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08
- 帖子
- 2287
- 获得点赞
- 25
- 声望
- 38
冥想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佛教禅宗中就谈到了冥想。所谓冥想是指静思或沉思,最早人们修教都是以养生为目的,即以此达到自我治病、防病、健身、益智和延寿。按东方的学说,养生必须养气,而养气则须做到意静,即面对人世间的种种压力,仍要做到临乱不惊、心如止水。所以,不论是印度的瑜伽冥想、超在禅定(TM),还是密散的冥想、中国的气功、坐禅,均是以调息为支柱进行修习。冥想也从最初的养生、养气追升到思想境界的修炼,通过 静观自己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气宇轩昂地把想象驰骋在大宇宙,达到“天人合一”的大一统境界。
冥想成了一种思想方法,成了一种哲学。西方的《圣经》、东方的《佛经》、《道德经》中均记载着以“冥想”作为精神而演绎的故事。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冥想也越来越具化起来:犹太人把它作为一种科学的育儿方法,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由此而成就终生;极具创造力的美国人则把冥想演绎为提高运动成绩的精神训练法,女飞人格里菲斯·乔伊纳就此而诞生;善于应用的日本人更是活学活用,企业、矿场、公司等单位都纷纷普及超在禅定,以松心缓性,消解工作压力,让员工们更好地投入工作。据统计,在日本,修炼冥想者已超过四万人,而且修习者大都是工、商界的知名人士。
轻松在身边
印象中的少林高僧、丈外禅师均是鹤发童颜、声若洪钟、道骨仙风,即便那居士、清尼也是神定气闲有着几分仙气的,实在令人羡慕。相较之下我们红尘中人则显得心神紊乱、忧思沉重,人们总是关注生理机体的损伤或异常,殊不知身病与心病休戚相关,精神、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激素的分泌,以致对身心的状态产生巨大作用。
静坐
渊源:中医学上讲“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静坐不但可以却病强身,而且可以去除主观的迷妄,获得平静与安乐。“心愧而面赤,心忧而貌悴,兴奋而食增……”这都是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心足以支配身。事实上,有些筋骨肌肉强健的运动员,一旦得病便无法抵御,甚至成为废人;而许多禅师、练功者,则往往能借锻炼心意来驱除病魔。足见心理潜力的不可思议。
静坐方法:
时间:初练时,早晚人声寂静为好;功夫纯熟后,则自如随意,身居闹市亦可不为所扰。
准备:空气畅通,备凳或床,平缓为宜。
坐姿:单跏趺、双跏趺(打座)均可。左手放在右手下,手掌心朝上安迭在小腿上。头部自然正直,闭眼、合唇,舌舐上腭,鼻正对肚脐,肩部放松、下垂,勿耸起,背勿靠壁。
调息:呼吸须细长深远,用意引入脐下,出入绵缓,忌急促或发声。
凝心:静坐,注意脐下,脑中只有一个“空”字,使心息相依,逐渐不觉有手、有身、有我,从此进入心息两忘境界,即为入定。
留神
渊源:东坡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惟不见人,嗒然忘其身”。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心力,全神贯注于一物象上,作画才能神化,治学方可深造。又有古人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由此,越集中力量越充足,集中程度也越加深,直到集中到顶点,便可豁然洞开。英雄所见略同。美国麻省大学医学中心减压计划的创始人加华仙博士也提出了这种强调时时刻刻用心专注的冥想方式——留神。
理论:“留神,在一定程度上的全神贯注,但却可利用任何正支配你知觉的事物。你可留神于一个人的说话、跑步或舞步,你甚至可带着‘留神’去进食、**、握手或驾驶汽车。实际上,你整体的生活都可成为冥想的目标。”
方法:
全神贯注去感受你做的每一件事。如吃葡萄:感受葡萄的结构、味道,甚至生长为一整串葡萄的过程。此方法用于减肥具有特效——进食时,慢慢咀嚼慢慢品味,结果是会吃得更少。由此甚至推出了“漫游整个身体”法——首先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于右脚,跟着挪移精神焦点至身体其他部位。
