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1120
- 获得点赞
- 5
- 声望
- 38
- 年龄
- 40
作者:任应秋
附子:功长入肾,温补元阳,能引补药行十二经,以复散失之元气,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温养不足之营血,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除在里之寒湿。皆是其扶阳之力的作用。
附子用盐浸,取其能入肾,分黑附片、白附片两种,几经炮制,性味减弱,功用较缓.
制川乌:辛味强,较附子辛窜,用于驱风寒湿痹较好,补阳作用,则远不如附子。
草乌、川乌,均为辛热去风寒湿药,不用于扶阳。
吴茱萸:气味俱厚,能散能温,能升能降,既入肝肾二经气分,兼入脾胃二经血分,为下气开郁,除风、散寒、燥湿之良品。性虽热,却能引热下行,凡浊阴不降,原气上逆,隔塞胀满诸症,效用显著。
川椒:能升能降,升则入肺,能消散肺中寒湿,以奏止咳下气之功;降则入肾,能扶阳益火,并有引火归元之效,籍其辛热之性,既能温脾散寒,尤能燥湿杀虫。
高良姜:大辛大热,专治脾胃寒冷重证。凡因中焦寒盛而呕吐、腹泻、绞痛诸症,均可凭其辛热之力,而制呕、止泻、镇痛。与干姜虽类似,但本品尤营解秽浊,流行时多用之。
草果:辛能去滞,香能入脾,热能法寒燥湿,故最能消食驱寒,燥湿破滞,除山岚瘴气,消秽化浊,故常配常山知母,以治疟疾。
丁香:性升,为泄肺、温胃、补肾之品。化湿痰,消胀满,即其泄肺之功;止呕逆,制泄泻,是其温胃之力,疗腹冷、起阳萎,为其补肾之效。
小茴香:辛热不窜,善降浊阴之气,为开胃治疝之良品,凡属中下焦虚冷,而有湿浊邪气滞者,用之最良。
艾叶:可升可降,通十二经血气,以之内脏可以走三阴而逐寒湿;以之外灸,可以挽回垂绝之元阳(炙丹田、气海最效)。
附子:功长入肾,温补元阳,能引补药行十二经,以复散失之元气,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温养不足之营血,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除在里之寒湿。皆是其扶阳之力的作用。
附子用盐浸,取其能入肾,分黑附片、白附片两种,几经炮制,性味减弱,功用较缓.
制川乌:辛味强,较附子辛窜,用于驱风寒湿痹较好,补阳作用,则远不如附子。
草乌、川乌,均为辛热去风寒湿药,不用于扶阳。
吴茱萸:气味俱厚,能散能温,能升能降,既入肝肾二经气分,兼入脾胃二经血分,为下气开郁,除风、散寒、燥湿之良品。性虽热,却能引热下行,凡浊阴不降,原气上逆,隔塞胀满诸症,效用显著。
川椒:能升能降,升则入肺,能消散肺中寒湿,以奏止咳下气之功;降则入肾,能扶阳益火,并有引火归元之效,籍其辛热之性,既能温脾散寒,尤能燥湿杀虫。
高良姜:大辛大热,专治脾胃寒冷重证。凡因中焦寒盛而呕吐、腹泻、绞痛诸症,均可凭其辛热之力,而制呕、止泻、镇痛。与干姜虽类似,但本品尤营解秽浊,流行时多用之。
草果:辛能去滞,香能入脾,热能法寒燥湿,故最能消食驱寒,燥湿破滞,除山岚瘴气,消秽化浊,故常配常山知母,以治疟疾。
丁香:性升,为泄肺、温胃、补肾之品。化湿痰,消胀满,即其泄肺之功;止呕逆,制泄泻,是其温胃之力,疗腹冷、起阳萎,为其补肾之效。
小茴香:辛热不窜,善降浊阴之气,为开胃治疝之良品,凡属中下焦虚冷,而有湿浊邪气滞者,用之最良。
艾叶:可升可降,通十二经血气,以之内脏可以走三阴而逐寒湿;以之外灸,可以挽回垂绝之元阳(炙丹田、气海最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