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陈修园论中风的治疗

王勇123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4/16
帖子
20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年龄
66
如何看陈修园辨治中风用药,参其所学精髓,,,,,如以小续命汤与至宝丹为开关等问题
陈氏《医学三字经》指出:“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功”。
真中风
【修园论选】
曰真者,所以别乎类也。风者,八方之风邪也。中者,邪之自外入内也。有中经、中腑、中脏、中血脉之分。此数句与病机要发明,大同小异,各有语病。余从发明而订正之∶中经,外有六经之形症;中腑,内有便溺之阻隔;中脏者,性命危;中血脉者,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医学从众录•卷一》

古人定病之名,必指其实。后人既曰中风,如何舍风而别治,观仲师侯氏黑散、风引汤数方自见。余此书原为中人以下立法,只取唐人续命汤一方为主,盖以各家所列风症,头绪纷繁,议论愈深则愈晦,方法愈多则愈乱,不如只取一方,以驱邪为本,庶法一心纯,不至多歧反惑。要知此汤长于治外,非风则不可用,是风则无不可用也。至云风为虚邪,治风必先实窍,此旨甚微,能于侯氏黑散、风引汤二方研究十年,而知其妙处,则可与共学适道矣。《医学从众录•卷一》

中风各论杂而繁,大要惟分真与类,贼风邪气中为真,痰火食气类中隧。其人先有此肝风,(《内经》云∶“风气通于肝”。又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真类二端由此致。(设无肝风,亦只为他病,安有卒倒、偏枯、歪斜、牵引等症哉。)脏腑经络各不同,病浅病深分难易。络病口眼俱?斜,在络病轻尚易治。手足不治病在经,语言错乱从腑议,经腑皆有倒仆形,倒仆之后明所自。在精神清尚识人,在腑神昏如失智,脏病最重中最深,唇缓失音耳聋备,目瞀遗尿鼻声鼾,六证见半死期至。经腑脏病或兼连,临证细认惟会意。更察虚实得大纲,闭证脱证因之异,(二证详于八法歌)脱应固兮闭应开,吉凶关头非姑试。八法之说本在泾,平易近人休弃置。《医学实在易•卷二》

尤在泾自定八法,余既存其说,而又不能尽绚其意者,谅在泾有知,当亦许余为直友也。一曰开关,尤氏以搐鼻探吐为开,而余则以华佗愈风散追以驷马而为开,祛风至宝丹彻其上下表里而为开也。二曰固脱,尤氏以参附汤加竹沥而为固,而余则以侯氏黑散遵《内经》填窍息风而为固也。三曰泄大邪,尤氏遵刘河间法以续命汤泄其外邪,以三化汤泄其内邪而为泄,而余则用防风通圣散一方,并力以两泄之也。四曰转大气,尤氏以八味顺气汤、匀气散以涤之,调之未必能转,而余则用生 一、二两,陈皮、人参、防风各三钱,助其大气,再加天门冬五钱,附子三钱,俾水火之气循环不息以为转也。五曰逐痰涎,尤氏以涤痰汤开壅塞而平水饮之逆行,余则以三因白散治横流,而为北门之坐镇也。六曰除风热,尤氏以竹沥汤滋液以除热,而余则以白虎汤、竹叶石膏汤、黄连阿胶汤直探阳明少阴之本源以除大热也。七曰通经隧,尤氏以苏合香丸,至宝丹集诸香之气以通神,而余则用风引汤炼五色之石以补天也。八曰灸俞穴,以中风卒倒,邪风暴加,真气反陷,表里之气不相通,则阴阳之气不相系,艾灸速于汤药,但尤氏之取穴太多,而余则取穴较少耳。《医学实在易•卷二》

其曰风者,主外来之邪风而言也。其曰中者,如矢石之中于人也。此时因风治风,尚恐不及,其它奚论焉?小续命汤为第一,诸说不足凭也。若谓是气虚、火盛、痰多、水竭、火虚、肝郁、脾伤及诸虚所致,为病日久,即未中风之前,以大剂调养,非一两月不效。岂于既中风之际,死生只在顷刻,尚可以一剂回其气虚,平其火势,清其痰源,滋其肾水,温其命火,及疏肝健脾,补养诸虚乎?必无是理也。《时方妙用•卷一》

中风死症,多是风中带寒,其症口开为心绝,手撒为脾绝,眼合为肝绝,遗尿为肾绝,声如鼾睡为肺绝,汗出如油为元气内绝。发直,目上视,面赤如妆,汗缀如珠,法在不治。用药若迟数刻,即死矣。急用三生饮一两,加人参一两。按三生饮中,近时附子俱以盐腌过乌头,非四川产者无力。愚用熟附子一两,干姜五钱,炙甘草四钱,一服汗略止,再服眼睛略动,三服加人参三钱,渐有生意,必须半日服三剂。中风愈后,照刘朱李薛诸法,缓缓调治之。《时方妙用•卷一》
 
由版主最后编辑:
【南雅堂医案】
案1:风为百病之长,中之者,势如矢石,险状自不待言。据称时方晌晚,步入内室用膳,便猝然倒地,痰涎上壅,口眼?斜于左,显系中经之确证,幸脉尚浮大,阳证见阳脉,邪尚在腑,似无大碍之虞。因风治风,为疾驰解围计,亟用小续命汤进之:
桂枝 麻黄 人参 杏仁 川芎 黄芩 防己 甘草 炒白芍以上各八分 附子四分 防风一钱二分 加生姜三片 大枣五枚 煎服
按:修园治外风,首推续命汤,认为其余诸方不足凭。解此方曰;天地之噫气为风,和风则生长万物,疾风则摧折万物,风之伤人者,皆带严寒肃杀之气,故此方桂芍姜草,即伤寒论之桂枝汤,麻杏甘草,即伤寒论之麻黄汤,二方合用,立法周到,然风动则火升,故用黄芩以降火,风胜则液伤,故用人参以生液,血行风自灭,故用芎芍以行血,防风驱周身之风,为拨乱返正之要药,附子补肾命之根,为胜邪固本之灵丹,防己纹如车辐,有升转循环之用,以通大经小络,药品虽多,而丝丝入扣,孙真人询仲景下之一人也。而续命汤确为古今医家所重视,近贤山西李可更进一层用之以治真中风症,可参看其论述。
 
