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脾约证新解(原创非首发)

伏牛颐园斋主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04
帖子
40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作者:丹江游子
《伤寒论》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炙枳实半斤 大黄一斤 炙厚朴一尺 制杏仁一升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已知为度。

“趺阳脉浮而涩”,趺阳脉属阳明经,在冲阳穴处,冲阳穴乃胃经之原穴,诊之可候胃气的盛衰。

“浮则胃气强”,是说脉浮是胃气强盛的表现。

“涩则小便数”,涩脉,是脉气循行不利的表现,小便数,是说小便涩滞不利,淋漓涩少,频繁欲解之症,数,量词,数次也,引申为频繁、频频之意。

“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是说阳明经脉气与其阳热之气相互博交,壅遏不通,导致脉气涩滞不利,不能传输废浊之气,同时又反过来制约太阴脾的运化布达之功能,使其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浊气循经传导,自然要影响到阳明大肠和太阴肺经,使大肠传导无力,肺通调水道失职,膀胱气化不能,,故见小便数,大便硬之候。

由此解之,文义与经义则可相通。

其“脉浮”为胃气强,主胃中有热,阳热亢盛。“脉涩”为经脉脉气不利之象,主胃热亢盛,壅遏气机,制约于脾,则“其脾为约”也。其脾为约,则其运化布达之职被困,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浊热之气循经传导,上遏于肺,肺失宣降,无以通调水道,下壅于膀胱,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数也。浊热之气横阻于肠府,大肠传导失衡,则大便硬。大便硬,而不是大便不通也。是以用麻子仁丸方润肠滋燥,缓通大便,通调水道也。该方用麻子仁、制杏仁、芍药滋肺润肠,降肺柔肝,以蜜和丸,用意之深,不可不察也!

注:要进一步理解“涩则小便数”之理,得先从生理上搞明白太阴脾与肺和膀胱的关系。《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如果我们弄懂了太阴脾与肺和膀胱的关系,就不难理解“其脾为约”后的大便硬和小便数的机理了。
 
成无己:“约者结约之约,又约束之约也、《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其脾为约。麻仁味甘平,杏仁味甘温。《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杏仁,润物也,本草曰:润可去枯,脾胃干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之主,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积实味苦寒,厚朴味苦温。润燥者必以甘;甘以润之;破结者必以苦,若以泄之。积实、厚朴为佐,以散脾之结约。芍药味酸微寒,大黄味苦寒,酸苦痛泄为阴,芍药、大黄为使,以下脾之结燥。肠润结化,津液还人胃中,则大便利,小便少而愈矣”。《伤寒明理论》


如此看,楼主之解并不‘新’
 
呵呵,百家争鸣,才会有进步:
 
更正声明

涩则小便数”,涩脉,是脉气循行不利的表现;小便数,是说小便频数,频繁入厕之症。数,量词,数次也,引申为频繁、频频、频数之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