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气短、咳喘病例

达夫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3/09
帖子
201
获得点赞
7
声望
18
年龄
59
刘某,男,73岁,退休工人。
2010-03-24初诊
主诉:气短、咳喘几十年,严重10余年,加重半年。
病史:患者年轻时即体弱多病,患有气短、咳喘之病,十年前加重,每逢天气变化及外感时尤为严重,春季、秋冬时较重;主症为:气短乏力,动辄益甚,不能平卧,纳呆,便结,咳喘痰多,痰色白泡沫水样,恶寒肢厥;近半年来,反复感冒,气短加重,屡用抗生素治疗不能缓解,20天前因病情加重住院治疗,确诊为:慢性气管炎 肺心病 肺气肿,经治疗乏效出院。
刻诊:形销骨立,佝偻形体,气短咳喘痰鸣,不能平卧,坐姿仍然气短难受,动辄更甚;面色黯黑,口唇青紫,恶寒肢冷,纳呆便结,3-5日一解,夜尿频,睡眠尚可,无浮肿,舌质淡水滑,苔浮黄腻,右脉浮弦细数,寸关稍浮,左脉弦滑数关浮。
诊断 气短咳喘病
病机:外感风寒,余邪未尽 大气亏虚 阳虚水泛 痰饮蕴肺
辩证思路:
1大气不足
患者素来体弱,反复外感,本益虚邪益甚;本虚者,涉及肺心脾肾,以阳虚阴盛为主;因年高病程久,大气亏虚,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回阳升陷汤 治心肺阳虚,大气又下陷者。其人心冷、背紧、恶寒,常觉短气……周身之热力,借心肺之阳,为之宣通,心肺之阳,尤赖胸中大气,为之保护。大气一陷,则心肺阳分素虚者,至此而益虚,欲助心肺之阳,不知升下陷之大气,虽日服热药无功也。又“升陷汤 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
2阳虚水泛,当选真武汤,《古今名医方论》赵羽皇:“真武一方,为北方行水而设。用三白者,以其燥能制水,淡能伐肾邪而利水,酸能泄肝木以疏水故也。附子辛温大热,必用为佐者何居?盖水之所制者脾,水之所行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虽欲行,孰为之主?故脾家得附子,则火能生土,而水有所归矣;肾中得附子,则坎阳鼓动,而水有所摄矣。更得芍药之酸,以收肝而敛阴气,阴平阳秘矣。若生姜者,并用以散四肢之水气而和胃也。”
以上皆治本之法也;
3余邪未尽,痰饮蕴肺,小青龙汤和理饮汤,其中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理饮汤 治因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粘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然必诊其脉,确乎弦迟细弱者,方能投以此汤。
4固本防脱,以来复汤,生脉汤主之;来复汤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
5 脉无起伏为弦,弦而有力,即紧脉也。若但弦,则为寒矣。仲景平脉篇谓“双弦者寒,偏弦者饮。”究之饮为稀涎,亦多系因寒而成也。
关于数脉,张锡纯云:世俗医者,遇脉数之证,大抵责之阴虚血涸。不知元气虚极莫支者,其脉可至极数。设有人或力作,或奔驰,至气力不能支持之时,其脉必数。乃以力倦之不能支持,以仿气虚之不能支持,其事不同而其理同也。
故,处方以上述方剂组而合之
R 黄芪30 干姜25 桔梗6 升麻6 制附子15 柴胡6 茯苓20 桂枝15 炒白术15 生山芋30 炙甘草10 桔红10 炒白芍20 厚朴6 生龙牡各30 三七参10 红参10 麦冬15 五味子10 制半夏10 细辛3 麻黄6 砂仁10 生姜5片
3剂日一剂。

2010-03-31二诊
服上药,气短咳喘有所改善,但不明显,无口干口渴,大便4-5天一次,不畅,食欲稍增,小便量稍增,仍有痰鸣声,精神倦怠乏力,手足厥冷,恶寒,舌质淡滑浮白腻苔,左右脉浮弦稍数。
继用前方加减
R 黄芪30 知母10 干姜20 当归10 桔梗6 升麻6 制附子20 柴胡6 茯苓20 桂枝20 炒白术15 生山芋30 炙甘草10 桔红10 炒白芍20 厚朴6 生龙牡各30 三七参10 红参10 麦冬15 五味子10 制半夏10 细辛5 麻黄6 砂仁10 火麻仁20 生姜5片
5剂
2010-04-06三诊
服上药,咯痰量多,仍气短咳喘,自觉乏力甚,食欲明显增强,大便日1次,夜尿频,手足厥冷,恶寒减轻,舌质淡水滑苔薄白腻,右脉浮弦细稍数,尺小沉弱,左脉弦滑稍数,
继用前方加减
R 黄芪40 知母10 干姜25 当归10 桂枝20 制附子20 茯苓20 炒白术15 生山芋30 炙甘草10 桔红10 炒白芍20 厚朴6 炒杏仁10 生龙牡各30 红参10 五味子10 制半夏15 细辛3 麻黄6 砂仁10 黄柏6 制龟板15 肉桂10 生姜5片
5剂
2010-04-11四诊
服上药,气短咳喘明显减轻,乏力改善,仍咯痰较多,食欲好,大便日1次,畅快,夜尿偶频,手足冷,恶寒轻,舌淡水滑苔薄腻,右脉寸关浮弦细数尺小沉弱,左脉关浮滑尺小沉弱
继前方加减
火麻仁15 黄芪50 干姜20 茯苓30 细辛5 骨碎补20
3剂
 