李可回答有关大小续命汤的问题2009-12-27 上午 11:29刘力红:请李老谈一谈大小续命汤在中风使用中的把握问题(李老专程回宾馆拿了材料,中间由卢崇汉回答提问)李老风尘仆仆把材料拿回来了,把这个宝贵的经验向大家介绍,现在大家欢迎!
李可:关于大小续命汤在历史上流传的时间在2000年以上,是古代治疗中风的一个经方,但是现在用得少了,为什么,这和中医向西方靠拢,最早搞中西会通,中西会通派有个重要人物,张山雷,写了两三万字的文章,重点批判这个东西。加上现代药理认为:其中附子麻黄桂枝有升高血压的弊病,基本就被禁用。我曾经和力红谈过,我要给大小续命汤平反,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大小续命汤中间差不多,大续命汤多了一个生石膏。
我这次6月份在深圳中风以后,当时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就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恢复到目前程度,最近有点累,昨天又冬至,冬至阳生,古人讲交节病作,伏邪外出,有点不舒服。休息了一晚,就度过去了,吃了点儿苏合香丸。
介绍这两个方子:续命煮散《千金卷八诸风门》,这个方子是在孙思邈老人家近100岁时写的,他自己中风了,整天被病人包围,劳累了。然后就病倒了,这个病有些什么表现呢?
吾尝中风,言语强涩,四肢朵颐,出此方,(他自己开的,让她弟子给他煎好)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古代写书的,还没有谁自己得了病以后写出来,所以这个病,孙思邈最有发言权。
主治诸风无分轻重,节至则发,比大小续命汤更广泛,可以治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
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
肉桂(紫油桂较好)附子(生附子比较好,我这次就用的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原来只有细辛,我感觉辽细辛还是比普通的细辛效果好)人参防风各二两
透明生石膏五两,白术四两(一两等于十五克)
打成粉,一天14g,绢包,煮出来的汤如白开水,药出不来,我就改成两层纱布,我考虑绢包,是但取其气,不让药末漏到汤里,但是我感觉漏出一点来问题不大。加生姜45g,1000ml水煮到500左右,一天分四次服。3小时一次,如果病很重,就可以加倍。24小时不断药。
对于出现中风的预兆,或手指麻木,或肌肉跳动抽搐,比较重的麻木,就可以用它预防。
急性期用此方也有效,需要加减,先用三生饮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用150G蜂蜜,适量水煮好后加九节菖蒲30G,麝香0.5G把病人救醒以后再用这个方子来纠正四肢偏瘫。
还有一个大续命散:主八风十二痹。(包括类风关,甘肃流拐子病,最后人完全不能动。)偏枯不仁,手足拘挛,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或卧,苦惊如堕地状。盗汗,临事不起(阳痿),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则恐怖,见鬼来收录,或与鬼神交通等等的这些毛病。
麻黄乌头防风油桂甘草川椒杏仁石膏人参芍药当归川芎黄芩茯苓干姜等分,研末,酒服方寸匕,(2.7G)3g,bid,不知稍加,加到以知为度。出现一些轻微反应为度,口舌麻木,不至于引起其他问题。
可治:中风后遗症,类风关,癔病,各种精神神经症状(与鬼神交通,鬼来收录),男子阳痿,女子宫寒无子,各种抑郁症(可以使肝阳升发,少阴的阳气得到升发)。我治100多例抑郁症,基本就是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出一身臭汗,就有说有笑了,这个很奇怪,而且得病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环境压力比较大。我还计划用这个方子,试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这是个顽症,这个东西不但外国人治不了,我们也治不了),这个方子加等量制马钱子粉,看看会不会对这个病起到一定的效果。
在南通会议时我写过一篇文章,《从麻黄汤治愈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暴盲引发的思考》我扼要的讲一讲,关键点:麻黄桂枝附子在高血压中能用不能用?用了后有什么后果?破疑解惑,如果这个解决不好,谁也不敢用。
2000秋,我一年轻弟子,治了一个农村农妇20多年高血压,其夫为煤矿老板,有钱在外边胡作非为,女的就生气,突然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出血后不久,双眼什么也看不到了。这种暴盲,按照六经辨证,属寒邪直中少阴,当时用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了大汗,血压就好了,第二天,可以看到人影。人也醒过来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麻辛附按照现在医学观点,是升高血压的,为什么能治出血,而且对20年的高血压有这么好的疗效。当时我有这么一段话:麻桂升压已成定论,近百年来列为脑血管病的禁药。而麻黄汤却能治愈高血压岂不成了千古奇谈?用了药出大汗后,第二天所有的症状都解除。当时弟子中医根底不深,学眼科的。解释不了。那个书印刷时印错了,印成我的病案了。
古代治疗中风,大小续命汤,收录在《古今录验》。是个古代验方。孙思邈在唐代就注明,流传时间很长,《金匮要略》也收录,可见效应毫无疑问,就是机理,为什么大汗出后,血压下降,脑水肿减轻,小便也多了,病好了后,8年时间,血压稳定,一劳永逸。当时考虑的是暴盲,少阴直中,他没有想到这么好的效果。
刘力红:大家欢迎(掌声)刚才做了一个介绍,因为时间的关系,更详细的应用我们期待下次再展开。
我的感受,李老要为大小续命汤平反,是他切身的感受,因为他自己中风,腔隙性脑梗塞。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治疗的。现在我们有这样一个误区,麻桂升散,血压高脸红好像也有升散,因为有这样的关系,血压高就只懂得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不知道辛温的东西可以起效,麻桂还有这么好的效果,我在思考中医里也谈到这个问题,血压为什么高?实际上就是机体有阻滞,机体是非常奥妙的,因为有阻滞,需要高的压力,才能够供养末端,这是个物理的道理。一般的药达不到末端,用西医的方法终身的服药,你高了我不给你高,使机体末端始终处于缺血的状态。末端这个指令,我这边不够吃了,赶快给我送吃的,这样一个指令始终存在,所以药要不停地用。现在出了一身臭汗,这个就好了,这些阳药,卢老师也讲了:扶阳就是两个,宣通和温补,这其实就是宣通,把阻滞拿掉,不需要那么高的压力就可以灌溉了,所以我们要去读懂机体这个系统。对高血压,我们向李老给我们的启示,再次表示感谢。(掌声)

刘力红代问:大家都知道,李老是善用大剂量的附子治疗急危重症,请问李老,您在善用大剂量的方子效果非常好,但也有一些人人用小剂量治疗同样疗效也很好,请问剂量的大小您是怎样定夺的?尤其是对附子、细辛一类被认为有毒药物是如何定夺?
李答: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根据我的经验,在我的治疗初期,治疗急危重症的时候,其中有6例心衰患者,在救之后很快就死了。后来一直冒打冒撞,经过详细的印证,我发现在急危重症这块,用小剂量的话只能是隔靴搔痒。大家好像是有一种误解,这么多看来有毒的药物,会不会中毒?我反复讲了这个问题,只要辩证准确,大量药物是不会中毒的,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是救命仙丹,相反,辩证不对,很小剂量也会出事的。据我一生见到的危症没有一个是小剂量药物能够治疗成功的。中药的毒性是有针对性,中医的治病是以寒制热或以热制寒,是相对的。假如他是个寒证,用多大的量也不会过,假如他是个热证,是个假寒证,你辨证有错,用再小量的附子他也受不了。我在治病的过程中,也曾想向前辈学习他们那种轻灵,但是最后都失败了,这也许是我的功力不够!
刘力红:李可老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辨证准确了,不会因为大剂量导致中毒,因为中医的治疗是以偏救偏,但是如果你没有辨证准确,不该用,那就是很小的剂量他也要中毒,他老人家曾经跟我讲过一个例子,他用了那么几十年的附子,他本人开的方子里没有出现过过附子中毒,反而倒是他参加过抢救乌头碱中毒的,就是别人用了出问题,他去抢救。别人用的量是很小很小,可是中毒了,这就说明了当用不当用的问题,最关键是这个。所以大家更多是应该学习如何把握当用不当用,切忌片面地追求大量或是轻剂量。 善治中风的大小续命汤 (转)2008-10-11 03:15 P.M.老中医李可讲述病与“阳气”系列:7 善治中风的大小续命汤

文:田原

原载于《中华中医名流》杂志2007年冬之卷,授权环球中医网独家转载,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来中医治疗中风这种病啊,并不分内外,因为它有形,有证,你就根据这个形证判断他是哪一经受病,你就治哪一经。如果它牵涉到的方面多,你考虑轻重缓急,侧重于哪一面,基本的方法就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边儿有个复方,叫《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

田原:关于经络的问题您研究的多吗?

李可:经络问题很少研究。其实伤寒的六经辨证和经络有绝大关系。

他的六经实际上就是十二经的一个简化。现在也有研究伤寒论的人啊,认为六经就是六个症候群,那是纯粹胡说八道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当时张仲景写《伤寒 杂病论》的时候啊,他所遵从的那些个基本观点他在书里面都讲到了。所以这绝对不是现在理解的伤寒论,就干巴巴就剩下这么几个方子,这个方子可以治什么病。 为什么能治?他闹不清楚,如果你研究这个《伤寒论》,离开六经,离开脏腑之间的这个关系,你就研究不通。

所以彭子益对于《伤寒论》的认识啊,那是古往今来最高的一个,你从他那个路子,你就可以入门,你就可以登堂入室,但是他的观点好多人不接受。

田原:为什么不接受?

李可:因为他们做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已经形成一个体系了。你就比如说在这个民国时期,那些搞中西医结合很著名的人……比如说现代版本的《伤寒论》最早就是 陆渊雷著的,陆渊雷对《伤寒论》的认识太皮毛了,言不及义啊,他所讲的就是怎么样与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生理学的观点、病理学的观点套在一块儿。哪有那么 容易啊?你研究中医,可以拿西方的东西作对比,但是你要把它们融合在一块那完全不可能。

田原:那会儿,您谈到中西医结合似有微词……中医现代化的战略里面,常说的就是“中西医结合”,您觉得中西医结合得了吗?

