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7/16
- 帖子
- 1
- 获得点赞
- 0
- 声望
- 0
刘力红博士在其《思考中医》中开篇即强调“中医经典”及“师传”在中医学习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无独有偶,作为一名学院派中医学生,在黄煌经方论坛看到温兴韬老师《我所认识的安徽民间经方大师蔡长福老师》一文,看完后意犹未尽,反复阅读三遍,如获至宝。民间竟还真有临床研究伤寒几十年的高人。立即百度搜索“蔡长福”,仔细搜寻着一切有关蔡老的信息,看到一三生老师《马鞍山拜师记》一文,找到了蔡老的联系电话,并下载打印了六经辨证图谱,粗略看完一遍,虽不求甚解,却也对伤寒的脉络顿觉清晰了许多。前途隐约闪烁着一丝曙光。不免想象着:什么时候要是能够亲耳聆听蔡老讲解那该有多好啊!
后来下点在中医院实习,在急诊科碰到一位也是中医专业毕业的老师,老师问我:“在学校基础怎么样,比如生理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我说:“我对中医比较有兴趣,这些西医课程学的不多”。老师说:“中医不行,治不了病,假如来了一个发烧的病人,你怎么处理?”我当时不好怎么回答,因为郝万山教授说中医是个性化治疗,要根据病人当时具体的情况,“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内经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民间经方大师蔡长福老师。
于是我鼓起勇气拨通了蔡老的电话,表达了拜师学习的请求后,蔡老爽快的答应:“可以啊!”我立即向医院请假当晚就出发。第二天一早到马鞍山后,沿着育才路仔细观察两边的店铺招牌,眼里却一直不见“中医”二字,遂向一杂货店老板寻问:“这附近有没有中医诊所?”答:“往东五十米有个老爷子,医术不错,在马鞍山这一带很有名气。”继续往前走看到一招牌“学好伤寒论再问人间病。”一看到伤寒、经方等熟悉的字眼,即断定蔡老必是位医术不凡的临床经方家。平常大街上的诊所多是“某某中西医结合诊所”,貌似无所不能。深感温师之不我欺也。这招牌连医字都不带,真是“不读伤寒,不可与言医”。还好在学校略读过伤寒,否则踏破铁鞋也不知道此等闹市竟藏有中医大师。蔡老工作室旁边是个菜市场,店面前也摆满了地摊,热闹非凡,工作室显得那么的不招人眼球,我不免慨叹:真是大隐隐于市啊!
八点多蔡老来上班,我说明来意后,蔡老很高兴,热情地给我端了一杯热茶,坐了一夜的火车,清茶入口,浑身温暖倍感亲切。走进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熟悉的六经辩证图谱,墙面上贴满了蔡老从几十年的临床中悟出来的歌诀,如骨空论,热病一百问等,后来才知道这些歌诀可来之不易,几十年临床的不断思索不说,光是把这些经验编成歌诀,就整整花了六年,这六年蔡老笔耕不辍,深夜写累了就直接躺在工作室,想到了一句又立即起床写下来。上午蔡老看了四个病人,一边问诊一边给我讲解,蔡老问诊皆有伤寒的影子,如问:怕风怕冷吗?后头肩项酸痛吗?额头疼吗?口苦口干吗?简单几句话就可把握三阳经的情况。中午,经蔡老培养而成为淮南当地名医的两位弟弟也来了,席间言谈不离仲景经方,我如沐春风,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听君一席言。蔡老的弟弟说“热爱经方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我就喜欢热爱经方的人。”几天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五六位博士硕士生经师兄介绍也过来学习。来蔡老这看病的有不少是外地的,如东北、内蒙古、云南、江西等各地都有,多是一些百治不效,或西医越治越差,最终走投无路的病人。期间有病人问:“蔡老您收这么多徒弟,要收钱吗?”蔡老师说:“徒弟就是儿子,收钱还有什么意思。”
蔡师弟子遍天下(蔡老与部分弟子合影)
蔡老对伤寒金匮条文出口成篇,并领悟贯通无遗,说二者原是一体的。人体受风寒感冒后,或经西医抗生素治疗后,表邪长期不解,入里化内热则杂病丛生。蔡老诊病问皆有落处,注重六经辩证,尤重太阳病桂麻解表法(祥见师兄徐风瑞《六经为病尽伤寒—马鞍山拜师学习汇报》)。蔡老用药不过仲景四十几味,仲师方在其手中屡起沉疴,师兄称其为经方天才。蔡老常谓:“用药如用兵,遣兵用药,皆有规矩。不可马虎。”建国后经方一直低靡不醒,当世能有此等大师,相信仲师也该欣慰了。短短几天的侍诊,让我深信:中医能治病,经方不仅能治感冒咳嗽,更能治大病重病。蔡老说:“掌握六经、六病、六法、六方,方可见病知源,临证而不乱。否则永远也入不了仲师之门。”诊余饭后,蔡老还经常给我们讲解四十多年在临床中不断摸索悟出来的道理、特殊方证及条文的应用,经常谈到凌晨一两点而不自知。现摘录几则医论如下:
