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董红昌医案之 小叶增生与霉菌性阴道炎

董红昌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655
获得点赞
4
声望
0
董红昌医案之 小叶增生与霉菌性阴道炎

2010年3月28日,杨妇之女,30岁,公共汽车买票员,乳腺小结已两年余,手摸能触到鸡蛋大硬块,时常咽喉疼痛和腰疼,白带很多,发黄有异味,西医检查为霉菌性阴道炎。天热则头晕,血压低,饮食无味,大小便皆正。 面色发黄,舌淡唇淡,两脉弦细不上寸。
处方:
僵蚕10蝉蜕6 郁金6 柴胡6 黄芩5法半夏12
陈皮6 苍术10 白术10 香附6 川芎6黄柏3
白果15

2010年4月1日,药进三付,饮食大开,乳房胀痛减轻,觉得结块变小,头不晕,依旧咽疼带多。

处方:
僵蚕10蝉蜕6 郁金6 柴胡6 牛蒡子5 黄芩10
苍术10白术10 香附6川芎6 黄芪20生甘草10
白果15

2010年4月10日,连服九付,结块几乎摸不到,白带已不明显,脉略弦,然脉体略充,寸部略起。
处方:
僵蚕10蝉蜕6 郁金6 柴胡6 荆芥5 黄芩10
苍术10白术10 香附6川芎6 黄芪20 黄柏3
白果15
 
治病求本,疗效甚捷。疑似可直接用补中益气汤,或加白芥子、鹿角霜、青皮。
 

一开始确实想考虑,直接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因气虚风陷之证甚明,但考虑其咽喉疼痛与胸中涨疼,实证显然,故不敢即时用补。
 
如果舌脉都不好,咽喉疼痛极有可能是气虚不能推动壅塞所致,有时甚至可以见到咽红这些表现,从去冬到现在,我这样治疗过四例,补中益气汤确有捷效,加不加蝉衣、僵蚕对咽痛的治疗影响不大,但僵蚕对乳腺症状可能有好处。胸中涨疼在这种情况下可在白芥子、青皮、枳实、枳壳、香附、王不留行、橘络、丝瓜络中酌情选用,数克使用。白芥子、鹿角霜是仿阳和汤意加上去的,而且此例我感觉确有吃鹿角霜的必要。
 
回复 4# 悬壶先生


兄之经验极为可贵,补中益气用于气陷脾土,郁而不出,以至发热、咽疼、牙疼都有捷效,这些也都是愚弟亲见之证,故知兄所言非虚。弟从孙曼之老师学习,虽从伤寒、金匮入手,但入门却是因孙老师习用脾胃升降法,对李东垣脾胃学说推崇有加,才在临床稍有所得,以至之后的学习和增益,都是以此为基础渐渐增长。然可惜的是,李东垣上承伤寒、内经,下启丹溪、立斋,可谓承前启后,现在却少有人能发挥应用,见君所言,真为知己之论,可谓幸甚!
 
小弟当时对此案的分析是,弦细之脉是气虚兼郁,少阳胆经因气虚而不能生发,久之肝无所泄而为实,故下克脾土使水无堤防,上克胃土使浊阴不降,故以透热散郁为急,故以越鞠丸、小柴胡、升降散,三方合法,两泻肝胆。

愚弟以为和胃降气,即是疏肝泄肝,如兄所举“白芥子、青皮、枳实、枳壳、香附、王不留行、橘络、丝瓜络”之类。然此证弟以为,当是少阳胆火郁遏不发所致,故当从上透解,期其热散郁达,再论其余。