李可:中西医不能结合,可以互补。中医办不到的,可以请西医帮忙,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大部分都可以解决。你说我们国家单单是有记载的历史就五千年 了,西医进入中国不到两百年,它们没来之前那几千年中华民族怎么样活过来的?(笑)历史上有好多次大型瘟疫啊,世界上好多小国家都被亡国灭种了!我们中华 民族怎么样延续到现在的?而且十几亿人口啊!这些主要是中医的功劳。

田原:现在中西医结合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结合的花样儿越来越多了,比如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结合、中西药一起开的结合,还有人提出的中西医理论的结合。

李可:那是胡说八道。他可以互补,但绝对不能结合,因为中医、西医是两种体系。一个是东方医学,以古代文化、哲学为基础;一个是现代的机械唯物论,只能看到具体的某一点。他一个细胞可以分成几百万个去研究,他研究那个微观的东西,但是微观与整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不管。

西方医学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这个很大的弊病了。

田原:现在中医在国外非常火,那是一种真正的反思后的热情。比如日本,比如韩国、美国,他们对中医的研究比咱们还要认真。

李可:日本醒悟的早啊,否则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就把中医取缔了,哪里还有现在的汉方。我们解放初期的时候,也是认为中医是封建医学,中医不科学,中医如果要存在那就必须科学化、现代化……这其实是一种很巧妙的消灭中医的方法。(笑)

田原:可是没消灭掉,总在春风吹又生。(笑)

李可:啊,差不多了,差不多了。

田原:您怎么说差不多了呢,谈谈您的理由?(笑)

李可:就是全国的中医全盘西化,这就是最明显的现状。

田原:但是还有您这样的中医人在坚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医的根就还能保住!

李可:民间可能还有坚持中医的人,就是从这个正规大学里面,系统培养出来的一代人,不敢期待喽。

因为现在完全是按照西方的模式来办中医学校啊,理论和临床都分开——讲课的就是教授,哇啦哇啦,讲就行了,你给他个病人他也不会看;临床的呢,又是另外一套。

西医是这样教育的,但是中医用这个方法那绝对失败!

田原:您现在带了多少学生?

李可:现在能够独当一面的,有这么三、五个。

田原:这三、五个都在哪儿?

李可:山东有一个,在中医药大学;广东有几位;广西有一两位。

田原:您担心他们会受到客观环境的一些制约吗?

李可:让他们自己去奋斗,扎扎实实做自己的工作。在山东的那个学生把他这几年看的各种病的病例,都做了系统的总结,统计现代医学认为不治之症的病例,我们治疗好了多少,治疗结果都有西医的诊断,有西医的最后鉴别,他肯定没话说啊。

田原:得到了您的真传的学生们,除了出诊还再带学生吗?

李可:他们呢,就是在他们所在的那个省、市,办一些研究机构,招一批学生,或者不固定的开班授课,用这个方法来往下传。

田原:您身边有多少学生跟您出诊?李可:没有。我最近很少看病。

田原:李老您说前段时间中风了,但是现在完全看不出有任何中风的迹象。

李可:这段时间恢复得不错,我吃了好几十付药。但是还稍微有一点问题,说话太快就流口水。

田原:没有啊(笑),您也针灸吗?

李可:这个也不需要,针灸是治疗中风的其中一种方法。过去认为中医的治疗手段是“一针,二灸,三服药”,因为针灸那个东西,几乎不需要花钱,就能解决好 多问题,高明的针灸大夫啊,他可以通治百病,只要他判断准确,扎上几支针,把上下、表里调一调,这个病就好了。而且针灸也是急救方面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 针灸比那些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快的多。一旦你稳住,先让这个人有命,然后再服药,就能把他救回来。

田原:“一针,二灸,三服药”,那您应该属于“三服药”里面的。(笑)您这次中风是自己开的方子?

李可:对。

田原:吃了多长时间?

李可:两个多月。

田原:师母,您给我们描述一下,李老发病的当时是什么状态?我们现在根本找不到李老曾经中风的痕迹。(笑)

师母:中风时就是流口水,全身麻木。我们俩都是中风啊。

李可:她(李老的夫人)也中风,我们俩一起吃药。(笑)

师母:他太累了,没办法的。现在看的病和以前的不一样。比如以前得癌症的很少啊,现在得癌症的人挺多的呀,每个人的病都不一样,用药就不一样,就要思考,就疲劳。

田原:但是又不能停下来,很多人都把李老当成救命的大医。李老,您怎么认识中风?

李可:这和正气虚有关系,疲劳过度。

中风这个东西啊,从明朝以后啊,就出现了关于内风、外风的争论。特别是到了清末,特别是1840年以后啊,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当时对中医的冲击非常厉害。 使得一部分中医就考虑一些应对的方法,这个就是最早的那个“中西汇通派”,如果你不懂现代医学的东西,那你这个中医就不能够立足,就不能生存,所以他们就 搞这个东西。

本来中医治疗中风这种病啊,并不分内外,因为它有形,有证,你就根据这个形和证判断他是哪一经受病,你就治哪一经。如果它牵涉到的方面多,你考虑轻重缓急,侧重于哪一面,基本的方法就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边儿有个复方,叫《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

这个东西最早应用的是谁啊?唐代号称药王的孙思邈。孙思邈自己中风以后啊,完全不能动了,他就口述一个方子,让徒弟帮他磨成粉,做成“煮散”,什么叫煮 散?就是一副中药,打成粉,分成若干个包,一天几包,放到水里边煮开了,然后连汤带药喝下去,那个叫“煮散”。这个比汤剂稍微慢一点,但是比那个丸剂又 快,孙思邈吃了十天十夜,第十一天的时候他自己起床了,这证明“大小续命汤”在治疗中风范围这个病,那绝对是久经考验的。

所谓“古今录验”,古,就是指汉代以前,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这么长的一段历史,治疗中风都是用这个方子的。而且他这种方法最后还被附录到《金匮要略》里边了,因为他的主体辨证方法合乎张仲景《伤寒论》里边的六经辨证。

现在呢,我把常用的治疗中风的方剂和用法提供出来,供有志于复兴古中医的青年一代辨证施用。

方名:孙思邈“续命煮散”(千金方?治诸风篇)

组成:
麻黄 川芎 独活 防已 甘草 杏仁 各90克
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 生附子 茯苓 升麻 辽细辛 高丽参 防风 各60克
透明生石膏150克 生白术120克
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用法:
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连饮7-10日。

加减法:
1、口眼歪斜。加清全蝎90克,大蜈蚣100条,僵蚕90克。
2、失语。加麝香0.3克/日,另冲服。

主治:
1、中风急重症
2、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
3、风痱(原因不明之瘫痪)

我要特别说明一下:
1、此方为大小续命汤类方,为唐代孙思邈自拟自治方,孙真人方后注云:“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我用此方治愈了自己的中风急症。大小续命汤也是我十几年来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没有任何副作用。
2、方中生附子所占比例极小,绝无中毒之虞!方用绢包,意在但取火气。
3、方中有大量生石膏反佐,对高血压无碍。

田 原:谢谢。嗯……孙思邈的千金方里的治诸风篇,似乎名气大的方子有一些吧,而且用了十几、几十句话阐述,只是这个“续命煮散”不过三言两语,不是很起眼,要不是您慧眼把它使用出来,也许更没有人知道它了,精华往往就这样错过了!
 
陈修园 论中风药之禁忌
医学三字经 附录中风俗方杀人以示戒:“俗传中风方 风症以攻痰为大戒。凡人将死之顷,皆痰声漉漉,不独中风一症。元阳无主,一身之津血俱化为痰,欲攻尽其痰,是欲攻尽其津血也。故寻此为戒。
 
小续命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作者:王晋平 唐农
【摘要】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探讨其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给予中药小续命汤灌胃 10 d 后,测定血浆中 NO 含量和 NOS 的活力。结果:中药治疗组血浆 NO 含量和 NOS 活力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1)。结论:中药复方小续命汤可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 NO 含量和 NOS 的活力,抑制缺血性脑损伤。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中风;中药小续命汤;NO;NOS;实验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the level of nitric oxide (NO) and the activity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and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curing function in th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Methods Using suture methods to induce rats mode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giving a certein Xiaoxuming decoction b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And determinting the level of NO and the activity of NOS.Results There were the reduction of the level of NO and the activity of NOS in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to mode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Xiaoxuming decoction can lower the level of NO and the activity of NOS obviously. It can suppresses the ischemic brain damage.

