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一名中医硕士生曾寄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书信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尊敬的负责人同志:
您好。
我是浙江中医药大学2005级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上周五冒昧电话于你处,得电话接待,不胜感激,现遵所嘱,将中医内科研究生就业情况,及中医学界的弊病,反映于下。现代社会崇洋媚外,各个医院,都要西医学生,或者中西医结合的学生(实际上,也是搞西医了),而提供的纯中医的岗位,太少太少,仅以个数计。长期如此,对中医的发展,极为不利。实在是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蠢行。
我之于西医,认为了解即可,以不耽搁病人为宗旨,不必深究。并认为以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就够我沉心专研不止,中西医观点,不好融合,其临床思维,此消彼长,此长彼消。何况我不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研习中医,望闻问切,开方诊治,才是我本分事。至于移植,化疗,介入,诊断标准等西医内容,纵然眼花缭乱,生财之道繁多。而我亦甘愿固守中医,希望能继承发扬好中医事业。希望能象前人那样,为中医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旁观西医发展,虽有其长,也有其短。对比西医,思考中医,而有信心。
1.西医内科的发展滞后于外科的发展,对医学而言,这不是好事情。保守疗法,无创痛苦小,无后遗症,才是医学正道。就是外科医生自己,若有疾病,一刀了之,齐整着进入手术室,少个或多个零件推出手术室,无论再怎么“高明”,恐怕他自己也只有无奈苦笑而已。所以内科的发展最后一定要超过外科的发展,才符合医学原旨。
故而思考:古代中医不许解剖尸体,恐怕其中有深意。并非古代伦理不允许的缘故,在男女之防森严的古代,妇科医生男性多多,若古人想要解剖尸体,想必也可以象妇科那样,突破伦理。何况,古代本就有仵作。
或许,乃是我中医立意高远,心存仁厚。意欲中医之人,审外查内,未病先防,不必开膛破肚,内服外治,就可解除民瘼。
2.西医诊断手段多多,而治疗方法相形见绌。诊治一个疾病,需要的诊断仪器过多,势必造成社会资源,资金的重复浪费。无论何时,社会资金资源终究有限,病人财力也有枯竭之时,这个弊病,将会造成西医发展的瓶颈。
中医列四诊,即可探知病情,指导治疗。其精微之处,令人叹服(不是附庸风雅,而是入门后的由衷感慨),古人怎么那么绝顶聪明。
3.西医的指导思维,机械﹑形而上;病人的病情单一还好,若是病人的病情繁多,则西医常感觉顾此失彼,不能兼顾。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可是病人又有胃溃疡。抗结核治疗,可是病人平时肝功能又高。狼狈的时候多多,只因为指导西医的思维还是18世纪的形而上学,现代证明,其早已落后,行将淘汰。
而中医的指导思想是辨证观、整体观与发展观的结合。至少还可以引领风骚五百年。
4.西医的治疗方法,远落后于它的基础研究。西医如果解决不好这个矛盾,那么未来西医的发展将会逐渐的减缓。
而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小小突破,就可以带来中医人,变化繁多的理法方药。五千年的传承,经久不衰。这个学科本身旺盛的生命力,可见一斑。
……………
无奈现代中医人,盲目崇西医。不知中医之精奥,不知西医之短拙。思维僵化,妄自菲薄,能守节者几人?
 
二、也简要谈谈造成目前中医困境的原因,及发展的意见:
1.中医基础的研究误入歧途,大多立意从西医的角度,来解释中医。造成当代中医的基础研究,无法帮助中医的临床,使得中医临床进展得不到养料。倒是让西医学了乖,你中医人自己花钱花精力把中医西化,让西医从中获得裨益(人家的中成药用起来比你中医还用得多)。人家还偏不承认你,说你是伪科学。你要证明不是伪科学,那就多多做把中医化西医的研究吧,哪一天中医西化了,人家才笑呵呵的承认你是科学了。可是中医临床的发展却远落后于西医了。
所以,希望中医基础研究应该审慎。应该把西医化中,而不再做中医西化的蠢事了!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不妨让西医来研究好了,请问西医:你们的阿司匹林,有没有活血祛淤的功效?你们的激素是什么性味归经。你们的头孢类药物,可不可以和我们中医的黄连黄柏相须为用啊?放射科的医生,这个病人的胸片有没有饮停胁下啊?
同时,中医的基础研究,也应该象我们前辈那样,吸取同时代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化为中医的养料。五运六气,本是天文,古人却能应用于中医理论临床;北凉南热,原是地理,古人却知道因地制宜,而有扶阳派,养阴派的各领风骚。乳香本是泊来香料,古人却知道拿来活血止痛,仅此一例,就足以启现代学人深思。
当然,对于中医的典籍与传统经验也要多多研究发扬。古代现代的中医,对小肠,大肠的生理病理研究不够,对肝主疏泄的研究不够,对肾实证的研究不够,对攻邪方法的研究不够,对五运六气的研究不够,对中药性味归经功效的重新认识

