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克罗恩 哪位高人能揭示此方的奥妙,

ONLY麦子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12/05/28
帖子
2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克罗恩病以慢性腹痛、腹泻、腹块、发热、营养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腹痛”、“肠澼”、“泄泻”、“痢疾”
等范畴。本病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中医治疗也颇感棘手。笔者在临床上遇到此病常选用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治疗,
并视具体情况,酌情施予化裁。现结合验案2 则介绍如下。
案例1:患者,女,25 岁,2007 年6 月20 日就诊。
主诉:反复右下腹疼痛伴腹泻3 年余。患者于3 年前因饮食不节而出现右下腹疼痛伴发热(T 39 ℃)、腹泻,腹泻每日3~5 次,便中夹有黏液,无脓血。便常规查见白细胞。经抗感染等治疗后体温正常,但腹痛、腹泻一直未愈。2 年前在某医院做钡剂罐肠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示:右半结肠、回肠末端黏膜皱襞粗乱,可见充盈缺损似呈鹅卵石状。考虑为克罗恩病。做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及回肠末端可见纵行溃疡,溃疡周围黏膜增生呈鹅卵石样,肠腔狭窄,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组织活检见大量淋巴细胞聚集。诊断为克罗恩病。给予柳氮磺吡啶、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等治疗疗效欠佳。现症:右下腹胀痛,劳累后加重,并牵及肩背,大便稀溏,色褐夹有黏液,每日3~5 次,伴里急后重,纳呆干呕。面白唇淡,汗出倦怠,口干不欲饮,舌质黯,苔黄微腻。脉弦细数。证属湿热蕴结、气血瘀滞。治宜清热化湿,佐以行气化瘀。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出入:炙附片(先煎)6 g,薏苡仁30 g,败酱草30 g,当归12 g,赤白芍各9 g,黄连6 g,木香(后下)6 g,牡丹皮9 g,陈皮9 g,黄柏6 g,竹茹9 g,甘草6 g。6 剂,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温服。
6 月26 日二诊:进药后,右下腹胀痛明显减轻,大便成形、色黄,每日1~2 次,精神食欲好转,舌体微胖,苔白微腻,脉沉细数。原方去竹茹,加延胡索9 g、川楝子12 g、莲子12 g。服10 剂。
7 月6 日三诊:腹痛消失,大便成形、色黄,每日1 次,精神食欲转佳,舌质黯,苔白微腻,脉沉细数。效不更方,原方调理月余,至今未复发。
按:魏茘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云:“薏苡下气则能排脓,附子微用,意在走肠中,曲屈之处可达,加以败酱草之咸寒以清积热……气通则痈结者可开,滞者可行……”方中重用薏苡仁以利湿消肿,与败酱草相配以清热解毒,重在祛邪,少佐辛热之附子,以顾护阳气,而助薏苡仁散邪湿并行郁滞之气,起扶正作用。合而为用,则湿化瘀消,邪去正安。本例患者因起初湿热之证明显,故加大薏苡仁、败酱草用量以清热利湿,再根据其他临床症状加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运用中应注意:薏苡附子败酱散是为慢性肠痈化脓偏于阳虚者而设,若遇病已成痈化脓,而阳气未虚,见高热、脉紧、痛甚、便秘之实热证者当忌用;治疗中宜清淡饮食,忌食油腻、生冷、辛辣刺激之品,以提高疗效,防止复发。

案例2:患者,男,30 岁,2008 年3 月12 日就诊。出现间歇性右下腹疼痛6 年余,痛剧时肠鸣,局部有物隆起如鸡卵,牵及腰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每日3~4 次,脓血黏液或糊状便间作,泻而不畅,干呕,伴发热(T 38 ℃左右,呈间歇性)。5 年前因腹痛剧烈在某医院以“急腹症”行剖腹探查,做病理组织检,确诊为“克罗恩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15 个月后病情复发,又在该院做钡剂罐肠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示:右半结肠切创术后残留结肠、回肠末端充盈缺损呈鹅卵石症。考虑为克罗恩病复发。
现症:极度消瘦(体重45 kg),身热心烦,面黄无泽,气短懒言,曲膝抱腹,腹痛喜温喜按,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数无力。首次辨证为湿阻气滞、肝脾不和、肝气乘脾。治以抑肝扶脾,佐以清热利湿。
痛泻要方加减化裁:白芍12 g,白术12 g,防风12 g,陈皮9 g,当归12 g,延胡索12 g,川楝子12 g,木香(后下)6 g,黄柏6 g,黄连6 g,党参9 g,茯苓15 g,六一散(包)30 g。6 剂,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温服。同时配合静脉营养。
3 月18 日二诊:进药后,患者腹痛减轻,腹泻次数减少,精神食欲好转,睡眠佳,进食前后仍觉右下腹胀痛并有物隆起,按腹软,重按痛甚,舌质淡,苔白微腻,脉弦细数。证属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化湿,佐以行气化瘀。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制附片(先煎)6 g,薏苡仁30 g,败酱草15 g,西洋参10 g,炒白术12 g,延胡索12 g,川楝子12 g,牡丹皮9 g,赤白芍各9 g,豆蔻10 g,甘草6 g。继服6 剂。
3 月24 日三诊:腹痛大减,精神食欲转佳,大便每日3 次,仍呈糊状伴少量黏液。效不更方2 月余,体重增至56 kg,诸症基本消失。偶因饮食不节而诱发,守方调理即愈,至今尚未复发。按:本例患者少腹疼痛,牵及腰胁,泻而不畅,干呕无物。系机体阴阳逆乱,气机升降失常,有形积滞不化,无形之气壅滞肠腑而发病。病久脾土虚衰,肝木横逆以乘,因此酿为正虚邪实,寒热错杂之证。治当分清正邪虚实,权衡标本缓急。吴鹤皋《经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
实,故令痛泻。”故先以抑肝扶脾法,方选痛泻要方以补中寓疏,调畅气机,兼清湿热。药后肝和脾运,而湿热蕴结、气滞血瘀之证未除,遂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投治,以奏清热化湿、行气化瘀之功。药证相合,故诸症悉除。
这个方子,为什么能用在这个病上,求解?我在患此病,不知道对不对症!各位高人揭示其道理!谢谢,各位大侠!
 
由版主最后编辑:
病案精彩,分析精妙,楼主经验很丰富,学习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