〔Key Words〕Acute ischemic stroke; NO; NOS; Experimental study

急性缺血性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其病因及诱发因素较多,但与免疫学的关系已逐渐受到重视。 NO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神经元之间的信使物质作用的分子,能广泛参与和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对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改变起着非常重要的介质作用。高浓度 NO 对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脑组织中 NO 介导的细胞死亡可通过坏死性和凋亡性细胞死亡两种途径。最近研究提示 NO 和 NO2- 的毒性作用主要是 ONOO- 所致,缺血中晚期(≥2 h)缺血区产生 NO,加剧损伤[1]。本研究通过制备急性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运用中医祛风助阳治疗法则,采用中药小续命汤观察影响梗死大鼠血浆 NO 和 NOS 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及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

Wistar 大鼠,雌雄各半,月龄 12 月,体重(240±20)g,共 75 只,由广西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期间,动物室温度控制在 15~20℃,大鼠需于术前在实验室喂养 1 周,自由饮水、进食,术前一晚需禁食,每天清洁垫料,5 只/笼,雌雄分笼饲养。

1.2药物制备及试剂

1.2.1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杏仁、人参、甘草、黄芩、广防己、川芎、白芍)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

1.2.2药物制备小续命汤按《备急千金要方》所载药物剂量比例,取常用量,然后煎煮浓缩至 1:1(即每 l mL 药液含生药 1 g)混悬液冰箱保存备用。以上药物均由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提供。

1.2.3主要实验试剂NO 试剂盒、NOS 试剂盒由江苏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3实验仪器

721 分光光度仪、流式细胞仪、手术包、灭菌设备等。

1.4局灶性脑缺血中风大鼠模型的建立[2]

线栓制备,取 3-0 单尼龙线 50 mm,一端加热使之成光滑球面,并在距球面 18 mm 处作标记,酒精清洁后置生理盐水中备用。10% 水合氯醛(35 mg/kg)腹腔麻醉,取颈腹侧旁正中切口,钝性分离并暴露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并结扎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于颈内动脉近端备线并打一活结,远端用微动脉夹夹闭。在右侧颈总动脉分叉部取一小切口,将与体重相应直径的栓线插入,打开动脉夹。当线端进入 17~21 mm 时感到一定阻力即可停止,扎紧备线,固定纤维缝合。假手术组做同样手术,但不阻断动脉血流[3]。

1.5分组及干预方法

将 75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只分离动脉,不结扎插线)15 例,造模组(B)15 例;实验组低剂量组(C)15 例,中剂量(D)15 例,高剂量(E)15 例。①实验组:按照《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上的剂量估计换算方法,取人的常用量,算得 200 g 大鼠对应于人的常用剂量为 3 mL/d,即作为低剂量组(C)的剂量;中剂量(D)为常用量的 2 倍,即 6 mL/d;高剂量(E)为常用量的 4 倍,即 12 mL/d。各给药组均于造模后 3 h 后进行中药灌胃治疗,3 次/d,连续 10 d。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术后分置普通笼中养,1 g/100 g 体重盐水灌胃,3 次/日,连续 10 d。③各组大鼠均在 10 d 后,开胸暴露心脏,心脏取血 3 mL,离心制备成血清以备检测。

1.6观察方法

1.6.1动物功能评定右侧 MCAO 后 1.5 h,大鼠已清醒。参照经典的 Zea Longa 法 5 级 4 分法[4]。0 分: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 分:轻微神经功能缺损,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2 分:中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向对侧转圈;3 分:重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向对侧倾倒;4 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水平下降。

造模成功标准:评分 1~3 分者。

1.6.2 血浆 NO 测定使用 721 分光光度仪,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

1.6.3 血浆 NOS 测定 NOS 催化精氨酸(L-Arg)和分子氯反应生成 NO,NO 与亲核物质生成有色化合物,在 530 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根据吸光度大小计算出 NOS 活力。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1.5 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
2结果

2.1中药治疗对大鼠血浆 NO 的影响

见表 1。

2.2中药治疗对大鼠血浆 NOS 的影响

见表 2。

3讨论

中药复方小续命汤用多味入太阳经的药物平足太阳经之逆气,更以人参补气,附子、桂枝生阳、温经,芍药、川芎活血消癖,黄芩清上焦之热,如此寒热相济、消补共施,使真气自生、邪热自清、逆气得平、经络以顺、气血得行。

有学者采用现代方法对这个古老的方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证明了该复方中组分的活性和作用[5]。生姜在原方中用量最大,用至五两。现代研究表明:生姜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显著减少人血小板标记花生四烯酸(AA)生成血栓素(BZ)及前列腺素(PG)的量,降低 PG 体内的过氧化物的形成,并强烈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6,7]。生姜还能显著提高大脑总抗氧化活性以及减轻脑水肿[8]。人参、芍药、川芎,益气活血,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自由基损伤、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组织形态学的异常。目前认为复方小续命汤具有改善局部脑血流、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活性、防止细胞外 Ca2+ 内流,以控制、减轻脑水肿的作用;还有调整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的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9]。王月华[10]在复方小续命汤抗 AD 有效成分组研究中也证实了中医的“异病同治”的药理学基础,以及小续命汤对 AD 和脑卒中的有效成分。

血浆中一氧化氮(NO)是在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下由 L - 精氨酸氧化而成,NO 在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仍有争议,部分原因是因为 NO 的复杂生物学特性,对受损脑存在着利和害两方面作用。NO 作为有效的血管扩张剂和血小板聚集、白细胞黏附的抑制剂可通过增加侧支循环,阻止血小板和白细胞对微血管的阻塞而改善缺血后血流;另一方面,NO 作为一种细胞毒素可通过多种机制负面影响脑缺血。但最新报道称,NO 在缺血早期(< 2 h)可能因其促进血管扩张,抑制血小板黏附,增加半暗区血流而对组织有益,但缺血后 2 h 即无保护作用,在脑缺血中晚期随着 NOS 活性上调,产生大量 NO 导致组织损伤加重,NO 介导的细胞死亡可通过坏死性和凋亡性细胞死亡两种途径产生,NO 具有神经元之间的信使作用,介导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作用,高浓度的 NO 对细胞尚有直接毒性作用。本实验显示:B 组大鼠血浆 NO 含量和 NOS 活力均有所升高,与 A 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 0.05),而 C 组经小续命汤治疗后两指标均下降,与 B 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1)。C 组、D 组、E 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是随着剂量的增大而表现出 NO 含量和 NOS 活力的呈缓慢下降。中药小续命汤通过降低血浆 NO、NOS 间接抑制缺血性损伤。因此说明:中药小续命汤降低大鼠脑缺血时,因 NOS 活力上调诱导性血浆 NO 的大量生成,减轻 NO 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降低 NO 大量生成引起的神经细胞死亡。这提示中药复方小续命汤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史树贵, 邵淑琴, 东康宁, 等.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NO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的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9, 21(4):249-252

〔2〕 何秋, 刘美洁, 朴英善, 等. 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研究〔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8, 27(4):343

〔3〕 戴炯, 文立. 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27(10): 1218

〔4〕 Longa EZ, Weisntein PR, CarisoinS, et al. 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J〕. Strock, 1989, 20(1):84-89

〔5〕 李忠红, 倪坤仪, 杜冠华.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中药复方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中醇溶性成分〔J〕. 分析化学研究报告, 2007, 35(2):233-239

〔6〕 何丽娅, 张雪飞, 吴和平, 等. 生姜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总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6, (5):36-37

〔7〕 阴健, 郭力弓.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83. 253

〔8〕 叶映月, 尚锦秀, 涂晋文, 等. 小续命汤对出血性中风脑水肿作用机理探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99, 5(3):48-49

