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升右降”刍议---兼“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小识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左升右降”是古代圣人根据自然界阳气的消长变化而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易经•说卦》云:“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礼记•郊特性》云:“君之南向,答阳之义也。”《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圣人南面而立。”王冰次注云:“向明治物,故圣人南面而立。”
古代圣人认为:面南而立为正、为顺,何也?此乃根据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推演而来。
阴阳学说认为,火为阳,水为阴,南方气候炎热属火为阳,北方气候寒冷属水为阴。而阳气则代表功能亢(旺)盛,喻指事业兴旺发达、功成名就,故人体面向南方主吉,而为正、为顺。如古代宫廷建筑、民居住宅等建筑,皆“阳南阴北”而建,如此向阳则为正、为善、为吉。如森立之《素问考注•阴阳离合论》云:“案:家相地相家,皆以南面为善。”因人体面南站立为正,故人体之左为东,之右则为西,结合自然界太阳一天的运转规律,太阳自东方升起,由西方落下,此即“左升右降”之谓也,即“子半以后,太阳从左边上升;午半以后,太阳从右边下降。”上升则阳气渐盛,下降则阴气渐盛,人气应之,故平旦而阳气生,日西而阳气虚。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谓“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多篇论述。《内经》认为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特点(性)与天地是相应的。《内经》的“天人相应”观,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观点,至今一直指导着临床。阴阳、五行学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天人相应的思想来统帅的。
根据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规律,即“左升右降”之说推演至人体,来解释说明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特性和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内容。如《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即是阴阳、五行学说推演解释人体生理功能特性的具体阐述。肝的生理特性主升发、条达、舒畅,以升为顺,春季应之,方位在东,故曰“肝生于左”;肺的生理功能特性主肃降、收敛、收藏,以降为和,秋季应之,方位在西,故曰“肺藏于右”。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补注》云:“肝象木,旺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肺象金,旺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也。”高士宗《素问直解》也说道:“人身面南,左东右西。肝主春生之气,位居东方,故肝生于左;肺主秋收之气,位居西方,故肺藏于右。”即“左升右降”的具体体现。
肝左肺右,非指实质脏器肝和肺的具体解剖位置,而是根据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即“左升右降”之说推演而来。
实际上,中医的藏象(五脏)概念,更多的是指四时、五行、气化的五脏,是“象”思维理论的五脏,天人相应的结果,不单是指血肉解剖的五脏。不明于此,在许多地方便会发生误解,开口动手便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