西方冥想宗师们忠告人们,生命在于呼吸之间,再漫长而繁复的生命历程亦只是此时此刻的延续,小心你的呼吸就是“留神”法的精神实质;东方的“静坐”法则更为含蓄地教会我们平静——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佛教禅宗中就谈到了冥想。所谓冥想是指静思或沉思,最早人们修教都是以养生为目的,即以此达到自我治病、防病、健身、益智和延寿。按东方的学说,养生必须养气,而养气则须做到意静,即面对人世间的种种压力,仍要做到临乱不惊、心如止水。所以,不论是印度的瑜伽冥想、超在禅定(TM),还是密散的冥想、中国的气功、坐禅,均是以调息为支柱进行修习。冥想也从最初的养生、养气追升到思想境界的修炼,通过 静观自己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气宇轩昂地把想象驰骋在大宇宙,达到“天人合一”的大一统境界。
冥想成了一种思想方法,成了一种哲学。西方的《圣经》、东方的《佛经》、《道德经》中均记载着以“冥想”作为精神而演绎的故事。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冥想也越来越具化起来:犹太人把它作为一种科学的育儿方法,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由此而成就终生;极具创造力的美国人则把冥想演绎为提高运动成绩的精神训练法,女飞人格里菲斯·乔伊纳就此而诞生;善于应用的日本人更是活学活用,企业、矿场、公司等单位都纷纷普及超在禅定,以松心缓性,消解工作压力,让员工们更好地投入工作。据统计,在日本,修炼冥想者已超过四万人,而且修习者大都是工、商界的知名人士。
轻松在身边
印象中的少林高僧、丈外禅师均是鹤发童颜、声若洪钟、道骨仙风,即便那居士、清尼也是神定气闲有着几分仙气的,实在令人羡慕。相较之下我们红尘中人则显得心神紊乱、忧思沉重,人们总是关注生理机体的损伤或异常,殊不知身病与心病休戚相关,精神、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激素的分泌,以致对身心的状态产生巨大作用。
静坐
渊源:中医学上讲“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静坐不但可以却病强身,而且可以去除主观的迷妄,获得平静与安乐。“心愧而面赤,心忧而貌悴,兴奋而食增……”这都是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心足以支配身。事实上,有些筋骨肌肉强健的运动员,一旦得病便无法抵御,甚至成为废人;而许多禅师、练功者,则往往能借锻炼心意来驱除病魔。足见心理潜力的不可思议。
静坐方法:
时间:初练时,早晚人声寂静为好;功夫纯熟后,则自如随意,身居闹市亦可不为所扰。
准备:空气畅通,备凳或床,平缓为宜。
坐姿:单跏趺、双跏趺(打座)均可。左手放在右手下,手掌心朝上安迭在小腿上。头部自然正直,闭眼、合唇,舌舐上腭,鼻正对肚脐,肩部放松、下垂,勿耸起,背勿靠壁。
调息:呼吸须细长深远,用意引入脐下,出入绵缓,忌急促或发声。
凝心:静坐,注意脐下,脑中只有一个“空”字,使心息相依,逐渐不觉有手、有身、有我,从此进入心息两忘境界,即为入定。
留神
渊源:东坡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惟不见人,嗒然忘其身”。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心力,全神贯注于一物象上,作画才能神化,治学方可深造。又有古人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由此,越集中力量越充足,集中程度也越加深,直到集中到顶点,便可豁然洞开。英雄所见略同。美国麻省大学医学中心减压计划的创始人加华仙博士也提出了这种强调时时刻刻用心专注的冥想方式——留神。
理论:“留神,在一定程度上的全神贯注,但却可利用任何正支配你知觉的事物。你可留神于一个人的说话、跑步或舞步,你甚至可带着‘留神’去进食、**、握手或驾驶汽车。实际上,你整体的生活都可成为冥想的目标。”
方法:
全神贯注去感受你做的每一件事。如吃葡萄:感受葡萄的结构、味道,甚至生长为一整串葡萄的过程。此方法用于减肥具有特效——进食时,慢慢咀嚼慢慢品味,结果是会吃得更少。由此甚至推出了“漫游整个身体”法——首先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于右脚,跟着挪移精神焦点至身体其他部位。
西方冥想宗师们忠告人们,生命在于呼吸之间,再漫长而繁复的生命历程亦只是此时此刻的延续,小心你的呼吸就是“留神”法的精神实质;东方的“静坐”法则更为含蓄地教会我们平静——宠辱不惊,去留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