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中药史话
王惟恒
自从有了酒,就不乏醉酒者。古今因醉酒而伤身、败性、殒命者屡见不鲜,因醉酒而损友情、伤风化、误大事,以至祸国殃民者亦非罕事。醉酒者自然深知酒之厉害,可常常苦于难寻“不醉之术”,难得解酒良方。其实,在中医药学宝库中就蕴藏着许多解酒的良方妙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多种“解毒”、“解诸毒”的中药,这里自然包涵了解酒毒之意。据史料记载,西汉以前,就有茶饼冲泡加入葱、姜、桔等配料,以此醒酒提神之方。三国时期的张揖所著的《广雅》亦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赤,……其饮醒酒。”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载有治饮酒连日醉不醒方及“欲使难醉”方10余首,所用药物有芜菁菜、葛根、葛花、葛藤、葛根汁、菊花末、黄柏、小豆花(子)、龙骨、刮生竹皮(竹茹)、柏子仁、麻仁、井中倒生草等;方有葛根饮、龙骨饮、枇杷叶饮“并杂以干蒲、麻子”、苦酒浸鸡子方等;还有治“连月饮酒,咽喉烂,舌上生疮”之**黄柏丸。唐代的医书《外台秘要》中引用了许多前人的古方,如“饮酒连日醉不醒九首”。据不完全统计在《太平圣惠方》、《世医得效方》、《普济方》、《医方类聚》等书中有150多种解酒,戒酒的药方,其中解酒药方有90%,戒酒药方占10%。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也记载了一些药方。纵览浩如烟海的中医药书籍,有关解酒方药的记载非常多,谨拟以下四题以述其梗概。自古葛根(花)善解酒葛根 葛根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野葛或干葛藤的干燥根。性味甘、辛,凉。具有发表解肌,升阳止渴,解热生津之功,擅治酒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记载葛根能“解诸毒”,此言“诸毒”当涵盖有饮酒中毒。明确提出葛根解酒者,首推唐代甄权的《药性论》,说葛根能“开胃下食,解酒毒”。其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说,葛根“蒸食:消酒毒,可断谷不饥”;《开宝本草》亦载:“作粉:止渴,利大小便,解酒,去烦热”;《千金方》记载,饮鲜葛根汁可治“酒醉不醒”。治酒醉不醒,可用鲜葛根捣烂,榨汁,取300毫升饮之,能快速醒酒;且其性甘凉,能鼓舞胃气,对胃虚热渴,酒毒呕吐有效。葛根芩连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本为解表清热之剂,可治身热、下利之证。明代许宏的《金镜内台方议》说本方“能治嗜酒之人热喘者,取用不穷也”。因为方中黄芩、黄连能除酒毒热毒;葛根亦能解酒,故本方对于饮酒过度而呕吐、下痢,或心下痛者亦宜。近代,日本福冈大学的金城顺英和熊本大学的野原稔弘等使用高速液体色谱分离法,从葛根中分离出13种异黄酮和3种皂角苷,并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对人体细胞的实验中,他们发现其中的一种皂角苷有强大的保肝功效,而异黄酮则有强烈的消除活性氧的作用。科学家认为,葛根中含有的皂角苷和异黄酮分别在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挥协调作用,它们可以改善因酒精引起的新陈代谢谢异常,解酒护肝效果显着。为葛根解酒提供了的科学依据。葛花 葛花为葛藤的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早于1500年前,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就记载葛花有解酒功效,谓之“消酒。同小豆花干末酒服,饮酒不醉也”。《滇南本草》载:“葛花解酒醒脾,治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精伤胃,吐血呕血,消热,解酒毒”。用葛花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等症。元代李东垣《兰室秘藏》有解酲(酲:醉后神志不清)汤,《滇南》有清热丸等,均疗。用葛花9g,藿香6g,水煎服,可治醉酒后湿热内蕴,脘闷、恶心、呕吐之证。葛花解酲汤又称葛花解酒汤、解酲汤、葛花汤,已成为最为常用而有效的解酒名方。主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而致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或酒积,以致口舌生疮,牙疼,泄泻,或嗜酒成癖(成瘾)等证,多有良效。此外,葛谷(葛的种子)也有醒酒作用。
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11月/17日/第007版杏苑
