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对半夏泻心汤的认识

范维乾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1/30
帖子
53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80
张仲景的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 炙甘草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历代解释此方多说“寒热互结”,笔者认为应该是水湿热痰互结。“心下痞”是胃脘部满实不空的感觉,指出了病位在胃府,包括整个消化道。
此证是脾阳虚。脾体本水,人体何处不水液?脾主运化在水液中进行,无水液不成运化。因此,脾体虽阴,阳气极强;反之,脾最怕水湿,易为湿困。
脾阳之根是肾阳,肾阳之用是脾阳,见脾当知肾,脾肾是一家。肾者水脏,凡水液之所在即肾之所在,脾之所在。那个细胞无水液,那个细胞不属肾不属脾?
明•张景岳说:“夫肾主五液,而血不属肾,吾不信也”。认为血液是水液之一部,当然应该属于肾主水的范畴。就整体角度看血脉,血脉外的细胞群水液与血脉里的血液是相通而又隔离的;此种隔离是进化的表现,有了血脉循环的生物更高级;从黄帝的层次观念或两分观念看,血脉属于心而在天为阳,血脉外属于肾而在地为阴;从卫气营血看,血脉属于肝脾为营,血脉外属于肺胃为气;让黄元御看,血脉与血脉外是一个小天地,存在上升与下降的循环,血脉外的组织水液回升回收到血脉,属于肝脾之升。肝脾收升则水液进入血脉,补充了血容量。反之,肺胃宣降则血液灌溉细胞群。前者是水液由气入营,后者是水液由营出气(卫)。
胃肠道是受纳外源性水液之处,是水液的入水口,主要在大肠。在肝脾之气的收升下,水液包括水和以水液为载体的营养物质,即津液从胃肠道吸收入血脉。
如果脾(肝)阳不振,水液吸收不良,胃府中就会有多量“澄澈清冷”的水液。胃府包括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宫**等等。如痰液、泻肚、白带等呈清稀状。谓之肝脾阳虚,水气不化。
湿与水同类,但不是水。湿指肝脾阳虚时,津液失于运化,本来流通无碍的津液阻滞停留堆积,是有形之病变。包括风湿性病变时的“湿”性变化。湿多指糖类、脂质类的病理性产物,是流动的固态物质。半夏汤证(简称)时,全身可有湿变,以胃肠道的细胞们的湿变(湿邪)为主。
以蛋白精(质)、脂质为主的结构物质即“阴成形”的“精”,包括细胞的膜结构等固态物质,皆属于肾精。肾精的客观存在或时空性称为肾藏精。其中,以蛋白精为主,脂质次之。肾精的动态或激活态、元气释放态谓之血。当然包括流动的血液。血液只是藏象血的部分,而不是全部。把血液等同于血是错误的。
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肾精发生三变,即病理性的变性、变形、变态,谓之痰,或痰变。如鸡蛋煮熟、腐烂变质时,属于痰变。痰变的蛋白质、脂质、细胞已经不属于正常的人体结构物质,归在病邪范畴,需要肺胃去腐熟氧化,谓之肺胃肃清肃杀,肺胃之气通降则涤除痰邪。腹部超出正常而堆积的脂肪、血管壁的脂质侵入、脑细胞的老化、疯狂增长的白细胞、衰老死亡残废的细胞与组织、不能运化氧气的红细胞、脓液、白带等等都属于“三变”之痰,痰变具有非常普遍的发病意义,故有百病属于痰之说。半夏汤证时,胃府发生了痰变。
因为每个细胞、每个蛋白质、脂质,都是元气(生命原动力,能量)的携带者,正常时,属于元气,异常时,这些能量无序释放,对机体造成损害,成为火邪或热邪。
半夏汤证时,水、湿、痰邪并作,无序能量释放为热。诸邪相合在胃府,胃府的皮膜发生了诸邪病变,如胃脏内皮、胆囊内皮、子宫内皮、气道内皮、心脏内皮、血管内皮的增厚肥大、糜烂出血、纤维增生、脂肪侵入、炎症改变、间质蛋白变性变态等等“水湿痰瘀热”的病变,但管腔空间仍通畅,只有主观感觉症状的“痞”及其它客观症状如吐泻等。此时,胃府之气失于通降而上逆。如果病变发展,管腔空间堵塞,半通不通,就会“痛则不通”,就非半夏泻心汤可治了。
干姜主要是温复肝脾之阳,加强收升水液作用,促进水液进入血脉,从而使肝能藏血脾能统血。所以,干姜是营分药。对于血脉外的组织和管腔来说,起着干燥的作用,使气分的口腔、咽喉、皮肤等干燥少津滋润。
千金方说本方:治老少下利,水谷不消,肠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不安。生姜泻心汤是本方加生姜减干姜。张仲景说生姜方的指证是: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再参甘草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甘草干姜汤等,都是胃肠道症状。考甘草干姜汤,治吐逆、涎唾多、小便数或失禁、腹痛肠鸣便溏以及吐血下血等,明显看出,干姜主治要点是:肺中冷,胃寒,水气不归气化。其实不是肺胃寒,是肝脾阳虚,统藏失职,营液外泄,出现在肺胃,为涎唾、尿失禁、溏便便血腹鸣等证。在阳虚同时也气虚,故用人参补肝脾肺之气,恢复脾主运化功能。如果是脾气虚为主,即单纯性脾虚,用归脾汤。现在是脾阳虚,用干姜。干姜能振奋肝脾阳气,从气分(卫分)收水入营。
理中汤比甘草干姜汤多人参、白术,是肝脾阳虚而寒又气虚,运化失司,水液不统。为何腹痛?肠道平滑肌属于植物神经,内收则痛,弛缓则舒;肝脾主内收,肺胃主弛(舒)缓;寒性主内收,温热主舒缓。中医说寒主收引,则痛。正常时,肝脾之内收与肺胃之外宣维持平衡,如果肝脾阳虚则生寒,寒气收引而平滑肌痉挛,发生疼痛。颠茄、阿托品“温中散寒”,解除内收之寒。
半夏泻心汤的舌苔必湿而多液,即“水汪汪”,或水滑,也可苔腻。水多者,重用干姜;苔黄之深浅进退芩连。张仲景用药精而少,因为把握了病机要点,不用多余之药。但我们在临床时,可以随机变通。此方中,藿朴菖佩,砂叩苍苓等亦可加入。大枣可以不用,生姜可以加入。
人们学习研究伤寒,必须从六经中进得去出得来,不能迷在六经中。六经是传变顺序,藏象才是辨证核心。什么证,什么病机,什么方药都离不开藏象,离不开升降宣收四气。
如此,只有先把中医搞清楚了,才能解释西医。才能中西医一家人。有人说中西医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理论体系,这是胡说。人体内只有一个体系,不存在两套体系班子。如吃了一个馒头,到了体内,这个馒头分一半给西医所说的线路去氧化,另一半分给中医的脾主运化去运化。中西医语言不同,但说的是同一个事情或对象。都二十一世纪了,还躲在六经等说法里兜圈子,不懂藏象,不明白某方证是什么机理,不和现代科学接轨,这是中医人的羞耻!拿出一点王清任敢闯敢干、勇于创新的精神吧!
人家要取缔消灭我中医,说得不是完全没道理,中医不能自我解释自己的科学性,因为处于发展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老先生说得真好,很受启发
 
后退
顶部