一点看法,可能不当,希望悬壶兄继续赐教。
 
每个人因为临床经验与理解的侧重点不一样,治法可能稍有差异,解决问题有先后的不同,最后可能殊途同归。我临床因为常用理中汤,所以补中益气汤经常陈皮换为干姜用,这种情况所以治法会强调补气以散郁,此法无效还是只有退回来以解郁为主。比如兄台另一例治疗闭经的医案,治法可能与你一样。年前曾治疗一例卵巢萎缩的病例,月经两年未至。因接诊脉弦滑,即先疏肝健脾化痰湿,不意当月即来月经,但后来还是在脉缓的时候给予补精血,配合炖胎盘,脉变大再予疏肝健脾化痰湿。两种治法根据脉象而变化,今年检查,激素水平已正常,卵巢、子宫变大,子宫壁增厚。
去年因有一同门毕业,论文研究的李杲《脾胃论》结合时令用药心法,因帮其校对,对东垣思想稍有新体会,结合临床偶尔也能取效,故有以上说辞。原本老师是要求我研究郁证,后因申请到研究郑寿全的用药心法的课题,就没有研究郁证了,还是挺可惜的。
 
对女性而言,此是正法正治,也容易取效,毕竟乳腺症状也是患者所关心的。我的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没有捷效,对咽痛、牙痛这些简单症状可能有些疗效。如果能取效,除非是六脉沉细无力,或寸弱而关脉是“微弦、微浮、微数”这样的气虚脉象。
 


补中益气汤的脉证,从李东垣的著作和孙老师的临床上来看,以虚洪为多。李东垣将其解释为脾气不足,心火乘其土位,而心脉洪,是补中益气汤脉多见虚洪。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补中益气汤的病机为中焦血气不足,以至上焦清阳下陷阴分,阳气鼓动阴血,故脉见洪大。

一点看法,当与不当,我们继续探讨。
 
一般舌淡苔薄白,六脉沉细无力,或寸脉弱,我就要用补中益气汤。你说的那种脉象,我一般碰到的情况少,或者没留心考虑是否用补中益气汤了,这个问题我没有认真去思索过。寸脉弱主阳气不足,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阳气下陷了,以前随我们学校曾升平老师学习,曾老师是吴佩衡的弟子,见曾老师这种情况下运用附子类方剂时还加升麻、黄芪,所以我后来临床就将寸脉弱作为了运用此方剂的指征。我的老师宋兴先生认为夹湿重者不可用补中益气汤,并认为黄芪不适合夹湿重者,后来不小心用到这类患者身上,确实容易导致湿气化热。所以很多时候四君、六君、参苓白术散我也在加升麻、柴胡。宋老师还提到过升补阴血一法,可惜还没怎么用过。此方我觉得周慎斋发挥甚多,完备得好多加减的思想自己都还没掌握。宋老师以前给我们讲各家学说李杲部分时,这个方剂他的体会和经验就讲了一上午,甚至还有全身似盔甲的硬皮病患者,本来老师都以为没有希望治愈,结果患者把老师开的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扎扎实实吃了两年,后来就象盔甲全褪掉了一样,全好了,老师的老友将患者带来感谢老师时,老师都认不得此人了。舌红有时我也要用用此方,主要是脉象极差,推究舌象是气虚壅滞导致的,才敢用。
 
补中益气汤代表了一种思想,七八年前看李杲的书,那时简直不知李氏所云,觉得写得简直乱七八糟,现在发现按季节、按各脏脾胃虚损为基础论述各种病症表现,真是太切合临床了。
 
呵呵。补中益气汤与黄芪建中汤有得一拼。
补中益气汤,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也是肝脾二脏同调的结果。
补中益气汤加补益肾经的药,处方结构则先天后天并调。
 
谢谢分享
收藏了
 
回复 10# 悬壶先生


补中益气汤从当归补血汤化出,所以其脉证也与其相类,黄芪与当归的比例也几乎是一样。而其区别是当归补血汤多用于失血后,血气骤虚,阳气陷于阴血之中,以至发热烦渴、下血等证,故用重用黄芪托起郁陷之阳气,稍用当归引黄芪入血分,并能引血归源;而补中益气汤是在当归补血汤的基础上,加入补益脾胃的药,脾胃健则气血生化有源,多用于久病和慢性病。

至于其加减法,如脾虚以至清气不升,用苍术易当归,而为调中益气汤;兼见胃虚不降者,则加用半夏、茯苓,取六君与补中相合;中焦虚寒加干姜或炮姜,下焦虚寒则加肉桂,血寒且脉不通者,肉桂与附子同用等等,如此之类,李东垣立法于前,薛立斋发挥于后,可谓前后交辉。然李东垣的学说,多用五运六气来解释,故千古以来能解者寥寥,实为可惜!

