药据病情认真选。
常用硫黄炉甘石,水银斑蝥和明矾,
轻粉雄黄马前子,硼砂砒石和常山,
毛茛大蒜蛇床子,瞻酥藜芦和铅丹,
算上一味露蜂房,还有一味是皂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