〔9〕 关建红, 王世民. 小续命汤降脂作用初探〔J〕. 山西医药杂志, 1996, 25(4):289-290

〔10〕王月华, 杜冠华. 复方小续命汤抗AD有效成分组研究〔J〕. 中成药, 2005, 9(27):995
 
续命汤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研究现状


郑国庆?1,黄培新?2(综述)
(1.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级博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510120)
续命汤乃唐宋以前治疗中风病的代表方,其方源主要为小续命汤(《千金要方》)和《古今录验》续命汤(《金匮要略》)。由于中风病病因病机的发展,后世诚如《医方集解》谓:"内虚邪中,时人罕用。"但因以上两方对中风病有确凿的临床疗效,识者亦时有应用,尤其近几年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上均有深入,显示其是治疗中风急症很有前途的有效名方,现试作阐述
1治疗学机制的传统认识?《医学正传》从"内虚邪中"析方,蕴含了中风急症宜"标本兼治"的思想。其谓"故本方用附子,以其禀雄壮之资,而有斩关夺将之势,能引人参辈并行于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又能引麻黄、防风、杏仁辈发表、开腠理,以驱散在表之风寒;引当归、芍药、川芎辈入血分,行血养血,以滋养其亏损之真阴……此急则治其标,与夫标而本之之治法也。"张汝伟先生〔1〕认为中风必先治肝,从肝析义曰:"以人参、附子之强心益气为君,心为肝之子,益其子,正所以助肝之衰也;黄芩清肝之热以熄风,使之下降;川芎疏肝之气以祛风,使之上散;白芍镇肝之阴,以固木之本体;官桂温肾引火归原,以治肝之母,以熄虚风;杏仁宣肺化痰,制金之气,不使克木侮肝;麻黄协助防风,祛其外风;防己化湿利水,使风水两分则肝气条达;生姜、甘草温胃和中,使土不克水,水能生木,亦间接治肝也。古人知肝为生风之本,故用药于祛风扶本之中,亦以肝为主体,故用之有效。"郑国庆等〔2,3〕把风药在中风病中的应用上升为"治风活血"的治则理论高度,强调指出中风病病位在脑,"高巅之上,唯风可到",部分风药有确切的活血、止血或活血止血之功,可直接入脑发挥治血作用,有着它药不可代替的优势,在应用风药治疗中风病时,应充分发挥风药这种双向调节作用,对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皆宜,且急性期、恢复期均可应用,是风药治疗中风病的专能2 治疗学机制的现代研究
叶映月等〔4〕研究发现,续命汤对出血性大鼠模型有改善不同时相的局部脑血流量、降低脂质过氧化活性、阻止细胞外钙内流、减轻脑水肿的作用。陈立峰等〔5〕发现录验续命汤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及动脉血栓形成,增加犬脑血流量,使缺血的脑组织供氧供血改善,这有利于局部新陈代谢谢,从而减轻缺血脑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其进一步研究证实,续命汤2.3、7.1和23 g/kg给大鼠灌胃2周,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与脑血管通透性,使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表明续命汤能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对缺血脑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大活络丸相似,说明其用于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药理学基础
3 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和独立的危险因素。郑国庆等〔6〕认为祛风药有息风、间接补虚、活血化瘀、胜湿消痰、升散郁火之功,不但不忌用于高血压,而且对常法无效的高血压病有效。姚国楞〔7〕以小续命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降压治疗有效率为86.6%,显著优于罗布麻治疗对照组20例的有效率45.0%,且认为对舌质红、阴虚者慎用,舌偏淡、苔薄则可大胆应用,且易取效。高脂血症时可增加血液黏滞度,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生;而高胆固醇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关。关建红等〔8〕报道用9g·kg-1·d-1小续命汤煎剂灌胃可有效防止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鹌鹑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急骤升高,提示小续命脉汤有显著降脂作用
4 临床应用
近代名医赵锡武治疗中风,脑出血急性期立即用录验续命汤(当归、生石膏、干姜、麻黄、杏仁、桂枝、人参、甘草、川芎)配以再造丸,用偏凉方剂止血;脑梗死急性期则需用温热性的小续命汤(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川芎、甘草、芍药、杏仁、附子、防风、生姜)佐桃红四物汤,温通之,重用生地,配合再造丸〔9〕。河南省名老中医张惠五〔10〕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偏枯症88例,病程10日~16个月,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8?86%,一般需服药8~25剂,平均11?5剂;认为小续命汤对中风偏枯症有确切疗效,甚至对某些曾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程长久者,只要认证准确,均可获效。张惠五指出,本方决非中风偏枯症之通用方剂,如肝风内动或热极生风,其脉急实大数或沉而滑,有阳盛或阴虚征象者(高血压、脑出血类),当属禁忌。余小平〔11,12〕以小续命汤加减治疗脑梗死30例,病程1小时~25日,采用尼莫地平疗效评估法,疗效显著优于补阳还五汤加味组28例;再次以小续命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60例,疗效显著优于同期单用常规西药治疗30例,并对各证疗效观察表明,本方适宜应用于风痰上雍型,而对肝阳上亢型及气虚血瘀型稍差,且对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异常有明显缓解作用。陈立峰等〔13〕以录验续命汤颗粒型治疗急性脑梗死(2周以内)31例,与西药维脑路通组比较,4级计分法疗效评估无显著性差异,其对辨证分型的疗效依次为风痰瘀血痹阻型(17例,显效82.4%)、气虚血瘀痰热腑实型(5例,显效80.0%)、阴虚风动痰热腑实型(5例,显效60.0%)和风痰上扰型(4例,显效为0)。刑鲁光等〔14〕以小续命汤合防风通圣丸化裁,自拟新续命汤(麻黄3 g,生石膏30 g,生赭石18 g,防风、川芎各9 g,当归、赤芍、黄芩各15 g,滑石、白蒺藜各10 g,威灵仙、全蝎各6 g)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12.5日)60例,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总有效率97%,西药对照组为76%,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治疗前的高黏滞状态恢复到正常范围,血脂显著降低,心电图改善均较对照组为优。詹丽娟等〔15〕以小续命汤合玉屏风散治疗缺血性中风32例,病程1日~3个月,平均25日,辨证均属正气虚弱、外邪侵袭,痰阻瘀型,并设补阳还五汤对照组28例,病程2日~3个月,平均25日。根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2组治愈率、显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
续命汤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是有充分理论和实践依据的,不可谓其治风而因噎废食。近年来其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但其能否用于脑出血急性期仍有待于商榷。在疗效评价方面各家各不相同,亦有待于统一标准,才能对其疗效作出科学评价。今后研究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①加强传统文献的整理、挖掘工作,在收集大量文献基础上总结出续命汤证治规律,适应证型;若用统一的中风辨证量化标准,深层探讨中风病的病机,重视中风病辨证量化的早期诊断〔16〕,有助于续命汤临床辨证疗效的客观评价。②从"治风活血扶正"理论高度认识,有可能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亦符合多因致病与多环节、多靶点治疗,如路志正先生〔17〕明确指出"高年中风宜邪正并治"。③加强基础研究,对续命汤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学机制进行科学诠释,目前此方面的研究是其薄弱环节,尤其是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故加强二方的现代研究,应尊重原著方剂组成的药味、用量比例、用法特异性,做到研究持执原则与用方圆活相结合。④力争在剂型上做出改革,研制出符合急症需要的急救中成药剂型。⑤对续命汤能否用于中风伴高血压的问题应辨证看待。许士骠〔18〕指出:重用麻黄治中风,无论是出血性、梗死性或混合性,经临床观察未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速之副作用。麻黄不同于麻黄碱,重要的是辨证与组方,是"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之理,但需用客观证据来证明。⑥重中之重是采用随机、双盲、对照、重复原则,以多中心、大样本来明确二方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对其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做出综合评价。总之,续命汤并不忌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相反有确切疗效,故应积极探索其证治规律,把古人的宝贵经验继承下来并在创新中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编.中风专辑〔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283-285〔2〕郑国庆,王艳.风药治血与中风病证治〔J〕.中国医药学报,2001,16(1):13-17
〔3〕郑国庆.论风药治血的机制〔J〕.江苏中医,2000,21(8):7-8
〔4〕叶映月,尚锦秀,涂晋文.小续命汤对出血性中风脑水肿机理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5(3):48-49
〔5〕陈立峰,王晓洪,彭志辉,等.续命汤对大鼠脑缺血模型脑血管通透性和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6):6-8
〔6〕郑国庆,王艳.祛风药治疗高血压病探微〔J〕.中医杂志,2000,41(4):197-198
〔7〕姚国楞.小续命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附30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杂志,1994,28(5):7-8
〔8〕关建红,王世民.小续命汤降脂作用初探〔J〕.山西医药杂志,1996,25(4):289
〔9〕赵风煜,安邦煜.赵锡武治疗中风经验〔J〕.中医杂志,1994,35(4):206〔10〕黄志华.张惠五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偏枯88例小结〔J〕.国医论坛,1989,9(6):22-23
〔11〕余小平.小续命汤加减治疗脑梗塞30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6,12(6):21-22
〔12〕余小平.小续命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4):38-39
〔13〕陈立峰,刘汉祥,叶美,等.续命汤颗粒治疗中风31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1997,13(6):5-6
〔14〕邢鲁光,于素贞,樊秀娥.新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1997,6(1):16
〔15〕詹丽娟、李存银.续命汤合玉屏风散治疗缺血性中风32例〔J〕.宁夏医学杂志,1999,21(1
 
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偏瘫衰落与复兴及其背后的藏象理论因素



赵宏杰 (吉林市中医院 吉林 吉林 132011)

郭 蕾 (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主题词: 续命汤类方 中风偏瘫 藏象学说 奇经八脉 奇恒之府



中风病(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但治愈率低的特点,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而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长期以来在我国国民保健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国临床医学的一个特色。

然而,我们仔细研读中医文献却发现,宋以前的医学家对中风的疗效比现在还要高许多,如许叔微云:“凡中风,用续命、排风、风引、竹沥诸汤及神精丹、茵芋酒之类,更加以灸,无不愈者。”[1]

为什么会这样?