王惟恒
自从有了酒,就不乏醉酒者。古今因醉酒而伤身、败性、殒命者屡见不鲜,因醉酒而损友情、伤风化、误大事,以至祸国殃民者亦非罕事。醉酒者自然深知酒之厉害,可常常苦于难寻“不醉之术”,难得解酒良方。其实,在中医药学宝库中就蕴藏着许多解酒的良方妙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多种“解毒”、“解诸毒”的中药,这里自然包涵了解酒毒之意。据史料记载,西汉以前,就有茶饼冲泡加入葱、姜、桔等配料,以此醒酒提神之方。三国时期的张揖所著的《广雅》亦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赤,……其饮醒酒。”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载有治饮酒连日醉不醒方及“欲使难醉”方10余首,所用药物有芜菁菜、葛根、葛花、葛藤、葛根汁、菊花末、黄柏、小豆花(子)、龙骨、刮生竹皮(竹茹)、柏子仁、麻仁、井中倒生草等;方有葛根饮、龙骨饮、枇杷叶饮“并杂以干蒲、麻子”、苦酒浸鸡子方等;还有治“连月饮酒,咽喉烂,舌上生疮”之**黄柏丸。唐代的医书《外台秘要》中引用了许多前人的古方,如“饮酒连日醉不醒九首”。据不完全统计在《太平圣惠方》、《世医得效方》、《普济方》、《医方类聚》等书中有150多种解酒,戒酒的药方,其中解酒药方有90%,戒酒药方占10%。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也记载了一些药方。纵览浩如烟海的中医药书籍,有关解酒方药的记载非常多,谨拟以下四题以述其梗概。自古葛根(花)善解酒葛根 葛根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野葛或干葛藤的干燥根。性味甘、辛,凉。具有发表解肌,升阳止渴,解热生津之功,擅治酒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记载葛根能“解诸毒”,此言“诸毒”当涵盖有饮酒中毒。明确提出葛根解酒者,首推唐代甄权的《药性论》,说葛根能“开胃下食,解酒毒”。其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说,葛根“蒸食:消酒毒,可断谷不饥”;《开宝本草》亦载:“作粉:止渴,利大小便,解酒,去烦热”;《千金方》记载,饮鲜葛根汁可治“酒醉不醒”。治酒醉不醒,可用鲜葛根捣烂,榨汁,取300毫升饮之,能快速醒酒;且其性甘凉,能鼓舞胃气,对胃虚热渴,酒毒呕吐有效。葛根芩连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本为解表清热之剂,可治身热、下利之证。明代许宏的《金镜内台方议》说本方“能治嗜酒之人热喘者,取用不穷也”。因为方中黄芩、黄连能除酒毒热毒;葛根亦能解酒,故本方对于饮酒过度而呕吐、下痢,或心下痛者亦宜。近代,日本福冈大学的金城顺英和熊本大学的野原稔弘等使用高速液体色谱分离法,从葛根中分离出13种异黄酮和3种皂角苷,并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对人体细胞的实验中,他们发现其中的一种皂角苷有强大的保肝功效,而异黄酮则有强烈的消除活性氧的作用。科学家认为,葛根中含有的皂角苷和异黄酮分别在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挥协调作用,它们可以改善因酒精引起的新陈代谢谢异常,解酒护肝效果显着。为葛根解酒提供了的科学依据。葛花 葛花为葛藤的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早于1500年前,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就记载葛花有解酒功效,谓之“消酒。同小豆花干末酒服,饮酒不醉也”。《滇南本草》载:“葛花解酒醒脾,治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精伤胃,吐血呕血,消热,解酒毒”。用葛花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等症。元代李东垣《兰室秘藏》有解酲(酲:醉后神志不清)汤,《滇南》有清热丸等,均疗。用葛花9g,藿香6g,水煎服,可治醉酒后湿热内蕴,脘闷、恶心、呕吐之证。葛花解酲汤又称葛花解酒汤、解酲汤、葛花汤,已成为最为常用而有效的解酒名方。主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而致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或酒积,以致口舌生疮,牙疼,泄泻,或嗜酒成癖(成瘾)等证,多有良效。此外,葛谷(葛的种子)也有醒酒作用。
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11月/17日/第007版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