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临证心得 何少山治疗痛经的经验

八月惊雷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1/09
帖子
16496
获得点赞
253
声望
63
何少山老师潜心临床40多年,擅治女子之病而望重医林。笔者有幸随从学习。老师医治痛经,颇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兹介绍于下:

1 治痛经注重阳明

张介宾说:“月经之本,所重冲任”,“冲任隶属于阳明”。何老根据阳明经与冲任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如感寒饮冷,脾胃受损,阳气不振,寒湿搏击冲任则病痛经。在治疗时常从脾胃着手,注重阳明。临证以淡吴萸、乌拉草、干姜、高良姜温中散寒,以振脾胃之阳;面色萎黄加党参益气健脾,当归身、白芍和营,以充生化之源;呕吐泄泻佐以砂仁化湿行气,温脾止泻;并用理气之品,如乌药、制香附以解寒郁之滞,忌用苦寒、滋腻、酸浊之品,以免遏阻中阳,更伐阳明。

案例:董某某,16岁,1985年2月2日初诊。末次月经1月12日。患者系原发性痛经,历时2年,曾投中药数十剂,未效。每于经潮之际,下腹剧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纳呆便溏,脉沉细而滑。平素生冷不忌,乃寒郁中阳,累及冲任。治取阳明,以温中法。党参12g、当归身、白芍各10g,高良姜、乌拉草、淡吴萸、木香各6g,制香附12g,砂仁3g。连服6剂。2月9日二诊,经期将临,脘腹胀满,舌脉如前,即予原方加玄胡10g、益母草12g,以畅通经脉。6剂。2月16日三诊,本届经水来潮,腹痛未作,他症悉除,药中肯繁,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当归身、白芍,10剂以善其后。

2 温经消膜

温经消膜法,何老多用于膜样痛经。膜样痛经病理切片为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本病痛势剧烈,下血肉块状后,其痛方减。何老认为本病的发生,寒是最多见的病因之一,瘀其主要病机。景岳《妇人规》曰:“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故临证以桂枝温经,寒乃自散;花蕊石、生山楂祛瘀膜自消;如大块难下,其痛甚剧,失笑散合三七、血竭以助活血消膜,寒甚加淡附片助桂枝温散;挟虚加黄芪寓补于通。

案例:郁某某,28岁,1985年5月24日初诊。原发性痛经13年,每次经前2天感下腹疼痛,来潮疼痛加剧,拒按喜温,量少不畅。于月经第3~4天,痛势增剧,大汗淋漓,面苍肢厥。于1984年10月结婚未孕。证属寒凝气血,瘀阻胞宫。宜温经消膜,化瘀止痛。桂枝6g,花蕊石20g,生山楂12g,金铃子、玄胡、当归、白芍各10g,参三七3g(吞),制乳香5g,血竭4g。依上方加减,每于经期前5天开始服药,致月经行至第3天,连续治疗3个周期,痛经痊愈。

3 活血疏肝 清热荡胞

盆腔炎、附件炎引起的痛经在临床上屡见不鲜。老师对这一类病者,常采用活血疏肝,清热荡胞。老师常曰:“妇女常因经孕产乳数伤阴血,肝失所养。且常有工作、环境、家庭影响,使情志抑郁则气滞血瘀,更有不**女,经期调护不当,或房劳不慎,或手术损伤,检查失误等使邪毒内侵,邪搏于血,不通则痛也。”故临证常以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为基础方,合丹参、赤芍活血,红藤、败酱草、制军清热荡胞。

案例:王某某,38岁,初诊1984年2月1日。诉下腹疼痛10年。患者自1977年大产后两个月,出现下腹疼痛,经前及经期疼痛加剧,肛门坠,痛苦呻吟。夫妻接触后次日**少量出血。平素白带较多,色黄稠。妇检:子宫举痛,两侧附件增厚,右侧呈索条状,后穹隆近直肠窝处可扪及数个指头大小结节。诊断为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月经史,19岁初潮,周期尚准,色紫,经量中等。大产2胎,人流2次。患者形体消瘦,两侧下腹压痛,舌苔薄黄,质稍红,脉弦滑。乃瘀热相搏,气滞血瘀。拟活血疏肝,清热荡胞。赤白芍各10g,当归9g,柴胡6g,茯苓、白术各10g,丹皮10g,橘核10g,熟军12g,丹参15g,红藤、败酱草各30g。每日1剂。连续服23剂,于下次月经来潮第4天复诊。患者下腹疼痛大减,白带消失,继予上方随证加减,巩固治疗6个月,诸症消失。妇检:左侧附件稍增厚,压痛举痛消失,后穹隆直肠窝结节基本消失。

4 温和气血

痛证之病,临床上虽然以实证多见,但纯实不多,虚寒证亦不鲜见。正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云:凡经来腹痛,则为气血虚弱;经前痛,则为气血凝滞。因妇女生理特点是气有余,血不足,若血海不盈,冲任失于濡养常致“不荣而痛”。这类患者虽腹痛不剧,但持续时间长,经期、经后下腹绵绵作痛,其苦难言。根据妇女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且肝为藏血之脏,欲以通之不如充之的理论,对虚寒证痛经,老师以温和气血为法则,以圣愈汤为基本方。临证以参芪补气,四物汤充血,艾叶、制香附温经理气。并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随证加减,若气血调和,冲任通盛,则痛止病除。

案例:李某某,28岁,初诊1988年3月4日。晚发月经,19岁来潮,经汛逐月落后1周,经量中等,色淡红,质清稀,1周方净,经期及经后下腹隐隐坠痛,按之痛稍减。平素精神不振,四肢乏力,面色萎黄,婚后3年尚未受孕。舌质稍淡,苔薄白,脉虚细。妇检:**(-),**(-),宫颈光、短,子宫后位,较小于正常,两侧附件压痛(-)。证属气血不足,血海不充。人身气血犹如泉源,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滞则不通,不通则痛。虚者误攻祸不旋踵。宜温和气血。党参15g,黄芪12g,当归身10g,白芍12g,川芎5g,熟地12g,紫河车5g,制香附10g,艾叶5g。15剂。患者于3月18日复诊,自诉服上药后精神好转,经行下腹疼痛减轻,并嘱患者继续服药,每月服15~30剂。经治疗3个月,月经周期疼痛悉除,诸况好转。半年后因月经落后半个月再来就诊,检查小便,尿妊试验阳性。 (陈颖异)
 
脾虚寒滞是痛经的主要原因,针灸采用八法中公孙配内关,效果显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