笔者以为,中风治愈率的高低与续命汤类方在治疗中风偏瘫中应用的衰落与兴盛关系密切。

潘华信:唐宋前治中风.主用大、小、西州续命渚汤,延绵七八百年.为治风准绳。然至金元戛然而止。医者以羚羊、黄芩、钩藤、竹沥辈为治风常规,迄今亦七八百年。[2]对比明显的是,清代中风已是十不救一,中风在今日更成了百姓的大患。现代黄竹斋、赵锡武、王占玺等诸家善用此方治疗中风病,但未从理论上做进一步阐述。朱心红、郑国庆等广泛搜集论证:续命汤近几年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上均有深入,显示其是治疗中风急症很有前途的有效名方。[3][4]潘氏论证了续命汤类方为中风主方并呼吁重视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的文章已经发表6年余。但是,由于积习深重,效果仍然不明显。所以笔者再次申述之。

宋唐以前,医风淳朴,故其记载的疗效非常可信。孙思邈这样不重名利的大医更是如此。《千金要方·诸风》云:“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说明:① 诸续命汤为古法,非唐时发明。又《外台》称小续命汤出《小品方》,则可追溯至刘宋。② 续命汤为五脏偏枯中风之通治方.即中风专用方。宋代将《古今录验》续命汤补入《金匮要略·中风历节》,也是政府组织的严谨的学术活动,必有所本,合于众议。

可是,不仅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各持一说。视心火、气虚、痰热等为中风症结。李时珍也说,小续命汤今人多用,不能逐证加减,遂至危殆,故举以为例。[5]其他医家随从者众。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五行互藏,五脏互藏,所以从各个脏腑、金木水土火五行治疗中风都可以有效果。

2.疾病分多个发展阶段,各种方法在这多个发展阶段中的一个发挥作用就可以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3.宋以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人们耗费心思消耗脑髓的程度和速度快于前人,故中风发病时其他脏腑的状况不同于以前。1990年以来,人们耗费心思消耗脑髓的程度和速度更是远快于前人,所以因为脑髓虚弱导致的颈椎病和腰椎病急剧增加。人们的精神紧张程度高,则心火痰热肝风之证多。

以地黄饮子为中风主方即因为这个情况。而地黄饮子实为《千金》补五脏方内补散的加减。

4.伤寒论对奇经八脉和奇恒之府的治疗原则一直没有得到阐述,所以对这一经方治疗太阳奇恒之府中风的认识仍然不足。我们提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把内环境自稳态作为藏象的生物学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六经藏象模型,奇恒之府的所属经络、表里配合与藏象分属,提出了涵盖奇恒之府象、NEI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即内环境藏象包括三部分:奇恒之府象、脏腑象和躯体象。[7][8]这对深入认识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偏瘫有相当的帮助。《伤寒论平脉法第二》:“奇经八脉不系于十二经,别有自行道路。其为病总于阴阳,其治法属十二经。假令督脉为病,治属太阳。任脉为病,治属太阴。冲脉为病,治属太阴。带脉为病,治属少阴。阳跷为病,治属少阳。阴跷为病,治属厥阴。阳维为病,治属气分。阴维为病治属血分。奇经八脉之病,由各经受邪,久久移传,或劳伤所致,非暴发也。”这反应了奇经八脉的六经分属以及基于六经五行属性的奇经八脉五行属性;据此还可以帮助确定奇恒之府的五行属性。

综上,我们认为,中风可以分奇恒之府中风,脏腑中风和五体(即经络)中风。奇恒之府中风,即脑中风,与督脉关系密切,应该归属到六经之太阳病,治疗宜续命汤类方。结合刘渡舟的合方理论和当今患者的体质,治疗宜续命汤类方合经方或者时方。

张山雷则对其用治脑卒中大加责乏,谓“小续命汤之治卒中风欲死,本是附会《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而制此鸿蒙未判之奇方。乃后人之论中风。有中经络之一证,又附会小续命汤之可治太阳证.而造此不可思议之病理。要知昏瞀卒中之中风,既非在表之风邪.必非小续命汤之庞杂所能侥幸图功。”[9]且影响甚巨,我们的论证非常明确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5.江浙病家和医生有畏用麻黄的习俗,导致不喜欢用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类疾病。例外的,陈耀堂:中风偏瘫每赖麻桂《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1960年左右.程门雪先生言及中风时,建议临床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适当参入羌活、独活、防风之类祛风药(尚未敢提麻黄已经令人惊诧了)。江浙医家近几百年的影响巨大,所以形成全国之势。

其实,叶橘泉指出,麻黄有兴奋大脑的作用,古方还魂丹中用麻黄,当代的**这类毒品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制造的。我们治疗中风却不利用十分安全的麻黄饮片,十分可惜。河南民间有使用各种金刚丸治疗中风偏瘫的传统,其独特成分是马钱子,药理作用是兴奋脊髓,与之相比,加入麻黄的续命汤类方,无论疗效还是安全性都要好许多。且麻黄:《本经》谓其“破癜坚积聚”。

6.世人对经方的态度也影响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类疾病的使用。我们知道与时方比较,经方对辨证的要求非常高,辨证准确则效果迅速明显,否则无效甚至加重,而时方就不那么明显,所以,这也影响医家使用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类疾病。

宋代已降,医学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大量新的现象和理论创建发展迅速却并不严密,与传统理论的整合还不充分,因此,导致了一些问题,这都是医学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时代赋予了我们完善前人积累的理论的大好机会,我们应该不辱使命。这种矛盾最主要体现在藏象理论上,而且在1900年以来的中医界志士仁人的努力和推动下,藏象理论终于浮出水面,尽人皆知,争论激烈,并将最终解决。



参考文献:

[1]吴积海.太阳奇经中风良方《古今录验》续命汤论释.河南中医.2004.V01.24 NO 3

[2]潘华信.古方续命汤治风本义探.浙江中医杂志.2001(12):521-522

[3]朱心红、陈索云、高夭明.小续命汤与脑卒中—小续命汤之文献研究.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6)564—565

[4] 郑国庆,黄培新.续命汤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研究现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1):58—59