2.关于中医院校学生西医类﹑中西医结合类﹑中医类的比例与区别。
西医类学生,专重于西医,而受中医的熏陶,这类学生可以承担中西医沟通理解的任务,为中西医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穿针引线。因为毕竟是中医院校,西医的教学质量难免不及西医院校。所以这类学生的数量应该少,十有一二成;其毕业去向,西医院或者中医院西医的岗位。
中西医结合类学生:囿于目前中医现状,这类的学生数量多一点,可以听其所好,偏重于西医一点,或者偏重于中医一点。毕业之后,西医院可去,中医院也可去;他们的作用,在于保证中医人的数量。其所占比例,十有五六。
中医类学生,他们专研中医,应该是中医院校的精英了。所占比例,可两到三成。他们专研典籍,早上临床。他们应博学多能,知识结构广而精(因为工夫在中医外)。他们应高考分数高,也可从文科类招生。毕业后尽量安排其就业,使他们能学有所用,熟能生巧,巧而精湛。从而保证中医的质量。
中医院校的招生规模,应有所控制,以符合当前就业形势。形势好转,再扩大招生规模也可。
3.中医的临床带教,群师带群徒的模式。组织中医学生的辩论研讨会;组织读书和实践心得交流会。组织外校名中医学术讲座。江苏的中医到湖北去交流,湖南的中医到浙江来探讨。开发影音电子医案。多学科交叉探讨。鼓励其他社科或者自然学科的专家学者,从自身角度研究中医;鼓励中医学科的专家学者,从其他学科的角度研究中医(但中医人自己从其他学科研究中医要确保质量,不要一拥而上就不好,毕竟本行是中医)。
4.重视对老中医,民间高手(有不少江湖医生,败坏中医名誉,需要抑制)经验的继承,民间宝贵方药的挖掘与发扬。
5.加强对年轻中医的培养。现在很多医院急功近利,对名老中医挖掘过度,广告宣传做招牌,而使得老中医每天忙于应诊,疏于总结经验,传授心得,培养后学。
而医院中医岗位招人太少,即使进人,也要进什么副高,和所谓的有经验的中医。而对年轻中医培养不够,造成很多优秀有志的中医学子,无法进医院中医岗位研习。要么转行,做西医,中西医结合(也是以西医为主),或者做别的,实在可惜啊。这个弊病太大,请问,名老中医,或者有经验的中医,难道不都是从年轻中医做过来的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未来真正有本事的中医,从哪里出?中医还怎么传承?
6..规定各个医院中医科,每两年必须进一个以上的中医新人。即便每2年进一个新人,未来20年,中医科也才进了10个人的规模,其间尚有人员退休等。假使如今日之局面,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各个医院中医科好几年不进人,全国二甲以上医院中医科只招了几个人,那么这不是在做着自掘坟墓,让中医断代的蠢事吗?!
有人要讲,可以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嘛,中西医结合,纯西医是一个源,纯中医是一个源,请问,如果纯中医之不存,源头无有活水来,哪能沟渠清如许啊?有人要讲,中医回归民间,那么这样的观点是不符合中医人才的成长规律的,中医是经验科学,一个中医的新人,开始所能招揽的病患数少,因此尤需要国家经济,技能提高等多方面的扶助。相反,一个西医的新人却可以得到国家编制,获取工资福利,以免后顾之忧,又能在医院获得同辈先学的技术上的指导。请问,这对于中医的发展公平吗?是帮扶中医还是在扼杀中医呢?
7.规定各个中医院,一定时期后,每5年吧,必须拿出自己一个特色且确有实效的中医诊疗疾病的方法。
 
写的不错。写出了我们的心声 ,不知我们还有无奈多久
 
医院不要光以文凭和英语来看人.更要以中医实际水平来定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