一、“伤寒深不可测,浅就在皮毛。”皮毛即表,即太阳膀胱经,即桂麻法。“伤寒”就是感冒,就是受凉了,受了风寒。
二、论大柴胡汤。蔡老说:桂枝、小柴胡都是治小病之方,只有大柴胡才是治大病之方。过了桂枝、白虎、小柴胡,三阳病最终都要归于大柴胡,此时病人往往症状不明显,凡医不识此时当径投之,而认为无方可用。小柴胡证久不解则转为大柴胡证,致肝肾脾之阴皆耗。小柴胡汤中去参草加芍枳大黄则为大柴胡,白芍保太少厥三阴之阴而能治肝阳上亢,枳实引邪下行,大黄攻逐邪实,生姜大枣保中焦,故驱邪而不伤正,邪去正自安。
三、论失眠。蔡老师说:病=疒+丙。《说文》曰:“丙位南方,万物成炳。” 南方属火,故丙为火。外感风寒久不解,入里则化内热。久病必有热,烦则必有热。蔡老通过临床总结认为失眠、抑郁十有八九是内热,病多在三阳,尤其是阳明。病人此时外在多表现为阴证之象,实则内有阳明热,久不解而伤阴。
四、论甘草干姜汤。陈修园称此方为二仙汤。蔡师曾治一严重哮喘患者,呼吸抬肩,两臂随呼吸上下抖动。为处炙草160g 炮姜80g,一剂而愈。蔡老说:“炙草是个好药,大补心脾,有类激素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回想伤寒诸方,仅大小承气、大黄牡丹、大柴胡等少数攻邪方中无甘草,余如炙甘草汤等皆有炙草,且在方中也决非是可有可无仅仅起调和诸药的作用。《本经》谓甘草“气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解毒,久服轻身延年”;《药性赋》曰:“甘草甘甜性本温,调和诸药性味增,清热解毒出红肿,补中益气又壮筋。” 《本经》谓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 蔡老认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多为肺寒体质,用此方可彻底治愈。蔡师用此方亦曾治愈一咯血病例,肺朝百脉,方中炮姜温肺止血,肺阳复则血行正常而止血。此方温补太阴脾肺,脾为后天之本,故蔡老认为此方乃仲师之大补神方。
五、某日晚饭间蔡师问师兄:下利且汗出用何方?师兄曰:葛根芩连汤。师点头称师兄入门快。又问:喘汗出下利又该用何方? 师兄不语,师曰:还是葛根芩连汤。当时我不解。晚上躺床上回想其中缘由,忽然想起《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自此对葛根芩连汤证有了更深的理解。心想若无师父点拨,不知何时才能注意到此方。
蔡师是中医经方浩洋中的一座灯塔,照亮了众多学子的坎坷中医之路。
后学不才,资质平平。谨以此文感谢蔡长福老师,并祝愿蔡师健康长寿。
后来下点在中医院实习,在急诊科碰到一位也是中医专业毕业的老师,老师问我:“在学校基础怎么样,比如生理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我说:“我对中医比较有兴趣,这些西医课程学的不多”。老师说:“中医不行,治不了病,假如来了一个发烧的病人,你怎么处理?”我当时不好怎么回答,因为郝万山教授说中医是个性化治疗,要根据病人当时具体的情况,“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内经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民间经方大师蔡长福老师。
于是我鼓起勇气拨通了蔡老的电话,表达了拜师学习的请求后,蔡老爽快的答应:“可以啊!”我立即向医院请假当晚就出发。第二天一早到马鞍山后,沿着育才路仔细观察两边的店铺招牌,眼里却一直不见“中医”二字,遂向一杂货店老板寻问:“这附近有没有中医诊所?”答:“往东五十米有个老爷子,医术不错,在马鞍山这一带很有名气。”继续往前走看到一招牌“学好伤寒论再问人间病。”一看到伤寒、经方等熟悉的字眼,即断定蔡老必是位医术不凡的临床经方家。平常大街上的诊所多是“某某中西医结合诊所”,貌似无所不能。深感温师之不我欺也。这招牌连医字都不带,真是“不读伤寒,不可与言医”。还好在学校略读过伤寒,否则踏破铁鞋也不知道此等闹市竟藏有中医大师。蔡老工作室旁边是个菜市场,店面前也摆满了地摊,热闹非凡,工作室显得那么的不招人眼球,我不免慨叹:真是大隐隐于市啊!