[5]赵怀舟.李时珍和仲景小续命汤.亚太传统医药·2006.9:40-42

[6]程康.从《金匮要略》续命汤谈起.国医论坛.2001.3:4

[7]林宇春、赵宏杰、张学斌.藏象的生物学基础与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概述

[8]李富仁、林宇春、张学斌. 涵盖奇恒之府象、NEI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

[9]清张山雷.张山雷医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1





致谢谢:本文参考并引用了很多学者的研究论著,吸收了大家的辛勤劳动成果,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教益和启发,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小续命汤治疗双下肢瘫痪
长沙县仙人市医院风湿疼痛病专科 龙岭医生
方名:小续命汤(袪风之剂)总结:六经中风通剂组成:麻黄、桂枝、防风、防己、杏仁、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川芎、白芍、大附子、生姜主治:1.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邪,语言蹇涩。2.风湿腰痛,痰火并多。3.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加减:(1)筋急语迟脉弦者,倍人参,加薏仁、当归。(2)去芍药,以避中寒。3)烦燥不大便,去桂、附,倍芍药,加竹沥。(4)日久不大便,胸中不快,加大黄、枳壳。(5)脏寒下利,去黄己、黄芩,倍附子,加白术。(6)呕逆加半夏。(7)语言蹇涩,手足战掉,加石菖蒲、竹沥。(8)身痛发搐,加羌活。(9)口渴加麦冬、花粉。(10)烦渴多惊,加犀角、羚羊角。(11)汗多去麻黄、杏仁,加白术。(12)舌燥去桂、附,加石膏。
方义:此六经中风之通剂也。吴鹤皋曰:「麻黄、杏仁,麻黄汤也,治太阳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治太阳中风;此中风寒,有表证者所必用也。人参、甘草补气;川芎、芍药补血;此中风寒,气血虚者所必用也。风淫故主以防风。湿淫佐以防己。寒淫佐以附子。热淫佐以黄芩。病来杂扰,故药亦兼该也。变化方:易老六经加减法:
(1)本方倍麻黄、杏仁、防风,名麻黄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无汗恶寒。
(2)本方倍桂枝、芍药、杏仁,名桂枝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有汗恶风。
(3)本方去附子,加石膏、知母,名白虎续命汤,治阳明中风,无汗身热,不恶寒。
(4)本方加葛根,倍桂枝、黄芩,名葛根续命汤,治阳明中风,身热有汗,不恶风。
(5)本方倍附子,加干姜、甘草,名附子续命汤,治太阴中风,无汗身凉。
(6)本方倍桂、附、甘草,名桂附续命汤,治少阴中风,有汗无热。
(7)本方加羌活、连翘,名羌活连翘续命汤,治中风六经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急,或麻木不仁。
(8)本方去防风、防己、附子、白芍,加当归、石膏,即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
诊断现场
刘X ,男,42岁,2007年10月24日 长沙县仙人市医院风湿疼痛病专科诊。
病史摘要:患者素来体健,偶感外邪,发热,头痛,体倦,咳嗽。曾间断服用中、西药物,诸症已经缓解,未尝介意。谁知于14天前使用压水机抽水时,渐感双下肢酸软、麻木,约4小时后双下肢完全失去知觉(神志清楚),伴小便不通。
急送当地县医院。西医抽取脑脊液检查,发现蛋白含量及白细胞增高,遂诊断为“急性脊髓炎”。立即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和多种营养神经的药物,以及对症治疗;
同时配合服中药,曾用过大秦艽汤、三痹汤各3剂,补阳还五汤4剂,疗效不佳。
刻下双下肢仍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缺乏,腱反射消失,不能自动排尿,大便艰涩。
因患者转院困难,家属仅带来病历,要求我室开一方试服。

辨证论治

根据以上病史,中医诊断为“风痱”。


予《金匮要略》所载《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方:麻黄9g,桂枝9g,当归9g,潞党参
9g,生石膏9g,干姜9g,生甘草9g,川芎4.5g,杏仁12g。
上方仅服2剂,双下肢即恢复知觉,且能下床行走,大小便亦较通畅。
改予八珍汤合补阳还五汤化裁,连服10剂后,康复如常人。
本例诊断为“风痱”,不是没有依据。什么叫风痱?历代中医文献都有记载。如《灵枢.热病篇》说,“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堪”。《医宗必读》说,“痱,废也。痱即偏枯之邪气深者……以其手足废而不收,故名痱。或偏废或全废,皆曰痱也”。《圣济总录》说,“病痱而废,肉非其肉者,以身体无痛,四肢不收而无所用也”。
这些记载说明,古代医家对风痱的认识是一致的:风痱之为病,以突然瘫痪为特征(偏瘫或截瘫),身无痛,多无意识障碍(或仅有轻微意识障碍)。
本例患者在劳动时渐感双下肢酸软、麻木,约4小时后双下肢完全失去知觉,但神志清楚,完全符合风痱的发病及症侯特征。
这样的突然截瘫,与“脑血管意外”、癔病、风湿、类风湿等疾病引起的瘫痪,是迥然不同的。
本例用的是《金匮要略》所载《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方。书中记载本方“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使用本方的依据是方证对应,即张仲景所创立的“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只要证侯相符就可大胆使用,不受后世创立的诸种辨证方法的限制。
至于方中的参、草、芎、归,乃取八珍汤之半(芎、归组成佛手散,活血力大于补血力)。因风痱虽非脏腑久虚所致,但既已废,便不能禀水谷之气。气不足,血难运,故补气活血,势在必行。方中麻、桂、杏、草,确是麻黄汤。风痱之因于风寒者,麻黄汤可驱之出表;其不因于风寒者,亦可宣畅肺气。“肺主一身之气”,肺气通畅,不仅使经脉运行滑利(肺朝百脉),而且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况“还魂汤”(麻、杏、草)治疗猝死,古有明训。若拘泥单味药的功效,则很难解释本方的精义。
 