回复 1# 达夫


有个问题:
山萸肉的酸收之性,与初期宣化痰浊的目的是否有冲突?可否先主力宣化 后予补虚固涩?
 
回复 3# 孙洪彪


山萸肉解
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逐寒湿痹也
山茱萸得木气最浓,酸收之中,大具开通之力,以木性喜条达故也。《神农本草经》谓主寒湿痹,诸家本草,多谓其能通利九窍,其性不但补肝,而兼能利通气血可知,若但视为收涩之品,则浅之乎视山茱萸矣。
赵叟,年六十三岁,于仲冬得伤寒证,痰喘甚剧。其脉浮而弱,不任循按,问其平素,言有劳病,冬日恒发喘嗽。
再三筹思,强治以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生石膏,为其脉弱,俾预购补药数种备用。服药后喘稍愈,再诊其脉微弱益甚,遂急用净萸肉一两,生龙骨、生牡蛎各六钱,野台参四钱,生杭芍三钱为方,皆所素购也。煎汤甫成,此时病患呼吸俱微,自觉气息不续,急将药饮下,气息遂能接续。

患者年高体虚,根基已不故,宣散之法虽然在治疗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仍然恐生意外,故用之。
 
赵叟案 是张锡纯的案吧?
 
回复 5# 白头翁


是的,邯郸学步,嘿嘿
 
2010-04-17五诊
服上药,咯痰减少,气短咳喘继续改善,精神好转,嗜睡明显改善,静时呼吸正常,动辄即感气短汗出疲乏,纳食好,大便2日一次,畅快不溏,睡眠质量增强,无口干,仍手足冷,恶寒轻,舌质淡滑苔薄,脉左右弦细弱稍数,右尺沉微弦左尺沉弱。
继用温阳升陷
R 黄芪50 干姜20 当归10 桂枝20 制附子20 茯苓20 炒白术15 生山芋20 炙甘草10 桔红10 炒白芍20 厚朴6 炒杏仁10 生龙牡各30 红参10 砂仁6 制龟板15 肉桂10 丹参20 生姜5片
5剂
隔日一剂
 


学以致用,,学习了
 
谢谢分享
收藏了
 
还是忍不住要请问达夫先生一下,所示案是收住院治疗还是居家
治疗的?除辨证用汤药外,有没有其他综合措施?说老实话,如此重证的肺心病心衰(气短咳喘病)
患者,又是退休劳保人员,心甘情愿在您那里光是服中药救治。我
们这里真的做不到。
 
回复 10# 苏子


答复先生:我所治疗病例都是自费的,包括在药店坐诊(多数)和在单位、朋友、同学等接诊的患者;我完全只用中药治疗,一般不夹杂其他治疗方法,因为这会妨碍中药的真实效果;如果朋友关系的患者行动不便,我就会去家里看病,在药店抓药。
本患者是朋友的父亲。
顺便介绍一下:本人在一家企业卫生所工作,作为中医专业的医生,却在没有中药房的单位搞西医,实属悲哀,所以没办法,只好利用休息时间去药店坐诊以提高自己的中医专业水平,所以只用中药治病,实属无奈。
说实在的,病人是很心疼钱的,特别是那些有医疗保险的病人,所以多数病人见好就收了。
 
回复 11# 达夫


谢谢达夫先生的回复。从你近来发出的病案看,辨证用药,丝丝入扣。理论结合临床很实际。将多个经方组合有特色。使用附子、红参、
黄芪、麻黄、桂枝、干姜、黄连、石膏等很自如。不拘泥死抠苔、脉、体质。多数处方中用附子、红参。报道的疗效真实可信。疗效是医学
学科的生命力。只要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存在,原来以为你的处方庞杂、剂量偏大、使用人参、附子不当的看法直接被颠覆。束缚我们手脚的
清规戒律使我们失去疗效。思想不解放,不敢大胆实践就不会进步。谢谢你让我如此感悟。谢谢!
 
不知用苏子降气汤加减何如?
 
受益不少,无论是谁的医案,只要治好病就值得喝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