八点多蔡老来上班,我说明来意后,蔡老很高兴,热情地给我端了一杯热茶,坐了一夜的火车,清茶入口,浑身温暖倍感亲切。走进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熟悉的六经辩证图谱,墙面上贴满了蔡老从几十年的临床中悟出来的歌诀,如骨空论,热病一百问等,后来才知道这些歌诀可来之不易,几十年临床的不断思索不说,光是把这些经验编成歌诀,就整整花了六年,这六年蔡老笔耕不辍,深夜写累了就直接躺在工作室,想到了一句又立即起床写下来。上午蔡老看了四个病人,一边问诊一边给我讲解,蔡老问诊皆有伤寒的影子,如问:怕风怕冷吗?后头肩项酸痛吗?额头疼吗?口苦口干吗?简单几句话就可把握三阳经的情况。中午,经蔡老培养而成为淮南当地名医的两位弟弟也来了,席间言谈不离仲景经方,我如沐春风,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听君一席言。蔡老的弟弟说“热爱经方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我就喜欢热爱经方的人。”几天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五六位博士硕士生经师兄介绍也过来学习。来蔡老这看病的有不少是外地的,如东北、内蒙古、云南、江西等各地都有,多是一些百治不效,或西医越治越差,最终走投无路的病人。期间有病人问:“蔡老您收这么多徒弟,要收钱吗?”蔡老师说:“徒弟就是儿子,收钱还有什么意思。”
蔡师弟子遍天下(蔡老与部分弟子合影)
蔡老对伤寒金匮条文出口成篇,并领悟贯通无遗,说二者原是一体的。人体受风寒感冒后,或经西医抗生素治疗后,表邪长期不解,入里化内热则杂病丛生。蔡老诊病问皆有落处,注重六经辩证,尤重太阳病桂麻解表法(祥见师兄徐风瑞《六经为病尽伤寒—马鞍山拜师学习汇报》)。蔡老用药不过仲景四十几味,仲师方在其手中屡起沉疴,师兄称其为经方天才。蔡老常谓:“用药如用兵,遣兵用药,皆有规矩。不可马虎。”建国后经方一直低靡不醒,当世能有此等大师,相信仲师也该欣慰了。短短几天的侍诊,让我深信:中医能治病,经方不仅能治感冒咳嗽,更能治大病重病。蔡老说:“掌握六经、六病、六法、六方,方可见病知源,临证而不乱。否则永远也入不了仲师之门。”诊余饭后,蔡老还经常给我们讲解四十多年在临床中不断摸索悟出来的道理、特殊方证及条文的应用,经常谈到凌晨一两点而不自知。现摘录几则医论如下:
一、“伤寒深不可测,浅就在皮毛。”皮毛即表,即太阳膀胱经,即桂麻法。“伤寒”就是感冒,就是受凉了,受了风寒。
二、论大柴胡汤。蔡老说:桂枝、小柴胡都是治小病之方,只有大柴胡才是治大病之方。过了桂枝、白虎、小柴胡,三阳病最终都要归于大柴胡,此时病人往往症状不明显,凡医不识此时当径投之,而认为无方可用。小柴胡证久不解则转为大柴胡证,致肝肾脾之阴皆耗。小柴胡汤中去参草加芍枳大黄则为大柴胡,白芍保太少厥三阴之阴而能治肝阳上亢,枳实引邪下行,大黄攻逐邪实,生姜大枣保中焦,故驱邪而不伤正,邪去正自安。
三、论失眠。蔡老师说:病=疒+丙。《说文》曰:“丙位南方,万物成炳。” 南方属火,故丙为火。外感风寒久不解,入里则化内热。久病必有热,烦则必有热。蔡老通过临床总结认为失眠、抑郁十有八九是内热,病多在三阳,尤其是阳明。病人此时外在多表现为阴证之象,实则内有阳明热,久不解而伤阴。
四、论甘草干姜汤。陈修园称此方为二仙汤。蔡师曾治一严重哮喘患者,呼吸抬肩,两臂随呼吸上下抖动。为处炙草160g 炮姜80g,一剂而愈。蔡老说:“炙草是个好药,大补心脾,有类激素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回想伤寒诸方,仅大小承气、大黄牡丹、大柴胡等少数攻邪方中无甘草,余如炙甘草汤等皆有炙草,且在方中也决非是可有可无仅仅起调和诸药的作用。《本经》谓甘草“气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解毒,久服轻身延年”;《药性赋》曰:“甘草甘甜性本温,调和诸药性味增,清热解毒出红肿,补中益气又壮筋。” 《本经》谓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 蔡老认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多为肺寒体质,用此方可彻底治愈。蔡师用此方亦曾治愈一咯血病例,肺朝百脉,方中炮姜温肺止血,肺阳复则血行正常而止血。此方温补太阴脾肺,脾为后天之本,故蔡老认为此方乃仲师之大补神方。
五、某日晚饭间蔡师问师兄:下利且汗出用何方?师兄曰:葛根芩连汤。师点头称师兄入门快。又问:喘汗出下利又该用何方? 师兄不语,师曰:还是葛根芩连汤。当时我不解。晚上躺床上回想其中缘由,忽然想起《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自此对葛根芩连汤证有了更深的理解。心想若无师父点拨,不知何时才能注意到此方。
蔡师是中医经方浩洋中的一座灯塔,照亮了众多学子的坎坷中医之路。
后学不才,资质平平。谨以此文感谢蔡长福老师,并祝愿蔡师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