三十聊中风案<转》



师兄:清代有个转运使王叙揆,罢官回归故里,闲着发闷,爱找徐灵胎聊天。
师弟:是呀,如果无所事事,怕是要得“退休综合征”。
师兄:在古代,“致仕”才是退休,这“罢官”可不是退休,罢者,罢免也,是撤职、解职、免职、丢官。
师弟:那心情就更差了,更需要有人聊聊天排解郁闷。
师兄:聊天中他谈到自己手足经常发麻,喉间多痰。
师弟:人老病多,谈病论药应该是老年人长久不衰的话题。
师兄:徐灵胎对他说:“你的身体本来就胖,‘胖人多痰’,加之你又好饮酒爱吃肉,也易生痰,这手脚麻木或是痰流经络,阻滞经气所致。”劝他以后少饮酒、少吃肉,以防不测。
师弟:我看这像是中风先兆,应该是戒了酒、少吃肉才对。
师兄:大概徐灵胎也想这么说,可看他做官多年,吃肉饮酒已成习惯,怕是一时难以戒断,所以暂且让他少饮酒,采用渐进的方法。
师弟:还是徐灵胎考虑周全。
师兄:王某人虽然听从徐灵胎之劝,饮酒有所收敛,可疾病并不等人改恶向善,这天他忽然中风不起。
师弟:他这病机应该如《中医内科学》教科书上“中风”一节所言:“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而发为中风。”
师兄:他昏迷不醒,四肢不温,遗尿,口噤不开,两手握拳,颜面赤红,呼吸气粗,喉痰如锯。家人急报太夫人。
师弟:据症而言,这属于中风的闭证,应当通腑化痰。
师兄:王家太夫人派仆人兵分两路请大夫,一路去请邻近药店的坐堂医,一路去请徐灵胎。
师弟:这太夫人还是临危而不乱。
师兄:那坐堂医看了后说,神昏肢冷,应是厥证,得赶快大补元气,回阳醒神,于是开人参、附子、熟地黄等药,取来药后急煎待服。
师弟:我看这药煎不得更服不得。这王某的病明是中风,非是厥证,首先病就没有搞对;其次,证也没有辨对,人参、附子之类针对的是脱症,而脱症的特点是手撒口张,四肢松懈瘫软,鼻息低微。而这病人是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气粗鼻鼾,属于热闭之证。如果误服其药,闭上加闭,热上加热,岂不要命。
师兄:正在煎药之时,另一路仆人请的徐灵胎赶来。徐灵胎一诊病人的脉,滔滔满指,洪大有力。
师弟:这是洪脉嘛,李时珍《濒湖脉学》上说:“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更证明这是阳闭之证。
师兄:徐灵胎问灶上煎的什么药,王家太夫人将药方递给徐灵胎,徐灵胎接过一看,立即让其家人端锅撤煎,家人不解,徐灵胎点着药方说:“此病乃痰火充实上壅,闭阻清窍,故而昏倒。若服此参附大热之剂,助其邪热,火上浇油,其命危矣。”
师弟:看来中医煎药费点时间费点事也有好处,有个缓冲思考更误的机会。如果大夫误诊,护士遵嘱一针下去,方便倒是方便,快捷倒是快捷,怕是这药液想回抽也抽不出,悔之莫及,其命休矣。
师兄:徐灵胎开方如下:防己、麻黄、人参、黄芩、甘草、白芍药、杏仁、川芎、防风。
师弟:这方是小续命汤①去掉桂心、附子。由于这是热症,所以不用那两味热药。
师兄:不但去了热药,徐灵胎又加生大黄一钱,以通腑泄热。
师弟:用方就要这样针对具体病证灵活加减变化,切不可原方不变,机械照搬。
师兄:你看这方可行,有人认为不中。
师弟:谁说这方不行,是他自己不中。
师兄:这时王家附近的亲戚朋友闻讯也来探视,一看药方中有生大黄,既疑且骇,议论纷纷。
师弟:人之通病,闻补则喜,见攻则恶,于此可见。
师兄: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幸亏这太夫人平素就了解徐灵胎的学问,非常信任徐灵胎,这时她力排众议,主张立即去抓徐灵胎的方子。
师弟:这正如张介宾所言:“病家之要,虽在择医,然而择医非难也,而难于任医,任医非难也,而难于临事不惑,确有主持,而不致朱紫混淆者为更难也。”“不熟察于平时,不足以识其蕴蓄,不倾信于临事,不足以尽其所长。”
师兄:是的,有时医生治不好病,不是医道不行,而是病家不明。
师弟:遇到如此明白的病家,乃医生之幸,患者之幸。
师兄:所以服三剂药后,病人就能出声,服五剂后,病人能够说话,然后徐灵胎又以消痰养血之药调养,一月后“步履如初”。
师弟:这疗效也太好了,是不是有点虚夸不实呀?
师兄:原案记载如此,你可以怀疑。我想之所以有这样好的疗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个中医大夫,固然要知道某人得的是什么病,更要知道这得病的某人是什么人。体质不一样的人,虽然得同一种病,可症状表现常常随体质不一而不同。常说中医治病求本,这体质也是本之一。徐灵胎在他发病之前就与他多有接触,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如体态、体质、饮食习惯、生活事件等,把握了其疾病的易发性,倾向性,可以对以后的发病做一定程度的预测。
师弟:此人体质肥胖,而胖人多痰,加之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喜好饮酒,这均可能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形成痰湿体质。这种痰湿体质一旦发生中风,成为热证闭证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痰湿易聚而生热,热极则生风,终致风火痰热内盛,窜犯络脉,上阻清窍,发为中风阳闭之症。此即《丹溪心法·论中风》所言:“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这病人平时“手足麻木而痰多”,就是痰浊阻络,络脉不通之象,有中风先兆之意。加之罢官后忧郁恼怒,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气郁化火,也可能引发肝阳暴亢,引动心火,气血上冲于脑,神窍闭阻,遂致卒倒无知。
师兄:所以发病后徐灵胎可以迅速地做出正确诊断,恰当果断地治疗。那个坐堂医至少差这一点,所以难免误诊——幸亏未能误治。由此我想私人医生或家庭医生的出现及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
师弟:不过我之所以怀疑疗效,还有一个原因。
师兄:哦,说说。
师弟:中医对中风病机的传统认识,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在唐宋以前,以“外感风邪”为主,认为中风病是正气内虚,外邪入中,故张仲景以邪中深浅、病情轻重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相应在治疗上,主要以疏风散邪,扶助正气为法,小续命汤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方。方中以麻黄桂枝合方祛除外风,用防风、防己、川芎祛风通络,人参、附子扶正温阳,黄芩清上焦之热。而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医家渐渐认为这病虽名为“中风”,其实与外感风邪不太相干或太不相干,主要是“内伤积损”而致,提出了“类风”,甚至“非风”的概念。所谓类风,是言其类似于风而未必是风,所谓非风,更是强调其不是风。治法亦为之改变——是为中风病因学说的一大转折。这一转折更为正确地反映了中风病的病机,也与现代医学对中风的认识更为接近。而小续命汤这样一个似乎“过时”的方子,能有这么好的效果,我表示点怀疑,不算过分吧?不是吹毛求疵吧?
师兄:你从对中风认识的两阶段论证小续命汤已经过时,我从对中医中风概念的分析回答你的问题。
师弟:近来数版中医内科教材“中风”一节中,均不启用、不运用、不使用、不选用、不应用、不遣用小续命汤,这就是过时的明证。
师兄:一个病症,如果能与“风”扯上关系,应当有以下二者之一,或二者兼备:一是发病特点,二是发病原因。
师弟:先言其一。
师兄:自然界风的特点是倏去忽来,动摇树木,甚至摧折枝叶,古人总结道,“风者善行而数变”,“风以动之”。中风的特点是突然震颤昏倒,口歪语蹇,肢体抽搐,病情反复,变化多端。其发病与症状具有类似于风的特点,“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所以称为“中风”。
师弟:这是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命名病症。
师兄:开始古人根据疾病特点推测病因,既然这类病症具有风的特点,那么其原因就可能是风邪。
师弟:这种推理方法应当是中医的经典方法,以此推寒、推暑、推湿、推燥都挺好,可以引出正确的治疗方法,但对中风似乎不太适合。所以有“类风”、“非风”之说,强调其与风邪并不相干。
师兄:中风既然不能兼备二者,于是只剩下前者,即中风之风,只提示病情,并不表示病因。既然风邪不是致病因素,所以治疗上就不再强调祛除风邪,所以小续命汤及其类方就没有理由在中医内科教材“中风”一节中安身。
师弟:你这不是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在为我的论点提供论据。
师兄:但是,刚才我们所说“中风”的概念,是特指现代医学所定义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塞、原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这是由病理解剖而得来的概念,而中医对中风症的命名只是由症状类比,所以并不限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凡类似于风的病症均可包括于内,所以除现代医学所说的脑血管疾病之外,还有部分中枢瘫痪病、部分周围神经病变,甚至癔病等也属于中风,这些病以祛风法治疗未必没有疗效。而王某人当时究竟是什么病,是不是脑血管意外,一没有做CT,二没有照核磁,三没有检查脑脊液,并不能确诊嘛。小续命汤未必就不能治疗,未必没有疗效,疗效未必不会那么好。
师弟:如果中风的概念泛化了,不局限于脑血管疾病,也不能排除有这可能。
师兄:其实虽然古代中医中风学说自唐宋一变,立“类风”,倡“非风”,成为主流学术观点,但也没有绝对地排斥了外风。如元代的朱丹溪虽然主张“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但他大量的治中风方剂中仍常用荆芥、防风、羌活等祛散外风之药;清代的王清任《医林改错》虽然力倡中风为“气虚血瘀”所致,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但在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时,却还刻意提到“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
师弟:看来外风派仍然潜流暗动,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师兄:岂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并有卷土重来之势。
师弟:哦,不至于吧?
师兄:咱聊这医案的主角徐灵胎,在《兰台轨范》中推崇“续命为中风之主方,因证加减,变化由人,而总不能舍此以立法”。
师弟:徐灵胎没看过CT、核磁,只靠表象不足为凭。
师兄:我看你是没有看过有关报道,学术敏感性降低。
师弟:我看的可是最新版的《中医内科学》呀。
师兄:作为书籍教材,主要反映的是学术的成熟性、稳定性,而如果要及时了解学术的新动向、新观点、新发展,就不能满足于教材,而要博览新近的学术报刊。
师弟:我作为一个在读学生,还是先学好教材吧,新动向就请您作一介绍。
师兄:现代医学通过研究观察,发现肺系的外感对中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有研究认为寒潮可以诱发高血压大鼠发生脑卒中。
师弟:那这“中风”就与中医中的“外风”挂上钩了,外风成了中风病一个确切的病理因素,不只是发病形态了,是真正意义上的“风”。
师兄:并且多项临床观察表明,小续命汤类方治疗脑血管病有效率较高。现代一些名医,如丁光迪、赵锡武等仍然在运用小续命方治疗中风,并且取得了好的疗效。
师弟:有没有实验方面的支持呢?
师兄:当然有。研究发现,续命汤对出血性大鼠模型有改善不同时相的局部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的作用,还能增加犬脑血流量,使缺血的脑组织供氧供血改善,这有利于局部新陈代谢谢。并能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对缺血脑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大活络丸相似,这都说明其用于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药理学基础。
师弟:看来我要对小续命汤治中风刮目相看了。
师兄:对这则医案呢?
师弟:不再怀疑,只能钦佩、佩服、信服、叹服、心悦诚服、心服口服。
运使王公叙揆自长芦罢官归里,每向余言手足麻木而痰多。余谓公体本丰腴,又善饮啖,痰流经脉,宜樽节为妙。一日忽昏厥遗尿,口噤手拳,痰声如锯,皆属危证。医者进参附熟地等药,煎成未服。余诊其脉洪大有力,面赤气粗,此乃痰火充实,诸窍皆闭,服参附立毙矣。以小续命汤去桂附,加生军一钱为末,假称他药纳之,恐旁人之疑骇也。戚党莫不讳然,太夫人素信余,力主服余药,三剂而有声,五剂而能言,然后以消痰养血之药调之,一月后步履如初。
①小续命汤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芎?UE840?、杏仁各3g,附子2g,防风4g,生姜15g。
功能:祛风补虚。
主治: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UE81F?歪,语言蹇涩。
 
中风死证抢救用三生饮,急症用小续命汤根据六经症状加减,后遗证用黄芪剂调理,孔伯华经验麻黄配生石膏对中风证气血缭乱确有稳定作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