一点看法,可能不当,还请兄台指点。
 
黄芪建中汤有个说法是养脾阴的,补中益气汤一般认为是温脾阳的,治脾一般兼治肝,所以认为是属于肝脾同调,应该是正确的。
 
从当归补血汤来理解,确实别开生面。东垣本意,用当归者因阳明化燥火,津液不停胃中以致血枯,当归以养血润燥。“津液不停”一语,我比较懵懂,不知董兄有何高见?
手边正好有一本周慎斋的书,周氏提供了使用的脉象指征,录下供你参考:“凡左脉沉细而涩,右脉浮大而数,左为气中之血虚,阳气下陷,阳不能生阴,故血枯而脉细涩也。右脉浮大为虚,盖饮食伤胃,劳役伤脾,脾无转运,胃不生发,是为土虚,土不能生金,肺气亦虚,故脉见浮大。”
周氏提供的标准,应该是与此方原意比较吻合的。在临床上自己有些定见,就相当于有个使用指征,但针对具体病人似不宜拘执,需要综合分析病机,如病机与方义切合,则无不可用。我一般认为舌脉没有假象,只有我们没有揭示的内在机理,所以个人认为不存在从、舍的问题。比如舌淡少苔是此方之常,但如果舌红咽红而脉极弱,考虑是气虚不能推动壅塞所致者,舌红显然不是可舍弃的症状。舌脉固然重要,但推究舌脉的形成机理,将四诊收集的症状完全解释通,先说服自己,所辨之证才能说服别人,也才准确,循此以治,才能有桴鼓之应。
 
回复 16# 悬壶先生


周慎斋的经验肯定是值得接取的,跟师孙老师时,如果没有中焦痞满,左脉见小短不足,我们都会直接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因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左脉主阴中气升,故可直接套用补中益气汤与之。然李东垣《脾胃论》与《内外伤辩》中所论,与此合而未全合,如《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云: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胞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故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盖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
 
薛立斋案:秀才刘允功,形体魁伟,不慎酒色,因劳怒头晕仆地,痰涎上涌,手足麻痹,口干引饮,六脉洪数而虚。余以为肾经亏损,不能纳气归源而头晕;不能摄水归源而为痰;阳气虚热而麻痹;虚火上炎而作渴。用补中益气合六味丸料治之而愈。其后或劳役或入房,其病即作,用前药随愈。
 
孙老师和你们掌握的脉诊标准,是反映了东垣本意的。因数年未重读东垣原著,用了若干年的补中益气汤,我居然不是按最本源的标准用的。
宋老师偶尔在中焦轻度夹湿时,会加藿香、厚朴、苍术、砂仁之属,比较严重的不用补中益气汤。
今晚我门诊即开了数张补中益气汤出去。一是慢性鼻炎晚上鼻塞,常流黄浊涕的小孩,上周去甘草用,今晚加桂枝、干姜。一位小伙子,感冒在我这愈后,继续治疗,两寸脉弱,问其是否潮热,曰然,是否乏力,曰然,苔稍腻,补中益气汤合平胃散去甘草。还有一痤疮患者,前以局方消风散背上痤疮已无,脸上尚有,以补中益气汤加味进。还有一位右寸弱余脉弦滑的鼻炎患者,鼻内干无津液,口苦,舌淡苔厚腻不干,原拟用补中汤,后考虑先以胃苓汤合茵陈加味。
 
这个医案如果是四川的病人,估计我会用砂半理中合肾气。可能我的师兄弟里,有几个会这样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