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学《伤寒》不学《金匮》,遇到无热无寒的一些疾病,常常不知从何下手,因为《伤寒》重六经辨证,更适合外感病,对内伤杂病有些力不从心。对中老年人来说,慢性病特别多。对青少年儿童来说,他们发生外感病后,常常因用头孢、打点滴、敷冰袋等错误治疗,而转为慢性杂病。所以杂病较外感病更常见、更普遍、更难治疗。
因此,要下功夫学好《金匮》。
对于《金匮》的学习,参考书也较多,但到底如何下手呢?选临床经验丰富的名家、大家著作是最其码的要求。我列出一些重要的《金匮》参考书(按重要程度排列):
1、《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最朴素,无玄说,纯洁、简练、实用、易懂
2、《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讲稿》:评述客观、较有新义,是胡老书的最好补充
3、《金匮要略浅注补正》:唐宗海。无玄说,重实践。
4、《金匮篇解》:程门雪。无玄说,实战性很强
5、《李金庸金匮要略讲稿》:解释简练,不乏卓见
6、《金匮要略心典》:尤在泾。大家公认,不用多说
7、《金匮要略简释》:秦伯未。泰斗级人物研思金匮的毕生心得。非原文顺序
8、《王雪华金匮要略讲稿》:王雪华,重脏腑辨证,非原文顺序
9、《金匮要略译释》:内容多为随文衍义,作者本人的新义并不多,但也绝非一无是处
10、《金匮要略方论》: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梅花版,无注解
看着书很多,实际上真正学起来,并不多。只要把一本书实实在在的弄透后,后面的书后一遍就可以吸收了。最怕的就是哪本书都看一遍,哪本书都没记住。最重要的是,先把《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弄精,弄他个十来遍,提一条文就知道胡希恕是如何解释的,提到一篇就能想到全篇讲了哪些内容,提到一个症状,就能把全书涉及此症状的条文都能想起来,提到一个方就能想到涉及此方的条文及此方的药物组成。如此方算熟悉,如此才可再看下面的书。等把全部《金匮》参考书看完,每家观点在自己头脑中跟水一样清晰,临床诊治疾病,想没好效果都难。什么都没得看了,最后只能看原文了,那就是人卫的梅花版《金匮要略方论》。
因此,要下功夫学好《金匮》。
对于《金匮》的学习,参考书也较多,但到底如何下手呢?选临床经验丰富的名家、大家著作是最其码的要求。我列出一些重要的《金匮》参考书(按重要程度排列):
1、《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最朴素,无玄说,纯洁、简练、实用、易懂
2、《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讲稿》:评述客观、较有新义,是胡老书的最好补充
3、《金匮要略浅注补正》:唐宗海。无玄说,重实践。
4、《金匮篇解》:程门雪。无玄说,实战性很强
5、《李金庸金匮要略讲稿》:解释简练,不乏卓见
6、《金匮要略心典》:尤在泾。大家公认,不用多说
7、《金匮要略简释》:秦伯未。泰斗级人物研思金匮的毕生心得。非原文顺序
8、《王雪华金匮要略讲稿》:王雪华,重脏腑辨证,非原文顺序
9、《金匮要略译释》:内容多为随文衍义,作者本人的新义并不多,但也绝非一无是处
10、《金匮要略方论》: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梅花版,无注解
看着书很多,实际上真正学起来,并不多。只要把一本书实实在在的弄透后,后面的书后一遍就可以吸收了。最怕的就是哪本书都看一遍,哪本书都没记住。最重要的是,先把《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弄精,弄他个十来遍,提一条文就知道胡希恕是如何解释的,提到一篇就能想到全篇讲了哪些内容,提到一个症状,就能把全书涉及此症状的条文都能想起来,提到一个方就能想到涉及此方的条文及此方的药物组成。如此方算熟悉,如此才可再看下面的书。等把全部《金匮》参考书看完,每家观点在自己头脑中跟水一样清晰,临床诊治疾病,想没好效果都难。什么都没得看了,最后只能看原文了,那就是人卫的梅花版《金匮要略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